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金香 《中国林业》2013,(22):32-32
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人工林112万亩),建有9处望火楼。在这少有人烟的深山密林里,有一群默默无闻的“绿色守望者”年复一年地担当防火瞭望员。  相似文献   

2.
有着"国有林场建设标兵"荣誉称号的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4℃,最低气温-43.2℃,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森林覆盖率80%,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林场。在这人烟稀少的深山密林里,有一群可敬、可爱的人,他们远离家人,甘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固守着单调寂寞的生活。默默无闻地担当着“绿色守望者”。陪伴他们的只有一座望火楼、一个望远镜、一部电话机和茫茫林海松涛……他们每天拿着望远镜不停地巡视着,重复着这个简单、枯燥的工作,他们被称为“森林的守护神”,他们就是常年生活工作在林场高海拔山峰之上的防火瞭望员。  相似文献   

3.
瞭望员是森林防火的“眼睛”,有火早发现,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前提。作为瞭望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努力学习和掌握林火观察  相似文献   

4.
控制森林火灾的关键在于迅速及时地发现林火,因此在我国大部分林区瞭望台的建设和瞭望观察的重要性怎样强调也不过分。这里瞭望台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其中瞭望台的结构、位置、高度和瞭望可见率(可见区与管辖面积之比)等技术问题已成为“四网”之一的瞭望网的关键问题。瞭望台的位置是根据“网化”的要求和地形条件决定的;瞭望台的结构与台高有关;而瞭望可见率是决定计划瞭望台高度的主要要素。一般来说,单台的瞭望可见率要保证在70%以上,在地形复杂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可见率不低于65%,否则瞭望台失去观察的意义。为了达到这方面的要求,做到投资少,效益高;有计划按步骤地安排工作,就必须事先在设  相似文献   

5.
<正>巍巍群山,莽莽林海。一座小小的瞭望塔,独立群峰之巅,那是林树春的前沿阵地。瞭望和巡逻是他的职责,一旦发生火情,他就是“吹哨人”。内蒙古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赤峰市敖汉旗东南部、燕山山脉努鲁尔虎山中东部,总面积约5.7万公顷。大黑山林场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林树春是一名普通的林场职工,1995年,他被林场派往人迹罕至的大黑山瞭望塔,成为一名防火瞭望员,这一干就是27个年头、近万个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6.
<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有名的山峰就有1129座,这些山峰不仅是天然林的载体,也是森林防火瞭望的理想之地。目前,内蒙古森工集团共设有255座瞭望塔,其中绰源林区16座,9座由瞭望员值守,7座由远程监控系统 “森林眼”进行监测,为及时发现火情提供可靠支撑。2022年春季森林防火期,森林防火瞭望员陆续上山到岗,严密开展瞭望监测,确保春防安全。青石山在育林林场境内、绰尔河源头谷地西侧,海拔1380米,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兴安岭林区对林火监测主要靠飞机巡护。由于飞机飞行受天气条件和飞行费的限制,不仅巡护密度不够,而且巡护间隔期也长,在火险很高的大风天,又不能起飞巡护,因此,飞机巡护有时在发现火情时,已是大火灾甚至是特大森林火灾。可见,只靠飞机巡护侦察火情,是难以实现“三早”和“三打”的。尽快建立起以瞭望塔为主体的林火监测网,乃是当前护林防火工作的急需。一、国内外林火瞭望塔概况 瞭望塔是林火监测网的主体工程,关系到监测网的建设速度和工程造价,因此,各国都在研制重量轻、造价低、技术先进的林火瞭望塔,以满足防火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魏坤 《国土绿化》2023,(4):46-47
<正>近日,国家林草局林业工作总站、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联合通报了2022年“一站一员一窗口”宣传活动典型名单,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百节林业站上榜,受到国家通报表扬。作为优秀基层林业站和林业资源大镇,百节林业站和百节镇在森林防灭火工作方面有什么实招硬招?“上午已经瞭望了几遍,现在正准备再去看看呢。”百节林业站瞭望员杜送贵巡山刚回来,提着砍刀、挎着瞭望用的专业望远镜,一边说一边向乌梅山村的一个家庭瞭望哨点的天台走去。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林业》2009,(9):34-34
我是得耳布尔林业局的一名普通的瞭望员。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守望在瞭望塔上,对晾望塔四周上万公顷的林海进行全方位的晾望,发现有火情及时向森林防火主管部门汇报。看起来工作简单,甚至有些枯燥,但是责任重大。每当我攀上那高高的晾望塔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神圣”感,因为我是这万顷林海的“主人”,守护绿色,守卫家园,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网化”设施是在林区兴起的新事物,是森林防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东京城林业局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实践来阐述“网化”设施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一、“网化”设施的内容和布局“网化”主要指:火险预报网、瞭望观察网、通讯联络网、扑火队伍专业化、灭火工具机械化。1、火险预报网从1981年至1986年我局分别在重点部位建了三处林区气象哨,在防火期中用“火险尺”法预报当地森林火险等级,由影响林火的四个主要气象因子(风速、温度、地被物含水率、雨后隔日数)来确定火险等级。这个方法简单易掌握,使用方便,准确可靠。2、瞭望观察网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五·六”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后,全国各地对森林防火工作普遍引起了高度重视,林区的瞭望设施也普遍得到了很大改善,金属结构的永久性瞭望台如雨后春笋在林区不断涌现,发挥了瞭望工作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据笔者在林区的所见所闻,部分地区和单位在瞭望台的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或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4日,江华瑶族自治县林业局水口瞭望台护林员余锦柱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授予“中国生态贡献奖”。这是余锦柱继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后再一次获得殊荣。31年来,他吃住在瞭望台上,共观察生产用火20多万次,准确报告火警150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6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3.
一则“500克翅果油在京拍出90万天价”的新闻让世人哗然.也让翅果油树披上了“神奇”的外衣。笔者带着好奇心走近了颇具传奇色彩的翅果油树。  相似文献   

