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甘肃省的养牛业,自1979年开始黄牛冷配改良以来,发展较快。冷配技术大面积普及,黄牛改良取得了可喜成效。全省已在63个县(市)建立冷配点749个,10年累计冷配母牛82.67万头,产活西黄、利黄、黑黄等改良牛40.63万头。黄牛冷配改良工作,1986年后进入大面积丰产丰收阶段,从冻精生产到冷配服务,布局合理、三站配套(冻精站、液氮站、基层冻配点),以当年授配母牛13万头、翌年产活改良牛8.5万头以上的速度向前推进。冷配  相似文献   

2.
提高黄牛冻精配种受胎率的研究张成印(安徽省灵璧县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234200)灵壁县自1984年以来,全面推广牛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坚持以西门塔尔牛为当家品种来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共冷配黄牛27.9万头,繁殖杂文改良牛23.1...  相似文献   

3.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黄牛 ,我县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引进秦川种公牛改良当地黄牛 ,2 0世纪 70年代末推广牛的冷配技术 ,引进秦川种公牛冷冻精液颗粒、细管 ,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全县累计引进秦川牛 670 0多头 ,改良配种 9.0 1万头 ,产改良牛 6.5 8万头。秦川牛的引进 ,丰富了我县黄牛遗传基因库 ,优化了牛群整体结构 ,改良效果明显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 我县自1974年开始进行黄牛改良工作,1986年被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到1989年末,全县牛存栏达10.57万头,其中改良牛存栏达4.7万头。年平均黄牛改良2万头,其中黄牛改良冷配1.5万头。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黄牛改良的关键是要做好劣种公牛的去势。为此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对劣种公牛的去势方法进行了改进,摸索出了附睾尾摘除去势劣种公牛法,经过几千头去势公牛验证,效果优于其它去势法。一、基本做法1.手术器械及药品的准备同常规去势术。2.保定:有4柱栏的可采用站立保定;对个体小的公牛,也可先把头固定在木桩上,不用4柱栏,  相似文献   

5.
本省黄牛改良工作,早在五十年代就引用荷兰牛、爱尔夏、短角、拉脱维亚等外国品种和秦川牛、南阳牛、广丰牛等国内良种牛来改良。到六十年代初期,曾引进西门塔尔公牛,在瑞安县进行改良试点、发现了黄西杂种牛的优势。随着我省冻精技术的推广采用黑白花和西门塔尔公牛的精液,冷配母牛二万六千一百六十八头,已培育犊牛一万六千二百四十二头,其中西门塔尔改良牛四千另十头,扩大了黄牛的改良面。  相似文献   

6.
近来 ,我们在广元市的剑阁、苍溪、旺苍、广元市中区等地对牛改工作进行了一次调查 :1999年 ,全市共建成牛冷配改良站点 10 5个 ,共冷配改良牛 2 930 2头 ,其中黄牛有 14131头 ,水牛有 15 171头。此外 ,还在较偏远地区利用良种及高代杂交牛改良本地牛 13835头。今年上半年 ,牛改良冷配点增加到 10 7个 ,共改良配种 12 733头 ,其中黄牛 6 80 7头 ,水牛5 92 6头。广元市通过抓牛改工作 ,一方面使本地牛的品质上了一个台阶 ,为今后肉牛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 ,牛改还增加了养牛农户的经济收益 ,为山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1 …  相似文献   

7.
<正> 灵璧县共有17万农户,大家畜存栏15.8万头,其中黄牛12.7万头,占大家畜总数80.4%,能繁殖母牛5.6万头,占黄牛总数44.1%.该县黄牛属华北牛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发育慢。为了改变这些缺点,从1981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截止目前共冷配母牛40520头,近3年冷配头数连续突破万头,受胎率由1981年的42.3%提高到72.5%,已繁殖西门塔尔杂交牛2.1万头,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发育快,役用性能强,经济效益高,表现了明显的杂交优势,我县黄牛改良冷配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8.
临夏州是我省黄牛改良重点地区之一,每年授配任务占全省1/5。全州自1978年引进西门塔尔牛为主的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到1989年底,累计冻精授配黄牛18万头(次),产活西门塔尔、黑白花、秦川为主的良种及改良牛8.8万头,包括本交繁殖,良种及改良牛达到13.4万头,占黄牛存栏  相似文献   

