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辽宁为害林木的小蠹约100种,其中先锋种、优势种近34种。估计每年造成的损失约占森林害虫损失量的15%。引起小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松毛虫、日本松干蚧、红松疱锈病、落叶松枯梢病等森林病虫害大面积的连年发生和局部发生的森林火灾,使林木生长势处于极度衰弱所致。加强经营管理,搞好监测与测报,准确掌握发源地,清除虫害木,改变生态环境,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是根治小蠹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红松林小蠹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红松林小蠹类调查初报王志明,刘国荣,王永民,金兰(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的红松(PinusRoraiensis)林,从森林发生学上讲,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红松林主要分布于东部长白山林区。人工林则广布于中东部山区。与某些树种如落叶松、...  相似文献   

3.
赵美玲 《山西林业》2023,(S2):76-77
油松梢小蠹是是油松幼林的寄生性害虫。介绍了宁武县上河南油松梢小蠹的分布及为害特点,分析了油松梢小蠹为害现状、发生规律和爆发原因,提出了油松梢小蠹虫害的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种类及营林治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调查记录了红松人工林中发生危害的5种病原菌和44种昆虫。在辽宁东部红松栽培区,为害红松的叶部害虫以松阿扁叶蜂为优势种;枝干害虫以松梢象甲、红松切梢小蠹为优势种;果实害虫以红松球果螟为主。同时,提出了防治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的营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1973—1999年的连续调查,辽宁省实验林场主要病虫害有红松落针病、红松疱锈病、红松根朽病、胡桃楸扁叶甲、落叶松鞘蛾、落叶松八齿小蠹、松纵坑切梢小蠹、落叶松毛虫8种,并对8种病虫害的状况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红松是培育大径优质用材林木的主要更新、造林树种。五十年代以来,敦化市营造的3万多亩红松林,现已郁闭成林,成为重要后备森林资源。但自1979年以来,已由部分林分中零星单株的发生红松疱锈病,蔓延为成片的病区。据1983年调查,敦化市红松疱锈总发病面积达24,805亩,平均发病率为8.3%。该病在寒葱岭林场为害最重,其发病率为29.1%,感  相似文献   

7.
小蠹(Scolytidae)是林木的重要蛀干性害虫,它不仅为害木材、衰弱树木,还侵害健康树木。曾有人估计,森林和木材由小蠹造成的损失占全部害虫损失之半,由此可以想象其为害的严重性。由于小蠹体形微小、生活隐蔽,往往难以被人们所发现。因此长期以来,对辽  相似文献   

8.
红松疱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清林业局各林场营造的红松人工林,一九八○年统计为31,905亩,部分已郁闭成林,近年来,发生红松疱锈病近780亩,频死率达13%。一九七九年以来,我们对十里坪林场51林班红松人工林疱锈病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采取抚育、伐除病株、病枝、转主寄主等措施和松焦油,焦化蜡、不脱酚洗油等药剂防治,初步控制了该病的蔓延,达到了拟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红松是我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生长快、材质好,同时种子含油率高,又是一种很好的木本油料树种。因此,颇受群众欢迎。解放后,广大贫下中农和林业职工,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营造了大面积的红松人工林。长势良好,有些已郁闭成林。但随着红松的扩大栽培,相继而来的毁灭性病害——红松疱锈病,亦迅速蔓延,严重的影响了红松的正常生长,重者整株枯死,给林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为了摸清病害的发生情况,于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五年我所有关同志到发病严重的  相似文献   

10.
杉肤小蠹Phloeosinus sinensis Schedle和罗汉肤小蠹P.perlatus Chapuis隶属于鞘翅目,小蠹科,海小蠹亚科,肤小蠹属,是我国南方杉木林中常见的蛀干害虫。两蠹常伴随发生,钻蛀林中杉株或代倒木干部,在皮层形成纵横坑道网,阻滞营养物质和水分的输送,使之零星或成片枯萎死亡。蔡帮华先生等曾简单描绘了两蠹的外形图及形态区别,并指出:“Blackman(1932)记载美国西部曾有过肤小蠹严重为害的事例,在我国正缺少详细观察……,这类小蠹对于杉木为害较普遍,成灾可能性很大”。笔者于1983—1985年在安徽  相似文献   

11.
前言红松是我国珍贵用材和提供林副产品的重要树种之一,受到生产部门的极大重视。解放后三十多年,辽宁东部山区经大面积的营造,已相继成林。但因红松疱锈病的发生与危害,使红松人工林受到极大的威胁。据  相似文献   

