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茶色素(茶红素、茶黄素)是红茶生产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经过多种氧化而形成的,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物质;作为纯天然的有机色素,红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几个坦洋工夫红茶产品的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内含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的测定,探讨坦洋工夫红茶品质与主要生化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坦洋工夫红茶茶汤滋味的浓度与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的含量有关,茶汤滋味的鲜爽度与游离氨基酸、茶黄素、茶多酚的含量有关,茶汤的红浓度与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有关,茶汤的亮度则与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有关,香气与氨基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茶红素是一类异质的酸性酚性色素的总称,其主要前体物为儿茶素和茶黄素类。它与红茶的色泽、汤色、浓度和强度等品质密切相关。由于茶红素的异质性,其溶解性和色谱学性质相差较大,化学结构还不清楚。目前茶红素主要制备方法仍然是经典的有机溶剂分级提取法。尽管茶红素单体的分离纯化尚未见诸报道,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研究者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学研究中发现,茶红素与儿茶素、茶黄素相比,存在一些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肿瘤、抗突变、抗炎、抗白血病、预防肥胖,甚至有抗神经毒素作用。茶红素作为红茶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茶红素化学及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红素是一类异质的酸性酚性色素的总称,其主要前体物为儿茶素和茶黄素类.它与红茶的色泽、汤色、浓度和强度等品质密切相关.由于茶红素的异质性,其溶解性和色谱学性质相差较大,化学结构还不清楚.目前茶红素主要制备方法仍然是经典的有机溶剂分级提取法.尽管茶红素单体的分离纯化尚未见诸报道,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研究者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学研究中发现,茶红素与儿茶素、茶黄素相比,存在一些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肿瘤、抗突变、抗炎、抗白血病、预防肥胖,甚至有抗神经毒素作用.茶红素作为红茶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红九号是英德红茶的典型代表,也是英德红茶中的佼佼者,目前在广东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经济效益极高。英红九号内含物丰富,品质优异,但关于英红九号的保健功效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对英红九号红茶的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本研究团队和现有的英红九号功效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英红九号已验证的和潜在的保健功能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红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国内外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红茶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感官方面,国外红茶样整体水平优于国内红茶样品。内含品质成分方面,云南大叶种红茶水浸出物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则均在3%~5%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国外红茶样茶多酚平均含量高出国内红茶样2.66%;咖啡碱含量在2.35%~5.45%之间,其中产于斯里兰卡的两个红茶样高于其他地区红茶;国外红茶样茶黄素含量整体较高,茶红素以肯尼亚红碎茶含量最高,国内红茶样则是茶褐素含量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和比较研究,讨论了Roberts,E.A.H.所拟订的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分光光度测定法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改进的方法建议以乙醇代替甲醇;乙酸乙酯在使用前須经水洗以除去游离酸和水溶性杂质。第一次分溶和第二次分溶的振摇时间分別确定为5分和30秒。推导出一个新的用460mμ光密度值以計算茶红素含量的公式:E_D~(460)×60 (E_A~(460)-E_C~(460)×40或E_D~(460)×1.42S (E_A~(460)-E_C~(460))×0.94S,作者认为新的计算公式能更合理的反映SⅠ型和SⅡ型茶红素的实际含量,并便于利用通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测定。 若干中国分级红茶的分析結果,茶红素E_(380)/E_(460)比率的平均值,滇红(勐海),红川,英(德)红、越红分别为4.70,5.45,5.82,7.37。由此看来,滇红的茶红素组成比较接近于印度阿薩姆红茶,而川红、英红則比较接近于錫兰红茶。  相似文献   

8.
茶黄素形成机理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素、茶红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两类主要色素物质,其中茶黄素主要指由茶多酚、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来的且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茶黄素经酶促氧化或非酶促氧化易进一步形成茶红素。在红茶成品茶中,茶黄素的含量不到0.3%,而茶红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挖掘利用武夷名丛资源、丰富红茶品类,以水仙为对照,对13个武夷名丛分别蒸青固样、加工红茶。通过生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分析其红茶适制性,并对鲜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鬼洞白鸡冠’鲜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红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黄酮、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均超过对照,其中茶黄素含量为0.81%,显著高于对照,且感官审评品质优异。综合生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结果得出,‘鬼洞白鸡冠’、‘金锁匙’、‘金凤凰’、‘白毛猴’、‘雀舌’适制红茶。鲜叶酚氨比与红茶品质未发现显著相关性。鲜叶水浸出物、咖啡碱、酚咖比和氨咖比与红茶品质或重要影响因子呈显著相关,可为茶树种质红茶适制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英红九号”高香型茶树品种,是广东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适制红茶的省级高香型茶树良种。“英红九号”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亩产干茶可达300斤以上,亩产值可达2—3万元。2010年高端的英红九号金毫零售价每斤达到6000元,高档的英红九号红茶每斤售价600元以上,中档的每斤达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红茶色素及其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茶色素是从红茶茶汤中萃取分离的一类色素物质,是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氧化聚合缩合产物,主要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是影响红茶品质最为重要的因素。Roberts E.A.H.等(1957)将红茶茶汤中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称为茶黄素,不溶于乙酸乙酯呈褐红色的物质称茶红素。随着生化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红茶色素化学有重大进展,尤其是茶黄素化学研究的成就使茶黄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在制茶中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红茶品质的关系等均已明晰。茶黄素是一类苯并(?)酚酮的衍生物,主要组分有茶黄素、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茶红素化  相似文献   

