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良好的水土资源环境是新农村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良好的水土自然环境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生态保障.多年来,频繁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局部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的水土流失又成了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和新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已是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科学规划,重点治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为契机,把水保生态建设与"三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达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面积.  相似文献   

4.
陈月娥  吴卿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24-24,30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即要求新农村建设要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农村整体规划为契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坚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林业在我国生态建设发展领域中起着主体性作用,林业生产出的物质产品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绿色环保能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杜绝林业中出现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是现如今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着重对林业管护措施和生态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更好地为防止林业中水土流失这一重要环节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已是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邓惠文 《乡村科技》2019,(14):71-72
生态建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林业产业以森林经济为主体,在生态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现阶段,我国绿化面积持续增大,沙漠得到治理,水土流失现象有所缓解,可见林业产业的壮大对生态建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林业产业发展为背景,对生态建设展开讨论,借助某地区林业发展现状,提出加速生态建设的相关措施,以期对相应地区的林业产业转型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指出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国制定的一系列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国策,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抓住了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握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沼气,可以解决农民生活用能,可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可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发展农村沼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它可以使农村经济的增长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努力实现农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富民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东辽县是全国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粮食生产先进县。自2006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东辽县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机制,建立新农村建设政策支撑体系,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2008年,东辽县被省里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推进县,是全省6个推进县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吴立新 《现代农业》2007,(12):35-3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重要决策,是全面实现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阜新市来说,即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不小的挑战。新农村建设的“5句话、20个字”和《阜新市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阜新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目标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因此,加快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是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实施,生态建设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草业作为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鄂尔多斯市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尤为离不开草业的发展,草业为治理水土流失、恢复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紫花苜蓿是牧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增加了林草植被,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而且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一、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 1.加快了生态建设步伐 退耕还林工程从2002年实施以来,为我市生态建设增添了强有力的动力。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林草植被,有效地控制了工程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退化,保护了农田牧场的安全,增加了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高山茶园水土流失治理遵循茶树生产特点与生态间的相关性,从标准建园、茶树合理密植、茶园生态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茶园科学管理等方面,保护茶园良好生态环境,增强茶园水土保持能力,提高茶叶品质,提高茶产业效益,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问题逐渐成为了摆在我们眼前的重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影响着这些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制约其经济发展。探讨了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五大作用,即:1水土保持是综合防治蓄水减沙的根本性措施;2水土保持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水土保持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4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5水土流失治理是加快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是为了改善农村落后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以绿化促美化、绿化促文明、绿化促致富,推进广大农村走上新型的绿色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金攀 《北京农业》2011,(7):32-33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林业具有生态和产业的双重特殊属性,生态建设可以改善环境,改变村容村貌,林业产业可以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中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宁夏中部干旱带位于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降水量仅300mm左右,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面积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经济发展落后,全自治区贫困人口的一半集中在这里。如何把生态建设搞上去并与农业开发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干旱带的“三农”问题,科学试验证明,建立土地—植物—动物—生物产品“四位一体”的农牧业产品的物质生产体系,发展草地农业是一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康县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县之一,通过多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作者就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已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