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二醛氧化对核桃分离蛋白结构及乳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脂类过氧化作用的最终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对核桃分离蛋白(walnut protein isolate,WPI)结构和乳化性能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这种氧化对WPI结构修饰与功能影响机制,为核桃蛋白抗油脂产物氧化及对乳化性功能的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酸沉碱溶法分离核桃蛋白,加入1,1,3,3-四乙基环丙烷制备的产物MDA最终浓度分别为0、0.1、1、5、10和20 mmol·L-1,在室温下与WPI反应24 h,通过透析去除MDA,再真空冷冻干燥制备MDA氧化核桃蛋白。测定氧化蛋白标记性基团(巯基、二硫键、氨基和羰基)、物理化学性质(溶解度、浊度、疏水性、粒径和Zeta电位)及蛋白的乳化功能性等。【结果】MDA氧化造成核桃蛋白溶解度从68.74%下降到11.88%,特别是5—20 mmol·L-1 MDA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蛋白溶液的浊度影响不大(其所有值保持在0.32左右);在蛋白分子基团修饰方面,0—1 mmol·L-1 MDA对总巯基、二硫键、自由氨基和羰基含量影响不大,但5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对总巯基和自由氨基含量的降低及对二硫键和羰基含量的上升影响显著(P<0.0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也显示较高浓度MDA对二硫键的含量增加影响显著,并促进核桃蛋白分子间(内)形成了还原性二硫键和非还原性共价键。在低于0.1 mmol·L-1的MDA中氧化并不影响核桃蛋白二级结构,而在1 mmol·L-1 MDA以上则能显著降低α-螺旋和β-折叠、β-转角含量,提高无规则卷曲含量;随着MDA浓度增加而引起的蛋白荧光强度变化规律与蛋白二级结构中的有序结构变化规律相同,特别是10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能极大地降低蛋白荧光强度。0—1 mmol·L-1 MDA氧化不改变蛋白疏水性,但1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显著降低蛋白疏水性,疏水性最大降低程度为对照组的1/10;同时,低于1 mmol·L-1 MDA氧化对核桃蛋白粒径和带电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浓度超过1 mmol·L-1MDA则能显著提高蛋白粒径大小,并在10 mmol·L-1 MDA时达到最大粒径约1 160 nm,且显著降低蛋白带电量,且随着MDA浓度提高而一直降低。在核桃乳化功能性方面,0.1 mmol·L-1 MDA氧化即可显著降低蛋白乳化活性,而1 mmol·L-1MDA氧化可显著降低乳化稳定性;随着MDA的浓度上升至20 mmol·L-1,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持续降低并均能损失约2/3的功能性。【结论】核桃蛋白在脂类氧化产物MDA氧化体系中,随着氧化度的加剧,MDA通过与蛋白反应而显著修饰蛋白分子结构(包括其残基基团),促进其交联形成大的聚集体进而改变其物化性质,从而显著降低蛋白的乳化功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氧化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MP)凝胶质构和保水性的影响,探讨凝胶特性随蛋白质氧化程度变化的根本原因,为MP凝胶特性控制和鸡肉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活鸡屠宰,取鸡胸肉提取MP。利用质构仪研究在脂肪氧化酶-亚油酸体系中蛋白质氧化对MP凝胶质构的影响;用高速离心机测定凝胶保水性;用拉曼光谱法测定I760和I850/I830表示MP凝胶的疏水作用力和氢键,Zeta电位法测定电位值代表静电斥力;通过总巯基含量的变化反应二硫键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凝胶的超微结构;通过氨基酸分析仪研究氧化对MP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在脂肪氧化酶-亚油酸-MP体系中,随着亚油酸浓度增加,MP中羰基含量逐步增加,氧化程度逐渐增高。亚油酸含量从0增加到2 mmol·L~(-1)时,凝胶硬度和保水性均逐渐增加到最大值,而后随亚油酸浓度增加均逐渐下降;凝胶弹性在低氧化程度下略有增加,但随着氧化程度继续增加而逐渐降低;亚油酸浓度为2 mmol·L~(-1)时,MP凝胶结构致密,多孔且孔径均一。高度氧化的MP凝胶孔径变大,空隙增多,胶束不均匀。