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ilineata(Say)是国际检疫对象,也是我国对外检疫对象。苏联1986年报道,在与我国黑龙江省一江之隔的苏联阿穆尔州一农场,1982年曾发生马铃薯甲虫,并用农药进行了防治。对此,我国十分重视。现将马铃薯甲虫在苏联的情况介绍于后供参考。一、苏联当前马铃薯甲虫的分布区据苏联1986年发表的资料,苏联当前马铃薯甲虫的分布分为3个,与1981年发表的分布区稍有变动。1986年发表的苏联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赫章、威宁两县以马铃薯为主食,其产量仅次于玉米,居第二位。近几年由于马铃薯癌肿病的严重为害,使一些群众惶恐不安,忧心忡忡,因为这将关系到他们的温饱问题。威宁县植保站曾于1981、1982年按照云南“湿度线”区划,用马铃薯癌肿病调查分布划线的方法对该县境内进行了选点调查,结果均无发现马铃薯癌肿病。1986  相似文献   

3.
甘薯、马铃薯和薄荷上的茎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1981~1982年,从不同省份采集到的甘薯、马铃薯和薄荷上的茎线虫,根据食道腺复盖到肠的前端、侧带有6条侧线和交合刺有两个明显的指状突起等特征,鉴定为马铃薯茎线虫(Dif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特点分析与监测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冲  刘万才 《植物保护》2016,42(5):142-147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上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2008-2014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该病害年度间、地区间、品种间发生不平衡,北方产区受气候因素影响大,西南及中原产区常年偏重发生。2012年、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全国范围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范围广、流行扩展速度快、危害重。在气候、菌源量、品种抗性及防治因素中,气候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新农药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晚疫病是恩施州马铃薯最主要病害,由于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变化,现有我州主要种植的米拉、鄂马铃薯3号等品种对该病的抗性已丧失,以前生产上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农药主要是甲霜灵类药剂,由于使用年限较长,防效下降明显。为了筛选出更好的防治农药,2009年我们选择了目前国内对晚疫病防效较好的几种主要农药进行了田间小区药剂防效筛选试验,取得了非常显著试验效果,现将试验情况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由集壶菌属癌肿病菌(Synchytriumendobioticum)刺激所引起的癌肿病,是世界上许多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在马铃薯上的一种重要病害。1895年匈牙利最先报导这个病害。从那时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现了马铃薯癌肿病,并认为是马铃薯上一种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7.
2017年调查福建福清地区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情况,以明确该地区马铃薯主要病毒病原。共采集了46份疑似感染病毒的马铃薯植株,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福清地区危害马铃薯的病毒有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检出率分别为56.52%、17.39%和10.87%,以PVY检出率最高,说明PVY是危害该地区马铃薯样品的主要病毒病原。通过病毒复合侵染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病毒复合侵染马铃薯现象。研究结果可为福清地区马铃薯种薯的引进和病毒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荔波县位于贵州南部.早熟马铃薯是荔波县主要早熟蔬菜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各种病虫的发生为害不断加重.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全面掌握早熟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特点.以便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更好地指导生产.笔者从2007年以来.对荔波县早熟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马铃薯黄萎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增产潜力大,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连作问题,各种病害日益突出,鉴定和认识新的病害问题是其有效防控的基础,有助于马铃薯的可持续生产。2009~2010年在甘肃省定西全市各县区马铃薯病害的田间普查中,发现了能够造成马铃薯早死的一种新病害,通过病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侵染马铃薯是造成马铃薯田间植株早死的主要原因。本文首次报道了甘肃马铃薯黄萎病害的发生,研究结果对系统调查该病的发生情况以及病害防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全国植保总站在陕西汉中召开全国种苗产地检疫会议,会上决定由我县承担柑桔苗圃检疫操作规程试点工作。这一工作得到县委的支持和帮助,并在广东省农业局植保总站直接指导下进行,省柑桔黄龙病研究小组给以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现将两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替代甲霜灵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是恩施自治州主要夏粮作物,种植面积占农田65%,总产占754%。80年代后期,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危害严重,常年发病近7万hm2。1992年推广甲霜灵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效显著,对确保马铃薯丰产起了重要作用。但甲霜灵对疫霉菌作用位点单一,连年大面积单一多次使用后,病苗易?..  相似文献   

12.
