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苏铁白盾蚧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铁白盾蚧(Aulacaspis yasumatsui Takagi)是苏铁类植物最具危险性的害虫之一,最近发现其危害贵州苏铁.通过观察试验,对其为害状况、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进行了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2.
苏铁坏死矮化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法余 《植物检疫》1998,12(2):93-94
苏铁坏死矮化病毒黄法余(广东南海动植物检疫局528200)苏铁Cycasrevoluta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广泛种植的园林植物。我国近几年从日本、泰国、南朝鲜、台湾等国和地区大量进口苏铁种子和种苗。苏铁坏死矮化病毒(Cycasnecroticstunt...  相似文献   

3.
丘年华  洪春莉 《植物保护》2006,32(4):120-121
苏铁是优良的观叶植物。但在苏铁生长的春、秋出叶期必须严防曲纹紫灰蝶危害其幼嫩的羽状叶片、雌雄蕊花序,才能使其绿叶婆娑、青翠欲滴。保持良好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植物通常通过种子繁殖。然而,种子可能带有能在将来影响植物健康的有害病原物。植物还生长在田间的时候,种子就可能受病菌侵袭、然而并非所有种子都受侵染。同样,种子可能受不同病菌侵袭。因此,在播种上,出现感病苗和健康苗的随机样式分布于田间。种子也可能在播前贮、运过程中受到侵染。贮藏过程中种子变质受种子含水  相似文献   

5.
1973年日本千叶县在观赏植物苏铁上发现一种病毒。通过近几年对其所致病害症状,寄主范围,粒体形态及核酸、衣壳蛋白的性质,血清学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被命名为苏铁坏死矮化病毒(Cycas necrotic stunt virus简称CNSV),属线虫传球体病毒的新成员。这是在苏铁植物上,首次发现的病毒,现根据近期报道的几份资料编译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苏铁为现代世界上生存的最古老植物之一。其树形古朴 ,主干粗壮 ,坚硬如铁 ,叶锐如针 ,洁滑光亮 ,四季常青 ,宜作大型盆栽、布置庭院、居室 ,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但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羊角山苗圃近年来苏铁受到曲纹紫灰蝶的为害 ,严重影响了苏铁的正常生长、观赏价值和销售价格。   1 998年以前 ,曲纹紫灰蝶在柳州市羊角山苗圃只是零星发生 ,偶尔受害 ,近年来发生较普遍 ,盆栽、地栽的苏铁均受其为害。曲纹紫灰蝶以幼虫群集取食苏铁心叶、嫩叶 ,有时甚至取食稍老的叶片 ,受害轻的植株新叶出现残缺不全 ,受害重的植株心叶、嫩叶全被吃…  相似文献   

7.
种子的健康检验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它们中的大多数方法对种子是有破坏性的。为了获得可信赖的、有重复性的结果,需要有足够多的样品。对于不同的害虫和病原菌,必须有相应的不同方法。对于线虫与传带真菌的土壤样品和植物样品的检查与检验,可提供该作物一般健康状况的线索,未必检查在种子中的病原物。用于国际干旱农业研究中心的种子健康实验室的一些检验方法简要的描述如下。一 .直接检查这是唯一没有破坏性的健康检验方法,种子在低倍立体显微镜下放大40~  相似文献   