9.
2 改良效果2.1 改良牛头数增加推广黄牛改良配套技术10年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根据全国122个商品牛基地县统计,1978年各代杂交改良牛67.4万头,占当年存栏黄牛的12.50%,1988年各代杂交改良牛发展到291.3万头,占当年黄牛存栏的34.9%,比1978年增加223.9万头,年递增15.7%.  相似文献   

10.
黄牛生产是我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自1976年以来,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在全区普遍开展黄牛改良,取得显著成绩。累计改良配种8万多头,产活改良牛6万多头。适繁母牛比例由28.3%提高到45.2%,繁殖率由30%提高到38%,出栏率由1.04%提高到6.37%。累计出售改良牛4万头,收入2000多万元。其中:外贸出口改良牛4700头,换取外汇88万美元,群众获得收入270万元。目前全区改良牛存栏2万头,占存栏牛总数10%。改良牛比本地牛生产性能、经济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1黄牛改良的历史与现状1.1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现年存栏黄牛10万余头,其中能繁母牛5万余头,为黄牛杂交改良提供了良好的母牛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曾在峨边、峨眉、金口河等县区开展过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的试点工作。1998年,该市又在地方良种“峨边花牛”生产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重新启动黄牛品种改良生产。2000年,峨边、峨眉山两县市成为四川省肉牛项目县,黄牛品种改良生产掀起高潮。全市现建立县级牛改中心2个,乡镇牛改冷配站15个,村牛改点29个。据统计,至2003年上半年,累计黄牛品种改良1.8万头,其中黄牛冷配1.35万头;出生杂…  相似文献   

12.
提高黄牛冷配受胎率的主要技术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99~2003年期间先后在尉犁县、轮台县和霍城县等地开展了黄牛冷配技术推广项目,改良牛已达6千头,全年受胎率已达80%以上,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黄牛冷配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黄牛冷配受胎率,为提高我区黄牛改良效果,根据我们多年实践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我县自一九八一年以来,在利用南阳牛改良山地牛方面,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采用以冷配为主、本交为辅的两种配种方法,并且落实了种公牛鉴定和劣牛去势等有关技术措施,全面开展山地牛改良工作,使黄牛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改良牛占牛群比重逐年增加.为了阐明黄牛改良技术效果,我们组织专业技术干部5人,对余关、湍东、师岗和板场四个乡进行了随机抽查,在22个行政村中调查各种年龄公母牛(包括阉牛)572头,其中改良牛453头(公牛185头,母牛268头)占总调查数的79.2%,山地牛119头(公牛68头,母牛51头)占20.8%,就牛群的毛色结构、生长发育状况和役用性能进行统计分析,在资料整理过程中,把同年龄、同性别的改良牛和山地牛进行分组,便于对比分析,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4.
<正> 绥化地区从1977年开始引用黑白花奶牛冻精改良黄牛,累计受配母牛33.1万头次,准胎27.2万头次,平均受胎率82.3%;累计得改良牛19.9万头,其中1代改良牛9.96万头,2代改良牛5.98万头,3代改良牛3.98万头,已晋级奶牛2.39万头。 多年来,由于坚持以挤奶促改良,促进了黄牛的发展。1987年黄牛存栏已由1981年14万头,发展到27.3万头,改良牛占黄牛存栏的41.3%,晋级奶牛的改良牛和参加挤奶的改良牛累计产鲜奶13万吨,增值5850万元;累计出栏改良肉牛60059头,为市场提供牛肉6900吨,为社会创产值2760万元。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双辽市黄牛生产近年来注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方向的转变。通过选用肉用性能良好、适应性强的品种进行经济杂交,选出理想的杂交组合─—肉牛三元杂交改良。1999年我们将该项目推广到12个乡镇,用西门塔尔牛后代作母本,以夏洛来牛做第二父本,共冷配母牛6270头,产犊成活5680头。为了测定三元杂交改良牛的增重效果我们在辽西吉兴饲养场进行了三元杂交牛和本地牛的育肥对比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1实验材料 1.1实验牛选10月龄的小公牛16头分2组。第一组为8头本地牛;第二组为8头三元杂交改良牛…  相似文献   

