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部分鲜食葡萄品种霜霉病抗性田间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4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调查统计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发病程度、发病速率、落叶率和新梢成熟度。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欧美杂种品种群的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显著高于欧亚品种群;病情指数与落叶率、新梢成熟度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发病速率之间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54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调查统计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发病程度、发病速率、落叶率和新梢成熟度。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欧美杂种品种群的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显著高于欧亚品种群;病情指数与落叶率、新梢成熟度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发病速率之间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利用葡萄抗性品种以及田间病害综合治理,采用离体叶盘接种法分别对2018年和2019年自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和吴忠市采集的43株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菌株进行致病型鉴定及聚类分析,并对17个主栽葡萄品种进行抗性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18、2019年供试菌株致病力和供试葡萄品种抗性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菌株平均病情指数与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r和回归系数R2分别介于0.45~0.96和0.20~0.92之间;2018、2019年供试菌株的强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为CS-YL和VI-BYDD、RG-JSJG和CS-YM;2018年和2019年供试菌株致病型被划分为强、中、弱3种类群,2年所占比例分别为10.00%、15.00%、75.00%和34.78%、39.13%、26.09%;供试17个葡萄品种的抗性类型可被划分为感病、抗病、高抗3种类群,2年所占比例均为17.65%、29.41%和52.94%。不同葡萄品种对不同菌株的抗性类型多样化。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葡萄霜霉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明显,不同菌株的致病型与其地域来源无关,不同葡萄品种的抗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以霜霉病抗性葡萄品种左优红和感病品种霞多丽为材料,研究硫化氢(H2S)在葡萄应答霜霉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过氧化氢(H2O2)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接种霜霉病菌后,抗性品种左优红和感病品种霞多丽叶片均出现H2S含量的猝发、H2S合成酶基因表达量增加、抗病相关蛋白多酚氧化酶(PPO)和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显著升高现象;且H2S清除剂次牛磺酸(HT)可以显著抑制霜霉病菌诱导的PPO和Glu活性升高,并导致葡萄的感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升高;同时外源H2S可降低两个葡萄品种的感病率和病情指数。说明,H2S是参与葡萄抗霜霉病过程的新的信号物质。受霜霉病菌侵染后,葡萄叶片H2O2含量猝发早于H2S,并且H2O2清除剂抗坏血酸(AsA)可显著抑制霜霉病菌所诱导的H2S含量的上升,而H2S清除剂HT对霜霉病菌诱导的H2O2含量变化影响不显著,推测,H2S作用于H2O2的下游参与葡萄抵御霜霉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欧亚种葡萄自交F1代对白粉病和霜霉病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田间接种鉴定及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三种方法,研究了10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系)、一个欧山杂种及其493株自交后代幼苗对葡萄霜霉病及白粉病的抗性及遗传关系,同时对其自交后代抗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遗传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及其自交后代对霜霉病与白粉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相关,自交后代对两病表现伴随遗传现象,初步推断这可能是由葡萄抗病基因的多效性引起.在欧亚种葡萄品种自交后代群体中,虽然90%以上都是感病性中等或高的类型,但仍能够得到一定比例(10%以下)抗病性强的类型,这为利用欧亚种葡萄品种进行自交或品种间杂交选育优质抗病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对霜霉病具有不同抗性的3个葡萄品种Fredonia、西拉和赤霞珠为材料,研究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在调控葡萄抵御霜霉病菌感染过程中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接种葡萄霜霉病菌后3个葡萄品种叶片中NO和H2O2含量均有猝发现象,H2O2猝发早于NO,抗性强的品种Fredonia的变化快而显著;外施一定浓度的NO供体硝普钠(SNP)和H2O2均可减缓霜霉病菌侵染过程,降低感病率和平均病情指数,并且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抗性弱的葡萄品种赤霞珠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Glu)和几丁质酶(Cht)活性,增强葡萄过敏性坏死反应;而NO和H2O2的清除剂2-4,4,5,5-苯-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cPTIO)和抗坏血酸(As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感病率和平均病情指数。