陈方景 《广西植保》2003,16(2):19-20
马铃薯是浙江省西南山区景宁县经济效益较好的粮食、蔬菜、饲料作物。近年来 ,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 ,马铃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从 2 0世纪 90年代种植马铃薯 1 80 0 hm2增加到 2 0 0 2年的 43 0 0 hm2 ,占春粮经济作物总面积的 75 %。但与此同时马铃薯青枯病在我县呈现加重为害的趋势 ,其株发病率一般在 1 5 %~ 3 5 % ,重者达 5 5 %以上 ,年损失马铃薯产量均在 1 70 0 0 t以上 ,产植均在 1 0 2 0多万元。为此 ,笔者对马铃薯青枯病进行了 3 a的试验调查和研究 ,现将其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总结如下。1 发病症状  马铃薯青枯病是马铃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3.
殷玉生 《植物检疫》2007,21(1):63-63
2006年10月6日,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USDA)和加拿大食品检疫局(CFIA)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为了防止马铃薯胞囊线虫(指马铃薯金钱虫马铃薯白线虫)的扩散为害,双方同意共同监测该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等相关情况,并恢复因马铃薯胞囊线虫而中断的马铃薯贸易。目前,美、加两国主要在爱达荷州魁北克省发现马铃薯胞囊线虫。这项监测工作是基于2006年在爱达荷州发现了马铃薯白线虫、在魁北克省发现了马铃薯金线虫的科研的基础上进行的。对马铃薯胞囊线虫的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双方的马铃薯正常贸易并对防治上述有害生物提供科学的依据。USDA和CFIA同意基于科学的基础上划定马铃薯胞囊线虫的管制区域,这有助于减少因贸易原因而使得上述有害生物的广泛扩散分布。美、加两国对马铃薯胞囊线虫的监测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其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块茎蛾 Phthorimaea opercuiella(Zeller)是为害马铃薯最主要的害虫之一(Haines,1977)。在秘鲁田间及贮藏条件下,如不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块茎的被害率可达50%以上(Raman,1982,Anonymous,1983)。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积极地研究不同的防治策略,包括栽培措旎、化学防治、寄主植物的抗性、性引诱剂、生物防治和其他惯用的防治措施,发展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策略。曾报道过这些防治策略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国内危害马铃薯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是国际公认的检疫性线虫,也是严重危害马铃薯的重要病原之一。Kuhn首次观察并描述此线虫危害马铃薯块茎,引起马铃薯干腐病,但在该种线虫被正式描述以前,一直被认为是鳞球茎茎线虫(D.dipsaci)的一个株系或小种,直至1945年,Thorne才将其确定为独立种,即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此后,该线虫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报道发生,主要危害马铃薯,但在我国主要危害甘薯,未见该线虫危害马铃薯的直接报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已成为我市小春作物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增产增收,为了探索有效的药剂进行浸种预防马铃薯晚疫病,我站于1998年元月在丰乐镇水东村大田中,实施了甲霜灵锰锌等药剂浸种,预防马铃薯脱疫病的试验。供试种薯为马尔科。该试验设25%甲...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也是粮菜兼用的重要经济作物, 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马铃薯害虫是我国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严重威胁, 本文以马铃薯甲虫、茄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块茎蛾、蛴螬、蚜虫等我国马铃薯常发性重大害虫为对象, 简要概述了这几类害虫的防控现状, 并就马铃薯害虫综合治理未来应重点关注领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毕节市马铃薯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启江 《植物医生》2006,19(1):38-39
马铃薯是毕节市主要粮蔬饲兼用型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都仅次于玉米,占第2位,而且随着人们对粗粮需求量的增加和马铃薯加工技术的提高,作为特色作物之一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4年种植面积达3.67万hm^2。但由于马铃薯晚疫病、蚜虫等10多种病虫害的危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为此。笔者根据毕节市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情况,及近年来市内外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所积累的经验,对马铃薯病虫害进行了无公害防治。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是我国的第四大主粮。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产业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8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部分马铃薯田块发生了一种细菌性黑胫病,发病面积约为200亩,发病率约为20%。发病初期,植株的茎基部变色、发黑,伴有臭味,严重时茎秆腐烂,植株死亡。为明确该地区马铃薯细菌性黑胫病的病原菌种类,本研究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并利用生理生化测定,Biolog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该病原菌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e)。据以往报道,我国马铃薯黑胫病主要由黑腐果胶杆菌(P. atrosepticum)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两种病原菌引起,本研究是P.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e引起马铃薯黑胫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晚疫病是开县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常年马铃薯损失1000万kg以上。为了经济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开展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