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组培法大规模繁殖花卉种苗,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在生产上是否可行?目前还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组织培养是母鸡下蛋“一本万利”.根据理论公式推导,一棵苗可以获得几万棵、甚至几十万棵组培苗,不要花太大的成本;另一种说法是组织培养成本高,不能形成生产力.近年来,我室对观赏价值很高的热带观叶植物花叶芋的组培作了大量的研究,且已形成一定的生产力.那么采用组培法大规模生产花叶芋,在经济上是否有效益,是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下面以花叶芋组培苗为例子,进行成本核算,为进一步探讨组培苗的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花叶芋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象耳,夏秋之日色彩斑烂,是观叶植物中的名种.采用球茎、叶柄或叶片进行组织培养能快速大量地增殖试管苗.为了使花叶芋试管苗迅速适应外界环境,缩短成活与复壮时间,提高移栽成活率,本试验就花叶芋试管苗移栽,在不同外界环境条件下的成活率与生长进行了试验,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花叶芋(Caiadiumbicolor)又名彩叶芋,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为天南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绚丽缤纷的叶片十分迷入.为室内观赏植物名品.由于常规繁殖率低,市场供不应求,采用组培快繁可以充分满足市场。国内花叶芋组培成首研究已见若干报道(文献3、4、5),  相似文献   

4.
彩叶芋属(Caladium),又称花叶芋属,植物约有15种,原产于热带南美,目前已普遍被栽培利用.地下部具块茎、叶呈后形或镞箭头状,斑点、线条图案变化多端、色彩丰富,是天南星科(Araceac)最具色彩变化、极受欢迎的夏季室内观叶植物之一.几年来,我们对彩叶芋属植物进行了引种栽培、繁殖、休眠块茎贮藏等一系列研究,初步摸索出一套技术,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选取观赏性强、可用于水培的绿萝、孔雀竹芋、红掌、白掌、粉掌、春羽、袖珍椰子、竹柏、花叶万年青、合果芋10种花卉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净化富营养化水质能力及其生长适应性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春羽、绿萝、花叶万年青、合果芋、白掌5种花卉对河道污水适应性相对较强,净增生物量大;从净化水体效果来看,10种花卉对试验水体COD的去除均表现出良好净化效果,其中对试验水体总氮(TN)去除能力比较强的花卉依次为白掌、绿萝、合果芋和春羽,对水体氨氮(NH4+-N)净化效果较好的花卉依次为绿萝、白掌、春羽和合果芋,对水体总磷(TP)净化效果最佳的花卉为绿萝、春羽、白掌和合果芋。试验结束后原水各项指标由《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劣Ⅴ类标准提升达到Ⅴ类标准或更高。综合各类因素比较分析,白掌、绿萝、合果芋和春羽4种花卉从其适应性和净化效果来看,可以作为优选的用于净化城市河道的水培景观花卉。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纯度鉴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共显性分子标记技术SSR、显性形态标记性状花叶及显性生化标记种子芥酸含量鉴定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SI-1300与恢复系花叶恢杂种F1种子纯度.结果表明,3种方法鉴定结果基本一致,F1杂种种子纯度达到91%以上;不同SSR引物鉴定结果完全相同,一对SSR引物即可用于鉴定F1杂种纯度.SSR扩增产物具有很高的多态性和严格的保守性,不仅可以用于油菜杂种纯度鉴定,亦可以用于不同品种(组合)真实性鉴别.研究结果还表明,自然条件下放养蜜蜂用于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制种是一种稳妥、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园艺植物体胚发生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无患子科荔枝,龙眼,天南星科白鹤芋,火鹤芋,花叶芋,芭蕉科香蕉,葫芦科西瓜甜瓜甜兰科卡特兰,大花蕙兰,石竹科满天星,康乃馨等50多个品种品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诱导技术研究,探索出园艺植物获得体细胞发生的两种。途径。第一途径由外植体先诱导出愈伤组织然后产生胚状体,此途径的技术关键在于前期必需在附加高浓度2,4-D的培养基上作激发培养,如荔枝,天星,康乃馨,火鹤芋,香芋等可由引途径产生体胚。第二种途  相似文献   

8.
‘川芋彩1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从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杂交组合(C92.140×C93.154)选育而成的,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中早熟特色马铃薯,在生产试验中,鲜薯产量1 592 kg/667m2,比对照‘川芋56’增产22.2%。鲜薯块茎淀粉含量15.6%,干物质21.5%,还原糖0.23%,维生素C14.5 mg/100 g FW,花青素0.76 mg/kg。它抗晚疫病,中抗轻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储藏性优于‘川芋56’。适宜四川成都平原及周边低山区、平丘陵区,以及甘孜、阿坝的高山高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属天南星科花烛属植物,是当前国际流行的高档花卉。原产地中海一带,性喜温湿,生长适宜温度为18—32℃,13℃以下易出现寒害,温度太高也易导致生长不良,花叶畸形,影响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花蕙兰的快速育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花蕙兰(Cywbidion hyhrdum)为园艺改良新种,归属兰科蕙兰属.大花蕙兰既有热带气生兰花朵硕大、鲜艳美丽的特点,又有国兰式的清香函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国外通常作为高档切花或客厅盆栽摆花.由于大  相似文献   

