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年来的治螟实践表明,仅依赖化学防治措施,不仅增加防治成本,而且不能实现持续控制,还可能带来害虫抗药性上升、环境污染、稻谷农药残留超标等新问题,所以防治水稻三化螟应采取综合治螟措施。对于水稻三化螟防治要从消灭虫源抓起,综合运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保护害虫天敌等综合技术措施,根据不同稻区虫害发生情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7年秀山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主要表现为:迁入偏迟,但迁入峰次多、蛾量大;田间蛾量高,蛾峰期持续时间长,峰期蛾量大;世代重叠严重.危害期长;发生面广,危害重.发生原因有地理位置特殊、虫源充足、食料条件适宜、气候条件有利、自然控制力差、防治不力等方面.稻纵卷叶螟防治应以保护水稻三片功能叶为重点,按照防治指标,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同时注重选用抗(耐)虫品种、搞好肥水管理和保护天敌的综合防控策略及"压迁入代、控主害代,低龄幼虫期施药"的化学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 稻瘿蚊是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间歇性暴发成灾。目前化学防治仍是主要手段。为了探讨益舒宝不同施药时期,不同用量的防治效果,我们于1993年在晚稻大田进行了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不同施药时期。试验处理分稻瘿蚊成虫,羽化率3.28%(7月30日)、6.39%(8月1日)、28.98%(8月5日)、52.40%(8月8日)、72.87%(8月10日)施药、以不施药为空白对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农林业病、虫、草害的防治。虽然积极主张采用生物防治、无公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但是由于生物防治及无公害防治技术,尚不能完全有效地替代化学农药。所以化学防治仍然是当前农林病、虫、草害防治中的重要措施。而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除有大家所公认的污染环境,农副产品中有毒物质的残留、杀伤天敌、昆虫产生抗性等一系列问题外,还有一个经常碰到的问题。那就是施药后产生的药害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和优质、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稻田病虫害系统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在豫南地区,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有2代二化螟、3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苞虫、纹枯病、白叶枯病等,主要集中在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进行混合发生危害,单个病虫的防治时间也较吻合.通过田间调查,这个时期正是2代螟虫卵孵化高峰期,2代稻苞虫、稻纵卷叶螟也处于低龄幼虫时期,稻飞虱也已达到防治指标.同时孕穗期至抽穗期也是水稻纹枯病的发病高峰期和白叶枯病最易流行期,因而开展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混合防治,将以往防治"一病一虫"多次施药方式,改为少次施药或一次性施药,可以减少劳力投入,相对减少施药数量,降低防治成本,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稻田害虫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的作用.为此,我们着重研究了采用不同配方施药方式,对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和对主要天敌的保护效果,作为开展水稻中后期病虫害混合防治策略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香根草已成为水稻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之一。本研究表明,香根草协同使用化学防治或(和)螟虫性信息素,水稻虫伤穴率、虫伤株率、残虫数明显低于不用药和常规施药情况,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水稻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稻瘿蚊暴发的主要原因,一是耕作制变化,混栽严重;二是越冬虫源广,残留基数大;三是成虫盛发期与水稻秧苗期相吻合;四是气候适宜。防治对策:一是农业防治压基数;二是化学防治保关键;三是生物防治增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常规施药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性信息素、种植香根草单项及协同使用,研究对水稻钻蛀性害虫的田间防效。研究表明,香根草、螟虫性信息素诱杀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单一组合或协同使用田间虫伤穴率、虫伤株率、残虫数明显低于常规施药情况,说明香根草、螟虫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对水稻钻蛀性害虫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丙娜  张桂玲  李文文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167-167,118
水稻病虫草害的无害化防治是水稻无公害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文章指出了实现水稻无公害农业生产必须开展以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有机结合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并配套开展统防统治、推广应用高效低毒新农药、推广应用先进施药技术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根据广东省龙川县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介绍了晚造水稻纹枯病的传播方式及发生规律,分析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条件,提出加强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及时施药防治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防治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施用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植物性杀虫剂对吸浆虫的防效和对天敌的保护作用三方面研究了植物性杀虫剂在小麦吸浆虫防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小麦吸浆虫防治中,应用植物性杀虫剂,不仅对吸浆虫有较好的防效,而且可减少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其中,29%净叶宝对吸浆虫的效果较好,对面虫的防效可达77.7%-90.1%。  相似文献   

12.