14.
目前,林区扑火工作主要依靠瞭望观测网的监测举报为前导,因此瞭望员报告的及时性和火源发生地点(简称热点)报告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因此,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研究改进热点测报方法,研制精确适用的测报工具。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1989年着手研制“热点位置测报盘” (简称测报盘)。历经4年的反复试用,多次改进,经实际应用证明现在的测报盘不但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5.
为获取永平县4个森林防火瞭望台观测到的可见区域面积等数据,在ArcGIS10.2下采用ArcMap10.2的3D分析工具和其它地理处理工具,基于永平县等高线数据生成DEM用于可见性分析获取瞭望观测可见区域面积;下载ASTER GDEM V2版的DEM数据用于天际线分析获取瞭望观测视线覆盖范围。分析结果表明:瞭望台可直接瞭望观测到的可见面积占永平县域面积的19.7%,县域面积均在其瞭望观测视线覆盖范围内,通过瞭望台可直接瞭望观测或间接监测到全县林火情况。  相似文献   

16.
通视性评价是G IS可视化的重要内容,在森林防火、建筑规划、景观分析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宜昌市14个代表性的森林防火瞭望塔为研究对象,进行通视性分析,结果表明:①通视性受瞭望塔的高度、可视距离等因素限制,也与地形有很大关系;精度取决于空间数据和配套属性数据的准确性,与DEM建模中使用的插值方法有关。②宜昌市森林防火瞭望塔可视距离按10km计算,14个瞭望塔可视区域面积占市总面积的12.1%;防火瞭望塔可视距离按理想可视距离(无阻挡无限可视),则14个瞭望塔可视区域面积占市总面积的68.32%。③通视性分析可为宜昌市后期瞭望塔布点提供参考,并在图上实现先期可视化。  相似文献   

17.
对瞭望员进行严格教育和管理,是发挥瞭望系统效率的重要环节。我们规定每塔三个人,实行倒班制度,即两人在塔上,一人串休,在塔上干二十天,串休回家十天。在塔值班的两个人,必须保证一人在塔上观察瞭望,如果在塔值班期间一个有情况需回家,必须由串休的瞭望员上去接替,否则不准下山。对擅离职守,擅自脱岗的,不在塔台瞭望,火情不能及时发现的,违反通讯纪律的,损失塔上设施设备的,要扣发当月高山补助,给予纪律处分,直至调离防火战线。  相似文献   

18.
5月1日,位于河北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莫里莫“望火楼”的孟庆林夫妇每隔15分钟就要给总场报告一下瞭望情况,孟庆林说,“尽管刚下了点雪使林子看上去白蒙蒙的,但是气温升高了,很快就会化了,一刻也不敢松懈啊。”塞罕坝机械林场自4月1日,  相似文献   

19.
刘溅根 《湖南林业》2005,(12):36-36
在冬季森林防火进入关键时期,省人民政府在永州市召开了全省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全省要建立健全以森林防火组织与现代指挥中心相结合的森林防火组织指挥体系,以地面瞭望监测与森火电子监控,  相似文献   

20.
<正>采访的前一天,龚沛福和冀秀梅下山回家办理身份证,这是五年来他们第一次下山。驱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上,从西山脚下,沿着消防通道,要行驶40分钟左右才能到达511瞭望塔,511瞭望塔,又称打鹰洼瞭望塔,海拔668米,是西山林场海拔最高的瞭望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都曾体会过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