随着氧化程度升高,拉曼光谱的I760在2 mmol·L~(-1)处达到最大值,表明疏水相互作用力在此处达到最大。Ser,Glu和Cys 3种氨基酸残基能够形成MP分子内氢键,这3种氨基酸含量随着氧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拉曼光谱的I850/I830随氧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最终大于1.25,表明MP分子间的氢键随着氧化程度的升高而减少。解离后带负电荷的Glu含量随氧化程度升高而降低,导致Zeta电位绝对值下降,表明静电相互作用随氧化程度增加而减弱。Cys的巯基在凝胶形成过程中能够形成二硫键,其含量随氧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导致总巯基含量同向变化,表明氧化过程中二硫键生成。疏水性氨基酸(Ala,Met,Val,Leu,Ile和Phe)的总量随氧化程度升高而变化,在亚油酸为2 mmol·L~(-1)处达到最大值,这为疏水作用力在2 mmol·L~(-1)处达到最大值提供了证据。主成分分析表明疏水相互作用对脂质酶氧化体系下MP凝胶特性起决定性作用。【结论】适度氧化有助于改善MP凝胶的特性,在脂肪氧化酶-亚油酸体系中,亚油酸浓度为2 mmol·L~(-1)时,MP凝胶的硬度和保水性都获得最大值。其原因为氧化作用改变MP的组成和疏水作用力,在亚油酸2 mmol·L~(-1)时,MP分子中疏水性氨基酸总量最高,疏水作用力最大,形成的凝胶微观结构均匀致密,因此MP凝胶的质构和保水性均获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脂类过氧化作用的最终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对核桃分离蛋白(walnut protein isolate,WPI)结构和乳化性能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这种氧化对WPI结构修饰与功能影响机制,为核桃蛋白抗油脂产物氧化及对乳化性功能的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酸沉碱溶法分离核桃蛋白,加入1,1,3,3-四乙基环丙烷制备的产物MDA最终浓度分别为0、0.1、1、5、10和20 mmol·L~(-1),在室温下与WPI反应24 h,通过透析去除MDA,再真空冷冻干燥制备MDA氧化核桃蛋白。测定氧化蛋白标记性基团(巯基、二硫键、氨基和羰基)、物理化学性质(溶解度、浊度、疏水性、粒径和Zeta电位)及蛋白的乳化功能性等。【结果】MDA氧化造成核桃蛋白溶解度从68.74%下降到11.88%,特别是5—20 mmol·L~(-1) MDA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蛋白溶液的浊度影响不大(其所有值保持在0.32左右);在蛋白分子基团修饰方面,0—1 mmol·L~(-1) MDA对总巯基、二硫键、自由氨基和羰基含量影响不大,但5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对总巯基和自由氨基含量的降低及对二硫键和羰基含量的上升影响显著(P0.0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也显示较高浓度MDA对二硫键的含量增加影响显著,并促进核桃蛋白分子间(内)形成了还原性二硫键和非还原性共价键。在低于0.1 mmol·L~(-1)的MDA中氧化并不影响核桃蛋白二级结构,而在1 mmol·L~(-1) MDA以上则能显著降低α-螺旋和β-折叠、β-转角含量,提高无规则卷曲含量;随着MDA浓度增加而引起的蛋白荧光强度变化规律与蛋白二级结构中的有序结构变化规律相同,特别是10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能极大地降低蛋白荧光强度。0—1 mmol·L~(-1) MDA氧化不改变蛋白疏水性,但1 mmol·L~(-1)以上浓度的MDA显著降低蛋白疏水性,疏水性最大降低程度为对照组的1/10;同时,低于1 mmol·L~(-1) MDA氧化对核桃蛋白粒径和带电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浓度超过1 mmol·L~(-1) MDA则能显著提高蛋白粒径大小,并在10 mmol·L~(-1) MDA时达到最大粒径约1 160 nm,且显著降低蛋白带电量,且随着MDA浓度提高而一直降低。在核桃乳化功能性方面,0.1 mmol·L~(-1) MDA氧化即可显著降低蛋白乳化活性,而1 mmol·L~(-1) MDA氧化可显著降低乳化稳定性;随着MDA的浓度上升至20 mmol·L~(-1),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持续降低并均能损失约2/3的功能性。【结论】核桃蛋白在脂类氧化产物MDA氧化体系中,随着氧化度的加剧,MDA通过与蛋白反应而显著修饰蛋白分子结构(包括其残基基团),促进其交联形成大的聚集体进而改变其物化性质,从而显著降低蛋白的乳化功能性。  相似文献   

4.
