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氏贝蛔虫是危害圈养大熊猫的主要寄生虫,西氏贝蛔虫卵是圈养大熊猫重复感染该蛔虫的来源,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测定了消毒剂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的体外杀灭效果,为圈养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防控提供参考。将分离自大熊猫新鲜粪样中的西氏贝蛔虫卵通过消毒剂Neopredisan135-1不同浓度(2.5、5、10、20、40mg/mL)与不同作用时间(30、60、90、120min)处理后,将处理后的蛔虫卵和未用消毒剂处理的平行对照组一并置于25mg/mL的重铬酸钾溶液28℃温箱内,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虫卵的发育与死亡情况。结果发现,2.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60、90min,其虫卵杀灭率均在50%左右;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min和60min,其虫卵杀灭率在74.71%~87.64%;而在10、20、40mg/mL浓度下处理30min其杀灭率均达到90%以上,10、20、40mg/mL的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考虑到成本、杀灭效果以及环境等因素,消毒剂Neopredisan135-1的推荐使用浓度为20mg/mL。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5,(6):87-90
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是大熊猫体内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对野生及圈养大熊猫危害很大,采用药物驱虫是目前控制圈养大熊猫蛔虫病的主要措施。为了评价伊维菌素和噻嘧啶对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驱虫效果,本试验使用伊维菌素(膏剂,0.2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 d)、伊维菌素(片剂,0.2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 d)和双羟萘酸噻嘧啶(膏剂,10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 d)对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圈养大熊猫进行了驱虫试验。在驱虫前3天和驱虫后10~15天采集大熊猫粪样,采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法检测蛔虫卵,对阳性粪样进行虫卵定量测定,并通过计算虫卵转阴率评估驱虫效果。结果:伊维菌素(膏剂)组、伊维菌素(片剂)组和双羟萘酸噻嘧啶(膏剂)组的虫卵转阴率分别为44.44%、0.00%和80.00%。试验结果表明:双羟萘酸噻嘧啶(膏剂)对大熊猫蛔虫驱虫效果较好,伊维菌素(膏剂)对大熊猫蛔虫驱虫效果较差,伊维菌素(片剂)对大熊猫蛔虫驱虫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究大熊猫西氏贝蛔虫一个抗菌肽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重组蛋白rBsABF在体外的抗菌活性。对西氏贝蛔虫抗菌肽BsABF基因进行克隆、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rBsABF的纯化,通过免疫印迹与荧光免疫组化分析重组蛋白rBsABF免疫反应性及BsABF在虫体中的分布;采用抗菌试验对重组蛋白rBsABF的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显示,BsABF基因ORF全长276bp,编码蛋白分子大小为10.01ku,带有N端信号肽,与猪蛔虫同源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4%,主要分布于虫体体壁、肠道与虫卵,重组蛋白rBsABF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抗菌试验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对大熊猫源粪肠球菌及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首次鉴定了大熊猫西氏贝蛔虫BsABF基因,抑菌试验表明重组蛋白rBsABF具有抗菌活性,为今后深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库车市某规模化场驴蠕虫感染情况,笔者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测该场171份驴新鲜粪便,检出3种蠕虫虫卵,总感染率为18.7%(32/171)。以马副蛔虫为优势感染虫种,感染率为14.6%(25/171);圆线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4.1%(7/171)和0.5%(1/171);仅发现1份圆线虫和马副蛔虫混合感染。小于6月龄,7~12月龄和大于1岁的驴蠕虫感染率分别为26.1%(6/23)、33.3%(14/42)和11.3%(12/106),均以马副蛔虫为主要感染虫种。调查结果表明,该场幼龄驴蠕虫感染率较高,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幼龄驴的饲养管理和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5.
