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汉中市城固县老庄镇、汉台区汉王镇的部分桑园发生黄化型萎缩病,给当地蚕茧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为了防止该病蔓延,我们结合汉中栽桑和桑园管理现状,对发病因素进行了分析,及时采取了防治措施,使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为害症状及发病特点1.1为害症状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属全株性的病害。发病特征为:发病初期个别枝条顶端桑叶变小,叶缘稍向背卷缩,桑叶轻微黄化,随着病势加重,腋芽不断萌发,侧枝丛生,桑叶变黄脱落,全株发病2~3年内枯死。1.2发病特点调查表明:一是河滩沙地桑园发病率高于丘陵黄泥巴地桑园,城固县老庄镇吕王河村属河滩沙地桑园,黄化型萎缩病株发病率为43%,而汉台区汉王镇白庙村和七曲村的桑园属丘陵黄泥巴地,平均株发病率仅5.6%。二是桑园地势由低到高,病性由重到轻发生。白庙村丘陵梁顶上的桑园,桑树没有发病,丘陵中坡的桑园发病率为1.8%;丘陵沟底的桑园发病率为7.3%。三是该病流行快、为害重。七曲村5组王治贤1/15hm2桑园1998年发现有该病发生,由于不懂其为害特点和严重性,未采取防治措施,到2000年发病率达到60%以上,只好全部挖除。2病害发生与流行的原因分析2.1引进的桑苗带病根据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栽桑养蚕是我县传统的骨干产业。全县现有桑园2500多hm2,年饲养蚕种12万张 ,生产蚕茧4500t,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近年来桑园返盐问题严重。2000年5月19日我县兴桥镇新庄村3.3hm2桑园发生“青枯”现象 ,叶缘陆续卷曲发焦 ,直至部分植株死亡。与此同时 ,盘湾镇吴桥村以及黄尖等乡镇也发生了上述类似情况。经现场勘查和检测 ,认定为桑园土壤返盐而引发的生理性病害。2001年春季又在其它乡镇桑园以及嫁接桑苗圃地出现了返盐危害桑树的症状。1桑园返盐原因分析1.1土壤含盐量高我县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汉阴县公星村桑树膏药病发病情况的调查,指出该病的发病规律,提出对该病的防治方法,并对该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强病害防治,建设标准化桑园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以来,建德市大同镇镇源村约有3.5hm2桑园的桑树出现枝条剪梢口流液不止、树枝腐烂死亡等现象,经邀请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植保站、杭州市农业局等多名专家到大同镇镇源村,对桑树出现的病害情况进行实地察看、田间会诊,诊断为桑树冻害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5.
栽桑养蚕是我县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近年来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必须引起蚕农的高度重视,那就是桑园返盐问题。2000年5月19日我县兴桥镇新庄村3.3hm2桑园发生“青枯”现象,叶缘陆续卷曲发焦,直至部分植株死亡。与此同时,在我县的盘湾镇吴桥村以及黄尖等乡镇也发生了上述类似情况。经现场勘查和检测,认定为桑园土壤返盐而引发的生理性病害。2001年春季又在其它乡镇桑园以及嫁接桑苗圃出现了返盐症状。1 桑园返盐原因分析1.1 土壤含盐量高 射阳县地处黄海之滨,里下河…  相似文献   

6.
胡侠君 《广西蚕业》2011,48(1):8-11
2010年睢宁县在桑园发生严重冻害的情况下仍获得了蚕茧丰收.本人对睢宁县桑园发生严重冻害后的生产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包括桑园冻害基本情况、危害特点、抗灾情况、家蚕发病情况及饲养成绩,并对调查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分析得出,桑园冻害保丰收搞好肥培管理是关键,改变采叶习惯是手段,搞好桑园品种搭配是根本,搞好服务创新是捷径,好天...  相似文献   

7.
桑芽枯病常与桑拟干枯病并发,是桑树枝干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为害春叶,影响蚕茧生产.我县苏庄乡的苏庄村、官亭村、西古堆村;十里乡的西峪村、东峪村等地发生严重,尤其是1999年春季发生更为惨重,成片桑园发病,无法饲养春蚕.  相似文献   