不同防治措施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防治措施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花椰菜地害虫防治和天敌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和化学农药防治区,按5点随机取样,记录植株和地面所有节肢动物的数量。在田间定点埋放盛有洗衣粉水溶液的玻璃瓶调查在地表活动的节肢动物种类及数量,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不同防治措施下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差异。【结果】在广州花椰菜地共调查到节肢动物87种,其中植食性害虫29种,捕食性天敌54种,中性昆虫4种。防治措施明显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及其数量。不施药对照区的捕食性天敌、植食性害虫和中性昆虫的数量均高于其他两种施药防治处理区,不同处理区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及其个体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花椰菜地植食性昆虫功能类群的优势集中性以花椰菜苗期为最小,成熟期最大;捕食性天敌的优势集中性在不同防治区同样以苗期相对较小,而在不施药防治对照区花椰菜各生育期,其大小接近一致;在施药防治区,捕食性天敌的优势集中性表现出波动现象。在花椰菜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防治措施区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不同。整个生育期优势度指数0.1的有烟粉虱、桃蚜、小菜蛾、菜青虫、前凹狼蛛、拟环纹豹蛛和八斑鞘腹蛛。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在不同防治区和花椰菜各生育期之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各指数之间的变化趋势相似。群落整体多样性指数随花椰菜生长而增大,至中后期达到最大,此结果与田间群落的发展动态相吻合,在不同防治区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均匀度指数在不同生育期和防治处理区的变化程度相似。害虫亚群落多样性与群落整体多样性变化趋势相似,其多样性指数在花椰菜生长中后期达到最大。不同防治措施区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其中以化学农药防治区花椰菜苗期为最小。均匀度在花椰菜苗期为最大,而后随花椰菜生长而减小。捕食性天敌亚群落多样性在花椰菜各个生育期和防治处理之间变化相对平稳。地表节肢动物的调查表明,两种药剂处理区所施药剂对地表节肢动物的杀伤较大。同时,从地表节肢动物数量和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动态来看,地表中性昆虫对捕食性天敌前期的定殖有一定的作用。蜘蛛与植食性昆虫、中性昆虫以及捕食性昆虫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捕食性昆虫与中性昆虫之间也具极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这些功能团之间在数量上具有较好的跟随效应。捕食性昆虫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相关未能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药剂防治措施虽然能有效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但也使天敌数量相应减少。地表中性昆虫对捕食性天敌前期的定殖有一定的作用,药剂防治能影响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生物农药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小于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3.
双抗明占是携带有抗稻瘿蚊基因Gm6的抗蚊青占与多系1号杂交的后代,经多年多点自然诱发鉴定筛选出抗稻瘟病和稻瘿蚊的恢复系,并经分子标记检测具有Gm6基因。双抗明占及其配制的杂交稻经抗稻瘿蚊试验,结果表明:抗蚊青占与双抗明占及其配制的杂交稻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与没有抗源的恢复系明恢100及其配制的杂交稻组合金优明100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双抗明占是三系不育系的强恢复系,用双抗明占配制的杂交稻组合特优明占表现高产、中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14.
