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进 《吉林农业》2010,(9):166-166
随着气象卫星技术的飞速发展,气象卫星技术开始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农作物的检测研究上,特别是气象卫星遥感检测系统的使用,使人们开始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有了全面的掌控和检测,并及时运用检测到的信息来估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估产等服务。文章以北方冬小麦为例,运用获得的气象卫星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北方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估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商丘市冬小麦冬季冻害实地调查资料、气候资料和气象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分析造成冬小麦冻害的形成原因,提出减少和避免冻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麦越冬期冻害成因分析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商丘市冬小麦冬季冻害实地调查资料、气候资料和气象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分析了冬小麦冻害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减少和避免冻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4.
HJ-1号卫星数据与统计抽样相结合的冬小麦区域面积估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利用HJ-1号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结合统计抽样的方法,估算区域冬小麦种植面积,解决单靠遥感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时多期影像信息误差积累和生长差异性影响的问题。【方法】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采用多时相HJ-1号卫星遥感数据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利用多时相HJ-1号卫星遥感数据获取冬小麦遥感识别结果(56506.67hm2),结合耕地地块数据建立入样总体,以耕地地块内冬小麦遥感识别面积作为分层标志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反推得到北京市冬小麦面积总量(59680hm2)。【结果】多时相冬小麦遥感识别结果MAE为0.17,bias为-0.05,抽样反推区域总量面积提高了约5%,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HJ-1号卫星多期遥感影像提取冬小麦区域面积偏低的问题。【结论】本文方法能够准确测量出区域冬小麦总量面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普适性,为采用HJ-1号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测量进行了先期的方法探讨,深化了该遥感数据源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气象卫星遥感在农业干旱监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研究,运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建立安徽省淮北地区不同等级干旱的遥感监测指标和方法。用建立的指标对2001年夏秋干旱进行监测,遥感方法对干旱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发生状况较为一致,卫星遥感对干旱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研究,运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建立安徽省淮北地区不同等级干旱的遥感监测指标和方法.用建立的指标对2001年夏秋干旱进行监测,遥感方法对干旱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发生状况较为一致,卫星遥感对干旱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疆北部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遥感监测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北部冬小麦区进行了分层,然后利用1992—1993年NOAA气象卫星的AVHRR资料分层建立了冬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的遥感监测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山东省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接收的极轨卫星遥感数据,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中心的卫星监测分析与遥感应用系统(SMART),对极轨卫星遥感监测菏泽市植被、火情、干旱产品的制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并对SMART菏泽本地化的结果进行展示,最后提出菏泽市极轨卫星遥感监测产品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环境减灾卫星HJ及与其同步或准同步实地观测的冬小麦长势参数和籽粒品质指标为基础,分析了试验样点卫星遥感变量、叶片SPAD值及开花期冬小麦籽粒淀粉含量间的相关性,建立及评价运用HJ影像遥感变量监测冬小麦籽粒淀粉含量的间接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应用HJ影像数据监测冬小麦籽粒淀粉含量是可行的.归一化遥感植被指数NDVI可作为预测籽粒淀粉含量的敏感遥感光谱指数;以此为基础可建立冬小麦品质遥感预测模型,为遥感技术监测小麦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农业生产进行实时指导提供实时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不同时相遥感的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大面积对农作物生长进行监测,多时相遥感监测可克服单时相遥感监测的不足,利于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变化的动态监测。以江苏省大丰市为研究区域,选用拔节期和抽穗期两景环境(HJ)卫星遥感影像进行不同地物光谱信息识别与种植面积提取研究。首先,在分析两景HJ星影像植被光谱信息的基础上,提取出各自影像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影像,并对两景NDVI影像分别进行加运算和减运算,得到另外两景NDVI合成影像。其次,通过对提取到的四景NDVI影像光谱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最终选用植被光谱信息特征较为明显的加运算合成影像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最后,基于影像不同地物的NDVI阈值划分,并叠加GPS样点信息校正,提取到大丰市冬小麦种植面积数据及其空间分布信息。结果显示,大丰市遥感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为78 712.13 hm2,精度为92.51%。在该市20个乡镇(或农场)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精度中,精度大于95%有9个乡镇(或农场),精度在90%至95%之间的有7个乡镇(或农场),仅有4个乡镇(或农场)提取精度在80%至90%之间。说明,利用不同时相遥感合成运算方法得到的合成影像,能明显增强冬小麦光谱信息与其他植被信息特征区别,有利于实现高精度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爱民  马晓群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2):114-118,106
由于全年粮食总产为多季混种,给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带来很大难度。本文利用1986~1994年约100个时次的气象卫星AVHRR比值植被指数(gl绿度值)对我省淮北平原全年粮食总产的气象卫星遥感监测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对全年粮食总产的遥感监测可分成夏、秋两季进行,其中对夏粮采用单季作物(冬小麦)遥感监测方法,对秋粮采用“总体混合监测”方法,可获得较理想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运用商丘市7个气候站196—2017年观测资料和农业气象站冬小麦发育期定点观测和大田调查资料、遥感监测资料、自动土壤水分监测数据,采取对比统计分析法,结合冬小麦生长气象指标,分析生育期内气象条件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结合冬小麦生长动态监测信息和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制定商丘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规程,制作冬小麦气象服务专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气象灾害监测与评估及防灾减灾对策,实现农业气象服务智能化,以期更好地为冬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精准化气象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3.
