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种内及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采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用竞争强度来指证竞争的激烈程度,结果表明:混交林中对象木青钱柳的种内、种间以及与整个林分的竞争强度均随径级的增大而减少,各径级的种内竞争强度远大于种间竞争强度 种内、种间以及整个林分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服从幂函数CI=AD-B关系,用此模型来预测各径级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拟合效果良好,当对象木胸径DHB≥26cm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该研究为混交林的培育提供了适用的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红楠天然林种内与种间的竞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分析了建阳小湖乡葛墩村的红楠天然林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林木径级的变大,红楠受到的竞争强度逐渐变小,红楠的种内竞争强度与伴生树种细叶青冈比较而言更弱。红楠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细叶青冈>红楠种内>拟赤杨>枫香>木荷。竞争指数与红楠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并可模拟和预测红楠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从预测结果可知,当红楠胸径达到15cm后,竞争强度明显变小,且变幅较小。红楠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与竞争强度之间成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种内与种间竞争的数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地研究了桂林岩溶石山建群种青冈栎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青冈栎所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种内竞争明显较种间竞争剧烈.青冈栎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青冈栎>石山樟>亮叶槭>圆叶乌桕>光叶海桐>翅荚香槐>梧桐>黄连木>铁屎米>粗康柴.整个林分以及青冈栎种内对对象木的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而伴生树种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对数函数关系,对象木胸径与竞争强度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云南榧树竞争关系和动态规律,在其群落样地踏勘的基础上,采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对云南榧树种群的种内和种间竞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对云南榧树的种间竞争存在着差异,云南榧树受到种间竞争强度由大到小顺序为:川滇高山栎、胡桃、飞蛾槭、栗等。云南榧树的种内竞争强度与种间竞争强度的总和大致相同,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均随着径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对象木胸径与竞争强度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胸径大于10 cm受到的竞争压力处于较低水平,且变化幅度不明显,利用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云南榧树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5.
木荷种内与种间竞争的数量关系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采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常见种木荷的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所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木荷种内竞争较之与其伴生树种甜槠间的竞争弱。木荷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甜楮>木荷种内>马尾松>短柄>虎皮楠>尾叶冬青>珍珠栗。竞争木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大小服从幂函数关系,并可模拟和预测木荷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从预测结果可知,当木荷胸径达到20cm后,竞争强度变得很小,且变化幅度不大。竞争强度和对象木的胸径大小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5参14  相似文献   