卢家仕  何龙飞  徐晶  覃芳  黄敏  韦素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91-17292,17303
[目的]探讨稻瘿蚊的饲养。[方法]介绍了稻瘿蚊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饲养方法和抗性鉴定。[结果]可使用TN1作为饲料饲养稻瘿蚊,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喷水保湿,注意防鼠、稻飞虱、蚂蚁、蜘蛛等的为害,可通过隔水法防治老鼠和蚂蚁,自来水冲洗法防治稻飞虱,捕杀法防治蜘蛛。[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稻瘿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成为农业科技界的研究应用热点。笔者数十年连续不间断对江苏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田间应用进行了研究,根据亲身实践,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中的农业防控措施包括选种、种子检疫、菌源清理、虫源防控、栽培控制等,生物防控措施包括天敌控虫、生物农药使用等,化学药剂防控措施包括种子处理、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破口期、抽穗期、灌浆结实期使用等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制定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用技术简明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提高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落地率。  相似文献   

16.
水稻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稻瘿蚊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稻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稻瘿蚊的关系,测定了12个抗感稻瘿蚊水稻品种3叶期稻茎内游离氨基酸的主要种类及含量,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水稻品种抗蚊性的主要氨基酸种类。结果表明,所测试品种稻茎内共有16种氨基酸,各品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不同;除品种570011外,其他参试品种的苏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含量较高,甘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低;甘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谷氨酸、脯氨酸、苏氨酸、蛋氨酸与水稻品种抗稻瘿蚊的关系比较密切,是影响水稻品种抗蚊性的主要氨基酸种类。  相似文献   

17.
张仁 《北京农业》2012,(12):83-84
福建省建阳市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采取推广防虫网育秧,使用生物农药、稻鸭共育治虫治草技术,保护利用天敌,释放赤眼蜂,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等绿色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为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示范区比农户自防区农药投入、人工投入减少9.60、60.00元/667m2,防治次数比非示范减少2次,新增产量达58.00kg/667m2,平均增效益达162.40元/667m2,天敌增加40.1%,充分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脂瘿纹(Cecidomyia yunnanensis Wu et Zou)是云南松(Pinus yunnensis)的重要枝梢害虫,以云南省江边林业局的冲头和鲁地林区为基地,在弄清该害虫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对云南松脂蚊天敌的保护利用进行了研究;以在森林生态系统内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效能,促进系统内生态平衡的理论为指导,提出在落实合理的林业技术措施的基础上,以保护和掊育林下植被,促进自然生防为主,结合修除当年被害枝条以及成虫期有限化防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小麦吸浆虫作为小麦的重要害虫能够成灾,内在条件在于其生活隐蔽、幼虫滞育与多态性、潜伏土壤中隔年或多年羽化、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具r型与k型生态对策的优势特性。小麦作为承灾体,对麦红吸浆虫的危害有一系列防御机制,表现出不选择性、机械抗性、生化抗性等多层次的综合抗性。种植感虫小麦品种,抽穗期与吸浆虫的羽化高峰期相吻合,是出现灾害的基本条件。在半湿润和干旱地区,小麦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因子,如地形地势、土壤、温度、降雨、光照、风、天敌,以及农业生产措施如水利工程与灌溉、品种更换、种植制度、土壤耕作、施用农药、施肥、播期等田间管理措施与水平,对麦红吸浆虫发生与暴发成灾有交互影响作用。小麦品种的抗性程度、保持土壤湿度的灌溉条件与雨量、种植制度及农田农药的施用情况是麦红吸浆虫发生与成灾的关键因子,新灌区对麦红吸浆虫的灾害应特别引起注意。麦红吸浆虫灾害发生的过程分为孕育期、潜伏期、预兆期、暴发期、持续期、衰减期、平息期7个阶段。根据灾害出现各阶段的特征,提出了控制策略与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水稻抗稻瘿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瘿蚊是亚州稻区主要害虫之一 ,采用抗虫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理想的办法 ,而抗稻瘿蚊品种的收集和鉴定、抗虫机制的研究、抗性的遗传分析和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等方面研究对抗稻瘿蚊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上述几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并指出了抗稻瘿蚊遗传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