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2,4~D丁酯与烟嘧磺隆不同配比对稗草、狗尾草、大马蓼、反枝苋的防效,确定了两种药剂的最佳配比,并进行了23%2,4-D丁酯·烟嘧磺隆油悬剂对玉米安全陛试验。结果表明:2,4-D丁酯与烟嘧磺隆配比1:5-1:8之间可对阔叶杂草有增效作用,建议其油悬剂推广剂量为100--120ml/667m2。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盆栽喷雾法对几种玉米苗后化学除草剂杀草谱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烟嘧磺隆、2,4-D丁酯、莠去津杀草谱有较大差异,烟嘧磺隆与2,4-D丁酯混用、烟嘧磺隆与莠去津混用可以弥补各自杀草谱的不足,具有一定混用价值。通过田间药效试验,4%烟嘧磺隆悬乳剂50 mL/667m2+72%2,4-D丁酯乳油25 mL/667m2、4%烟嘧磺隆悬乳剂75 mL/667m2+72%2,4-D丁酯乳油30 mL/667m2、4%烟嘧磺隆悬乳剂50mL/667m2+38%莠去津悬乳剂100 mL/667m2、4%烟嘧磺隆悬乳剂75mL/667m2+38%莠去津悬乳剂150mL/667m2,药后30d对禾本科杂草株防治效果分别为94.06%、97.83%、94.84%和98.12%;对阔叶杂草株防治效果分别为92.49%、97.35%、92.62%和97.20%。  相似文献   

3.
探讨大连松辽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27%2,4-D丁酯.烟嘧磺隆油悬浮剂在玉米田除草效果及对玉米安全性,2008、2009年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试验地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根际土壤为试验对象,测定了常用除草剂莠去津、烟嘧磺隆、2,4-D 丁酯、硝磺草酮和乙草胺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莠去津、烟嘧磺隆、2,4-D 丁酯和乙草胺对玉米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和乙草胺对土壤真菌的抑制作用较明显;莠去津对玉米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4%烟嘧磺隆SC单剂及其4%烟嘧磺隆SC+38%莠去津SC、4%烟嘧磺隆SC+2,4-D丁酯、4%烟嘧磺隆SC+56%二甲四氯可溶粉剂、4%烟嘧磺隆SC+10%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混用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各个处理中,4%烟嘧磺隆SC750mL/hm2+10%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750mL/hm2的目测防效、株防效最高,增产效果好,综合各指标显示此处理防除田间杂草效果最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烟嘧磺隆在玉米田的应用,对国产4%烟嘧磺隆SC单剂及其4%烟嘧磺隆SC+38%莠去津SC、4%烟嘧磺隆SC+2,4-D丁酯、4%烟嘧磺隆SC+56%二甲四氯可溶粉剂、4%烟嘧磺隆SC+10%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混用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烟嘧磺隆SC(750mL·hm-2)+10%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750mL·hm-2)处理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高,均在90%以上,且产量最高比清水对照增产65.6%,实现节本增收6 277.5元·hm-2,综合各指标显示该处理防除田间杂草效果最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2,4-D丁酯的水解与光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2,4-D丁酯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水解动态和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解特性.结果表明,2,4-D丁酯的水解与光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pH 7以下的缓冲溶液中,2,4-D丁酯的水解反应十分缓慢,但在碱性溶液中其水解速率加快.25℃下2,4-D丁酯在pH 5、7和9的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3.5、5.8 d和10.7 min.2,4-D丁酯的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温度为15、25℃和35℃的pH 7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1.5、5.8、3.9 d,平均温度效应系数为2.57.2,4-D丁酯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与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活化熵与温度呈显著相关性.2,4-D丁酯的水解主要由活化熵所驱动.采用GC-MS技术对2,4-D丁酯水解产物进行鉴定,确定水解产物主要是2,4-二氯苯氧乙酸和2,4-二氯苯酚.2,4-D丁酯在正己烷中光解速率比在甲醇中快,在丙酮中几乎不发生光解,其光解速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减慢.  相似文献   

8.
杜锦屏  张颖  朱骋  张发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568+3628-3568,3628
[目的]探索2,4-D丁酯、异丙甲草胺与扑草净的增效作用.[方法]通过盆栽马唐、马齿苋等杂草,喷施混配制剂,筛选最佳配比.[结果]当2,4-D丁酯、异丙甲草胺、扑草净三者配比为20∶ 37∶8时增效作用最强.[结论]确认了混配的最佳比例,为田间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几种苗后化学除草剂混用防除玉米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3种苗后化学除草剂与莠去津、莠去津和2,4-D丁酯混用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唑嘧磺草胺等3种除草剂和莠去津或莠去津和2,4-D丁酯进行二元或三元复配,对玉米田杂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二元复配施药后45 d防治效果分别为92.20%、93.30%和92.36%。三元复配施药后45d防治效果分别为96.43%、96.16%和94.29%。通过二元或三元复配,既扩大了杀草谱,又提高了防治效果且对玉米生长安全,与人工除草相比,增产6%以上。  相似文献   