6.
不同龄组长白落叶松种内及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不同龄组的落叶松人工林种内和种间竞争进行定量分析, 揭示不同龄组的林木生长动态变化, 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6块样地的落叶松对象木和竞争木进行调查, 利用Hegyi简单竞争模型对不同龄组的落叶松人工林种内和种间竞争进行研究; 采用对数函数、二项式、幂函数、指数函数、Logistic共5种模型对总竞争指数与落叶松对象木胸径间的关系进行回归拟合。结果(1) 样地a、b、c、d、e、f的种内竞争指数占总竞争指数的比例分别为86.40%、92.81%、61.97%、77.18%、81.42%和93.70%, 种内竞争为林木之间竞争的主要形式。(2)各树种在每个样地中的分布情况不尽相同, 种间竞争指数存在较大差异, 没有一定的规律性。(3)中龄林和近熟林样地落叶松对象木胸径与竞争指数的关系服从幂函数, 成熟林落叶松对象木胸径与竞争指数的关系服从指数函数, 竞争强度随对象木的胸径增大而减小。中龄林对象木的胸径在达到20 cm时, 竞争指数下降较为平稳, 此时对象木受到的竞争较少; 近熟林胸径为25 cm、成熟林胸径为30 cm时, 对象木受到的竞争较小。结论落叶松人工林的竞争主要来源于种内竞争, 竞争指数随着胸径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近自然林业经营的不同密度林木竞争关系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边沟林场的林分施业法试验区为研究对象,从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出发,利用Hegyi简单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3种不同密度林分竞争指数与胸径的关系、林木胸径生长量与竞争指数的关系以及林木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以此探求林分近自然经营模式.研究表明:林木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林分密度增大,林木各径级受到的竞争强度也随之增大;当胸径达到30 cm以上,竞争强度趋于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竞争指数越大,胸径生长量越小;林分密度越大,林木受到的竞争强度越大,平均胸径生长量就越低.从种内与种间竞争的分析来看,低密度区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中密度区和高密度区种内竞争均大于种间竞争,且林分密度越大,种内竞争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桫椤群落的种内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调查资料,采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的桫椤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桫椤种内种间竞争强度随林木径级的增大而减小,种内竞争较种间竞争强;桫椤与竞争木的种间竞争强度依次为:在群体水平上是桫椤>杉木>灯台树>大头茶>贵州琼楠>粗糠柴>黄栌>香桦>小果冬青>油桐;在个体水平上是黄栌>赤杨叶>大头茶>马尾松>灯台树>杨梅>桫椤>盐肤木>棕榈>柃木>毛桐。生态习性相近的种为灯台树、柃木、贵州琼楠。对象木胸径与竞争强度间成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红豆杉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留坝县庙台子(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名胜区)的27株中国红豆杉对象木及290株竞争木的调查,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分析了中国红豆杉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中国红豆杉种内竞争强度较小,占总竞争强度的15.38,其种群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种间竞争,占总竞争强度的84.62.对中国红豆杉竞争较强的主要树种是栓皮栎、青冈和金银忍冬等当地的优势种.随着中国红豆杉胸径的增大,所受到的竞争压力逐渐减弱,胸径在10 cm所受到林分的竞争最为激烈,竞争指数与中国红豆杉胸径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天目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竞争的数量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邻网格法调查获取数据,应用优势度分析法,确定3个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占总株数的71.6%,占总胸高断面积的44.6%。利用Hegyi简单竞争指数研究优势种群竞争的方法,分析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在群落中的竞争状况。结果表明:100m×100m样地内,胸径在5cm以上的优势种群间存在较剧烈竞争,常绿阔叶优势种群>非常绿阔叶优势种群。常绿阔叶优势种群的竞争更为显著,其种内竞争强度大小为: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种间竞争强度大小为:细叶青冈>青冈>短尾柯:以任一常绿阔叶优势种群为对象木时,均有种内竞争>种间竞争。竞争指数与对象木胸径大小符合幂函数关系,并达到显著水平,优势种群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随着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下降,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当对象木胸径达到20cm后,竞争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对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砍伐杉木后形成的乳源木莲毛竹新林型的生长及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乳源木莲毛竹枝叶分布层次明显,乳源木莲位于林分上层,林分结构合理,物种多样性较高;乳源木莲在2002-2012年的10年间能够保持较高生长量,有利于培育乳源木莲大径材;3种混交处理中,2002--2012年不同密度乳源木莲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单株立木材积生长量虽有差异,但差异较小;不同处理毛竹高径生长、产笋量和总产材量均存在差异,以RD处理、RC处理为好。乳源木莲毛竹混交林是拟自然更新的林型,能够改善林地土壤肥力,具有省工、适用、高效的经营特点,适宜在中亚热带林区高丘低山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近自然改造的马尾松林分竞争强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揭示马尾松人工近自然改造作业下树种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近自然改造林分内马尾松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以期为营造近自然混交林和人工林近自然作业法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基于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人工马尾松近自然5种改造实验林20个固定样地的2014年复测数据(A1~A4:不同采伐强度补植树种的改造混交林,A5:未改造马尾松对照纯林,每种改造模式各4个固定样地),利用Voronoi图确定了林木的生长空间和竞争邻木,运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对改造混交林总体竞争强度、改造混交林和对照纯林中马尾松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1)改造混交林中马尾松和主要补植树种竞争排序为:红锥灰木莲大叶栎马尾松香梓楠格木,不同改造模式平均竞争指数排序为:A1A3A4A2。2)改造混交林对象木马尾松共计212株,其他竞争木336株;对照纯林马尾松共计190株。对照马尾松纯林竞争指数为359.51,远大于改造混交林中马尾松竞争指数(166.98),适当强度的采伐有效地降低了林分内马尾松的竞争压力,马尾松纯林中只存在种内竞争,改造混交林中马尾松种内竞争指数大于种间,各占54.65%和45.35%。3)混交林与纯林中马尾松种内竞争差异显著,竞争指数随胸径增大而逐渐减小;各径级内平均竞争指数,改造混交林均小于对照纯林。4)速生树种对马尾松最先产生种间竞争压力,马尾松与主要竞争木竞争关系(CI1)排序为:大叶栎灰木莲红锥香梓楠鸭脚木山油麻安息香格木黄毛榕,改造混交林各模式间马尾松种间竞争差异不显著。5)马尾松竞争指数随胸径的增大不断变小,改造混交林总竞争指数、种内竞争指数以及对照纯林总竞争指数与马尾松胸径分别符合幂函数、双曲线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关系;当马尾松胸径大于25 cm时,混交林与纯林内马尾松受到的竞争压力均逐渐减小趋于平缓;小于25 cm时,马尾松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大。通过分析马尾松近自然改造林分内树种竞争关系可知,基于近自然经营理论的人工纯林改造利用有效的干扰木采伐和合理的树种补植,能够有效降低马尾松的竞争压力,同时促进补植树种的生长和天然更新,引导林分的正向演替,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证明了近自然改造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乳源木莲叶面积动态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叶面积是树冠特征的重要标志 ,其大小直接影响树木生产力 .通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 1 ,1 )模型 ,以乳源木莲叶面积与胸径生长量实测数据为基础 ,结合叶面积静态模型得到一组叶面积时间序列 ,建立了乳源木莲叶面积动态预测模型 ,旨在为研究乳源木莲生理生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经初步检验 ,该叶面积动态模型效果良好 ,应用范围较广 .  相似文献   