推测NO和H2O2可以通过提高POD、PAL、Glu和Cht病程相关蛋白活性,进而增强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防御酶系对山茶灰斑病诱导抗性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水杨酸(SA)诱导山茶产生抗病性反应机制,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了SA对山茶灰斑病菌Pestalotiopsis guepinii ( Desm.) Stey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5 mmol/L的SA对该菌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用SA喷雾涂布叶片诱导山茶抗性,其植株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 )、过氧化氮酶(CAT)、苯丙氛酸解氨酶(PAL)等防御酶时山茶灰斑病菌诱导信号有不同响应.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植株体内上述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处理上升速度快,不同浓度的SA诱导及诱导后挑战接种植株体内的POD,PPO,CAT,PAL活性与SA浓度呈正相关.各防御酶活性与感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AT活性与感病指数显著负相关(r = - 0.9730),除PPO与感病指数的相关系数很低外,其它酶均较高,尽管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仍说明POD,PAL在诱导山茶抗病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通过对辽宁省不同葡萄品种进行室内离体叶片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调查,以期为葡萄抗性品种的选育和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中,没有对霜霉病完全免疫的品种,室内离体叶片接种和田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品种间霜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供试的65个品种中,室内离体叶片接种评价高抗品种3个,抗病品种23个,感病品种24个,高感品种15个;田间自然发病调查评价高抗品种1个,抗病品种19个,感病品种35个,高感品种10个。欧美杂交品种(系)相对欧亚杂交品种(系)较抗病。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野生葡萄株系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以18个种的46份野生葡萄株系为试材,采用叶盘法鉴定其对霜霉病的抗性,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对部分关键基因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在不同抗病株系中的表达模式差异。结果表明,46份野生葡萄株系的病情指数为0~34.72,其中17份为感病株系,病情指数在25.93~34.72;21份为抗病株系,病情指数在5.32~24.35;5份圆叶葡萄株系均表现为免疫,病情指数为0.00;云南-元谋2、云南-2和木扎岭-3为高抗株系,病情指数分别为1.81、4.40和1.62。当被霜霉病菌侵染后,抗病株系和感病株系中的PAL、PR1、TLP和NPR1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不同;与感病株系相比,抗病株系中的TLP、PR1和NPR1基因有强烈的诱导表达,PAL基因在感病株系比在抗病株系中表达量高。在免疫株系普莱德和高抗株系云南-元谋2中,NPR1与其它3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差异最大;TLP在抗病株系蘡薁-林县中与其它3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差异最大;在感病株系秋-嵩县中,NPR1与TLP表达模式相近,PAL和PR1表达模式相近。研究表明,在中国野生葡萄种质中,云南-元谋2、云南-2和木扎岭-3对霜霉病有良好的抗性,可作为抗病育种的原始材料;抗性基因可能在抗病株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对霜霉病不同抗性的葡萄品种左优红和霞多丽为材料,利用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试验手段,结合药理学试验,探讨葡萄在应答霜霉病过程中葡萄多磷酸肌醇激酶基因(VvIPK2)和H2O2的作用机制。接种霜霉病菌后15 h葡萄叶片VvIPK2表达量是正常水平的12倍,接种后3 hH2O2含量达最大值,同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升高;多磷酸肌醇激酶(IPK2)抑制剂、外源H2O2及H2O2清除剂均能改变霜霉病菌所引起的抗性葡萄品种左优红叶片PAL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同时可以影响不同抗性品种叶片的感病情况;IPK2抑制剂对葡萄霜霉病菌引起的H2O2水平变化没有影响;清除H2O2可减弱葡萄霜霉病菌对VvIPK2表达量的诱导效应。研究表明H2O2位于IPK2的上游,通过调控PAL和几丁质酶活性参与葡萄应答霜霉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Using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cultivars as controls, the resistant evaluation to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was carried out in 12 introgression lines from wide cross between cucumber(Cucumis sativus L.) and sour cucumber(Cucumis hystrix Chakr.). Three enzyme activities including POD, SOD and PAL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7 d after inoculation, and the POD isozyme was detected by polyacrylamide electrophoresis. The inoc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of the 12 accessions, 3 were identified as high resistant, 5 were moderately resistant and 4 were moderately susceptible to downy mildew.