基于CBERS遥感的冬小麦长势分级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遥感信息技术,可实时对冬小麦长势进行分级监测预报,便于农业部门及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达到目标化生产的目的。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进行了基于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遥感的冬小麦拔节期长势分级监测研究。经过计算机分类和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结合GPS样点信息校验,冬小麦面积解译精度在90%以上。利用遥感植被指数反演叶面积指数(LAI)等长势信息,对整个区域的冬小麦长势状况进行分级监测。叠加样点的实测数据校验,监测精度达到85%以上,最终制作区域的冬小麦长势分级专题图,并对各长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中巴资源卫星影像数据可以满足区域冬小麦长势监测要求,并可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作为一种快速监测手段已经被运用到农作物生长监测与产量估算等诸多方面.介绍了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的基本原理,概述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当前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需求、系统框架及业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农作物长势是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农情遥感监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在当前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研究及业务状况扼要回顾基础上,文章从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需求、系统框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以全球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应用为例进行了说明。【结果】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需求可以归纳为服务对象、作物类型、空间范围、地面尺度、监测周期等5个方面,系统框架至少包括数据层、方法层、结果层和服务层4个层次。【结论】针对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及业务应用的现状,研究提出了以下3个观点:(1)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业务方案是成熟的,但是关键技术研究有待加强;(2)农作物长势概念的深入解析,将有利提高长势遥感监测的业务化能力与精度;(3)针对全球、国家、省级以及县级尺度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采用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监测业务,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的客观现状。上述研究结果给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业务的建设提供了依据,也明确地指明了系统的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16.
谭昌伟  杨昕  罗明  马昌  严翔  陈亭亭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3):2518-2527
【目的】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及时获取大田种植作物“面状”苗情信息,准确反映作物群体苗情状况及其趋势,服务于产量预报和实际生产。进一步深化冬小麦关键期苗情遥感反演机理与方法,为大田种植管理提供及时信息。【方法】结合2011-2013年定点观测试验,以环境减灾卫星HJ-CCD数据为遥感影像源,着重研究样本实验区孕穗期冬小麦关键苗情参数与籽粒品质参数和产量间及其与卫星遥感变量间的定量关系,进一步增强遥感反演的机理性和重演性,与地面实测结果一起建立模型共同分析,提高遥感反演的定量化水平和可信度;以相关性最高为原则,筛选反演孕穗期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生物量、SPAD以及叶片含氮量的敏感卫星遥感变量,并以2013年数据为建模样本、2011年和2012年数据为验证样本,分别构建及评价基于HJ-CCD影像遥感变量孕穗期叶面积指数、生物量、SPAD和叶片含氮量监测模型。【结果】冬小麦处于孕穗期,植被衰减指数(PSRI)可作为反演冬小麦叶面积指数、SPAD和叶片含氮量的敏感遥感变量,比值植被指数(RVI)可作为反演冬小麦生物量的敏感遥感变量,所构建的遥感反演模型是可靠的,且精度较高,尤其利用PSRI反演叶片含氮量最可靠。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51、0.585、0.630和0.675,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344、4.62、0.618%和2 804.3 kg·hm-2。以此为依据,为表征该研究的实际农学意义,对冬小麦不同等级的关键苗情参数进行遥感反演并制图分析,从而量化表达了冬小麦关键苗情参数区域空间分布,不仅有助于制定冬小麦田间补救措施和水肥资源调配方案,而且为农业政策的制订和粮食贸易提供决策依据。【结论】构建的冬小麦孕穗期关键苗情参数遥感反演模型是可行的,为大田生产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费用低廉的大面积作物苗情参数提取方法,可支持农业研究者、涉农部门领导和种植管理者获取及时有效的农情信息。  相似文献   

17.
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与气象卫星植被指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多年牧草产量资料和NOAA/AVHRR资料,计算不同试验区和主要天然草地类型牧草产量与卫星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用NOAA/AVHRR植被指数对大面积草地生产的遥感监测效果较好,按草地类型划分,产量较高的草甸、草原与气象卫星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比产量较低的草原及荒漠与气象卫星植被数的相关系数大,且都通过显著性检验。对草甸草地和草原草地的监测效果比对茺漠草地监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多数地区农业发展模式依旧是传统农业耕种模式方式,虽然使用了新型的农作物种类,产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生产方式,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依然不能满足于目前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被应用到农作物的空间格局上,使得农作物的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遥感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遥感监测在农作物生长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遥感监测技术具有时效高、范围大、成本较低等众多优点,以此在农作物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遥感监测在农作物空间格局中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地区在农作物空间格局上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和技术方式,使得农作物不断增产增收,不仅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种植方式,更是提高了农户在种植业上的收入。  相似文献   

19.
<正> 遥感监测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有广阔的应用前途。为了在黄淮海平原区建立冬小麦生产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委托北方遥感监测中心,于1990年3月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六省利用NOAA/AVHRR气象卫星,对大面积麦田进行监测试验。商丘地区是河南省小麦遥感监测的唯一地区。我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农业种植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气象卫星遥感技术逐渐应用到农业种植过程中,为农作物的估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这一技术不仅符合当今发展潮流,而且够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卫星遥感技术获取信息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在农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近几年来人民对于卫星遥感技术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高,本文对卫星遥感监测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农业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