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选育适合平原地区生长的杨树新品种,湖北省潜江市林科所引进丹红杨Populus deltoides.CL.Dan Hong.等杨树新品种进行生长、抗性试验,以中潜3号为对照,通过对参试品种胸径、树高、材积、抗虫性、抗病性调查,分析了各品种间的生长量差异和抗性差异,丹红杨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出生长快、抗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的特性,值得在江汉平原等适生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丹红杨和当地主栽杨树品种进行造林和育苗对比,显示丹红杨在生长量、抗性方面比试验地常规主栽品种有明显优势,杆形通直,树冠较小,在适生区域可作为推广树种。  相似文献   

3.
丹红杨等4个黑杨无性系在湖区外滩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近年来引进的洞庭湖区造林的丹红杨、巨霸杨、南林-95杨、南林-895杨,于2004年春在西洞庭目平湖外滩进行对比造林试验,经4年观测,其造林保存率均低于78%。丹红杨、巨霸杨胸径生长量较大;巨霸杨、丹红杨、南林-895杨的材积生长量较南林-95杨增产15.9%~25.6%。各项生长量指标在4个无性系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原地区丹红杨插干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红杨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培育成功的新一代超速生抗虫杨,雌株。耐桑天牛、易生根、速生(年胸径生长量达5.8 cm,年平均高生长量4.9 m)。为了提高丹红杨的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杨树插干深栽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红杨采用插干深栽造林方法与传统的带根植苗造林相比,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等特点,是一种比...  相似文献   

5.
在立地条件相同的同一林班内,引进杨树的四个品种通过对比试验生长量、抗逆性以及干形等遗传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早期表现较好,适合在宿松平原地区栽培的为107杨,其次是鲁山杨;潜江1号、中潜3号。  相似文献   

6.
豫北地区107杨与中林46杨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欧美杨107号与当地主栽品种中林46杨的生长量、落叶时间、病虫危害等多项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欧美杨107号具有速生、抗性强、落叶迟、生长期长等优良特性,可在豫北地区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7.
对20世纪末新引进到辽宁并经初选的1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通过无性系多点生长对比试验、室内外物候观测、对杨干象抗性评价和材性测试等,筛选出生长快、适应强的杨树新品种中辽1号杨,其材积生长量分别超过当地对照种辽宁杨、沙兰杨、荷兰3930杨和I-214杨14.8%~68.1%。其生长进程中高生长最快期是在5~6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3.6 m;胸径生长最快期是在3~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6.34 cm。而且干型好、材质优良,对杨干象有相对较强的抗性,可作为新品种在其适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华红叶杨在河西地区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彩叶树种--中华红叶杨在河西地区的引种价值,观察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苗期物候、生长量等,结果表明:中华红叶杨当年成活率为95%,全年观叶期为180 d,径粗2.3 cm,年平均生长量达188.7cm,该树种适宜在河西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9.
中嘉8号等杨树杂交新品系选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198 1年将I—6 9×I—6 3杂交得到的 6 6 1个系号实生苗分别在嘉鱼、潜江、新州、石首、公安、监利、天门等 7个县作造林比较试验 ,并都以在湖北表现最好的I—6 9、I—72杨作对照 ,初步筛选出 2 6个品系 ,于 1987年集中到嘉鱼育苗造林并测定。 8a试验结果表明 ,有 15个杂交品系均不同程度超过了I—72杨。其中 ,中嘉 8号杨、中潜 2号杨、中嘉 7号杨、中潜 1号杨、中监 1号杨、中嘉 5号杨、中嘉 2号杨、中监 3号杨、中天 1号杨 9个品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净增生长量均超过I—72杨 ,单株蓄积净增生长量为I—72杨的 12 2 7%以上 ,最高达 16 1%。它们不仅生长期长、生长迅速 ,而且树干通直、圆满、分枝角度小、抗性较强、材质好 ,为湖北省杨树栽培推广提供了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末,湖北省国有林场工作站引进鲁山杨等89个杨树无性系,分别在武汉、潜江、荆门、赤壁等地进行苗期选择或造林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由远缘杂交,经集团选育的鲁山杨、圣山杨等5个无性系不仅生长期长、生长快,而且具有树干通直圆满、抗性强、材质好等优良特性。从1999年开始,陆续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南方省份推广并获得成功,少数无性系推广区域扩展至河南、山东等北方省份。  相似文献   