14.
乳源木莲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报道乳源木莲人工造林试验及杉莲混交造林的生长情况和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具有适应性强,育苗造林容易成功,幼年生长快等优良性状,9年生的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平均胸径7.3~8.1cm,略小于杉木;平均树高7.1~7.4m,有略高于杉木的趋势.杉莲混交林生长良好,种间关系协调,生长稳定.乳源木莲是杉木优良的混交造林树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大力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5.
乳源木莲天然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乳源木莲天然林中主要乔木树种种群进行生态位测定,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比例。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天然林中拉氏拷和乳源木莲生态位宽度较大,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群落中各种群间关系较为复杂,对资源共享的趋势较明显。天然林群落中各物种利用资源相似程度较大,乳源木莲易与生态位宽的树种形成混交林。  相似文献   

16.
巨桉乳源木莲复合林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桉树7年生林经间伐后,在桉树林下套种乳源木莲的经营方式,结果表明:桉树林经间伐套种乳源木莲(JR)处理比同样间伐但不套种(JA)处理和不间伐不套种(CK)处理的桉树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了7.46%和71.84%,树高生长量分别提高了5.32%和81.45%,单株立木材积分别提高了9.10%和150.87%;在桉树林下套种的乳源木莲(5年生)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达到5.8 m和5.4 cm,与同年度相似立地条件下的乳源木莲纯林和乳源木莲、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两个处理相比,平均树高分别增加了41.46%和9.43%;平均胸径比乳源木莲纯林提高了54.29%,但比混交林降低了5.27%。说明在桉树林下套种乳源木莲经营方式可行,能够形成异龄复层林分,有利于培育桉树大径材。  相似文献   

17.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和保护价值的树种。本文研究了安徽省皇藏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檀种群的年龄结构,并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研究该地区青檀的种内、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皇藏峪自然保护区青檀种内、种间竞争关系最合适的样圆半径为8m。保护区青檀种间竞争指数占青檀所受总竞争指数的71.79%,种内竞争指数占28.21%,该地区青檀所受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间;不同竞争木的竞争指数表明:使青檀受压的主要植物是栓皮栎和黄连木。受压最大的青檀是胸径在2~5cm的小树,而随着青檀径级的增大,植株所受竞争强度逐渐减小,竞争强度与胸径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关系。根据幂函数模型预测,在青檀胸径达15cm之前,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大,此后,竞争压力变小。  相似文献   

18.
乳源木莲天然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出发 ,对乳源木莲天然林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群落的物种比较丰富 ,乔木层、灌木层和乔木层 +灌木层的物种——多度符合 Weibull分布 ;相对于其它各层 ,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均较大 ,均匀度较小 ;在考虑样地面积对多样性指数影响和精确反映群落物种的多样性方面 ,Shannon- wiener指数要优于Mclntoch指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乳源木莲幼苗期在安徽省中部地区移栽成活率、生长量和光合特性的分析,对乳源木莲移栽定植后苗期表现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①乳源木莲在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移栽成活率为60%,低于主产地福建地区的成活率(90%);②乳源木莲在栽培地的年生长高峰期出现在7~9月,与主产地福建地区相同,但高峰期生长量较福建地区低;③乳源木莲移栽苗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曲线、蒸腾作用速率曲线以及水分利用率曲线均呈现双峰曲线,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均出现最低值,即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初步认为此树种易于移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作为园林绿化推广树种。  相似文献   

20.
天然更新檫木林竞争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对4种竞争指标的比较筛选,以Hegyi单木竞争指标地天然更新的檫木林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檫木种内竞争强度随胸径增大而逐渐减小,种间竞争强度大于种内竞争强度,竞争强度与檫木胸径之间存在显的双曲线非线性回归关系,天然更新檫木林竞争规律的研究不仅具有生态学价值,同时还可以为檫木母树林营造以及阔叶林天然更新技术完善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