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开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选择。结合丽水市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实践,总结了开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经验和成效,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服务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山东诸城通过推行"五位一体"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模式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模式把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服务效果,但"最后一公里"还未完全打通。应加强农村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体系建设,通过提升政府统筹规划意识与主导作用,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工作创新能力,提升信息资源共享与力量整合水平,提升农业信息服务队伍综合素质等途径,促进农业科技信息在农村的传播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推进"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工作的前提下,开展了"星火科技12396"的数据库标准规范研究,涉及"星火科技12396"数据采集与更新规范、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数据存储和数据库设计规范,以及数据质量控制规范等内容,从而有效缓解各地的服务热线号码不统一、服务内容不统一等问题,为全国"星火科技12396"建设提供了全方位规范指导,实现统一的服务标准,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衢州市以农业信息化为突破口,创新农技110特色服务,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样性、差异化的科技和信息服务,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改进政府服务"三农"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农民对市场信息的需求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业科技》是福建省农科院和福建省农学会主办的技术性农业科技期刊。拓展办刊功能,更好服务"三农",是《福建农业科技》多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根据2011年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视频会议的精神,加大农业"五新"推广力度,抓好农产品市场信息与营销服务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应专家及读者的要求,《福建农业科技》拟增设"专家特别推荐:农业‘五新’信息"栏目,打造一个福建农业"五新"成果信息的公益平台。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果的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林省12316热线推进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服务效果,有效地发挥了政府在"三农"传播服务的主导地位,调动起社会各方力量为"三农"服务,整合各种传播媒介以提升其传播实力,从而改变了本应作为传播主体的农民边缘化的地位。研究、借鉴、推广吉林12316热线模式,有利于提升吉林省乃至全国"三农"传播服务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桐乡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的实践,总结几年来桐乡市政府农业部门拓展"三农"服务内容,满足农业、农村工作中农村经济主体对政策、科技和市场信息迫切需求,提供丰富、优质、快捷公共服务,提升政府部门服务"三农"综合能力的成功经验,提出今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8.
附:农业信息业发展研讨会向农业部提出的“关于农业数据库与网络建设和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建议”农业部: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于1995年10月7-10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了"农业信息业发展研讨会"。研讨会主要的议题是农业数据库与网络建设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
四川育种攻关数据共享平台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介绍了四川育种攻关数据共享平台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该系统是基于Web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采用JAVA和MySQL技术,由育种攻关门户网站、育种攻关综合数据库、育种攻关动态、作物育种信息等子系统组成,实现了"技术+资源+服务"的"一站式"服务,是国内农业科技领域第一个育种攻关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及综合数据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虽然农业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解决,但信息服务并未得到真正有效实现,原因是所提供的信息内容与农民的需求不相吻合。如何为农民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是当前农业信息服务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利用电话为平台,收集服务对象对信息的个性需求和反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
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对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实践和成效,并对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促进农业高校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观念的革新和政府应大力加强农业高校参与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显著的叠加效应。通过构建与优化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研究开发农业科技信息技术产品和多媒体信息系统,综合运用广播、电视及报刊杂志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以及计算机、网络及卫星通讯等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对现有信息传播体系进行集成整合,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
智能终端在“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服务是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将智能终端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中,利用其便携性、普及性和强大的处理能力等特点,构建农业信息服务渠道,服务农业、农村。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智能终端信息服务,通过智能手机实现了平台基于短信/彩信的信息推送服务、基于2G/3G网站的数据服务、基于农业科技应用商店的农业行业应用程序下载服务,使“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农业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陆敏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69-13172,132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政府的重要任务,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是推进具有信息化特征的现代农业。在农村地区信息化背景下,研究驱动农村用户采纳移动信息服务的主要因素。根据使用移动信息服务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主要研究娱乐、信息、社会互动、长期在线和方便性等5个因素并建立了模型。根据实证数据验证了模型,最后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反映了农村地区在移动信息服务采纳中的现状,可为电信部门推广农村业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要推进农村信息化的进程,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需构建包括农业生产决策信息系统(农业生物信息系统、农业环境信息系统、农业技术信息系统、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信息系统在内的农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开拓多种信息传播渠道,形成一个快速有效的农村信怎资源传播网络,即通过计算机农业信息站点网络、农村远程信息服务系统、语音服务系统、人工信息站点网络等多种传播手段,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6.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大学农技推广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并优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等,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结合数字乡村发展战略任务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需求进行大学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的探索,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大学农技推广模式的内涵,基于对...  相似文献   

17.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新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通过建设农业物流综合体、农业综合实验站和智慧农业博览园,完善农超对接、农产品销售通道,建成一个综合服务网络,进而推进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形成科技服务“三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信息革命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内涵,正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历史性交汇,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向乡村延伸,数字农业成为促进安徽省农业产品市场化、生产标准化、生产精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的有效手段。安徽省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推动省级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推广、农业信息服务落地、科技支撑和人才培训力度等,将数字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刘勤朝  韩红芳  薛小柱  白继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86-17389,17416
就延安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进行多年的研究和探讨,利用农业信息服务网站这一平台,建立网站推广、专家指导、专辑辐射、基层服务等方式,通过农业网站、手机短信、"三农"热线、视讯平台、科技专题、技术培训、信息简报、典型引路等渠道进行农业信息服务,提出"148"服务模式,为当地现代农业升级提供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的新模式。经实施、应用、鉴定和查新,该模式属省内领先技术,很值得同行借鉴,更值得广大农民应用。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充分发挥大学科技资源,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推进大学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新机制,构建了以农业试验示范站为基础,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核心,以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和农业科技培训体系为支撑,以农民科技示范户为切入点,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结合点,联合地方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的以大学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创建了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