侯巍  王淑君  孙宽  王敏  王东星  刘巍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65-15967
[目的]探讨处方中几种辅料的加入对紫杉醇(Tax)脂质体粒径大小及Zeta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Tax脂质体,利用正交设计筛选出Tax脂质体的最优处方,并测定Tax脂质体的粒径及Zeta电位。[结果]脂质体粒径及稳定性与处方中所加油酸钠等辅料有显著关系,且随着辅料量的增加,脂质体粒径变小,Zeta电位值降低,稳定性提高。[结论]油酸钠等辅料能显著降低Tax脂质体粒径及Zeta电位值。采用优选工艺制备的Tax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径均匀,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的影响,并探讨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取活AA鸡屠宰,提取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MP),用不同超声时间处理MP并制成热诱导凝胶,运用凝胶中总巯基含量的变化来反应二硫键的形成;凝胶的表面疏水性S0和Zeta电位值来表征疏水作用力和静电斥力;用拉曼光谱的I850/I830比值大小反映凝胶氢键的变化;凝胶保水性用高速离心机测定。【结果】超声波处理0—6 min时,MP凝胶的总巯基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活性巯基含量显著增加;处理6—15 min时,MP凝胶的总巯基以及活性巯基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而对MP原料进行同样处理时,处理时间在0—6 min内,MP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变化趋势与MP凝胶相同;超过9 min后,活性巯基和总巯基没有显著变化,且二者含量逐渐接近。表明短时间超声波处理促进了MP分子内部巯基转变成二硫键,长时间超声波处理和加热成胶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活性巯基转变成二硫键。MP凝胶的表面疏水性先随超声时间延长从1 194.1显著上升到1 489.5(6 min),随后逐渐降至1 230.8,表明超声波产生的空穴效应能够使MP分子内部疏水基团暴露到分子表面,但超过6 min后,增加的蛋白表面疏水性又被包裹在凝胶网络中。MP凝胶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超声时间的增加从6.03显著增加到7.68(P0.05),超过6 min后显著减少,表明超声波处理使MP分子逐渐展开,蛋白质分子间静电作用增强,但过度展开后对其形成凝胶的静电作用力不利。适度的超声时间(0—6 min)使MP凝胶的归一化强度I850/I830比值从0.9805增加至1.023(P0.05),表明MP与水分子形成的"蛋白-水分子"氢键增多,6 min过后比值减少,蛋白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减弱;超声波处理0—6 min后的MP凝胶保水性从47.5899%快速升至72.9855%(6 min)(P0.05),之后随时间延长,凝胶的保水性减少至44.35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保水性与总巯基的相关性不大(P0.05),与活性巯基显著相关(P0.05),与表面疏水性、电位绝对值和氢键都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超声波显著影响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疏水作用力、静电斥力和氢键是决定保水性的主要作用力,而二硫键次之;超声波处理时间为6 min时为最优条件,在此条件下,凝胶的疏水作用力、氢键和静电斥力均达到最大,致使凝胶网络结构均匀致密,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水分。  相似文献   

6.
