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怎样加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冬季管理,对最大限度发挥沼气池带来的综合效益非常重要。在长春地区由于冬季寒冷,沼气池内部温度难以达到正常发酵温度,如果冬季管理和维护不到位,沼气池就会停止产气。我们分析了长春地区户用沼气池冬季产气少甚至不产气的情况,对沼气池的防寒、增温、保温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提高沼气池的使用率,使我市户用沼气池最大限度的发挥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从寒露到翌年春分的这段时间,大气温度会低于沼气池内的温度。沼气池由吸收热量转为释放热量,池内温度下降较快,因而造成大多数沼气池冬季不能正常产气使用。近年来,笔者对户用沼气冬季提高温度,使其多产气,保证一日三餐正常使用做了一些尝试,效果十分明显。现将几项关键技术做一介绍,希望能对沼气工作者及其农村户用沼气的广大农户有所帮助。一、尽可能地将沼气池建在院内猪圈下将沼气池建在院内猪圈下,既可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温度对户用厌氧发酵沼气池产气的影响。[方法]以标准户用沼气池和红泥沼气袋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温度对两个厌氧发酵沼气池产气性能的影响。[结果]沼气产生和产气率高低与温度密切相关。临安地区,标准户用沼气池稳定产气的气温阈值约为4.0℃(沼气池内温度在7.0℃以上),而红泥沼气袋稳定产气所需的气温阈值为7.0℃(沼气袋内温度在14.7℃以上)。[结论]该研究为临安地区冬季适时采取保温或增温措施以提高户用厌氧发酵沼气池的产气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温度是制约沼气池正常产气的重要因素,温度适宜则微生物繁殖旺盛,活力强。厌氧分解产生沼气的速度就快,产气就多。在冬季,由于气温寒冷,如何能保持沼气池处于一个健康持续产气的环境呢?这就要求加强管理,做好保温防寒工作,确保正常产气使用。  相似文献   

5.
轮载避害     
孙广宪 《福建农业》2004,(11):33-33
温度是影响沼气发酵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沼气池内发酵料液温度在15℃以上,只耍如酸碱度适宜、沼气发酵菌多等其它条件配合得好.就能发酵产气。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产气速率相应提高。对于地埋式户用沼气池来讲,沼气发酵温度受地温的直接影响.而地温又受气温的影响。冬季气温较低.由于农村沼气池发酵原料的多样性,以自然温度发酵的农村户用沼气池,若要提高冬季的产气量,就必须加强越冬管理,对沼气池采取防寒保温增温措施.确保正常产气,简单地说,就是要“吃饱肚子。盖好被子”。其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培霞  杨波 《河南农业》2011,(11):19-19
从寒露到翌年春分的这段时间,大气温度会低手沼气池内的温度。沼气池由吸收热量转为释放热量。池内温度下降较快。因而造成大多数沼气池冬季不能正常产气使用。近年来。笔者对户用沼气冬季提高温度,使其多产气,保证一日三餐正常使用做了一些尝试,效果十分明显。现将几项关键技术做一介绍。希望能对沼气工作者及其农村户用沼气的广大农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北部,冬季较为寒冷的天气不利于沼气发酵菌群的繁殖和生长,对沼气池正常运行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农村沼气池的冬季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使沼气池正常运行、产气,简单地说,就是要给沼气池"吃饱肚子,盖暖被子",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应的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气温的回升,户用沼气池的产气率也逐渐提升。为保证农户对沼气池的正常使用,要对沼气池加强春季管理。一、对冬季没有运行的沼气池要做到一查二控三堆沤四搅拌一查,即检查沼气池是否有冻裂漏气的地方,若有要及时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9.
贾思珂 《北京农业》2007,(11):45-45
在冬季,如何保护好农村户用沼气池,并使发酵维持在较好水平,达到较高产气率,简单的说,就是要“吃饱肚子,盖好被子”。我们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使沼气池在冬季多产气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隆冬季节户用沼气池中采集并经富集培养、液体发酵获得的低温降解纤维素复合菌群进行生长情况、生理特性、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等方面的初步研究,了解了低温条件下生存的降解纤维素菌群的基本特性,为解决我国北方户用沼气池冬季不产或微产气而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Hungate厌氧滚管计数技术和气相层析仪检测土样甲烷含量,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下黄松泥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和土壤的甲烷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的黄松泥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在107~108cfu/g干土之间,变化范围不超过2个数量级.水稻田土壤和水稻分蘖期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其它植被下土壤的甲烷氧化菌种群,但相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它们的甲烷氧化速率却差异显著.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对土壤氧化甲烷速率有影响但不显著.在氧化甲烷活性很低的土样中加入外源甲烷,可刺激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增殖,并可诱导甲烷氧化速率达到最大值,但不同植被的土壤达到氧化甲烷最大速率所需的诱导时间不同.不同植被土壤间的甲烷氧化最大速率略有差异,以水稻田土壤为大.  相似文献   

12.
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关于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检索了已发表的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相关文章,并对文献数据进行了再挖掘分析,总结归纳了磷对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可能影响,并对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发现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调控主要受种植系统和其他施肥情况的影响,一季中稻下大都表现为磷肥施用降低甲烷排放,降幅受其他土壤养分情况影响而不同。磷通过影响水稻根系及其分泌物进而影响土壤碳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土壤磷的有效性,并改变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丰度和群落组成来调控甲烷的产生及氧化过程,最终影响甲烷的排放。  相似文献   