8.
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是云南蚕区的桑树主要病害。于2007、2008年调查以上2种病害在海拔由低到高的蒙自、保山、楚雄、陆良、祥云、鹤庆6县(市)坝区桑园的发生情况是:桑褐斑病的发生危害随调查地域的海拔升高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春末夏初、夏末初秋是桑褐斑病危害高峰期,重病区陆良、鹤庆点桑园9月份的病情指数最高可达71.18、68.80,其中病害对湖桑32号的危害重于农桑14号;桑里白粉病在各调查点桑园均呈零星分布危害,病情指数相对较低,夏末初秋是桑里白粉病危害主要时期。根据2种病害在各试验点的发生情况,建议正常年份陆良、保山、鹤庆坝区桑园重点防治桑褐斑病,兼治桑里白粉病,楚雄、祥云坝区桑园以防治桑褐斑病为主,2种病害在蒙自坝区桑园的发生危害较轻,不作为重点防治病害;当桑园田间调查病情指数为20时,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并重视冬季、开春时节对病害的防治,以减少病原基数。  相似文献   

9.
春季霜冻后的桑园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春,我县遭受了特大霜冻灾害。据统计调查先后遭受了三次较大的霜冻(第一次3月27日、第二次4月15日、第三次5月4日)。桑树受灾情况是近1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全县0.28万hm^2桑园80%地块不同程度的都受至了霜冻危害。受害最严重的张家塬、南寨、文家坡、沙家坳、柿沟5个乡镇,部分村、组整片桑园叶子萎缩、变黑、干枯,枝条成了光杆,桑树生长受到极大影响。全县减少春蚕饲养量1500多张。为了减少损失,我们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并对桑园采取了相应的灾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1998年7月18日笔者对射阳县黄尖镇新滩村等地桑树黄化失绿症进行了实地调查与考察,认为该病为桑树缺铁失绿症,属于生理性病害.1 发病情况黄尖镇新滩村有桑园350公顷,发病面积175公顷,发病面积近50%,1998年7月上旬开始发病,病株呈孤株零星状、或几株连成条状出现在桑园里,大多数桑树失绿黄化  相似文献   

11.
1983年以来,我县一些地方的黄牛发生了一种以出血性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治疗试验等确诊为邱氏艾美耳球虫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1.发病范围:1983年发病牛28头,分布于9个乡镇、20个村;1984年发病牛14头,分布于6个乡镇12个村,治愈10头,死亡4头;1985年发病牛24头,分布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秋季首次在淳安县桑园内大面积发生一种罕见的桑叶真菌病害,2012年全县87.4%的桑园面积均有发生.据16个病害监测样方调查,平均株发病率为87.9%,叶发病率为48.6%,晚秋叶损失率为21.2%.对其田间发生规律、病原真菌种类和防控技术等作了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13.
桑粗皮病,丽水地区是70年代初发现并引起注意的桑树病害.从1974年开始,我们对该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为害现状该病在安徽、湖北、湖南、浙江、四川等省均有发生.浙江省丽水地区是桑粗皮病比较严重的地区,本区大部分桑园有粗皮病发生.如龙泉县有85%左右桑园有粗皮病发生,其中重发病区(发病率80%以上)桑园  相似文献   

14.
<正>庙岭乡曾是江西省修水县重点蚕桑乡镇,桑园面积最多年时200hm2,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受多种原因影响蚕桑产业起落不定,呈现逐年萎缩的发展态势。为此,笔者通过对庙岭乡蚕桑产业现状和优势分析,提出发展对策,以利做大做强庙岭乡蚕桑产业。1蚕桑产业现状庙岭乡现有投产桑园面积不到20 hm2,主要分布在上坪村和庙岭村,全年养种400张,产茧15 t,  相似文献   