羟基自由基氧化对牛血清白蛋白结构及水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策  李侠  邓少颖  王航  张春晖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5):3013-3023
【目的】研究羟基自由基(·OH)氧化对蛋白结构及其水合特性的影响,探讨氧化介导的关于蛋白质和水分相互作用的变化情况。【方法】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溶解在含15 mmol·L~(-1)的PIPES缓冲溶液中(pH 6.0),并在不同浓度H_2O_2(0、0.5、1.0、5.0、10.0和20.0 mmol·L~(-1))的铁-抗坏血酸-过氧化氢(FeCl_3-Vc-H_2O_2)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孵育12 h,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BSA不同程度氧化的氨基酸含量变化;通过测定羰基含量、巯基含量分析蛋白的氧化程度;通过测定BSA表面疏水性、离子键、氢键,考察BSA氧化不同程度后水合能力的变化情况;通过测定Zeta电位值来分析蛋白氧化后表面电荷的变化;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随着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中H_2O_2浓度的增加,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种类氨基酸对·OH氧化敏感性不同,在1 mmol·L~(-1) H_2O_2处理浓度下,苏氨酸(Thr)、赖氨酸(Lys)含量显著降低,较对照组(未经H_2O_2处理组)分别下降了4.30%、4.22%;当H_2O_2浓度升高到20 mmol·L~(-1)时,较对照组蛋氨酸(Met)、酪氨酸(Tyr)、组氨酸(His)这3类氨基酸的含量下降程度最大,分别为35.32%、19.19%、11.15%,其次为异亮氨酸(Ile)、甘氨酸(Gly)、半胱氨酸(Cys)。随H_2O_2浓度的增加,BSA的羰基含量显著增加(P0.05),20 mmol·L~(-1) H_2O_2处理组比对照组羰基含量升高了57.52%;巯基含量显著降低(P0.05),20 mmol·L~(-1) H_2O_2处理组比对照组巯基含量降低了74.04%,蛋白氧化程度显著加剧;BSA经氧化处理后,蛋白二级结构发生变化,α-螺旋、无规卷曲含量显著降低(P0.05),β-折叠、β-转角含量显著增加(P0.05),多肽链中α-螺旋结构伸展变成线性结构,蛋白表面疏水性随着氧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增加(P0.05),蛋白持水力降低;同时氧化作用降低了蛋白表面的净电荷数,Zeta电位的绝对值随着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中H_2O_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离子键和氢键作用力显著减弱,降低了蛋白-水分子相互作用力,蛋白持水力降低。【结论】BSA在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中,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随着氧化程度加剧,蛋白表面的净电荷显著降低,离子键和氢键作用力显著减弱,蛋白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蛋白-水分子相互作用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臭氧氧化对鲢肌球蛋白热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鲢肌球蛋白为对象,测定臭氧处理后肌球蛋白在加热过程中的疏水性、浊度、粒径和分子质量分布变化,研究臭氧氧化对鲢肌球蛋白热聚集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肌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和浊度均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随后上升趋势减缓;臭氧氧化15~60 s的肌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和浊度显著大于未氧化的肌球蛋白,但臭氧氧化15~60 s的肌球蛋白样品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臭氧氧化5 min的肌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显著下降。加热前30 min,随加热时间延长,大粒径的肌球蛋白聚集体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加热最后30 min,其含量下降。