12.
“英红九号”高香型茶树品种,是广东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适制红茶的省级高香型茶树良种.“英红九号”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亩产干茶可达300斤以上,亩产值可达2-3万元.2010年高端的英红九号金毫零售价每斤达到6000元,高档的英红九号红茶每斤售价600元以上,中档的每斤达300元以上.英红九号红茶产品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青睐.2008年英德市出台农业(茶叶)产业化扶持政策,全市上下掀起发展种植英红九号的热潮.根据英德市茶叶发展推广中心技术人员调查的情况,英红九号茶树成活率普遍不高,约50%,这一定程度制约了英德市英红九号茶园面积的快速扩大.  相似文献   

13.
茶叶检验目前仍是沿用传统的感官审评方法。随着近代分析化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茶叶中很多与品质有关的物质不断被揭示出来,尤其是一九五七年E·A·H·Roberts从红茶中分离出茶黄素后,接着一九六一年又在《Analyst》发表了红茶茶汤中茶黄素及茶红素的分光光度法,这对茶汤品质问题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  相似文献   

14.
茶树果是一种年年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天然资源,但目前茶树果的综合利用仍存在大量浪费的问题,且相关营养性成分、化学成分的研究极少。本文以几个不同品种的茶树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茶树果不同部分的内含物质含量差异,并考察了不同品种茶树果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果中桂青种种仁的水浸出物(79.56%)、英红九号果皮的茶多酚(10.73%)、福云六号种仁的可溶性糖(27.88%)、英红九号种仁的氨基酸(4.70%)和总黄酮(11.05mg/g)含量最高,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英红九号种仁的98.89%,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英红九号种壳的95.07%,证明茶树果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英红九号品种的茶树果抗氧化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经广东省作物(茶叶组)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黑叶水仙、黄叶水仙、乐昌白毛1号、白叶单丛等六个无性系茶树品种被认定为我省茶树良种。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黑叶水仙、黄叶水仙系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培育的优良茶树品种,其中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适制红茶,品质优异;黑叶水仙、黄叶水仙兼制  相似文献   

16.
“超干”发酵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发酵环境条件下的红茶新发酵方法。本文以紫牡丹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在采用超干发酵方法加工红茶过程中的7个关键节点取样,分别测定各茶样的水浸出物总量、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含量、花青素含量、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等品质相关指标,进而对其酚氨比值、茶色素各组分含量占比、花青素含量等的变化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品质相关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升降变化与感官审评结果基本吻合,“超干发酵”及配套加工技术是紫牡丹红茶最佳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17.
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了解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红茶代表性样品和典型外省样品,采用电子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红茶样品滋味进行评定及化学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嫩度等级和不同滋味类型湖南红茶化学成分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组分总量、鲜味氨基酸、茶氨酸、茶黄素等含量可作为区分湖南红茶和外省红茶的主要滋味成分,其中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黄素等含量湖南红茶显著高于外省红茶。(2)一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除氨基酸、茶褐素外,其他主要滋味成分均显著低于二级茶样;二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在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上表现突出;三级湖南红茶以儿茶素组分总量、糖类化合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以茶多酚、氨基酸、茶褐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低。(3)“甘鲜味”茶汤中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总量、非酯型儿茶素、EGC、茶黄素显著低于“略苦(浓)”茶汤。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红茶产品的分类鉴别和滋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添加剂对红茶发酵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几种添加剂调节红茶发酵进程的酶活性水平,对增进红茶品质有着良好的效果。以硫酸铜(CuSO_4)和柠檬酸(LM)溶液作为添加剂,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发酵进程PPO活性,发酵结束时与对照相比活性高75%左右。但对POD活性,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以认为PH对发酵进程影响很大。添加胰蛋白酶(TP)和亚油酸(LA),能使PPO活性比对照高一倍和50%以上,因而在发酵叶中有足够高的PPO活性催化多酚类的氧化聚合,对增进红茶品质起积极的作用。四种添加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红茶中与品质水平呈高度正相关的(茶黄素)TF、(茶红素)TR含量,而降低不利于品质的(茶褐素)TB含量。其效果为TP>LA>CuSO_4≈LM。所以均可望作为较理想的增质添加剂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滇红工夫是大叶种工夫红茶的典型代表,以香高味浓而著称于世。茶叶感官审评是评定茶叶特征和品质等级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阐述滇红工夫茶品质优势基础上,分别对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目进行感官审评技术分析和探讨,并就如何提升其感官审评技术水平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提高滇红工夫感官审评检验的准确度,推进对滇红工夫品质评价的科学性,促进滇红工夫茶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福选9号等6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对所制工夫红茶进行感官评价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明确:福选9号、梅占、福鼎大白茶和名山131品质较好,其中以名山131汤色最好,福选9号香气最佳,梅占滋味最优;品种间品质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茶黄素、茶多酚和茶红素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