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在大田生长期间很容易被病毒侵染。一旦感染上病毒,病毒就会在薯苗或薯块内不断增殖积累,并代代相传,致使甘薯产量下降,品质变差。据报道,能够侵染甘薯的病毒有10余种,而在我国普遍发生的有3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MV)、甘薯潜稳病毒(SPLV)和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育出高抗病毒病的实用甘薯品种,也无防治甘薯病毒病的高效农药。因此,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甘薯已成为防治甘薯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河南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hm^2左右,目前脱毒甘薯的种植面积已达20余万hm^2,增产幅度达22.3%-93.6%。随着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脱毒种薯(苗)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脱毒甘薯的推广过程中,由于不同级别种薯(苗)的增产效果不同,各地的名称也不统一,有的称茎尖苗、原种、生产种,有的称R0代苗、R1代苗……这就给种薯的生产和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制定和统一各级种薯(苗)的名称和质量标准,规范种薯(苗)生产程序,实现脱毒种薯(苗)生产的标准化,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根据几年来在脱毒甘薯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结合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模式和脱毒甘薯种薯分级标极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模式和脱毒甘薯种薯分级标准,总结出了脱毒甘薯的四级种薯生产程序,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薯脱毒种薯田间种植后,由于媒介昆虫的传播,会很快重新感染病毒,这种情况对于脱毒种薯生产和脱毒种薯利用年限有很大影响。但由于病毒病检测方法的限制,一直未能进行深入研究。近年随着甘薯脱毒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摸清脱毒种薯田间种植后病毒侵染情况与产量下降之间的关系,对正确确定脱毒种薯使用年限的要求非常迫切。1993年作者曾利用指示植物巴西牵牛(Ipomeasetosa),研究观察了田间蚜虫传播SPFMV,但对脱毒薯田间连续种植后的病毒侵染率增长与产量下降的关系等问题还是不太清楚。为此,作者于1997~…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市甘薯常年种植面积有2万亩,由于甘薯病毒病的危害,鲜薯亩产仅在1300千克左右,受害严重地块只长秧不结薯几近绝产。以往多采用种植脱毒薯苗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田间病毒病的发病率,但是针对后期田间侵染的病毒病植株,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探索病毒病田间防治技术,同时本着化学农药减量的原则,笔者  相似文献   

4.
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体内病毒的积累可使品种种性退化,品质和产量降低,对甘薯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据调查,病毒病在我国每年造成的鲜薯产量损失在200亿千克以上。此外,病毒病还导致甘薯商品率和出干率明显降低。鉴于国内外迄今未育出高抗病毒病的实用甘薯品种,也无防治病毒病的高效农药,因此,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育脱毒甘薯是目前防治甘薯病毒、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的唯一有效方法。为使这一技术尽快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完善甘薯繁种程序,加快脱毒甘薯的推广普及是关键所在。根据病毒发病情况和品种退化原因分析,脱毒甘薯的繁种程序应包括选用…  相似文献   

5.
《种子》2019,(3)
马铃薯单产的关键制约因素是病毒病积累引起的种薯质量不合格。为了解马铃薯种薯质量现状和主要病毒病对产量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原原种、原种和一级种3个级别种薯收获后病毒侵染情况,采用人工接种研究主要病毒单独侵染与复合侵染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检测的6种病毒中发现了3种病毒,分别为PVY、PLRV和PVX;原原种未发现病毒;原种检出PVY和PLRV,侵染率分别为3.7%和0.7%。一级种共检出PVY、PLRV和PVX 3种病毒,侵染率分别为5.3%、1.7%和0.2%。复合侵染仅发现PVY和PLRV,原种和一级种的复合侵染率分别为0.2%和0.7%,PVY和PLRV为主要病毒病。采用人工接种PVY+PLRV、PVY、PLRV后,平均单株产量克新一号显著降低了25.2%、11.1%、8.86%,费乌瑞它显著降低了30.7%、17.4%、14.4%,复合侵染导致的减产远大于单独侵染,不同品种间对病毒的感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脱毒甘薯的利用及防止种薯再侵染技术邢继英,杨永嘉(江苏省徐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21121)病毒病是甘薯的重要病害,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栽培品种普遍感染病毒,是造成甘薯产量低、质量差的重要原因。甘薯病毒病种类较多(目前世界上已报道的近20种),传毒方式复杂……  相似文献   