臭氧氧化的肌球蛋白粒径分布的峰值随氧化时间的增加向大粒径方向偏移。臭氧氧化加速肌球蛋白的热聚集,轻度臭氧氧化与未氧化肌球蛋白的热聚集过程相似,但轻度氧化的肌球蛋白聚集较快;而重度臭氧氧化使肌球蛋白在加热前已形成不规则聚集体,加热后使肌球蛋白迅速产生不溶性蛋白聚集体。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畜禽血液年产量达到上百万t,营养价值极高,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其中血浆蛋白营养丰富,可发展潜力大,需更多地探索研究。本研究通过鸡血浆蛋白经150 W固定频率超声处理0、5、10、20、30 min处理后,利用SDS-PAGE探究鸡血血浆蛋白的亚基组成,圆二色谱研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荧光光谱分析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变化,表面疏水性测定超声波处理对疏水基团的影响,自由巯基含量测定蛋白质的变性程度、粒径分布,研究超声处理对血浆蛋白的分解作用,Zeta电位仪测定表面电荷来研究血浆蛋白的稳定性及扫描电镜研究蛋白质微观表面结构等,全面透彻地研究超声处理对血浆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超声处理不会破坏鸡血浆蛋白的亚基组成和二级结构,但会显著影响蛋白的三级结构、表面性质、粒径分布和表面微观形态。同时,超声波会引起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自由巯基含量因先暴露增加后又被部分包埋而减少,经过超声处理的血浆蛋白平均粒径明显低于未超声处理的样品,疏水性先增加后因亚基聚集而减弱并保持稳定。本试验为扩大血浆蛋白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芸豆蛋白加工利用新途径,采用乙酰化处理对芸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通过分析改性过程中芸豆蛋白暴露巯基、游离巯基、二硫键及表面疏水性的变化,探讨乙酰化改性对芸豆分离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乙酸酐与芸豆蛋白质量比为0.2时,蛋白酰化度达到89%,改性过程基本完成,改性后的芸豆分离蛋白在中性条件下(pH6~8)表现出较高的溶解度;2)随乙酰化改性程度的增加,芸豆蛋白总游离巯基的质量摩尔浓度逐渐下降,表面巯基、二硫键的质量摩尔浓度逐渐上升,表面疏水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未改性蛋白相比,乙酰化改性后芸豆分离蛋白的表面巯基的质量摩尔浓度和表面疏水性显著性提高,增强了凝胶形成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凝胶的硬度、弹性和内聚性。  相似文献   

10.
核桃蛋白酱体外消化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核桃粕制取核桃酱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工艺参数,为核桃粕生产核桃蛋白酱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酶解的方法研究核桃蛋白酱体外消化率。[结果]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得出,3个因素对核桃蛋白体外消化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烘烤温度〉粉碎粒度〉蛋白来源,在烘烤温度160℃、粉碎粒度为100目、使用冷榨制油后的蛋白时,核桃蛋白酱的体外消化率最高,可达93.55%,比最低消化率提高了31.72%。[结论]在3个影响因素中,烘烤温度对核桃蛋白酱体外消化率的影响最大,冷榨法制取的蛋白生产的蛋白酱体外消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将小块猪后腿肉以密封包装、复合抗氧化剂密封包装2种方式包装保存,并冻藏24周,期间取样测定脂质的氧化程度,提取肌原纤维蛋白进行巯基、溶解度及凝胶制备与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化剂密封包装可有效抑制猪肉冻藏过程中的脂质氧化,但并未有效抑制蛋白的巯基下降,溶解度及蛋白凝胶强度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回收方法的肌浆蛋白对鲢鱼糜冻融稳定性的影响,分别通过加热法、酸偏移法和酸偏移-耦合壳聚糖絮凝法回收鲢鱼糜漂洗液中的肌浆蛋白,并将其添加至鱼糜中,测定鱼糜冻融循环过程中蛋白质冷冻变性、脂肪氧化及凝胶品质的指标。