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板栗实生大树高接营建板栗采穗圃配套技术研究,内容包括:高产接穗良种板栗采穗圃园地选择;采穗圃选用的良种应与砧木嫁接亲和力强,发枝力、成枝力强,耐修剪;大树高接技术;接后栽培管理;培养高产枝量树形;田间管理。良种板栗采穗圃快速营建,应选立地条件较好,密度采用2 m×3 m、2 m×4 m可获得理想接穗产量。其中2 m×3 m密度可产接穗21 645个/667 m2穗段。  相似文献   

2.
板栗蜡封接穗,就是在嫁接前,用石蜡溶液,把接穗密封起来的一种板栗接穗处理技术。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广这一技术,获得良好效果,深受群众欢迎。一、采用蜡封接穗的优点1.可以大大提高嫁接板栗成活率。用石蜡密封接穗,可使接穗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蜡膜,有效地防止了水分蒸发。在接穗的贮藏、运输以及嫁接到成活半个多月时间内,即使外界大风干旱,仍能保持接穗不致失水干枯,从而可以极大提高嫁接成活率。通过对比试验,采用蜡封接穗嫁接,平均成活率为90.7%,比未蜡封接穗嫁接成活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板栗接穗不同采集时间和贮藏方法对比试验,提出在南方栗区板栗春季嫁接用接穗在嫁接前30~40d(春节前后)为理想采集时期,板栗接穗编织袋倒装室内贮藏法比沙藏法更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
用蜡封接穗技术使泰山板栗改劣换优文/赵永军在嫁接中,用蜡封接穗的方法对泰山板栗进行更新改造,能收到显著效果,现将实施情况介绍如下:一、蜡封接穗的制作方法冬季或早春,从健壮的优良板栗品种母树上采集接穗,进行沙藏。嫁接前1-3天,将接穗剪成嫁接时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大型板栗果作种,高垅整地,加厚覆土,可增进芽砧粗度,便于嫁接;选择适当粗度充实枝条作接穗,春季芽苗嫁接,可当年培育出合格成品板栗苗。  相似文献   

6.
板栗是我省重要的经济树种,在我省分布很广,产品市场上需求量大,为了高起点开发这一优势树种,现将板栗枝接方法和利用途径介绍如下: 一、板栗砧木的选择:砧木是嫁接板栗的基础。通常用板栗实生苗或野生板栗苗作砧木。近几年,用板栗子苗嫩茎作砧的新技术亦被推广应用。二、板栗接穗的选取:选取好的接穗是培育优质、高产树的  相似文献   

7.
在接穗芽萌动后,将接穗芽已萌动的部分切除,留下芽基部,在接穗顶部削一个斜面,接穗倒过来插入砧木,仍然采用皮下腹接的方法进行嫁接,成活率达到85%-100%,这种倒插接穗的方法可以将京东板栗嫁接时间延长10~15d,可为优良品种(或种质)提供充分的嫁接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板栗最佳嫁接组合,进行了板栗芽砧与接穗亲和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野板栗、新早栗和二栗子、镇安1号两种组合的亲合力显著高于其他嫁接组合。这一研究结果对板栗嫁接育苗和品种改良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板栗良种接穗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冷库沙藏技术,板栗良种接穗贮藏时间长,效果好、质量高,保证了夏季嫁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对板栗接穗进行不同操作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板栗挖骨皮接成活率的主导因子为接穗的削法和插法,正确掌握挖骨皮接的操作技术,其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黑荆木材硫酸盐法制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对6年生黑荆木材硫酸盐法制浆工艺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制浆工艺为:用碱量15%,硫化度20%,最高温度165℃,保温时间120min,细浆得率51.61%,硬度12.08K值,黑液残碱4.70g/L,纸浆纤维平均长度0.845μm,平均纤维宽度15.84μm,长宽比为53.33,接近黑荆木材的纤维形态;利用该纸浆手工抄纸,定量为5.86g/m2,纸张拉力为3.34kg,裂断长度为3842m,表明黑荆木材适宜作为造纸的原料。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不同采伐方式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礼光 《防护林科技》2004,(6):22-23,76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杉木人工林不同采伐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效益方面,皆伐最高,70%择伐次之,50%择伐第三,30%择伐最小;生态效益方面,70%择伐最高,皆伐最小;社会效益方面,50%择伐最高,皆伐最小。综合效益以70%强度择伐最大,50%择伐其次,皆伐第三,30%择伐最小。建议杉木林主伐采用强度为70%择伐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3.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水平指标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物种水平指标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物种多样性方面,Ⅴ级的分布面积最大,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1%;Ⅳ级的次之,为28%;Ⅲ级处于中间位置,为21%;Ⅱ级和Ⅰ级的分布面积较小,分别为13%和7%。在植被盖度方面,Ⅴ级的分布面积最大,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9%;Ⅳ级次之,为17%;Ⅲ级、Ⅱ级和Ⅰ级的分布面积较小,分别为9%、4%和1%。在物种水平方面,Ⅳ级的分布面积最大,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3%;Ⅴ级和Ⅲ级的分布面积相差不大,分别为26%和25%;Ⅱ级以下的分布面积较小,仅为6%。  相似文献   