7.
正甘薯复合病毒病(SPVD病毒病)是由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复合侵染造成的严重病毒病害。SPVD病毒对甘薯产量影响极大,一般可使甘薯减产50%~90%,严重的甚至绝收。今年我国甘薯复合病毒病危害较重,发展较快,且危害由点到面,有暴发的可能,严重威胁甘薯产业的发展。为减少甘薯病毒  相似文献   

8.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饲料作物.然而由于受到病毒的感染,造成了生产上多年使用的品种发生了大幅度的退化减产,品质下降.我国现在已发现的主要的病毒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和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病株症状表现为皱缩花叶型,并为高温隐症现象.调查表明,大多数甘薯田块植株的病毒感染率达到60%~70%,有的甚至达到90%,感病的品种减产幅度达30%~50%,甘薯病毒病已成为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制约因素.在目前植物病毒病仍无特效药防治的情况下,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苗是防治甘薯病毒病的有效途径.为了使甘薯脱毒技术在生产中得以更为广泛的普及,现对甘薯脱毒薯的整个生产技术体系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马铃薯病毒病所致的种薯严重退化,产量锐减,我国大部分马铃薯产区都可严重发生,一般减产20%~50%,严重的可减产80%以上,给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目前已成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最大障碍和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原因:引起马铃薯病毒病的病原目前可查的有20多种病毒,其中线形病毒粒体的马铃薯X病毒(图1)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症;马铃薯Y病毒(图2)可引起严重花叶或坏死斑和坏死条斑,病毒粒体线形;Y病毒与X病毒混合侵染时呈现严重的皱缩花叶及矮化症。我国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秦薯5号是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以秦薯4号、栗子香、香黄、秦薯3号等优质、高产、高干材料作亲本,杂交选育的甘薯新品种,2006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陕鉴薯2006002号),目前已成为陕西甘薯生产主推品种。近年来,随着甘薯病毒种类、传播介体以及种薯种苗繁育模式的变化,传统繁育供种体系已无法满足甘薯生产的需要,为应对陕西产区秦薯5号脱毒种苗供需失衡的突出问题,有效预防和控制甘薯双生病毒病、SPVD病毒病等危害,针对甘薯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和种薯种苗繁育供应体系存在的问题,采用提纯选优与甘薯脱毒技术,建立秦薯5号脱毒种苗繁育体系和秦薯5号脱毒原原种苗、原种苗两链繁育网,快速推动了秦薯5号脱毒种苗产业化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甘薯新品种冀薯6—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薯 6-8是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食用及食用加工型甘薯新品种 ,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特点。 2 0 0 1年 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1 .1 选育依据河北省大面积种植的食用及食用加工型甘薯品种主要是我所选育的冀薯 4号和 50年代初育成的北京 553。冀薯 4号因其淀粉含量高 ,主要以鲜食为主 ,而且其高水肥性限制了它的种植范围 ;北京 553长期种植受甘薯病毒侵染 ,产量、品质下降。为满足市场需求 ,预期选育出高产、商品性好的食用及食用加工型品种。选育食用及食用加工型品种其亲本应是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2.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地区是河南省甘薯的主要种植区 ,常年种植面积在 2 0万hm2 左右。为了有效地提高甘薯产量 ,稳定甘薯种植面积 ,调整种植结构 ,我们开展了“甘薯脱毒快繁及产业化开发应用研究” ,经我们脱毒成功的甘薯品种有徐薯 18、北京 553、豫薯 4号、豫薯 7号、豫薯 8号、豫薯 11、豫薯 12、鲁薯 8号等。在脱毒甘薯的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 ,我们总结出了适合豫西丘陵地区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现介绍如下。1 起垄种植甘薯属块根作物 ,土层深厚、通气性好的沙壤土最适宜甘薯生长 ,为了给脱毒甘薯高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最好采取起垄种…  相似文献   