结果显示:添加不同方法回收的肌浆蛋白均能抑制鲢鱼糜冻融循环过程中盐溶性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和总巯基含量的下降以及表面疏水性的上升,其中加热法回收的肌浆蛋白抑制鱼糜蛋白质冷冻变性的效果最显著,经过9次冻融后仍能够对鱼糜蛋白质变性起到抑制效果。蛋白质羰基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肌浆蛋白的添加可以抑制鱼糜冻融循环过程中蛋白质氧化现象。而与空白组鱼糜相比,添加不同回收处理的肌浆蛋白的鱼糜,其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和pH值并没有显著变化。此外,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鱼糜凝胶品质会发生严重劣化,其中添加酸偏移-耦合壳聚糖絮凝处理的肌浆蛋白的鱼糜始终保持较好的凝胶质构性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小儿肺咳颗粒用药顺应性。[方法]在小儿肺咳颗粒制备过程中,使用经卵磷脂粉碎分散处理的茯苓粉末,采用浊度光度法和Zeta电位等表征茯苓粉末和小儿肺咳颗粒的水分散性。[结果]茯苓粉碎过程中加入1.0%的卵磷脂,相对于未经处理的茯苓粉末,混悬液吸光度变化率减少12.9%,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118%;使用经卵磷脂粉碎分散处理的茯苓粉末制备的小儿肺咳颗粒,其混悬液粒径80μm左右,20 s内吸光度变化率5.0%,明显优于原处方小儿肺咳颗粒。[结论]在小儿肺咳颗粒制备过程中,使用经粉碎分散处理的茯苓粉末可较好地提高其用药顺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微波辐射对剩余污泥有机物释放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不同微波功率、作用时间,考察微波辐射对剩余污泥有机物释放的影响。[结果]延长作用时间和增加微波功率的条件有助于剩余污泥中有机物释放,上清液浊度、有机物总量、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增大,而Zeta电位和pH均减小。上清液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从40、54 mg/L增加到130、170 mg/L,Zeta电位从-11.2 mV降至-5.1 mV,pH从7.80降至7.07。Zeta电位在(700 W,60 s)时最低,为-5.1 mV,pH最低为7.07,Zeta电位与m(蛋白质)/m(多糖)的比值呈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54~0.98。[结论]微波辐射有助于剩余污泥的有机物释放。  相似文献   

15.
常温下MAP对核桃脂肪酸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核桃的科学贮藏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甘肃成县产核桃为试材,将带壳核桃分别放入30μm的紫色PVC袋、白色PVC袋和普通40μm聚乙烯塑料袋中进行自发气调贮藏,研究常温贮藏180 d期间核桃脂肪酸氧化的变化。[结果]贮藏30 d时,PVC袋中的O2含量最低,CO2含量最高。贮藏期间,核桃的总脂肪含量、碘价均下降,酸价、过氧化值和皂化值均升高。30μm紫色PVC袋可以较好地抑制总脂肪降解。贮藏180 d时,30μm紫色PVC袋贮藏的核桃的酸价、过氧化值和皂化值均低于30μm白色PVC袋和40μm聚乙烯塑料袋,碘价则高于后2种袋。[结论]MAP可以较好地抑制核桃脂肪酸氧化,有利于保持核桃的品质,其中30μm紫色PVC袋的贮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抑制大豆分离蛋白(SPI)中的美拉德反应,提高产品稳定性。[方法]向SPI-葡萄糖混合体系中添加不同量的L-半胱氨酸、槲皮素,通过测定溶解度、紫外和荧光吸收来判定各添加剂对蛋白溶解性下降和美拉德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添加1%的L-半胱氨酸能明显改善SPI溶解度下降和美拉德反应的问题,而槲皮素未能提高该体系的贮藏稳定性。[结论]该研究为SPI贮藏稳定性的有效控制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于滨  迟玉杰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7):2499-2504
