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鲤鱼白云病防治方法白云病是一种鲤鱼病综合症,是由口丝虫寄生和恶臭假单胞菌感染鲤鱼所引起。1.症状:患病初期,可见鱼体表有暗淡小斑点,后形成一层蓝灰色粘液,并逐渐布满全身,恰似全身形成一层白云。严重的病鱼有的鳍基充血,肛门红肿,肠道发炎,也有的有竖鳞症...  相似文献   

2.
一、草鱼细菌性出血病与病毒性出血病 1.症状与诊断草鱼细菌性出血病:发病后鱼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腹水并有溶血现象。早期肠道内有少量食物,并且有充气的现象、多粘液,同时鳃丝末端腐烂。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病鱼体表各组织器官或组织出现斑点或块状出血,甚至全身出血,  相似文献   

3.
一、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中的常见疾病1.细菌性体表溃疡病 病原:主要为弧菌属细菌,以继发性感染为多。症状:大黄鱼皮肤有瘀斑,褪色,体表疖疮或溃烂,鳍条缺损,解剖病鱼发现肝脏肿大呈淡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独游,腹部朝上、打转。  相似文献   

4.
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技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肠道败血症这是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叉尾死亡,故又称斑点叉尾传染性套肠症。病原:鱼爱德华氏菌。症状:发病初期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旋转游动和在水面窜跳。有两个典型症状:一是在病鱼头部有头穿孔;二是体表出现红斑或白斑,大的褪色斑块直径3厘米,以后  相似文献   

5.
3.寄生虫性疾病 (1)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 病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是斑点叉尾鮰一种危害较大的原虫性寄生虫病。由于病鱼体表粘液增多,游动异常,常见鱼体与固体物摩擦,继而在体表、鳍条和鳃上出现大量小白点,故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White 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6.
白鳞病又叫打粉病,病原体是嗜酸卵甲藻;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病原体是多子小瓜上。这两种病都流行于水温25℃左右,危害严重,病症相似,病鱼体表都是粘液增多,皮肤和鳍上都出现白点。但通过细心观察,也不难发现两种病有明显不同:被嗜酸卵甲藻感染产生了白鳞病的鱼初期在池水中拥挤成团或水面形成了1—3个小圈,环游不息,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白点逐渐蔓延全身至尾柄,仔细观察,可看到白点之间有红色斑点,尾柄处充血特别明显,而白点病却无此特征,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缓,有时呆浮水面,后期白点连成片,体表象裹了…  相似文献   

7.
一、肠道败血病病原: 由鲶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 症状:病鱼全身有细小的红斑或充血,肝脏及其它内脏器官也会有类似斑点,鳃丝苍白,眼球外突。体腔充满带血的体液;后肠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黏液。病原感染脑部时,病鱼常作环状游动,不久死亡。  相似文献   

8.
鲤鱼白云病是一种细菌性鱼病。其病症与痘疮病相似,易判断错误,造成损失。主要症状是病鱼鱼体体表部分出现白色斑点,体表粘液分泌增多,头部、井条和体表形成一种白色米汤状浆膜,尤其头部和幼条明显;病情严重者,有竖鳞状;鳞片基部有水肿,用手压有渗出液流出;有的级片脱落,脱落处肌肉发炎、出血,并伴有大量的水霉菌。病鱼体质瘦弱,见人反应迟钝或无反应,此病易发生在水温比C左右的初春季节。1996年3月中旬,我区宿州市新河窑场精养鱼塘内发生此病,当时初步诊断为疾疮病,没有引起重视,几天后,鲤鱼大量死亡。经地区水产站高…  相似文献   

9.
一、主要症状 患病鱼体的体表粘液增多,体色发黑,在水面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不摄食,数日后死亡.病鱼体表症状有两种情况:一是体表局部立鳞或脱鳞、充血或白斑状,呈小块表皮腐烂、癣状,但肌肉的腐烂程度较轻;二是体表局部或多处溃疡,肌肉的腐烂较多,严重者则伤及骨骼.  相似文献   