11.
1997年陇川县魔芋厂大量引进白魔芋种植33.3hm2,由于软腐病、白绢病的爆发流行,造成严重亏损。究其原因,当时被认为是种芋消毒不严所致。为此,特进行了种芋不同药剂消毒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其病害流行主要原因并非种芋消毒不严,而是所引入的种芋贮藏技术(或过于粗糙)不适合陇川生产种植条件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在吉林公主岭田间条件下,由大豆花叶病毒引起的大豆轻花叶、重花叶、皱花叶、皱缩,矮化,和芽枯症状。不同症状型对感病大豆植株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导致的产量差异显著。初步确定了里外青大豆单株产量与根据这些这些症状转换的感病指数之间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0.99)。不同品种鼓粒期(R_5—R_6)的根瘤鲜重和根瘤固氮活性都与这些性状表现密切相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这些性状反应是较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胡振兴 《中国马铃薯》2009,23(4):217-220
马铃薯不同品种的试管苗生长需要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所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也有很大影响。试验选用了应用较广的几种培养基配方,对马铃薯"川芋早"的脱毒苗进行了切段扩繁培养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合"川芋早"扩繁培养的最佳配方是处理7,即MS+NAA 0.01mg·L-1配方。  相似文献   

14.
依据病害症状不同,将我国芝麻病毒病划分为三种类型:黄花叶型、普通花叶型和混合型(皱缩花叶、黄化)。黄花叶和普通花叶病毒病广泛发生在湖北、河南芝麻产区和北京密云芝麻零星种植区。混合型病害仅1990年在本所农场局部地块发现。采用酶联免疫血清试验方法,检测152个黄花叶样品,与花生条纹病毒抗血清阳性反应率83.6%,44个普通花叶样品,与芜菁花叶病毒抗血清阳性反应率61.4%。  相似文献   

15.
受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株系 A 感染的粒用高粱,依寄主基因型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呈现三种截然不同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正伸展的叶片上呈现黄色一深绿色的花叶型。这些花叶通常在成熟叶片上消失。如果仅在抽穗后才出现(发生)花叶症状,想区别开受侵染株和健康株是很困难的。花叶症状被看作是一种抗性反应,因为具此症状植株的减产量低于具严重红叶或红条纹症状植株的。  相似文献   

16.
大豆花叶病毒病(Soybean mosaic virus disease,SMV)是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应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野生大豆抗SMV机制的探讨是大豆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通过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方法,对来源于河北东部沿海地区的129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抗SMV鉴定及叶片形态结构的比较.结果表明,2.3%的材料抗大豆花叶病毒病,14.7%的材料表现为中抗,26.4%的材料表现为中间反应类型;不同抗感野生大豆材料的叶片蜡质含量及茸毛密度存在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蜡质含量与野生大豆对病毒病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叶片蜡质含量可作为野生大豆材料病毒病抗性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8~1992年5年田间接种模拟试验,探讨了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PSV)不同的发病株率对花生产量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初步肯定了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PSV)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铃薯》2017,(6):381-382
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105’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3年以‘威芋3号’作母本,‘品系3221’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5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00 d左右。块茎椭圆、表皮光滑、淡黄皮白肉、芽眼浅呈浅紫色,商品薯率70%~85%。单株结薯数7~9个,产量27 000~45 000 kg/hm~2。粗蛋白含量2.04%,维生素C含量18.40 mg/100g鲜薯,还原糖含量0.32%,干物质含量23.30%,淀粉含量15.80%。‘云薯105’植株抗晚疫病,中抗轻花叶病毒病(PVX)和重花叶病毒病(PVY)。该品种适宜在湖北西部,贵州西北部,四川西南部,重庆东北部,云南中部、东北部种植。  相似文献   

19.
芋(ColocasiaEsculeuteSchott.)属天南星科,原产中国和印度炎热潮湿的沼泽地带。自古以来,它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栽培。福建省亦是主产芋省份之一,是菜、粮、食品加工原料作物。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芋品种资源,发展芋头生产,近年来宁化县开展了芋品种资源调查,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一、宁化县的芋品种(一)“槟榔”芋“槟榔”芋属魁芋类,栽培历史悠久,在安乐、曹坊、泉上、翠江等乡镇均有种植。其叶杨长约1.1~1.7m,叶大,呈心脏形,叶中央有一紫红色点,叶背有紫色条纹,叶柄基部青白色,上部紫白色;每株仅有一个大母芋,…  相似文献   

20.
针对芋艿易于腐烂、不耐贮藏的现象,采用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9(33),研究了1-MCP不同浓度(0.02、0.04、0.06 mg/kg)、简易气调(抽气、充N2和常压)和贮藏温度(6℃、10℃和室温)处理对子芋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室温处理的子芋腐烂指数(贮藏150 d)、还原糖含量(贮藏90 d)均显著低于6℃处理的(p0.05);10℃贮藏的子芋褐变指数显著低于6℃的(p0.05)。充N2和10℃复合处理能明显抑制子芋的氧化褐变,1-MCP和室温组合处理具增效保鲜作用。确定较佳的工艺组合为:采后子芋用0.02~0.06 mg/kg 1-MCP熏蒸处理24 h,装保鲜袋后充N2、10℃贮藏,或抽气、室温贮藏。150 d后,子芋的腐烂指数(5.6%~7.9%)、褐变指数(4.3%~9.8%)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维生素C(2.97~3.94 mg/100 g)和淀粉(24.9%~32.5%)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