14.
2018年在福建省沙县富口镇溪口村沙县金德苗木有限公司苗圃开展北美冬青扦插育苗试验,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插穗类型、插穗长度、扦插季节对北美冬青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 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以ABT 500 mg·L-1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8.00%,生根条数达25.77条,平均根长达3.50 cm;半木质化插...  相似文献   

15.
加工型大枣新品种沧蜜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蜜1号是以沧州枣树品种资源为材料,经过初选、复选和决选而选育出的枣新品种。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重17.2g,最大单果重35.2g,果实大小整齐,果形一致,果点大、白色,果面平整光洁,果肉白绿色,肉质疏松,汁液少,核长椭圆形,可食率97.7%,在沧州地区8月中旬白熟,9月上中旬完熟。白熟期采收最适宜加工,可加工成无核水晶蜜枣、有核硬蜜和香酸蜜枣,品质极上。耐瘠薄,抗盐碱,抗病虫能力强。2008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沧蜜1号。  相似文献   

16.
赛黑桦(Betula schmidtii),又称辽东桦,散孔材;木质厚重、坚硬,传统上用来制作车轴、木锤、擀面杖、算盘珠等(戚继忠等,2009;Akcehob et al.,2006),主要生长在我国东北东部与朝鲜接壤地区,与该地区相邻的朝鲜南部和俄罗斯南部海滨一带(锡霍特山脉南端)亦有分布,成年立木高约20m,树干直径约70cm,寿命约300~350年(Nechaeva,1972;Red  相似文献   

17.
龙岩市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杨君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1):124-127
分析了龙岩市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特点及成灾原因;提出了加大宣传、完善目标管理、强化政府行为,完善法规体系建设、实行依法管理,树立营林保健理念、突出重点区域的治理,加强森防体系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增加投入、建立现代的防治经费筹集和管理机制,依靠科技,切实提高预测预警与防治技术水平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钙果新品种在兰州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钙果在兰州的生长表现情况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成活率农大钙果3号为80%,农大钙果4号为85%;栽植1年后,平均株高农大钙果3号为59 cm,最高为71 cm,农大钙果4号为47 cm,最高为58cm;株丛面积农大钙果3号为0.18 m2,农大钙果4号为0.20 m2;农大钙果4号果实单果质量8.76 g,果实中...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完善油茶大树嫁接接口处理技术,提高嫁接成活率,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试验基地,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以树龄为25 a的油茶树为砧木,以湘林XLC15为接穗,就不同包扎方式、封盖处理、药剂处理和激素处理等接口处理技术对油茶嫁接成活及新梢生长等方面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油茶大树插皮枝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锡箔纸包扎的嫁接成活率最高,其新梢生长量较大,嫁接后第3年无枯桩现象;采用封蜡处理的嫁接成活率最高,新梢生长量最大,嫁接后第3年无枯桩现象;采用杀菌剂处理的嫁接成活率最高,其新梢生长量最大,嫁接后第3年其枯桩数略低于防腐剂处理的;采用IAA处理的嫁接成活率最高,其新梢生长量最大,嫁接后第3年无枯桩现象。  相似文献   

20.
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和家系种子苗木培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东拟单性木兰是优良的园林绿化和珍贵用材树种。2006年10月,收集湖南长沙12个和江西7个优良单株(家系)种子进行苗木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千粒重在84.75~187.10g之间,平均千粒重为132.1g,湘10最重。始发天数在18~87d之间,平均始发天数为27d,以湘11最长,赣1、赣3和赣6最短。场圃发芽率在43.6%~75.6%之间,平均场圃发芽率为56.16%,湘2最高,赣5最低,最高家系比最低家系的场圃发芽率高73.4%。出苗期在84~136d之间,平均出苗期为113d,湘11最长,湘8最短,最长家系出苗期比最短的多52d。苗木保存率在69.23%~93.60%之间,平均保存率86.22%,湘7最高,赣4和赣6最低;湘种源家系保存率86%,赣种源家系保存率74.29%。苗高生长家系间及重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苗木高14.5cm,高生长在10.8~19.5cm之间,以湘7最高,达19.5cm,其次是湘9和湘4,赣种源家系平均苗高为11.2cm,湘种源家系平均苗高比赣种源高36.6%。千粒重与苗高、发芽率及保存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