8.
"药食同源"是人体医学的概念,指的是许多食物即药物,能防治疾病;或反之,许多药物不仅能防治疾病,也可以是人类的食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同样地,植物的肥料和药剂既能保证植物健康生长,也能抵御病虫草害发生.本文从中医药学的"药食同源"入手,讨论了植物医学中的"药食同源",以期促进人们对植物及其植物健康与医学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家蚁亚科(Myrmicinae)Messor属的蚂蚁,主要采集植物种子,也食动物性食物,沙丁鱼饵料对其颇有吸引力。它们常常排成好几米长的纵队出洞搜集食物,在纵队末端成扇形展开,采集种子、果实或带有叶片的小枝条,然后归队,沿着纵队的路线将这些食物拖回地下的洞穴内。种子外壳和叶子等不能食用的部分,被搬运至地表,弃于环绕洞口的小土堆上,从这些植物碎片可指示出被收集的植物种类。这个属的蚁类收集的植物种子种类很多,其种子组成,随不同种子发芽的时期,发生季节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人工种子是本世纪70年代由Murashige最先提出的,Kitto首次实验成功,它与组培苗一样,均属于植物细胞工程产品,是对植物外植体进行人工加工而形成的种子。目前在苜蓿、芹菜、胡萝卜等许多作物上都获成功,并逐步向濒危、珍稀植物及获种困难、应用价值人的植物发展。虽然目前人工种子尚不象组培苗那样已形成较完整、规范的国际贸易市场,但有理由相信人工种子将是继组培苗之后推向市场的又一种植物细胞工程产品。有关人士认为,随着其研究应用的发展,下世纪初,人工种子将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活跃起步,所以人工种子的检疫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梭梭属不同种源种子品质初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梭梭属(Haloxylon Bge.)的两个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是优良防风固沙和薪炭树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内对两种梭梭的利用和研究,从5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进行,至今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其种子特性的研究报道甚少。为了更深入了解梭梭两种植物的种子特性,我们于1987年选用吐鲁番沙漠研究站引种成功的两种梭梭(H.ammodendron、H.Persicum)的种子同原分布区莫索湾沙漠研究站采的种子,对其品质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为梭梭属引种工作中的种源选择及种子保存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许多植物病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就是种传。种子可在其表面或内部或混于其中的其它植物部分上带有一些致病真菌、细菌、病毒或其它生物,它们能在无病地区或国家造成病害。据观察,受菲律宾霜霉系统侵染的玉米植株偶尔能形成具有生活力的种子。这取决于侵染发生时玉米植株的株令。这些种子可把霜霉病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鉴于这种危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培养法分析4种菊科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L.) Cronq.]、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和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Michx.) G. L. Nesom]对受试植物莴苣(Lactuca sativa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单一化感作用与复合化感作用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这4种菊科入侵植物的化感溶液,不管是单一化感溶液,还是复合化感溶液,均显著抑制了莴苣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别是莴苣的种子萌发。更为重要的是,与单一化感作用相比,这4种菊科入侵植物对莴苣幼苗生长的复合化感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叠加效应。因此,随着入侵植物种类数量的增多,入侵植物可能通过更强的化感作用抑制其他植物的幼苗生长,从而有利于其进一步的入侵进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沙区重要蒿属植物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中国北方74万平方公里的沙区中,共有蒿属植物50余种。其中有重要资源价值和环境功能的至少有5种,即差不嘎蒿、褐沙蒿、黑沙蒿、白沙蒿和沙蒿。它们是本区沙丘——沙地植被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由它们构成的沙地草场植被占1亿亩以上,可提供650余万绵羊单位的放牧饲料。它们又都是优良的固沙植物,对沙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提供大量的中草药,它们的种子含油丰富,在工业利用上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植物及其种子、块茎、鳞茎和插条等做为种质在国际间的调运是使一个国家的作物种类及其遗传基础多样化的一种手段被广泛采用。许多人并未意识到大多数重要的食用作物和纤维作物远非像它们今天在全世界分布得那样广泛,而实际上它们是在相当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发展进化而来的。美国当地的  相似文献   

16.
寄生在其它高等植物根部的高等植物一列当和独脚金这两个属内的种,既是杂草,又是寄生植物。作为杂草,它们对环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多实性。它们的种子生命力强,埋藏于土壤中,经历多年仍  相似文献   

17.
阮志平 《植物医生》2006,19(5):22-23
苏铁属苏铁科苏铁属,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我国南方,由于近年大量引种,因此目前全国各地都有栽培。苏铁是观赏价值很高的花卉,主干粗壮、大型羽状复叶生于茎顶,小叶线形、叶尖如针、深绿色有光泽,四季常青,树形古朴,显得非常庄重、高雅,是最受推祟的高档次的观叶花卉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陈雁 《湖北植保》2006,(6):24-26
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其质量好坏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基本利益,关系农业生产安全.带有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种子一旦传播蔓延开来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且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近几年我省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传入的频率加快,重要因素之一是部分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未经过检疫,如已发生的萝卜细菌性黑斑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玉米霜霉病等都是种传病害,漏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南方每年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进口大批大型观赏植物如海枣、大王椰子、苏铁、刺桐和罗汉松等,每株重达1t以上.由于运输过程中大型观赏植物需要有土壤或介质土保活.因此这些植物几乎都带有吨级以上的泥土,携带的有害生物如线虫、昆虫和病害也较多.本研究经过近2年的探索,研究出一种快速、简便、省时、省力、省钱和不需要大型处理场地和大型吊装工具的处理方法--钻孔灌药法,基本解决了进口大型观赏植物的检疫处理难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新疆地区15个科39个种植物油脂的含油量、碘值、皂化值,以及用气相色谱法,对它们常见脂肪酸组成的定量分析结果。我们在进行新疆油脂植物的研究课题过程中,对自治区的油脂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了有关植物的种子和果实,进行了植物油脂的含油量、碘值、皂化值和常见脂肪酸的测定,现将15个科39个种植物油脂的成分进行报道,以便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