熊猫蛔虫定期驱虫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熊猫蛔虫(Ascaris schroederi)是危害“国宝”大熊猫最严重的寄生虫,如何有效地控制蛔虫的危害,是保护大熊猫健壮生长的重要措施。1983年以来,我们对熊猫蛔虫进行了系列研究。邬捷等(1985)报道熊猫蛔虫生活史和虫卵发育期的研究,大熊猫自然感染蛔虫2期幼虫卵以后,在体内发育77天及93天,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赛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广东7个马术俱乐部的383份赛马新鲜粪便样本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赛马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2.0%(46/383),7个马术俱乐部中有5个呈肠道寄生虫感染阳性,感染率范围为1.2%(1/82)~54.3%(19/35),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显微镜观察鉴定出2种/类寄生虫虫卵,圆线虫和马副蛔虫感染率分别为11.5%(44/383)和0.7%(3/383);雌马、雄马和骟马感染率分别为16.1%(5/31)、6.8%(3/44)和12.3%(38/308),不同性别赛马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需要加强广东省赛马肠道寄生虫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4,(8):83-85
2008至2013年间,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肉眼观察法、动物蠕虫学剖检法和麦克马斯特氏法对泰州地区犬蛔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别从5个养犬场、1个藏獒繁育中心、1个警犬养殖基地、部分宠物门诊、1个某学校实验动物和散养犬,共采集398只犬的新鲜粪便,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泰州市地区犬的蛔虫感染率为18.34%(73/398),感染虫种包括犬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平均感染强度(EPG)为3.8×103。散养犬蛔虫感染阳性率为41.67%(15/36),其中剖检的阳性率为50%(4/8),明显高于圈养犬的感染率15.57%(52/334)和门诊犬的感染率21.43%(6/28);在7个犬养殖场中有6个感染犬蛔虫,犬的感染率从零至26.09%不等。46月龄犬的蛔虫感染率高达44.44%(24/54),16月龄犬的蛔虫感染率高达44.44%(24/54),13月龄和73月龄和712月龄的犬蛔虫感染率分别为32.65%(6/49)和30.77%(16/52),1岁以上的犬感染率最低,仅为7%(17/243)。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新疆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内外通灭(伊维菌素预混剂)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的驱虫情况,试验于2018年1月份对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65匹野马进行了冬季驱虫试验;试验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65匹普氏野马进行了驱虫前后检查,分析其感染率以及跟踪检查给药后的驱虫率,并通过虫卵计数法(麦克马斯特氏法)分析其感染强度。结果表明:在采集的65份新鲜粪样中,含有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样品共54份,感染率为83%(54/65);初步检查出的虫卵包括马圆线虫、马副蛔虫、细颈三齿线虫和毛细线虫4种。其中马副蛔虫的感染率最高,为71%(46/65),两种虫种(马副蛔虫、毛细线虫)混合感染率达到43%,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800~2 300个,三种虫种(毛细线虫、马副蛔虫、马圆线虫)混合感染率为17%,EPG为400~1 200个。驱虫后的65份样品,虫卵转阴率达到77%(50/65);虫卵减少率达到95%。说明内外通灭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具有较好的驱虫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无量山乌骨鸡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采集了无量山地区规模养鸡场128份和10家散养户共162份新鲜鸡粪样,采用漂浮法和显微镜检共检测出118份存在寄生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40.69%,检出了球虫卵囊、蛔虫卵和毛细线虫卵,其感染率分别为20.70%、23.79%、6.21%,其中球虫和蛔虫为该地区的优势虫种。规模场感染率为24.22%,主要感染球虫和蛔虫,阳性率均为12.50%,其中有一份样品是混合感染;散养户感染率为53.70%,主要感染球虫、蛔虫和毛细线虫,阳性率分别为27.16%、32.72%、11.11%;其中有26份样品存在两种及以上混合感染现象,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6.05%。不同养殖方式、性别、年龄的乌骨鸡之间寄生虫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无量山乌骨鸡感染寄生虫较为突出,需要加强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新疆昭苏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纯血马在不同月份的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纯血马的健康养殖以及科学驱虫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段纯血马122匹,分为5组,哺乳马驹30匹,青年母马25匹,青年公马20匹,繁殖母马35匹,种公马12匹。采用马场分栏群体舍饲和单厩饲养模式,保证不同年龄段纯血马饲料和饮水充足,分别在5月和10月采集粪便样品。