13.
稻田是主要的甲烷排放源之一,其代谢过程及减排策略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稻田甲烷代谢及其对电子受体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稻田甲烷代谢过程因环境条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变异性;电子受体主要是通过对甲烷产生和氧化的综合影响,最终控制着土壤甲烷排放;施肥和水分管理均会调节电子受体对甲烷代谢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爽水性稻田甲烷排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 ,观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前茬是否施用稻草的爽水性稻田的甲烷排放情况。结果表明 ,爽水性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有明显的规律性 ,烤田前甲烷排放量较大 ,烤田期间甲烷排放并不明显减少 ,但烤田后甲烷排放下降显著 ;前茬覆盖稻草对稻田甲烷排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水稻整个生育期稻田的氧化还原电位与甲烷排放通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爽水性稻田甲烷排放出现两种类型的日变化 ;尿素用量对甲烷排放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水稻产量高低与甲烷排放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gi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studies on methane emissions of New Zealand, as we know the agriculture of New Zealand is pastoral farming, most livestock animals are grazed in pasture, and quantities of methane were released from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animals excreta. In New Zealand some 50% greenhouse gases (GHG) sources are attributed to agriculture and one third is methane from livestock enteric formation. For many years, many researchers have been exploiting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to measure the emission of methane of New Zealand, further more studing the available options to alleviate the methane emissions. Their pioneering work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cluding the determined method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are worth learning for scholars around the world. Some of their approaches were not only suitable for New Zealand grazed livestock, but for many other countries, even the animals are intensively bred in pen. The calorimeter/respiration chamber is the most exactly method in present, but it needs expensive equipments and skilled manipulators, so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y in applying this approach extensively in practice. Sulfur hexafluoride (SF6) trace technique is much adopted for grazed livestock evaluating the methane emission, though its veracity was doubted by some researchers, it is still a good option in present for studying the GHG emissions for grazing animals. By measuring the rumen volatile fatty acid (VFA) concentration to estimate the methane emission is a relatively simple approach, it is just only a rough evaluation, and it is unsuitable for exact study, but this method may be used in China for extensively raised ruminant. In present China, the ruminants are fed in an extensively managed state, the diversities of roughage and animals varieties caused difficult to exactly estimate the methane emission. So exploiting the available options is much important for constituting the exhaustive emission inventory. This review just maybe a good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to carry out their studies in years and acquired great achievements in methane mitigation area. outline some practical techniques of New Zealand, those this field, after all New Zealand have been persisting many  相似文献   

16.
反刍动物瘤胃的甲烷排放对环境的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就饲料利用率而言,也是一种能量损失,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解决瘤胃甲烷气体释放量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主要就甲烷抑制剂对降低瘤胃甲烷排放量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7.
从嘉兴市沼气集中供气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沼气集中供气在农村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本地区的发展对策与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扶持力度、完善后续管理制度,以推进沼气工程建设,促进循环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减少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有助于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和提高家畜饲养效率。本论文从中国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现状、瘤胃甲烷生成机制、甲烷生成的日粮营养影响因子和甲烷减排策略与潜力4个方面系统综述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目前,中国反刍家畜甲烷总排放量超过10 Tg,占全球胃肠道甲烷排放的比例超过15%。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主要来自瘤胃和后肠道,其中瘤胃甲烷占胃肠道甲烷生成总量的80%以上。二氧化碳还原路径利用瘤胃内的氢和二氧化碳合成甲烷,是瘤胃内生成甲烷的主要路径。瘤胃内的氢还可被相关微生物利用,合成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等代谢产物,进而被机体利用。减少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的关键在于促进瘤胃内氢的利用,以及阻断瘤胃内的氢被甲烷菌利用合成甲烷。甲烷减排的日粮营养调控策略包括优化日粮组成、改善饲料品质、提高瘤胃流通速率、添加氢池和甲烷抑制剂等。大多数营养调控策略的甲烷减排效果小于40%,最新研制的3-NOP抑制剂的甲烷减排效果最高可达80%。但是,一些减排策略的产业化应用还受添加剂残留、抗生素禁用、食品安全、产品价格和消费者喜好等因素影响。牧场管理和遗传选育也是降低甲烷排放量的重要手段,过去100年来已实现每千克标准乳的甲烷排放量减排效果为57%。未来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低排放品种的遗传选育、不同营养调控策略间的组合效果、甲烷减排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家畜生长性能与健康、食品安全、消费者喜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设施栽培土壤甲烷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设施栽培土壤的甲烷氧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对甲烷的氧化能力各异,可能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土壤微生物是甲烷氧化的主要生物类群:土壤含水量对甲烷氧化有明显影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对甲烷氧化均具有抑制作用;氮源(包括有机和无机氮源)对甲烷氧化均有抑制作用;不同碳源对甲烷氧化的影响各异,纤维素对甲烷氧化抑制作用最小,而高浓度的甲醇、葡萄糖则对甲烷氧化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甲烷氧化过程中加入葡萄糖能迅速抑制甲烷氧化;在加入葡萄糖的同时保持瓶中充足的氧气,则这种抑制作用可以在5.5 d后得到解除.此外,还研究了从土壤中分离的甲烷氧化菌对碳源的利用情况,表明在甲烷释放极少的设施栽培土壤中,兼性营养的甲烷氧化菌可能在甲烷氧化中占据主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低温条件下不同接种物对沼气中甲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适宜的沼气接种物是提高甲烷含量的有效途径,以鲜牛粪和干杂草为底物,接种四种接种物,4℃下培养,研究不同接种物对沼气中甲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河泥样A组和霍林河泥样B组的产气中最高甲烷含量分别为52.66%和48.04%;接种经低温驯化的接种物C组最高甲烷含量为14.45%;接种加活性炭的低温驯化接种物D组最高甲烷含量为20.08%,不同接种物对沼气中的甲烷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