11.
丹红杨等6个南方型杨树无性系物候期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对潜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丹红杨等6个表现优良的南方型杨树无性系物候期进行观测研究,分析了各无性系萌芽展叶、生长、封顶落叶、开花结实、休眠的时间以及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并得出了各无性系的物候表,为丹红杨等优良杨树无性系在江汉平原的繁育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江苏沿海、沿江和里下河地区10个市(县),对35杨等8个黑杨派无性系进行了区域化试验。通过对7年生树干解析数据分析表明,品种间和试点间的产量水平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35杨与7号杨各试点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品种(α=0.01),苏杨18号产量显著高于72杨(α=0.05);位于长江圩区的江宁试点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点(α=0.05),金湖林场试点产量显著低于其余试点(α=0.05)。通过区域产量多重比较(邓肯法)结果得出各品种适栽地区:35杨在江苏各栽培区均速生高产,生长稳定性高,可在江苏全省广泛应用;苏杨7号丰产性显著优于69杨与72杨,在沿海轻度盐碱地和沿江平原地区适应性强,可在类似地推广;74杨和17号杨平均丰产性低于72杨和69杨,但74杨平均造林成活率高,在徐州地区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而17号杨分枝角度小,树干通直,高生长优势明显,是营建农田防护林和公路绿化的优良品种,因此可以控制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引入39个美洲黑杨×甜杨杂交无性系,在黑龙江西部高纬度高寒地区对各无性系苗期生长、越冬及抗病虫性等性状进行多年测试,选择繁殖能力强、苗期长势好、无严重病虫害、抗逆性强、能安全越冬的优良品系进行大量繁殖,建立品系评比林进行复选。经20 a时间,开展苗期品系评比、区域试验与示范,筛选出杨树新品种中雄4号杨(Populus deltoides×P.suaveolens)。该品种为雄株,具有树干通直圆满、速生、材质好、耐寒、抗旱、抗病虫和不飞絮等优良特性,适合作纸浆材等工业用材林、防护林及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4.
中怀1号杨,雄株,属美洲黑杨种内杂种.以50号杨为母本,帝国杨为父本,通过人工控制授粉获得,经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选育而成.具有抗光肩星天牛、速生、抗寒等特性,是优良的杨树工业用材新品种,适合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南部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以小黑杨伐根为砧木,提纯小黑、小黑14、银中杨、山新杨、青山杨为接穗,采用韧皮部插接法嫁接更新小黑杨林带。结果表明:以小黑系列为接穗嫁接效果较好,成活率最高,达90%以上,高生长量达90cm以上;青山杨与银中杨效果较差,尽管青山杨生长量较高,但其成活率最低,二者成活率都不到50%;山新杨嫁接效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成活率为70%左右,高生长量次于青山杨。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美洲黑杨完全适应景宁的气候条件,具有很强的耐寒性和速生性;培育一般用材林,栽植后10年即可主伐;培育菇木林、栽植后3-4年即可采伐利用。现有研究结果已表明,美洲黑杨木屑栽培香菇比混合木屑产量高6.9%,用以种植黑木耳比常规混合木屑产量增加7.7%。景宁是香菇、黑木耳的主产区,引各推广美洲黑杨,并引进美洲黑杨菇、耳超短轮伐期两用林营建技术,开展杨树木屑栽培袋料香菇、木耳最佳基质配比的研  相似文献   

17.
1989年从新西兰等5个国家引进92种美洲黑杨杂交品种,经过近20年的引种试验,成功选出适宜于长江下游平原生长的美洲黑杨安林189和安林193。其基本特点是对天牛及食叶害虫的抗性强,速生性强。  相似文献   

18.
5种滩地造林树种水浸液灭螺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枫杨、乌桕、苏柳172、夹竹桃、35杨5个树种叶片及其不同组合叶片水浸液抑螺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夹竹桃不同器官水浸液的杀螺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单一树种乌桕、枫杨、夹竹桃叶片的水浸液均有较好的灭螺活性,灭螺效果依次增强;而苏柳172、35杨的灭螺效果较差。(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枫杨+乌桕+夹竹桃组合处理明显优于单一植物材料水浸液的灭螺效果,而枫杨+乌桕(水浸液)组合对钉螺的抑制率则低于单一树种。(3)夹竹桃不同部位灭螺效果有一定差异,根的灭螺效果明显低于叶和花,不同器官水浸液的平均灭螺效果排序为:叶〉花〉根,而不同花色灭螺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