12.
红松是我国东北的珍贵树种。十几年来,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红松人工幼林,均不同程度地受疱锈病为害。国内最早于1957年在我省草河口地区的红松人工林内发现该病,至1975年调查,抚顺、丹东、本溪等地13万亩(不包括近年新植幼林)红松人工林,发生面积达6万亩,占该地区红松总面积46.1%,已有1600亩红松林毁于该病的为害。发病严重的林分发病率达75%,严重威胁着红松造林事业的发展。 1958年以来,中科院林土所、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东北林学院等单位,对该病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绒毛白蜡和速生白蜡两种白蜡属树种对小线角木蠹蛾的抗性,通过调查小线角木蠹蛾对两种白蜡属树种的为害情况,利用被害指数抗性水平等级判定两种白蜡属树种对小线角木蠹蛾的抗性程度,并进行了虫情调查和树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绒毛白蜡为2级抗性水平,对小线角木蠹蛾有较强的抗性;速生白蜡为4级抗性水平,对小线角木蠹蛾抗性很弱。为在造林规划设计中选择抗病虫害树种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红松疱锈病损失量估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红松疱锈病(Cronartium ribicola)在我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的广大红松原始林和人工林区普遍发生,蔓延速度很快,病情逐年加重,极大地威胁了现有红松人工林的生长和发展。1976年以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对其病原菌、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准确掌握红松疱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了银川地区常见蛀干害虫天牛类、小蠹类、木蠹蛾类、吉丁虫类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根据为害状分类,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园林技术措施等几个方面分析蛀干害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云杉根小蠹Hylastes cunicularius Er.在天山西部林区普遍分布,取食更新的天山云杉幼苗根颈,为害情况从无到有,愈来愈重。研究分析其发生原因得知,由于在新伐区内伐根上有较高虫口密度的情况下立刻更新,使更新幼苗严重受害,研究结果提出,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今后在更新地内云杉根小蠹的为害将会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橡胶小蠹虫优势种类和为害规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9~2001年,对云南西双版纳国营和民营胶园的调查结果,角面长小蠹和小杯长小蠹是为害橡胶的小蠹虫优势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1.8%和57.6%;小蠹虫主要在割线上、下方各50cm范围内入蛀;小蠹虫发生率与橡胶树品种和使用乙烯利刺激剂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枫香刺小蠹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现状,为其早期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及周边北美枫香种植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枫香刺小蠹标本,镜检观察其各虫态外部形态特征、前胃和雄虫外生殖器,并比较其与中国已知刺小蠹属昆虫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枫香刺小蠹成虫鞘翅坡面有齿4对,各着生于第2、4、6、8沟间部,前足和中足胫节外侧具4枚齿状突起,雌虫鞘翅坡面上齿小于雄虫;枫香刺小蠹与中国已经报道的2种刺小蠹属昆虫形态差异明显,华南刺小蠹体长小于2 mm,鞘翅坡面有齿3对,多刺小蠹与枫香刺小蠹大小相似,但多刺小蠹鞘翅坡面有8对尖锐的长齿,枫香刺小蠹有齿4对;枫香刺小蠹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2~3代,以幼虫取食北美枫香主干韧皮部内侧导致寄主快速死亡;在上海及周边的苗圃、公园、绿地等生境下,共发现14处北美枫香种植区遭受枫香刺小蠹为害而致死,累计死亡植株超过30 000株,也有个别地区的中国枫香被为害致死。【结论】枫香刺小蠹是刺小蠹属昆虫为害健康植物的首例报道。枫香刺小蠹属于寡食性害虫,其寄主范围目前已知仅限于枫香属植物,取食为害其他植物的可能性不大,其更偏好于取食北美枫香,可能与寄主植物的生理等效性原理有关。枫香刺小蠹对我国引种栽培外来观赏性色叶乔木北美枫香存在严重威胁,需高度重视该虫的危害风险,各地北美枫香种植区应尽快开展监测,一旦发现枫香刺小蠹为害,应立即清除有虫植株,设置隔离区,保护健康植株,阻止成虫侵入,防止其扩散蔓延;同时需加强对枫香刺小蠹适生区的风险预测、早期预警和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该虫的最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近年来,由于疱锈病的发生和危害,不仅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树木枯死。该病最早(1957年)发生在辽宁省草河口地区的人工红松林内。1975年调查了抚顺、丹东、本溪等地的13万亩人工红松林,其中有6万亩发生疱锈病,占总面积的46.1%,  相似文献   

20.
抚顺地区落叶松八齿小蠹为害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八齿小蠹属于次期害虫,即在伐倒木、生长衰弱木和砧死木上产卵、繁殖、为害。由于抚顺地区2000-2001两年的严重干旱,造成大面积的落叶松林林被旱死,给落叶松八齿小蠹的猖獗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控制其传播、蔓延和为害,我们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对该虫为害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