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是国务院为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3年后,通过对赤峰市草原植被的监测分析,得出赤峰市草原生态补奖区中草原植被盖度和高度提高,优质牧草数量增加,草原生态逐步好转,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攀西半农半牧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搞好草原建设和管理,以保护草原生态,缓解水土流失。将发展建昌黑山羊与草地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牧业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攀西半农半牧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搞好草原建设和管理,以保护草原生态,缓解水土流失.将发展建昌黑山羊与草地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牧业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重庆璧山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重庆市璧山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一年多来全县加强领导,探索创新,项目完成良好,取得了积极进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民族生存、人民富裕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璧山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按照江泽民同志2001年“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要促进入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指示,落实朱镕基总理在“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中提出的“要注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步建成我国西部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指示精神而采取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一部分,是水土保持的一项新举措,旨在注重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牧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6%。拥有天然草原0.365亿hm2(可利用草原面积0.316亿hm2,其中冬春草原0.159亿hm2,夏秋草原0.157亿hm2),主要分布在青南牧区、环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草原类型以高寒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等9个草地类型、7个亚类为主,其中高寒草甸占有较高比例,面积0.240亿hm2,占全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68%。1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推进畜牧业持续发展、促进牧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牧区和谐稳定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6.
就肃北县草原生态环境现状谈实施草原生态置换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师嘉临 《草业科学》2004,21(8):6-11
草原退化、效益低下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根据多次考查和多年积累的资料研究,认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逐渐萎缩;水土流失和干旱灾害日趋严重;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大和蔓延;草原害鼠活动猖獗;草原载畜能力已超过临界放牧标准.现行的利用、保护对策对局部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弊端较多.从生态环境保护、牧区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建设、牧民生产方式转变、社会稳定等诸方面论述了肃北实施草地生态置换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草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是党中央统筹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广大牧民期盼已久的惠民工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牧区经济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肃南县落实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35,自引:14,他引:21  
草原是西部地区最脆弱的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关键。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西部地区草原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草原生态环境状况、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引发机理,查明了西部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确立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解决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经济落后和社会不稳定的有效途径。总体建设上突出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遏制土地荒漠化;区域建设上突出水源涵养区、风沙区、水土流失区和自然保护区;产业发展上突出区域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项目选择上突出综合效益;技术选择上突出高新技术。并提出了西部草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十三五"期间国家又启动实施了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此,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保护和恢复天然草原植被为核心,以促草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实现牧区草原生态的有效恢复和草地畜牧业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宗旨,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以创新技术和配套管理体系为保障,以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草原生态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环境、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等一批草原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在主要草原牧区全面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得益于这些措施,草原生态明显恢复,草原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草原畜牧业向生态型现代畜牧业转型,牧民收入有了较大增加,草原保护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但是受自然、地理、历史和人为活动等多因素影响,草原生态保  相似文献   

11.
常虹  翟琇  石磊  刘亚红  谢宇  王洋  孙海莲 《草地学报》2021,29(3):583-592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脆弱,近年来开发强度大,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本文以内蒙古牧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模拟的方法,通过2000—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分析,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持演变特征,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固定、土壤保持评价,为牧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内蒙古牧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和未利用地;16年间,该地区建筑用地、林地、耕地、盐碱地面积增加,水域、沙漠、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变化从草地向耕地、建筑用地、林地转移,从沙漠、水域向草地转移;全域碳固定和土壤保持均呈增加态势;各土地利用类型提供的碳固定和土壤保持服务,草地占比最大,其次为沙漠和耕地。该区域应注重保护草地、林地,扩大草地面积,治理沙漠区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2.
新疆草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在长期传统游牧畜牧业经营方式下,对草地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科学管理,片面追求牲畜存栏头数,超载过牧现象普遍存在,加之毁草开垦,乱挖药草,导致草地退化问题严重,优良牧草减少、牧草产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结果畜牧业生产难以持续发展,草地资源与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畜产品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抗灾能力减弱,畜牧业经济效益降低。在此基础上实施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变思想观念,执行科技兴牧,教育先行;强化畜牧业生产基础,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加强草地管理和建设,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改变靠天养畜的现状,从而达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西北牧区草原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且与水资源的关系致为密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受损,必须以生态学的观点科学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草原牧区范围广阔,包括33个牧业旗县,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生态牧区、实现牧区现代化是牧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深入分析内蒙古牧区生态本底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畜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从生态因素制约、种养结合等角度,提出牧区现代化发展思路和建设的指标体系,为内蒙古牧区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草地地上生物量为基础,运用经济学的市场价值法、物质量法、水量平衡法等方法对太仆寺旗和沽源县境内的农牧交错区草地的固定CO2、释放O2、土壤侵蚀控制、涵养水源、营养物质循环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初步的评估。结果表明:由这5项功能构成的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在农区为16 668元/(hm2·a),在草原区为17 223元/(hm2·a)。尽管草原区的间接价值比农区的高3.33%,但研究所选的农牧交错区由于农业活动的干扰,并没有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的显著下降。这说明维持现阶段的农业活动或退耕还草可能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价值的可持续性发展;但若继续开垦和破坏草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可能会显著下降,草地所具有的生态屏障作用也会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三江源生态工程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通过核算2004年和2012年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牧草供给和水供给等主要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在采用模型模拟变量控制法厘定生态工程与气候因子对生态成效贡献率的基础上,开展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2年间,三江源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 372.23亿元。其中自然保护区内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比例高于非自然保护区;生态工程的实施对防风固沙服务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土壤保持服务;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生态效益显著,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1 035.32亿元,占增加总量的43.64%,其投入产出比为1:13.73,净经济效益为959.92亿元。虽然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的实施使得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并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但生态系统全面恢复仍需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发展草业具有土地、气候、生物和劳力优势。根据4个生态经济区的特点,分别讨论了草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牧区生态保护与草业开发和草地畜牧业的产业更新;河西农区草畜产品生产和荒漠生态系统保护;河东黄土高原区保持水土与草畜产业链延伸;特别是甘肃省陇南山区最适于发展包括生物柴油的新型生物产业。  相似文献   

18.
桑树生态产业与蚕丝业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全球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森林休戚相关,这也为桑树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随着桑树作为生态林树种在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盐碱地治理、退耕还林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桑树生物资源作为家蚕饲料以外的多用途开发价值被认识和发掘,桑树产业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点逐渐崭露。发展桑树生态产业,开展桑树生态产业工程的建设,不仅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延伸和丰富蚕丝产业链,培育循环经济模式,以此带动我国脆弱生态区的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和发掘桑树的生态功能,正确把握桑树生态产业和传统蚕丝业的关系,建立各种类型桑树生态产业模式以及相应的蚕丝业生产与经营模式,开展适应生态产业的桑树科学研究,对推动桑树生态产业及蚕丝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对绕城高速公路北段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和沿线水土保持措施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宫胁法生态修复原理,提出绕城高速公路北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3个原则,分5个功能区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体系,以实现高速公路“点、线、面”水土保持综合防护目标,对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监测重点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