使用虫卵计数法检测马匹粪便中的寄生虫,计算不同年龄纯血马在不同时间段的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结果 5月纯血马马蛲虫以及马球虫感染率较高,除种公马外,感染率均在94.00%以上,其中,哺乳马驹马蛲虫的感染率高达98.89%,哺乳马驹马球虫的感染率高达98.33%。10月纯血马马副蛔虫以及马球虫的感染率均在93.00%以上,其中,繁殖母马马副蛔虫感染率高达99.52%,哺乳马驹马球虫感染率高达98.33%。5月哺乳马驹的马副蛔虫、毛圆线虫、盅口线虫与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纯血马;马蛲虫、马球虫和埃氏腹盘吸虫的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种公马,与其他阶段纯血马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0月哺乳马驹马副蛔虫、毛圆线虫、裸头绦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除繁殖母马以外的其他年龄段纯血马,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年龄段纯血马,马球虫和埃氏腹盘吸虫的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种公马。种公马马副蛔虫与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低于其他阶段的纯血马。不同年龄段纯血马马蛲虫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纯血马感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马蛲虫、马球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盅口线虫、马副蛔虫、裸头绦虫以及埃氏腹盘吸虫,不同年龄段、不同月份均有感染,且混合感染较为严重。哺乳马驹感染强度及感染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段纯血马。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圈养条件下小熊猫对人工环境的选择和行为习性,为笼舍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在春夏两季对圈养的10只小熊猫进行了行为观察。结果表明,与野生小熊猫白天主要以活动行为为主不同,圈养小熊猫白天以睡和卧等安静行为为主(68.32%),对行为发生的地点具有明显的选择性(P〈0.001),而且几乎不受气温和天气的影响(P〉0.05)。自然生长的树为圈养小熊猫的首选地点(53.6%)。小熊猫在地面主要以活动行为为主(83.06%),对笼箱的结构和材料没有明显的选择性(P〉0.05)。因此,圈养小熊猫笼舍内最好能种植树木,而笼箱的结构和材料则依景观的需要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我们对新引进的3头猩猩的笼舍进行了丰容、数据记录、分析讨论等相关研究。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每隔15rain对猩猩的行为进行1次记录。根据猩猩智商高的特点,采用食物益智器进行供食,研究结果显示3头猩猩安装食物益智器前后行为有显著差异(P〈0.05)。但随个体不同,效果有一定差异。雄性彬彬相较于2头雌性更喜爱使用这个食物益智箱,安装此箱前后的各种行为所占比例有显著差异(x2=794.162,df=8,P=0.000),其中探索行为在安装前后差异显著(Z=一2.032,P=0.042〈0.05),藏匿行为在安装前后差异显著(Z=一2.032,P=0.042〈0.05);2头雌性安装前后效果不如雄性明显。本研究将对今后动物园的饲养和提高动物福利提供一些参考数据和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品种蛋鸡鸡蛋的营养成分,随机抽取43周龄的拉萨白鸡、藏鸡和柳红谷香鸡3个品种蛋鸡的鸡蛋各40枚,进行蛋品质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3个品种蛋鸡鸡蛋的营养成分存在差异,除蛋白质、16种氨基酸、脂肪酸(C18∶3)在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拉萨白鸡蛋、藏鸡蛋与柳红谷香鸡蛋的水分、脂肪酸(C14∶0)存在显著差异(P<0.05),拉萨白鸡蛋、柳红谷香鸡蛋与藏鸡蛋的C17∶0、C22∶6、矿物质元素(Mg、Na)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脂肪、C16∶0、C16∶1、C18∶0、C18∶1、C18∶2、C19∶0、矿物质元素(Zn、Cu、Fe、Mn、Ca)在3个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拉萨白鸡蛋与藏鸡蛋、柳红谷香鸡蛋的矿物质元素(K)相互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个品种的鸡蛋在磷脂、胆固醇、矿物质元素(P)相互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取43周龄的拉萨白鸡鸡蛋、藏鸡鸡蛋和白来航鸡鸡蛋各30枚,进行蛋品质测定。结果表明,3个品种鸡的蛋品质存在差异,除蛋比重差异不显著(P〉0.05)外,拉萨白鸡鸡蛋、白来航鸡鸡蛋与藏鸡鸡蛋的蛋重、蛋壳颜色、气室直径、蛋壳百分率、蛋壳强度、蛋黄重量、蛋壳厚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拉萨白鸡鸡蛋、藏鸡鸡蛋与白来航鸡鸡蛋的蛋形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拉萨白鸡鸡蛋与藏鸡鸡蛋、白来航鸡鸡蛋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蛋白重量、蛋黄比色在3个品种鸡的鸡蛋中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拉萨白鸡鸡蛋与藏鸡鸡蛋、白来航鸡鸡蛋的蛋白百分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品种鸡的蛋壳重量和蛋黄百分率相互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拉萨白鸡鸡蛋、白来航鸡鸡蛋与藏鸡鸡蛋的血肉斑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拉萨白鸡的蛋品质最佳,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应加大对拉萨白鸡的品种培育力度。  相似文献   

15.
