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凤兰  王宏 《草与畜杂志》1998,(1):17-17,30
通过对紫花苜蓿接种苜2,苜9,苜1673个菌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接种苜2,不论在根瘤数量,重量和牧草产量方面上较为突出,苜2接种区比对照区结瘤率提高94%,产草量提高31%,是我国北方地区理想的根瘤菌种。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的筛选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用10株不同的根瘤菌对4种紫花苜蓿(Mecicago sativa)品种(或品系)进行接种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可使紫花苜蓿的生长在各个方面都有显著地提高。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其地上部分干重,有效根瘤菌数及总根瘤数与不接菌的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5.8%-997.0%,37.3%-1410.0%和92.6%-1610.2%,差异显著。在各紫花苜蓿和根瘤菌之间存在着互作关系。筛选出了与各紫花苜蓿品种(或品系)最佳共生匹配的根菌,分别是中苜1号:30085,45236:RS:30015,NM006,25132;Vector:30015,45236,25132;WL323:30096,45236,25132.  相似文献   

3.
根瘤菌对紫花苜蓿产草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苜扇”菌种接种紫花苜蓿,分别测定了结瘤量、生物量、土壤肥力、茎叶比和鲜干比。结果表明:苜蓿接种根瘤菌,可明显提高苗期结瘤率和结瘤量,增加分枝期和现蕾期植物量,不同地域接种组的鲜草产量均比对照组提高,差异极显著,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增加。根瘤菌对豆科牧草具有促进生物量增长,提高牧草经济性能,改善牧草品质和适口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对紫花苜蓿根瘤菌接种,使接菌地固氮提高80%,增产鲜草提高44.4%,说明接种根瘤菌剂是提高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固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土壤筛选紫花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西北地区土壤试管栽培法对12株不同地区来源的根瘤茵和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品系)进行接种效果的研究,旨在使筛选结果尽量接近实际生产环境,筛选出符合实际效果的高效共生菌株。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根瘤菌之间表现出共生效果的多样性。绝大多数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在总瘤数、有效瘤数、地上部干质量方面与不接种的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7%~240%,10%~367%,7%~150%。根瘤菌与紫花苜蓿品种之间存在着互作关系,且受土壤因子尤其是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初步筛选出的与2个紫花苜蓿品种(品系)最佳共生匹配的根瘤菌菌株分别是:中苜一号的73317,01006,01055;金皇后的83092,01006,01055。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苜草净(咪唑乙烟酸5%)施用时期对雨养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山东省半岛地区的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个苜草净施用时期对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以及多种营养价值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苜草净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紫花苜蓿株高的降低,但在出苗期和幼苗期其抑制作用较弱;在出苗期施用苜草净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生物量(P<0.05);苜草净对紫花苜蓿的叶茎比没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与施用苜草净时期的时间顺序呈负相关的趋势,而出苗期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播前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粗蛋白产量(P<0.05);施用苜草净的紫花苜蓿NDF和ADF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营养价值指数均高于对照处理(P<0.05)。在雨养苜蓿区,出苗期施用苜草净有利于紫花苜蓿生物量、粗蛋白产量以及饲用价值的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3个镉污染(0,6和12 mg Cd/kg)水平下,接种5种丛枝菌根真菌[分别接种聚丛球囊 Glomus aggregatum(Ga)、幼套球囊霉 G. etunicatum (Ge)、扭形球囊霉 G. tortuosum(Gt)、根内球囊霉 G. intraradices(Gi)和地表球囊霉 G. versiforme(Gv),以不接种为对照]对紫花苜蓿生长和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加镉(0 mg Cd/kg)处理相比,接种Ga、Gi 和Gt菌种处理的紫花苜蓿菌根侵染率在12 mg Cd/kg条件下降低了33.90%、19.17%和31.95%;0 mg Cd/kg水平下接种Gt菌种紫花苜蓿总生物量分别比接种 Ga、Ge、Gi和Gv菌种处理显著高出33.19%、67.74%、57.29%和34.91%,但在12 mg Cd/kg水平时总生物量与以上菌种处理相比,分别降低16.67%、34.07%、32.96%和52.76%;在镉浓度为12 mg Cd/kg时,接种Gv菌种处理的紫花苜蓿株高、根瘤菌数量、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地上植株氮含量和整株含氮量与不接种处理相比,分别增加 65.41%、95.24%、61.87%、50.30%、5.83%和71.55%;随镉浓度增加接种Gv菌种处理紫花苜蓿土壤中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3--N)浓度显著下降。综上分析,在镉污染条件下,接种Gv菌种能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和氮吸收;当土壤镉浓度超过6 mg Cd/kg时,接种Gt菌种不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酸牛奶菌种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的发酵特性,认为在菌种传代保存中采用两个接种环的接种量比2%~3%的接种量对调节和保持菌种均衡比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设计,设置0、50、100、150和200 mmol/L 5个梯度的Na Cl浓度,对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的紫花苜蓿中苜一号进行胁迫,测定了其生理指标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中苜一号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的含量也随之增加,接种不同AM真菌菌剂的中苜一号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高于未接种AM真菌的中苜一号(P0.05)。在不同Na Cl浓度下,中苜一号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的活性呈上升趋势,接种不同AM真菌菌剂的中苜一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的活性显著高于未接种AM真菌的中苜一号(P0.05)。由于Na Cl胁迫对中苜一号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其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都呈减弱的趋势,接种AM真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接种AM真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新品系中苜二号产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苜二号是经过根选培育而成,30.7%~50.0%的植株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分枝根或侧根。1999~2002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试验地,将国内外8个高产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秘鲁、保定、WL323、WL320、中苜二号、Queen、德国(国外品种)苜蓿,进行了品比试验,对其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苜二号分别比中苜1号、秘鲁、保定、WL323、WL320、Queen、德国(国外品种)产量提高0.97%~52.5%、5.9%~56%、14.3%~42.6%、2.6%~46.2%、0.97%~43.6%、0.77%~42.6%、7.0%~37.3%。在北京地区表现了较高的产草性能和适应性。表明选育效果良好,育成根系发达的丰产苜蓿新品系。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品种在河北低平原区的引进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河北低平原区对引进的11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三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保定苜蓿鲜草产量最高,其次是中苜1号、WL323ML;中苜1号干草产量最高,其次是WL323ML、保定苜蓿;WL323ML粗蛋白质产量最高,其次是顶点、中苜1号。保定苜蓿、中苜1号株高、鲜干比、茎叶比明显较低。保定苜蓿、中苜1号抗涝性较强,但抗倒性较差。各品种抗寒性、抗旱性均较强,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WL323ML表现最优,宜作为河北低平原区进行推广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2.
5株根瘤菌接种紫花苜蓿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5株耐盐型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ACCC17537,ACCC17558,ACCC17617,ACCC17631和ACCC17676)为材料,采用包衣接种和液体菌剂拌种两种方式,以不含根瘤菌的包衣处理和不含根瘤菌的液体菌剂拌种处理为对照,在滨海盐渍区盐化潮土上对"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Zhongmu No.1)进行接种试验,筛选出高效菌株及最佳接种方式。结果表明,在盐碱化程度较大、缺乏根瘤菌的土壤中,包衣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明显优于液体菌剂拌种。另外,5株根瘤菌包衣接种效果差异明显,且苜蓿接种后单株地上部分干重、粗蛋白含量及单株根瘤数均比对照有显著提高(P0.05)。菌株ACCC17558和ACCC17617接种效果最佳,可使苜蓿单株地上部分干重、单株总根瘤数、单株有效根瘤数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1.4%和164.4%、91.8%和99.6%、99.8%和100.7%、8.6%和12.3%,表明两菌株的接种效果优于其他菌株,是在盐碱土壤中与"中苜1号"紫花苜蓿最佳共生的高效根瘤菌。  相似文献   