10.
鲤鱼痘疮病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很少报导的鲤鱼痘疮病(病毒性),1994年至1995年先后在青海省大通、西宁和平安等地区越冬池出现,造成大批量越冬鲤鱼种死亡,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鲤鱼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一种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一、二龄鲤鱼鱼种。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5℃以下易发病。在发病期间同池的鲢、鳙、草和鲫都不感染。 病鱼在发病初期鳍和体表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数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产》2000,297(8)
一、草鱼的烂鳃病一般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烂鳃病的主要症状是;解剖观察病鱼的鳃部,明显可见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的斑点,鳃片的表面,尤以鳃丝末端粘液很多,并常粘附着淤泥和杂物碎片,有时亦可看到瘀血和斑点沉积在鳃片上。严重患病病鱼的鳃盖片中央,表皮由于被鱼害粘球菌感染后腐蚀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诊断烂鳃病]1.组织病理观察,明显可见病鱼的鳃,特别是鳃丝、鳃小片由于粘球菌的侵袭而坏死、崩溃,往往不能辨认其细胞形态。呼吸上皮组织、呼吸上皮细胞及流经其间的红细胞均已坏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斑点叉尾鮰养殖受到了广大渔民的重视,很多地方掀起了养殖热潮,从池塘单养、混养发展到网箱养殖并渐成规模,养殖户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比较强,对其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是小瓜虫等寄生虫。今年,笔者就诊了某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的一种出血病。病鱼症状为:口腔、下颌明显充血,部分鱼鳍条上有出血点,体色变浅、变白。鳃丝多数充血、少数失血变浅。胃鼓气、充血;肠道充血或出血,肠道有大量淡黄色粘液或脓液。肝脏大部分肿大,呈暗红色,肝瘀血、脂肪病变;少数肝脏不肿大、呈土黄色或完全失血呈浅白色。胆囊肿大,有的胆汁变成浅红色的血水样。肾暗红色,心脏正常,肌肉正常。某养殖场网箱养殖1万多公斤鱼在暴雨过后的第2天,整个鱼群浮至水的上层,摄食量减少,一天死亡几十公斤成鱼。笔者现将该病的诊治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淡水白鲳保种越冬,经常发生腐皮病,其发病症状为:部分病鱼呆浮水面不动,反应迟钝,不怕惊吓,多数鱼在水面下拥挤成团,失去食欲。病鱼背鳍基部、腹部两例或尾柄处表皮发炎,鳞片脱落。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炎处肌内腐烂,严重的病灶呈锅底形小潭,露出骨骼。同时地水发出难闻的腥臭味。从个别病鱼呆浮于水面开始,1-2天后即出现大批死亡。一、病因分析淡水白鲳鳞细小,极易脱落,拉网、称量、运输等过程中操作不慎容易造成体表受伤。受伤后的鱼体,长期处于低水温下即20℃左右,体质不易恢复,伤口难以愈合,这就为水中致病菌的感染打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斑点叉尾鮰养殖受到了广大渔民的重视,很多地方掀起了养殖热潮,从池塘单养、混养发展到网箱养殖并渐成规模,养殖户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比较强,对其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是小瓜虫等寄生虫。今年,笔者就诊了某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的一种出血病。病鱼症状为:口腔、下颌明显充血,部分鱼鳍条上有出血点,体色变浅、变白。鳃丝多数充血、少数失血变浅。胃鼓气、充血;肠道充血或出血,肠道有大量淡黄色粘液或脓液。肝脏大部分肿大,呈暗红色,肝瘀血、脂肪病变;少数肝脏不肿大、呈土黄色或完全失血呈浅白色。胆囊肿大,有的胆汁变成浅红色的血水样。肾暗红色,心脏正常,肌肉正常。某养殖场网箱养殖1万多公斤鱼在暴雨过后的第2天,整个鱼群浮至水的上层,摄食量减少,一天死亡几十公斤成鱼。笔者现将该病的诊治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症状:其主要特征是体表皮肤溃疡。感染初期,体色呈斑块状退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游于水面,有时狂游或回旋状游泳。中度感染的鱼,鳍基部、躯干部等发红或出现斑点状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组织浸润,呈出血状溃疡。有的吻端或鳍膜烂掉,有的眼球突出,眼内有出血点,肛门发红扩张,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观察,胃内无食物,空肠并带有黄色粘液,肠粘膜变薄。肝、脾、肾等明显充血和肿大,严重病鱼 2~ 7天内下沉死亡。   病原:据有关浆资料已确认的有鳗弧菌,此外还分离到假单胞杆菌等。   流行情况:鳗弧菌可以感染多种海、…  相似文献   

