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麻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温、保墒和保湿效应,其增温比塑料地膜覆盖平稳但温度略低;麻地膜覆盖有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因此,麻地膜覆盖能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
我省闽南地区属于高纬度菠萝种植区,近几年来,菠萝种植面积有较大发展.为了克服低温的不利因素,更好地发挥菠萝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83年9月5日进行地膜覆盖试验,探索地膜对菠萝的增产潜力.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省工、降低成本、促进生长发育的效应.因此,地膜覆盖的应用为菠萝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明发 《作物研究》1997,11(3):33-35
论述了烟草地膜覆盖栽培的效应,并提出了烟草地膜覆盖栽培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新技术应用于甜菜生产,这是甜菜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由于地膜具有增温、保墒、抑盐抑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多种效应,因而是甜菜生产上保全苗、促壮苗、显著提高单产的有效措施。但是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也十分有利于杂草大量滋生,严重影响甜菜的产质量和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解决地膜覆盖条件下栽培甜菜的化学除草技术问题,1986年我们在农安县进行了除草剂及使用剂量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5.
试论烤烟地膜覆盖栽培的效应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烟草地膜覆盖栽培的效应,并提出了烟草地膜覆盖栽培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含mLLDPE地膜及生物可降解两类地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类型地膜覆盖种植花生产生的效应及花生生育期后地膜的回收效率和降解率。结果表明,0.006mm厚含30%mLLDPE的地膜覆盖种植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且易于回收。而生物可降解地膜均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避免地膜回收的繁重工作,但在提高花生产量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7.
垄作与地膜覆盖对麦套春棉产量和霜前花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麦套春棉垄作和地膜覆盖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和垄作两种栽培措施的效应显著;4个处理中以垄作盖膜的产量和霜前花率最高,平作不盖膜的产量和霜前花率最低;地膜覆盖和垄作相结合,是实现麦套春棉早熟、高产的一种有效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8.
草莓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早熟、高产、稳产、高收益等优点。该文主要介绍草莓地膜覆盖的作用和草莓地膜覆盖安全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草莓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地积温效应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具有显著的早熟增产效应.对不同处理的土壤温度、地下积温和地上积温比较后发现,地下积温是限制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因素。覆膜栽培可以提早满足马铃薯生育早、中期对地积温的要求,从而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多熟制条件下,这种效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是早熟、高产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地膜覆盖的增温保湿效应,为棉花的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条件。它不仅加速了棉种的发芽出苗、花芽分化、现蕾,开花等生育进程,而且棉株的外  相似文献   

11.
不同覆盖物对红壤旱坡地土壤环境和花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植花生的红壤旱坡地为对象,研究液态地膜覆盖(LFM)、塑料地膜覆盖(PFM)、稻草覆盖(SM)和无覆盖(NM)对土壤环境和花生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覆盖物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调节土壤温度,加快花生光合作用,使花生干物质的分配更合理,且提高花生产量;不同覆盖物对土壤和花生生长等各项指标的综合效应不同,表现为稻草覆盖塑料地膜液态地膜无覆盖。  相似文献   