16.
<正> 河西黄牛属于蒙古牛种,体格偏小,生长发育缓慢,是以役用为主的地方品种。张掖地区从1980年开始引用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到1988年底9年累计共授配母牛84179头,产活杂种牛犊44716头,现存栏各类杂交黄牛38000头,占黄牛总数的24%。其中1代改良牛33440头,占改良牛总数的88%,2代改良牛3800头,占总数10%,3代以上改良牛760头,占总数2%,为了全面了解本区黄牛改良效果,及掌握杂交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1989年3—5月我们对全区黄牛改良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牛是一种分布很广,具有乳、肉、役多种经济用途的反刍家畜。全世界有黄牛12亿多头,其产值超过任何一种家畜。我国黄牛自春秋以来,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1984年末全国有黄牛5000余万头,其中奶牛只有133.7万头(包括乳肉兼用牛和改良牛);专用肉牛数量更少,除了杂交改良牛外,基本上是役用牛。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和复州牛是我国六大黄牛地方良种,都具有体格高大、毛色纯正、挽力大、皮板致密、耐粗饲、适应性强、繁  相似文献   

18.
固原市肉牛产业发展成效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原是一个传统畜牧业地区,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自然资源、地理和人文优势。因此,自治区和固原市确定了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严格执行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将以肉牛为主的草畜产业确定为振兴地方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大力推行肉牛养殖,使当地肉牛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肉牛产业发展现状1.1养殖数量逐年扩大2004年末全市牛存栏34万头、出栏13万头,比2000年分别增长34.28%、36%和30%。1.2黄牛冷配改良稳步推进自2001年实施黄牛冷配改良技术推广项目以来,共建黄牛冷配点172个,选用利木赞改良当地黄牛17.8万头,其中2004年4.4万头,2005年6万头…  相似文献   

19.
自1995年,吉林省前郭县实施黄牛开发工程以来,东三家子乡以改良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养牛业,现有黄牛2631头。两年来,东三家子乡已产改良犊牛956头,在乡公路两侧的牛群里,新生犊牛和两岁育成牛,几乎全部为西门塔尔改良牛。今年,东三家子乡在巩固原有改良成果的基础上,又掀起了黄牛人工改良热潮。全乡铺罐11个,有黄牛冷配技术员11名,设冷配点9处。这个乡从5月1日开始铺罐配种,现已配种母牛356头,受胎201头,受胎率达到56.5%。发牛财从何处入手?东三家子乡党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繁促养、以改提质、以质增…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黑山县是辽西地区农业大县 ,作物秸秆资源丰富 ,农民素有养牛习惯 ,全国黄牛年饲养量达 16万头。自 1978年起我县作为辽宁省黄牛改良试点县开始进行黄牛改良工作至今已有 2 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累计完成黄牛改良 2 6 5万头。 2 0 0 0年完成黄牛冷配 1 8万头 ,成为辽宁省黄牛冷配超万头县。下面将如何提高黄牛改良效率的几点体会概述如下。1 合理选择适应本地优良种公牛品种我县自 1978年以来 ,先后引进了海福特、夏洛来、西门塔尔等优良种公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经多年来改良实践证明 ,以夏洛来牛做父本牛效果最好 ,其次是西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