10.
2,4-D异辛酯乳油取代2,4-D 丁酯防治朝阳春小麦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除草剂的推广应用中,经常有2,4-D丁酯药害事件发生,对农民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4-D异辛酯具有比2,4-D丁酯沸点高,挥发性小,不易飘移的优点,所以与2,4-D丁酯相比,药害发生率低,相对更安全,在生产上有更大的推广价值.为此,我们在朝阳春小麦田做了药剂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王丽 《吉林农业》2013,(4):27-27
东丰县的玉米田化学除草主要以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为主,常用除草剂有莠去津、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甲草胺、2,4-D丁酯等及其混剂,其除草效果与土壤湿度关系密切,若土壤墒情不好,其防效也随之降低。东丰县的气候十春九旱,加之近年来,由于玉米的连作、农田长期大量施用除草剂,杂草抗性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田间杂草群落已有所改变,阔叶杂草增多,为此加量使用除草剂和混施2,4-D丁酯面积逐年增大,而2,4-D丁酯在玉米田药害发生严重。即便如此,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效果仍呈下降趋势,二次用药面积增多,二次用药多为烟嘧磺隆及其混剂,药害现象也较为普遍。现针对目前东丰县生产中玉米除草剂药害问题,谈谈玉米田化学除草药害症状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农大4号为试验材料,在拔节期喷施5%烯效唑粉剂、57%2,4-D丁酯乳油、56%2甲4氯粉剂、6%调环酸钙粉剂,比较各处理对水稻抗倒伏的影响,试验表明喷施57%2,4-D丁酯乳油的处理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设计试验在玉米7~9叶期茎叶喷雾80%烟嘧磺隆150g/hm2+2,4-D丁酯1800mL/hm2,3d后用缓解剂碧护45g/hm2、益护浓缩液300mL/hm2、禾生素900mL/hm2及三者混用。碧护与益护浓缩液、禾生素植物内源激素混用可以一定程度减轻玉米的除草剂药害程度,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4.
40%烟嘧磺隆.2,4滴异辛酯油悬浮剂是烟嘧磺隆、2,4滴异辛酯复配的玉米除草剂,本文对其杂草防除效果和玉米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3~5叶期喷雾,剂量为600~720 ga.i/hm2(有效成分)时,药后45 d对杂草防效达到86.2%~99.2%,当剂量与40%2,4滴丁酯.烟嘧磺隆相同时,防效相当,安全性较好,与人工除草相比,产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4-D丁酯与多效唑混用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4-D丁酯的小区杂草株防效极显著好于没有喷施2,4-D丁酯的小区;2,4-D丁酯显著抑制小麦的生长,但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这种影响明显降低.同一多效唑水平下,随着2,4-D丁酯用量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减少;同一2,4-D丁酯用量下,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增加.2,4-D丁酯显著抑制小麦旗叶面积的扩大,而且处理间差异性有扩大趋势,多效唑的存在,抑制了2,4-D丁酯作用.从产量方面来看,最佳处理组合为多效唑2.25 kg/hm2+2,4-D丁酯15 g/hm2.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不同浓度的除草剂72%2,4-D丁酯对2种作物、田间杂草及黄瓜幼芽的生长影响.结果显示:玉米能正常生长,小麦在生育早期较敏感.72%2,4-D丁酯对4种杂草的杀灭效果明显.对黄瓜幼芽的实验显示了2,4-D丁酯的生长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科技》2006,(6):38-38
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72%2,4-D 丁酯乳油,75%巨干悬浮剂,6.25%使阔得水分散粒剂。小麦品种为伊农18号。2.试验方法试验设在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小麦田,于杂草2~3叶期茎叶喷雾,667米~2对水40升,试验设9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5米~2,随机排列。①72%2,4-D 丁酯乳油50毫升/667米~2。②75%巨星干悬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良EDC法,将2,4-DB、2,4-D分别与载体蛋白(BSA、OVA)偶联合成了2,4-D的免疫原2,4-DB-BSA、2,4-D-BSA和包被原2,4-DB-OVA、2,4-D-OVA.免疫抗原测定结果表明,所得紫外吸收光谱,具有载体蛋白BSA和半抗原2,4-DB或2,4-D的特性,最大吸收峰为282 nm.合成2,4-DB-BSA、2,4-D-BSA免疫抗原的结合比分别为1:24、1:20,合成的2,4-DB-OVA、2,4-D-OVA包被原的结合比分别为1:10、1:8.上述两种免疫原分别免疫新西兰白雄兔,获得2,4-D类农药多克隆抗体.其中免疫2,4-DB-BSA的两只兔PBD1和PBD2的效价较高,分别是1:102400和1:51 200.选择效价较高的PBD1多克隆抗体进一步优化筛选出抗原抗体的工作浓度,2,4-D-OVA包被原3 μg·mL-1,PBD1多克隆抗体1:12 800.经测定,该多克隆抗体对目标检测物2,4-D、2,4-D butyl ester敏感度较高,抑制中浓度(I,50)、检测限(I,20)分别为,2,4-D:179.8 ng·mL-1,1.09 ng·mL-1;2,4-D butyl ester:3010.0 ng·mL-1,1.53 ng·mL-1.对2,4-D识别的特异性也较强.另外测定了制备2,4-D多克隆抗体对几种2,4-D类似结构化合物交叉特异性反应,2,4-DB最强,2,4-D次之,之后依次为2,4-D丁酯、2,4-D异丙酯,交叉反应性较差的有2甲4氯、2,4,5-涕、2,4-滴丙酸.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2,4-D丁酯、扑草净、单嘧磺隆在大田条件下对谷子叶绿素相对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等生理指标的相关影响.结构表明:扑草净、2,4-D、和单嘧磺隆对谷子叶绿素含量、POD和SOD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分别为扑草净>单嘧磺隆>2,4-D丁酯.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2,4-D类农药是国内外发展最早、曾在相当长时间内为生产量最大、应用最普遍的除草剂。近年仍为生产吨位最大的除草剂之一。我国主要生产和使用的品种是2,4-D丁酯。其化学结构式为目前我国生产2,4-D丁酯都是采取下面的路线:先使2,4-二氯酚和氯乙酸在水溶液中缩合成2,4-D,然后再使2,4-D和正丁醇酯化生成2,4-D丁酯。反应方程式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