12.
不同覆盖材料对西北旱地冬小麦地温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不同覆盖材料下西北旱地冬小麦地温与产量的特征及其相关性,以冬小麦兰天26号为材料,在秸秆带状覆盖(常规条播:SM1;宽幅条播:SM2)、全膜覆土穴播(PM)条件下,以无覆盖露地种植为对照(CK),研究了冬小麦生育期地温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构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技术可有效平抑气温对小麦的激变,实现了小麦的稳定增产。与CK相比,秸秆带状覆盖冬小麦0~25cm土层全生育期平均降温0.61℃,但在不同生育时期却存在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苗期至返青期平均增温0.76℃,SM1增温效应低于SM2;返青期以后平均降温1.43℃,SM1降温效应高于SM2;地膜覆盖全生育期平均增温1.01℃。秸秆带状覆盖全生育期各土层总体均表现降温效应,且以降温效应突出的SM1在25cm降幅最大,平均为1.20℃,5cm处最低,为0.55℃;地膜覆盖全生育期各土层均表现增温效应,以5cm处增幅最大,平均为1.14℃,15cm最低,平均为0.84℃。从生育时期和土层看,各处理间地温以越冬期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17.25%~46.6%;土层间以25cm最大,变异系数为5.5%~46.6%。与CK相比,秸秆带状覆盖全天均具有降温效应,降温幅度依次为中午傍晚早晨,且SM1全天的降温效应均高于SM2;而地膜覆盖全天均具有增温效应;覆盖均可使冬小麦显著增产,秸秆带状覆盖平均增产25.3%,SM2增产率(27.0%)高于SM1(23.0%),地膜覆盖增产30.4%。产量与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有效穗数的增加和粒重的提高,土壤温度指标与产量、产量构成要素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高寒阴湿区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芳 《中国马铃薯》2008,22(1):52-53
<正>甘肃省属高寒阴湿区,有效积温不足,灾害性气候较多,农田杂草生长速度快,对庄稼极易造成草荒。通过在甘肃岷县、漳县、渭源等地的高寒阴湿区试验示范表明:采用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显著增产增收效果,但栽培水平高低对其综合效应具有直接影响。为了充分发挥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马铃薯上的增产潜力,做到规范化种植,实现高产高效之生产目的,特总结出高寒阴湿区黑色地膜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地积温效应及其生物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具有显著的早熟增产效应,对不同处理的土壤温度、地下积温和地上积温比较后发现,地下积温是限制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因素,覆膜栽培可以提早满足马铃薯生育早,中期对地积温的要求,从而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多熟制条件下,这种效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在全省范围内的重点植棉县社的试验点进行,试验面积2775.9亩。地膜覆盖的单产皮棉123.7~172.2斤,比对照棉田每亩增产皮棉50.5~65.5斤,增产率为45.2~113.3%。1、地膜覆盖对改善自然条件的效应第一,提高了播种层和根系密集层的地  相似文献   

16.
<正> 地膜覆盖栽培是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一项先进技术措施,具有增温、保水、聚肥、提高光热效应、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减轻病虫草害、促进早熟等多种作用,被列为我国“七·五”期间推广的十项农业新技术之一。研究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在棉花、蔬菜、小麦、玉米、花生等各类作物上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棉花、玉米等喜温作物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霜冻蔗区的宿根蔗,通常是前季甘蔗在2月上中旬(特别是1月)以前砍收的,都会程度不同地受到冬季严寒、霜冻、病害等的影响,以致蔗芽受害,蔗桩腐坏,发株较少,缺株断垄较重,对产、质量(特别是产量)的影响很大。地膜覆盖具有补偿效应(包括地温对气温的补偿效应和...  相似文献   

18.
棉田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湿、抑盐的作用,但对杂草的具体控制效果却未见报道。据笔者调查,地膜覆盖后精细管理较粗放管理和不覆盖地膜的田块,对杂草具有显著的效果,为进一步从量的角度认识地膜覆盖并精细管理对杂草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本试验。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4年在滨州市杜店镇良种厂棉田进行,共设3个处理:(1)地膜覆盖+精细管理;(2)地膜覆盖+粗放管理;(3)不覆盖地膜。重复3次,共9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00m2,4月25日播种后即覆3小结棉田地膜覆盖+精细管理,不但增温、保墒、抑盐,而且对杂草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但如果盖膜后管理粗放,不但对…  相似文献   

19.
一、试验方法地膜棉和露地棉根系观察在地膜覆盖效应试验区内进行。棉花宽窄行种植,宽行2.4尺,窄行1.2尺,双行覆盖, 覆盖度58.3%。  相似文献   

20.
棉花地膜覆盖,在北方棉区推广速度快,增产幅度大。但在南方以育苗移栽为主的地区,经几年多点试验、示范,虽能普遍取得明显的早发效果,但增产幅度却远逊于北方,有些地方甚至减产。为什么南方棉区棉花地膜覆盖早发效应显著而增产幅度却较小呢?为了摸索这方面的问题,1983年我们在南汇县农村基点进行了移栽棉花地膜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的对比试验,面积共20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