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自2008年开始,小麦全蚀病在故城县麦田有加重发生趋势,主要表现在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每年发生面积在10万亩左右,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0%~30%。由于小麦全蚀病前期危害症状隐蔽,小麦将近成熟时,田间出现枯白穗,呈条带状干枯死亡,老百姓开始疏于防治,等有危害症状后再防治已晚,造成小麦减产严重,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有些农户甚至因为小麦全蚀病连年严重发生而不敢再种植小麦,小麦全蚀病的重发生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小麦纹枯病大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小麦生产力水平的逐年提高,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2004-2006年调查,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90%以上,发生程度4~5级,在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病田率100%,病株率60%-95%,重病田高达100%,甚至出现整株枯萎死亡,白穗大量出现,可造成10%-50%的减产,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成为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睿 《河北农业》2006,(12):20-21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省属于检疫性病害。该病2002年在邢台市南和县首次发生,2004年隆尧、宁晋、清河、邢台县相继发生,发生面积2000亩,2005年迅速扩展为8个县,发生面积扩大到12.5万亩。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给我区的小麦生产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
鲍翀 《现代农业科技》2005,(9):28-28,32
淮南市潘集区小麦常年种植2.3万公顷左右,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由于受地理条件及耕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麦田杂草呈逐年上升趋势,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分布广、危害重。根据近几年统计,麦田杂草一般每平方米2000株左右,高的达20000株,2级以上发生面积达3.1万公顷之多,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0%左右,其中,4级以上发生面积约占35%,造成小麦减产达20%-25%,草害巳严重制约小麦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宋勇杰 《河南农业》2013,(23):32-32
小麦纹枯病是长葛市麦田的主要病害。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品质布局的变化,在长葛市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一般麦田可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可减产20%-3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7333hm^2,麦田杂草发生普遍,直接影响着我县小麦生产,尤其干旱年份杂草发生危害更为严重。据统计,麦田杂草每年发生面积约14380hm^2,因杂草危害造成减产达8.5%~41.6%,年损失小麦约2957t。因此防除麦田杂草是提高我县小麦单产,增加总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洪洞县小麦种植面积4.35万公顷,其中水地面积2.13万公顷,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9%。小麦红吸浆虫是水地麦田的一种毁灭性害虫,20世纪80年代曾在洪洞大发生,近几年有所回升,2006年在该地局部暴发成灾,造成0.1万公顷麦田减产七成以上,近144.4公顷麦田绝收。  相似文献   

8.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安阳市1996年以前小麦纹枯病零星发生,1997~2004年连续多年发病流行,1997年全市发生纹枯病面积188.2万亩,损失小麦56460吨。此后,该病成为安阳市高产麦田的主要病害。12年间,有7年属偏重发生年份,2001年是安阳市历史上纹枯病发生最重的年份,发生面积284.2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66.1%,造成当年全市损失小麦85260吨。研究小麦纹枯病测报技术,提高该病的防治水平,控制为害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利用小麦纹枯病系统观测资料,对其长期预测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国外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发性,危害十分严重,轻病地减产10%~20%,重病地减产50%以上,是我国小麦上的检疫对象之一,目前国内20多中省(区)已有发生的报道。1992~1993年,我们在送检材料鉴定和病害调查中,首次发现该病在我省原阳、浚县、扶沟县发生危害,并有逐渐蔓延之势。如扶沟县包屯镇陈岗村三年前只有一块麦田发病,而今年发病面积扩大了几十倍,造成很大损失。全蚀病是以土传为主的病害,一旦  相似文献   

10.
党参是鄂西北高山地区种植的主要中药材之一,紫纹羽病(俗称“锈腐病”)是当地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的党参病害。该病危害党参根部。轻者导致党参根条瘦小、呈锈褐色;重者导致整个根条干腐或湿腐坏死.严重影响党参的品质与产量。据调查,凡有紫纹羽病发生的地块,党参轻者减产10%~20%、减收20%~30%,重者减产、减收幅度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张梅 《河南农业》2009,(9):15-15
近年来。孟州市小麦纹枯病发生蔓延迅速,一般田块发病10%-30%,重病田块达50名以上。特别严重的田块达90%以上。随着栽培制度的变更,该病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小麦根病的防治重点。因此。研究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滑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2万hm^2。小麦病虫害常见的有30多种,一般情况下可造成小麦减产10%左右,严重发生年份可减产30%以上。为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笔者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特提出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农田鼠害发生和危害呈周期性上升趋势,发生面积不断扩大。1994年农田鼠害发生面积8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33%,1995年发生面积182万亩。占总播面积62%。全盟农区鼠害呈中等偏重,局部地区呈重发生程度。损失粮油5%~10%。据1994年春调查,正镶白旗星耀乡双山村小麦地有效鼠洞达49个/公顷,  相似文献   

14.
小麦胞囊线虫又称禾谷胞囊线虫、燕麦胞囊线虫等,属胞囊线虫属,是为害小麦和禾谷类作物的主要病害。自2006年以来,该病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逐年加重,据调查,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5%~25%,严重地块减产可达70%,甚至造成绝收,对睢阳区小麦生产构成极大威胁。一、为害症状及诊断方法小麦胞囊线虫病在小麦不同生长期,呈现不同的病害症状。在苗期,  相似文献   

15.
豫北地区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豫北地区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宋雁中卫志祥牛立平(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济源454650)近几年,河南省小麦冻害已成为小麦生产上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倒春寒的发生,一般年份可使小麦减产10%~20%,特殊年份可减产30%~40%,甚至更多。199...  相似文献   

16.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具有传播快、分布广、危害严重的特点。该病发生后,病菌在麦叶上产生大量的夏孢子堆,突破寄主表皮,吸取寄主营养,增强了蒸腾作用,使植株大量失水,造成叶片早衰,绿叶面积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植株发育和麦粒灌浆.进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流行年份发病早的小麦甚至不能正常抽穗,一般可减产20%,30%,重者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毁灭性病害。目前该病的发生已扩展到我国北方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而且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一般轻病田减产幅度为10%-30%,重病田减产幅度在50%以上,甚至绝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西欧和北美太平洋沿岸麦区等高纬度或高海拔的冷凉地区发生严重。小麦条锈病也是我国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重的小麦病害之一,在病害流行的年份受害小麦可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据资料估算,1950年、1964年、1990年、21302年4次大流行分别使小麦减产60亿公斤、50亿公斤、26.5亿公斤和10亿公斤。小麦是宁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丰欠对人民生活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项城市小麦丛矮病和黄矮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据项城市植保站调查得知,这两种病的发生面积高达41名,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的高达30%~40%。病害重发生的原因:一是部分农民认识不到位.没有重视防治工作;二是部分农民科技素质低,对这两种病辨别不清;三是气候变暖有利于这两种病媒介的繁殖。  相似文献   

20.
小麦根腐病又称根腐叶斑病、黑胚病、青枯病等,是由一种或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幼苗或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近几年小麦根腐病在山东省平阴县发生面积逐年增加,个别田块发病率甚至高达50%减产率在8%~19%。现将小麦根腐病的防治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