对川金丝猴笼舍进行环境丰容前后的毛尾线虫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了丰容前7只川金丝猴毛尾线虫的感染情况,通过7次取样结果显示每克粪便中毛尾线虫卵达到10 000/g以上的占70%;其次分析7只川金丝猴在相同季节进行的丰容前后毛尾线虫感染程度的变化,通过2012年9~11月和2013年8~10月共12次取样,结果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发现丰容后感染情况明显低于丰容前(F=13.33,P=0.001);再次对环境丰容3个月后毛尾线虫卵与丰容前比较,通过2014年1月的5次取样,结果同样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发现,丰容后3个月的虫卵与丰容前无显著差异(F=1.529,P=0.240).此次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丰容对动物感染寄生虫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发现感染毛尾线虫的川金丝猴在群养条件下,丰容后3个月要对地面的垫料进行更换.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慢性胃肠炎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9例大熊猫慢性胃肠炎病及其继发病的发病机理和发病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有5只完全恢复了健康,3只有明显疗效。并对患病大熊猎作了血液学检查,与健康大熊猫的肠道菌群、毛发微量元素的测试、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患病大熊猫的电解质水平普遍偏低,血清蛋白较低,白细胞水平大多处于正常范围,在患慢性胃肠炎病大熊猫粪便中未检出肠道病原菌,其双歧杆菌的检出率和数量明显低于健康大熊猫。毛发中Cu、Zn、Mn等元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大熊猫的水平,初步提出了大熊猫慢性胃肠炎病及其继发病的综合预防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重庆动物园内可获得的9只大熊猫进行长期驯化后,在非麻醉状态下采集到的54份血样进行了58项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建立了重庆动物园大熊猫血液的正常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经统计分析发现:在渝大熊猫不同年龄段之间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之间经T或F检验(方差齐性检验)所得结果P值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在方差或平均值上差异较大;成、渝两地之间某些生理生化指标也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表明:由于受到个体差异、地域差异、饲养方式等影响,此次研究结果更适用于重庆动物园圈养大熊猫的健康状况评估、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月~2008年2月,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选2对健康的成年丹顶鹤,采用目标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行为观测,同时收取粪便提取激素,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笼养丹顶鹤粪样中睾酮、孕酮、雌二醇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笼养丹顶鹤繁殖行为呈显著的季节变化,其对鸣、炫耀行为的高发期在3、4月(P〈0.05),营巢行为在3月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丹顶鹤的交尾行为集中出现在3、4月(P〈0.05);繁殖期雄性丹顶鹤粪便中睾酮平均水平为(259.59±149.70)ng/dl,非繁殖期为(84.81±27.35)ng/dl,二者差异显著,繁殖期雄鹤求偶炫耀、交尾、卧巢等的发生频次与粪便中睾酮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对鸣、警戒以及营巢都与睾酮变化水平呈显著相关(P〈0.05)。繁殖期雌性丹顶鹤粪便中的孕酮平均浓度为(9.65±7。15)rig/m1,非繁殖期为(2.76±0.97)ng/ml,差异显著,繁殖期雌鹤粪便中的孕酮激素水平与其卧巢行为呈显著性相关(R=0.8848,P〈0.05);繁殖期雌性丹顶鹤粪便中雌二醇平均浓度为(30.50±61.77)pg/ml,非繁殖期为(8.17±3.72)pg/ml,二者差异显著,繁殖期雌鸟雌二醇变化水平与其繁殖行为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雌性丹顶鹤粪样中雌二醇激素的变化水平与其产卵时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破损种蛋一般认为不能用于孵化,而被废弃。笔者对三种较为简单易行的修补破损种蛋的方法进行了试验,证明了破损种蛋通过修补可与正常种蛋一样用于常规孵化。将破损种蛋按不同破损程度和形状、不同修补时间、不同修补材料、破损蛋与完好蛋、破损蛋修补与不修补分成五组进行对比试验,每组重复三次。经修补的破损种蛋,孵化率为80.15%,与正常种蛋孵化率(87.14%)差异不显著(P>0.05)。修补的破损种蛋孵化率显著高于未修补的破损种蛋孵化率,分别为81.24%和33.91%。用胶水、浆糊、透明胶带修补的破损种蛋孵化率分别为81.01%、80.16%、68.98%。将破损种蛋分成第二天修补、第四天修补、第六天修补三类,同时入孵,结果为第二天、第四天、第六天修补的孵化率分别为81.06%、76.28%、62.54%。由此可见,破损种蛋在内壳膜没有破裂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用来孵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ELISA、巢式RT—PCR、免疫组织化学等多种方法对北京动物园保存的大熊猫组织材料和部分现存活个体的粪便、血清等样品进行戊型肝炎病毒抗原调查。调查发现在死亡大熊猫肝脏组织中戊肝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8.9%(8/9),肾脏的阳性检出率为85.7%(6/7)。现活体动物的粪便、血清抗原检查没有出现阳性结果。结果说明死亡大熊猫曾感染过戊型肝炎病毒,现有个体中没有戊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