15.
地处湘鄂交界处的修水县 ,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 ,现有桑园 4 0 0 0hm2 ,其中杂交桑 2 30 0hm2 。2 0 0 1年春 ,漫江、山口、征村、全丰、白岭、古市等乡镇杂交桑大面积发病 ,面积约 6 6 7hm2 ,经实地调查和室内镜检诊断 ,属桑卷叶枯病为害所致。据调查 ,发病株率一般在 15 %~ 4 0 %之间 ,严重的桑园则高达 10 0 % ,春蚕用叶影响极大。1 症状识别为害桑叶 ,以嫩叶发生较多。春季桑叶发病时 ,被害叶缘先呈水渍状 ,后生深褐色连片病斑 ,随着叶片生长 ,叶身向叶面卷缩 ,严重时最后全叶变黑脱落 ;夏秋季顶端叶片 ,先是叶尖及其附近的…  相似文献   

16.
桑树断枝病是我省近年来在桑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国外未见报道,其症状与四川省断梢病相似,病害主要发生在春伐桑枝条的基部,故我省定名为桑树断枝病.该病在我省首次发生于兰溪市横溪镇国庆村,1974年少量桑园局部发生,1978年曾再度少量蔓延,到1989年大暴发,全镇26个村均有此病发生,其发病率达80%以上,枝发病率高达90%以上,全镇466公顷桑园中有266公顷发病,占总面积57%,本病已成了该镇的主要病害,春叶损失2500吨,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蚕桑生产.1995年据海宁桑保站  相似文献   

17.
斜纹夜蛾发生消长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纹夜蛾(I`rodenla lttura Fabricius)与家蚕同属鳞翅目昆虫,因其繁殖力强、迁飞性高、常在桑园及农作物中暴发,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为有效防治斜纹夜蛾,2002~2003年在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桑园对其发生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及近几年在生产实践中的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陆琳  朱建  周超 《蚕桑通报》2022,(3):52-56
<正>桑疫病是桑树细菌性病害,是如皋市桑树病害重点防控对象。近十多年来,桑疫病在我市桑园呈高发重发态势,对蚕桑生产的危害越来越重。据2020年春调查,我市东陈、城北、搬经、江安、石庄、吴窑、磨头、城南、如城等镇(街道)桑园均有发生,发生面达60%~70%,受害桑园面积达667 hm2以上。其中发病严重的桑园,春季发芽率不到三分之一,桑叶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春蚕因缺叶出现了倒蚕现象,严重影响了蚕农经济收入。为了进一步探索桑疫病流行规律和防治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我市桑园鳞翅目害虫发生普遍,蚕区农民虽进行了预防和防治,但效果不很理想.危害桑园的鳞翅目害虫中,桑尺蠖是吃食桑叶,与蚕争叶的主要害虫之一.2002年晚秋蚕期我市三界的府山村部分地块桑园,因桑尺蠖等虫暴发成灾,造成粒茧无收;金庭镇观下村也曾遭受猖獗的虫情泛滥而使全村165张晚秋蚕种无叶可摘,逼使倒蚕,造成蚕茧几乎无收.据不完全统计,因桑园害虫夺叶而造成蚕茧损失的,年平均每张蚕种达7~15 kg.多年来在调查观察及防治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基本上掌握了桑尺蠖在桑树上的发生危害规律,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方法,收到较好效果.现将我们的调查及防治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云南省各县(市)的调查情况看,由于2009年的晚霜气候因素的影响,桑褐斑病的初发病期比正常年份推迟发病15~30 d;并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海拔高度由低到高是保山市、楚雄县、陆良市、祥云县、鹤庆市)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夏末秋初是桑褐斑病危害的高峰期,重病危害区祥云点桑园10月份的病情指数最高达68.07,鹤庆点桑园9月份的病情指数最高达86.36,其中病害对湖桑32号的危害重于农桑14号和女桑。根据病害在各试验点的发生情况,建议祥云、鹤庆坝区的桑园在夏末、早秋季提早防治桑褐斑病,楚雄、陆良坝区桑园在早秋季开始防治桑褐斑病,保山地区的桑褐斑病零星发生,危害较轻,可不做为重点防治,并且还要重视冬季、开春时节对病害的防治,以减少病原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