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适应新形势 进一步做好农机化服务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能实现全社会的小康。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最根本的就是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业机械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技术支持,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增强了抵御自然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基础在农业,重点在农民。也就是说,没有八亿多全国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广大农村的小康,也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首先要求农民的知识化,要使农民实现知识化,就必须注重农民教育。只有加强农民教育,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重大判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业机械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生产手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发展农业机械化工作,省政府在制订《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纲要》时就提出,到2010年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要达到50%以上,主要生产环节要基本实现机械化。去年11月省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福建比全国提前三年全面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对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机工作者,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本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通过学习报告人们已经非常清楚地知道,在中国如果没有农村小康也就没有社会的全面小康.不言而喻,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辽阔,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村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都极其广阔,率先建设农村小康,本世纪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机械化在农村小康建设中有哪些推动和促进作用进行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现代化建设勾画了宏伟蓝图。一、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难点在农业。没有全国九亿多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变传统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我们不可能让农民扛着锄头实现全面小康。农机安全生产是农机化发展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关系到保护最广大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实现“两个率先”,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在农村。农业机械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农机化的农村小康是不全面的低水平的小康,没有较高水准的农机化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现代化。在新时期,农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形势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农机化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农村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农村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因为农业机械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基础,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机推广部门担负着把先进的农机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实现农村的小康,推进农业机械化是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业、重点在农民。那么,农民如何走向全面小康呢?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是农民全面奔小康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农业、农村、农民是重点,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改变传统农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机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不可能让农民使用原始的生产工具,依靠"牛耕刀割、肩挑背驮"奔小康,必须优先发展农业机械化,利用现代的农业生产工具装备农业,推动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实现农村小康,农机化建设必须先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