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栽培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2%(1983年)。水稻病虫害以稻瘟病危害损失最重。据1982年调查,在水稻常规生产栽培条件下,日本如果不使用农药,因病虫造成产量损失占总产量的比例:虫害为10%,病害为25%,而仅稻瘟病一项就占15%,每年损失稻谷180万吨,合5400亿日元,稻瘟病常年防治费用约500亿日元,经济效益比为  相似文献   

2.
刘兆鸿 《广西植保》2011,24(4):25-2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水稻病毒病,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是主要传毒媒介。2007年晚稻发现该病在平乐县部分乡镇稻田造成严重为害以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损失日趋严重。2010年全县发生面积0.62万公顷,造成损失366.49万公斤,由水稻次要病害上升为发生面积仅次于水稻纹枯病、为害损失最大的主要病害。在防...  相似文献   

3.
当家种威优64推广年限与小种消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福建省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早稻流行为害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据日本清泽等人在1965—1975年报道,品种感病化是由以下三个原因引起:①稻瘟病菌发生变异;②在寄主水稻上出现了能使小种迅速增殖的条件;③栽培环境的自然变化和人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区是稻瘟病常年发生流行地区。病害发生程度,主要受品种抗性及气候条件的制约.1989年,武陵山区大部分主栽品种如汕优63、D 优63、V 优63、V 优64等丧失抗瘟性,稻瘟病猖獗流行,发病面积254.6万亩,占该地区稻田面积的47.1%,稻谷损失7731.46万公斤,其中黔江地区发病面积81万亩,占稻田面积的69.2%,稻谷损失1 440.8万公斤.为了尽快选出抗病高产的杂优水稻组合及制种亲本材料,为今后品种的布局和稻瘟病的综合治理提  相似文献   

5.
粤北是广东省稻瘟病的流行区。1981年稻瘟病大流行,全市早稻发病71万亩,损失稻谷2143万公斤,l 982年早季病害仍持续流行,亦损失稻谷1060万公斤。为了摸索稻瘟病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1981—1984年我们与省农科院植保所合作,开展粤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水稻病害的发生形势,为我国水稻病害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10—2020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重点分析了我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对水稻五大产区间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是我国水稻的三大病害,广泛发生于我国水稻主产区。我国水稻五大产区病害发生为害情况不同,华中稻区和华南稻区以水稻纹枯病为害最重,造成产量损失占病害造成总损失的比例高达73.13%和69.26%,西南稻区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接近,东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高于水稻纹枯病,华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低于水稻纹枯病。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不同年份间的防控产量损失挽回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而水稻病毒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产量损失挽回率在不同年份间展现出一定波动。其中,水稻白叶枯病是挽回损失率最低的病害。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是浦北县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为害损失一般为10%~20%,严重田块损失率可达50%~70%。1978~1989年是浦北县稻瘟病流行发生时期,期间年均发生面积9 610.23ha,占水稻面积的22.27%,累计成灾面积16444.58 ha,绝收面积286.93ha。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省水稻病害种类增多,危害日益严重,尤其是稻瘟病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造成了水稻生产病害重于虫害的新局面。据全省统计,七十年代以来,稻瘟病平均3—4年都有一次暴发流行,从1975—1986年十二年中,发生100万亩以上有四年,波动幅度为150—270万亩左  相似文献   

9.
1992年广西水稻病虫的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局部偏重年份.全年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8713.68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6.7%,比1991年减少8.2%;防治面积为8882.15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01.9%.若不实施人为防治,可造成稻谷产量损失185.68万吨,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55.70万吨.其中,虫害发生面积为5422.32万亩(次),占病虫鼠害发害发生面积的62.2%.1992年水稻病虫发生的总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重于下半年;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1991年相比,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相对稳定;稻瘿蚊、稻瘟病、田鼠有所回升;稻飞虱、三化螟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则  相似文献   