 【目的】对糖基化卵白蛋白分子特性及乳化性进行研究,探讨二者之间内在联系。【方法】研究糖基化进程中游离氨基含量、Zeta电位、疏水性、乳化液滴平均粒径(d32)与乳化活性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以上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糖基化卵白蛋白的乳化液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糖基化反应使游离氨基降低41.56%、Zeta电位降低20 mV、乳化液滴平均粒径(d32)减少2.0μm,而疏水性和乳化活性分别提高2.3倍和3.9倍。各因子间明显的相关性表明,所研究因子为影响乳化性的关键因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糖基化卵白蛋白易于形成较小的乳化液滴。【结论】糖基化是通过改变蛋白质表面电荷和形成双亲结构来改善乳化性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型改性蒙脱石材料(巯基土)对土壤中Cu的钝化修复效果。[方法]以巯基土作为钝化剂,通过小白菜盆栽修复试验和田间修复示范试验,研究巯基土对Cu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结果]对于盆栽试验,添加适当比例的巯基土可显著降低小白菜植株Cu累积量,当添加量为1.0%时,Cu污染土上小白菜植株Cu累积量相比CK可降低44%;对于田间示范修复试验,添加0.2%和0.5%的巯基土相比CK可分别降低小白菜植株Cu累积系数达22.5%和17.0%,其钝化效果明显优于未经改性的钠化蒙脱石材料(钠化土)。[结论]该研究可为土壤Cu污染治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纳米塑料-脲酶蛋白冠的形成及对纳米塑料和脲酶的影响。[方法]以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的纳米塑料和质量浓度为0.05、0.20、0.50 mg·mL-1的脲酶为试验材料,制备不同的纳米塑料-脲酶混悬液。根据纳米塑料对脲酶的吸附量和形貌特征变化,明确蛋白冠的形成。通过粗糙度、水合粒径、Zeta电位和脲酶构象、活性等指标分析,判定不同条件下蛋白冠的形成对纳米塑料表征及脲酶结构和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电性纳米塑料对各浓度脲酶均产生吸附,形成蛋白冠;随着脲酶质量浓度增加,蛋白冠的颗粒粒径和表面粗糙度增加;带正电纳米塑料-脲酶蛋白冠与原纳米塑料差异最显著,且显著抑制脲酶活性;当脲酶质量浓度为0.05 mg·mL-1时,蛋白冠的形成会导致脲酶构象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β-折叠结构含量显著下降,无规则结构含量明显上升的特点。[结论]3种电性纳米塑料均可以和脲酶形成蛋白冠,不同程度降低其分散性和稳定性。蛋白冠对纳米塑料和脲酶的影响强度与纳米塑料的带电性和脲酶质量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NaCl浓度和pH对甘薯蛋白肽乳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NaCl浓度和pH对甘薯蛋白肽乳化特性的影响,为甘薯蛋白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不同NaCl浓度(0.2、0.4、0.6、0.8和1.0 mol·L-1)和不同pH(3、5、7和9)条件下,甘薯蛋白肽乳化液的显微结构、乳化颗粒平均粒径(d4,3)、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流变学性质和甘薯蛋白肽的表面疏水活性。【结果】与未添加NaCl的相比,添加浓度为0.2 mol·L-1的NaCl时,甘薯蛋白肽乳化液的d4,3由54.19 μm增大至59.70 μm;乳化活性指数由86.29 m2·g-1显著降低为56.35 m2·g-1P<0.05);乳化稳定性指数由14.84 min降为13.19 min。然而,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甘薯蛋白肽乳化颗粒均一程度降低,d4,3进一步由0.2 mol·L-1时的59.70 μm增加至69.72 μm;而乳化活性由56.35 m2·g-1逐渐降低至32.32 m2·g-1,乳化稳定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0.4 m2·g-1时达最大值,为15.55 min;初始表观黏度增大,并有剪切变稀现象发生;表面疏水活性降低。此外,随着pH增加,乳化颗粒均一程度升高,d4,3由pH 3时的64.45 μm减小至pH 9时的51.21 μm;而乳化活性由pH 3时的3.99 m2·g-1升高至pH 9时的120.47 m2·g-1,乳化稳定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H 3时其最佳值为29.13 min;初始表观黏度降低,并有剪切变稀现象发生;表面疏水活性升高。【结论】甘薯蛋白肽的乳化特性与NaCl浓度和pH密切相关,添加≥0.2 mol·L-1 NaCl降低了甘薯蛋白肽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而增加pH可有效提高甘薯蛋白肽的乳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