16.
症状:其主要特征是体表表皮溃疡。感染初期,体色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游于水面,有时狂游或回旋状游动。中度感染的鱼,鳍基部,躯干部等发红或出现斑点状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部组织浸润,呈出血状溃疡。有的吻端或鳍膜烂掉。有的眼球突出。限内有出血点,肛门发红扩张,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观察,胃内无食物,空肠并带有黄色粘液,肠粘膜变薄。肝、脾、肾等明显充血和肿大,严重病鱼2-7天内下沉死亡。 病原:据有关资料已确认的有鳗弧菌,此外还分离到假单胞杆菌等。 流行情况:鳗弧菌可以感染多种海、淡水和半咸水…  相似文献   

17.
《内陆水产》2001,26(10):33-33
根据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养殖户反映2001年是鳜鱼出血病爆发流行,危害严重的一年。发病早期的病鱼,目观症状,可见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眶、鳍基部及体表两侧轻度充血。严重时病鱼体表两侧严重充血或出血,眼眶周围严重充血,肛门红肿。有的鱼腹部膨大,眼球突出,少数病鱼出现竖鳞、鳃丝末端腐烂的现象。解剖后发现鳃颜色较淡,有的鳃丝边缘有轻度腐烂现象。脾、胃肿大、色淡、胆囊膨大、贫血,肠道充血发炎,常有大量粘液,一般没有食欲,有的肠腔内积水或有气泡。肠系膜及肝脏有分散的出血斑点,鳔壁充血。有的严重的病鱼腹…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3,(9):5
1临床症状差异很大,注意区分病型当前急性型的猪呼吸道综合征常呈爆发形式,多见于新疫区的猪群,可找出明显的激发因素或饲养管理失误因素。它发病初期具有明显的体温升高、咳嗽、发喘以及精神沉郁,采食废绝,或有腹泻、便秘现象。急性型的猪呼吸道综合征在病早期的皮肤常有弥漫性发红或伴有灰色瘀血、出血小斑点。部分慢性或隐性患猪皮肤呈暗红或浅灰色,被毛粗糙逆立,毛孔渗出浅  相似文献   

19.
丁燏 《齐鲁渔业》2002,19(8):14-15
1气单胞菌病1.1斑点气单胞菌病 症状为出血综合症,病鱼活动异常,体表有出血现象,甚至溃烂,眼球突出、混浊发白且有溃烂,鳃丝呈红褐色,肠空,有腹水。病原为单细胞细菌,运动力强,呈革兰氏阴性;菌落表面光滑、圆形、乳白色,经鉴定为斑点气单胞菌。药敏实验表明该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长吻的养殖过程中,发现其较易感染小瓜虫病、锚头鳋病及肠炎、烂鳃等疾病。但此鱼对药物比较敏感,故在用药时特别小心,要计算准确面积与剂量。一、小瓜虫病:为鱼苗、鱼种阶段中主要病害,该病易暴发,难控制,危害较大。凡得此病的鱼,肉眼可见鳃、鳍、体表有“白点”,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流行温度14-25CC。治疗方法:用0.2-0.4mg/LIL雀石绿和25。g/L福尔马林混合全池泼洒,有疗效。二、猫头鳝病:此鱼极易感染,体表可见虫体,鱼摄食减少,鱼体消瘦,伤D处易被细菌感染。流行于冬初春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