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POD, SOD and PAL were greatly increased in resistant accessions after inoculation. PAL enzyme activities showed close correlation with disease rating before or after inoculation, which implicated that PAL enzyme activity might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resistance to downy mildew. POD isozyme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and intensity for the bands of resistant lin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ore than those of susceptible lines after inoculation.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花品种次生代谢酶活性与诱导抗蚜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棉花品种次生代谢酶活性与诱导抗蚜性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类型棉花品种在棉蚜为害胁迫下,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及其对抗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受蚜害时不同品种同一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受蚜害诱导后,抗蚜品种和感蚜品种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抗蚜品种酶活性显著高于感蚜品种,诱导抗蚜性的强弱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硅对瓠瓜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与抗白粉病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硅酸盐和诱导接种白粉菌对瓠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动态变化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接种提高了瓠瓜叶片的PAL、PPO、POD活性,加硅后接种处理植株叶片酶活性更明显增加;接种后瓠瓜叶片中木质素含量增加,加硅处理植株叶片木质素含量是不加硅处理的1.43倍.说明酚类物质代谢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硅能提高酚类代谢的酶活性.1.7mmol/L的硅能显著降低瓠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提高其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4.
BTH诱导花椰菜对菌核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苯并噻二唑BTH处理菌核病抗性不同的花椰菜品种幼苗, 采用营养生长期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鉴定法评价菌核病抗性诱导效果,结果表明经BTH处理的植株菌核病病情指数明显下降, 对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的诱抗效果分别达到81.5%和63.8%。对于花椰菜重要的防御酶活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BTH诱导处理的花椰菜植株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酶( SOD )、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 PPO)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同时病程相关蛋白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也增加。 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防御反应基因表达,结果表明BTH诱导首先激发了植株 PR-1等基因参与的水杨酸信号传导防御反应途径的发生,同时PDF1.2 基因的上调表达说明BTH诱导也影响了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5.
3种防御酶在水稻抗稻曲病中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选用12个不同抗、感病水稻品种,在抽穗前7~10 d,用注射法接种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结果表明,在抗病品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3种酶活性接种后迅速提高,变化幅度较大;而感病品种的酶活性在接种后缓慢增加,变化幅度小。由此说明,这3种防御酶与水稻抗稻曲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苜蓿斑蚜为害对5种苜蓿品种(系)PAL、POD、PPO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将苜蓿斑蚜人工接种在不同抗性级别的苜蓿品种(系)幼苗上,苜蓿斑蚜为害后的3、7、10 d分别测定了5个品种(系)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3种酶活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所有品种(系)叶片中的PAL活性在接虫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 PPO活性随天数增加呈下降趋势; POD与PAL酶的情况相同,随着为害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HA 3感蚜后3种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7.
霜霉病是世界范围内葡萄上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病害.2020年,本研究系统调查了北京市房山区3个酿酒葡萄酒庄中4个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发生情况,并记录了实时温湿度、降雨数据和用药时间,还分析了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降雨、相对湿度和用药时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感病性的差异.结果 表明:房山3个酿酒葡萄酒庄在2020年5月...  相似文献   

18.
葡萄霜霉病是危害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发生时会给葡萄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对葡萄抗霜霉病机制研究的结果,认为葡萄对霜霉病抗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生理生化物质、叶片形态结构及抗病遗传基因三个方面。由于各种因素对霜霉病病原菌作用关系复杂,目前对于葡萄抗霜霉病的决定性因子还没有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