13.
脱毒甘薯的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脱毒甘薯进行了两年多点试验,分析了其产量潜力。脱毒甘薯较未脱毒甘薯增产,增产幅度为24.2%~33.4%,不同级别的种薯增产幅度不同。脱毒甘薯生长旺盛,在种植过程中可采用化控方法,促进光合产物最大程度向下输运,以提高经济产量。脱毒甘薯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再感染病毒,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甘薯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效突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和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等单位经过十多年的连续不断研究,在甘薯病毒种类鉴定、检测和脱毒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依托这些研究开展的生产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侵染甘薯的病毒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由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病毒病,病毒就会在甘薯体内不断增值、积累,代代相传,引起甘薯产量  相似文献   

15.
脱毒马铃薯的增产机理和增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由原产地传播到世界各地普遍种植后,人们相继发现马铃薯的退化。马铃薯退化是由于某些品种的种性、病毒感染及其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病毒的侵染是退化的直接外因。病毒病具有系统侵染的特点,马铃薯一旦感染,就会传染给整个营养器官,经过无性繁殖代代相传。只要外界条件适宜,病毒发展很快,随着病毒浓度的增加,叶片含水量、含氧量、叶绿素含量和酶的活性逐步下降,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下降,正常代谢受到干扰,产量逐年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毫无收成。而脱毒技术的成熟及脱毒种薯在生产上的应用,使得马铃薯的产量迅速提高,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严重影响了我国甘薯的正常生产。为了筛选出能够防治SPVD侵染的化学药剂,本研究选择了14种药剂对感染SPVD的甘薯植株进行喷施,检测处理后叶片的病毒含量和植株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施用所选的大部分药剂后,甘薯叶片中造成SPVD的两种病毒含量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感病甘薯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生物产量有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其中巴斯夫病毒原液、0.1%大黄素甲醚和奥力克黄瓜病毒专用粉剂3种药剂的效果最为明显,叶绿素含量、蔓长等指标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本实验说明药剂能够减轻SPVD对甘薯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冬种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病毒病病毒病能通过种薯传播,是马铃薯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病毒为害主要有两种:一是皱宿花叶,由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混合侵染所造成。二是卷叶,由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病株下部小叶向上卷曲,病叶又厚又脆,变黄,植株矮化。马铃薯X病毒通过汁液擦伤传播,Y病毒  相似文献   

18.
氯化钾对甘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氯化钾对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求其作用的最佳施用量。以4种甘薯栽培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氯化钾用量对甘薯块根结薯数、单薯重、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以及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氯化钾显著提高4种甘薯的产量,最大增幅达到47.24%~116.36%;随着氯化钾施用量的不断增加,甘薯的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甘薯产量均与甘薯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呈显著正相关,即氯化钾对甘薯产量的提高是通过增加甘薯的结薯数和提高甘薯的单薯重来实现的,但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适量氯化钾肥显著提高甘薯块根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但当氯化钾含量超过562.5 kg/hm2时,品质指标的提高率有所降低。综合考虑产量、甘薯品质及经济效益因素,在大田条件下氯化钾的用量不宜超过375.0 kg/hm2。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脱毒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系无性繁殖作物,易受病毒侵染而造成植株体内病毒积累,导致种性退化,品质和产量下降.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马铃薯病毒病类型的种类表现、传播途径,脱毒种薯(苗)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讨论了三类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对RT-PCR检测方法进行了美好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1目前适合鲁南地区种植的甘薯高产优质品种1.1淀粉型高产品种豫薯868:高产高淀粉,红皮、肉白,茎叶生长性强,薯蔓2~3m,叶片肥壮,结薯集中,大薯率高,干物率30%,单株结薯3~5个,春薯产量6万kg/hm2以上,夏薯产量4.5万kg/hm2以上,稳产性能好,易贮藏,易管理,省时省力,耐肥、耐旱性强,萌芽性高,适应性广,荒山薄地均可种植,是目前鲁南地区种植的主要淀粉型甘薯高产品种。徐薯27:属淀粉型品种。萌芽性较好,结薯集中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