10.
(一)稻瘟病是我省水稻产区的主要流行性病害之一,每年均有发生。解放以来我省稻瘟病曾出现过l 2次大流行,在50~70年代,该病发生为害一般较轻,80年代起发生流行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1996年广西农作物病虫的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农田草鼠害属中等发生程度。主要病虫草鼠的发生面积为1013.5万hm2次,其中病害为250.62万hm2次,虫害为529.45万hm2次,农田草害为138.73万hm2次,农田鼠害为94.73万hm2次。现将水稻、玉米、甘蔗、柑桔等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发生为害概况分述如下。1 水稻病虫害  1996年水稻病虫的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全年发生574.82万hm2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41.96%,较历年(1984~1995年,下同)平均值增加17.5%;防治后挽回稻谷176.49万t,实际损失25.41万t。虫害与病害相比,虫害发生面积比病害面积多…  相似文献   

12.
洪海林 《植物医生》1997,10(6):21-21,25
水稻足湖北咸宁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因病虫为害损失稻谷约15~25%,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自1990年以来,病虫发生总的趋势是虫害重于病害.为害较重的害虫有:  相似文献   

13.
广西水稻年种植面积约3300万亩,近年水稻病虫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态势,年发生面积达9000万亩次,总体发生程度达4(5)级,尤其是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给水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稻瘟病是广西水稻上发生为害仅次于水稻纹枯病的病害,全区总体发生程度一般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近几年年发生面积在800多万亩次左右,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4多。其发生特点是:(1)以历史病区和种植感病品种的稻区,特别是桂东北、桂东南及沿海地区局部稻田发生较重;(2)个别感病的优质稻、常规稻发病后,往往易造成落窝,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发生面积仅次于水稻纹枯病,常年发生3—4千万亩,重病年发生近亿亩,以南方早中稻区流行频率最高,危害最重。自1984—1985年大发生以后,一直处于回落和比较平稳的阶段,但从去年开始又明显回升,今年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可能超过去年。1988年稻瘟病回落到最低年份,全国发生面积仅为3221.67万亩,防治面积为5 586万亩次,经防治后实际损失只有19.23万吨。去年发生面积上升到  相似文献   

15.
<正>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长期以来一直是为害融水县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1],为全县双季稻及早、中稻混栽区内常发性病害,历年发生面积333.3~533.3 hm2,尤其是一些历史老病区受此病为害,常造成水稻产量较大损失。2009年该病又相继在早、中  相似文献   

16.
王少清 《植物保护》1989,15(3):40-41
水稻稻瘟病是我县历年早稻主要病害之一,8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杂交稻汕优2号以来,该病加剧,1984年早造叶瘟发生12.6万亩,穗瘟发生6.3万亩,损失稻谷113.27万公斤。是我县历史上发病面积最大,损失最重的1年。为此,1985年至1987年3年我县全面推广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获得显  相似文献   

17.
1986年全区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7237.4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93%,比上年增多30%,系1980年以来最多的一年.经防治后挽回稻谷105014·2万公斤,仍然损失26237.0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25%和10%,亦系1980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属大发生年份.其特点是上半年重于下半年,虫害重于病害.几种主要病虫害中,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纹枯病和三化螟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细菌性条斑病、稻瘦蚊和大稻缘蝽亦呈上升趋势,重于上年、稻飞虱和稻瘟病属中等程度发生.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是我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1986年全区稻瘟病发生面积478.7万亩次,损失稻谷3754.35万公斤.实践证明,以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是防治稻瘟病的经济有效措施.本组已报道过稻瘟病菌类型和分布影响水稻品种的抗性,品种的布局.也影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及类型的组成.因此,有必要不间断地研究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变化和消长规律,为防治稻瘟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发生流行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董代文(重庆市涪陵植保植检站648000)稻瘟病是我市水稻的主要病害。1984年在水稻当家品种汕优2号丧失抗性的情况下曾发病45.4万亩,损失稻谷280419万kg。1985年后推广汕优63和D优63新组合,有效地控...  相似文献   

20.
1998~2007年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分析显示,影响本市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水稻品种,它的抗瘟性对稻瘟病发生起决定作用,本地菌源量多少决定发生流行早迟,适宜气候条件加重流行强度和为害程度,适时防控可减轻稻瘟病为害和流行.通过近年来示范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