13.
以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脆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elicata)和副冠球囊霉(Glomus coronatum)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设立3种AM真菌单独或混合接种处理,评价不同接种处理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状况,明确AM真菌不同组合对紫花苜蓿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3种供试菌种都可与紫花苜蓿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不同菌种及其组合间的菌根侵染率存在差异,单接种副冠球囊霉和混合接种细凹无梗囊霉和脆无梗囊霉侵染率最高,分别为61.67%、58.33%;3种AM真菌均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物量提高,紫花苜蓿株高提高252%~368%,总生物量提高545%~941%;单接种和混合接种3种AM真菌都提高紫花苜蓿的氮磷含量,植株氮磷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434%~1156%,1167%~2292%。3种AM真菌单独接种时,副冠球囊霉效果最好,脆无梗囊霉次之,细凹无梗囊霉最差;混合接种以副冠球囊霉和脆无梗囊霉组合对紫花苜蓿促生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苜1号紫花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8株根瘤菌对"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Zhongmu No.1)的接种效果。结果表明:8株根瘤菌接种效果差异明显;接种后干草重、根瘤数、干根重、粗蛋白质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3.8%~26.12%、2.9%~41.43%、5.8%~41.38%和2.39%~8.5%;筛选出与中苜1号最佳共生匹配的根瘤菌ACCC17544,该菌株能增强其共生固氮效果,既提高干草产量,又增加粗蛋白质含量,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宏 《草业科学》1993,10(6):25-26,59
在科尔沁草地沙壤土上,采用不同丸衣材料对紫花苜蓿进行丸衣化接种根瘤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区的效果均高于对照区。其中,用一线钙镁磷肥做丸衣材料效果最明显,吉瘤率比其它处理提高3.3%~58.3%;单株结瘤数提高3.0%~90.6%;当年产草量提高3.1%~25.9%;翌年产草量比其它处理提高8.9%~27.9%,种子产量提高5.2%~29.3%。  相似文献   

16.
接种不同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可  孙彦  张昆  曹世豪  杨春华 《草地学报》2018,26(3):639-644
研究5株不同苜蓿根瘤菌菌株(Sinorhizobium meliloti)在两种土壤类型下分别与紫花苜蓿品种‘龙牧806’(Medicago sativa L.×Medliloides ruthenica Sojak.‘Longmu 806’)和‘中苜3号’(Medicago sativa L. ‘Zhongmu NO.3’)的盆栽接种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类型中,根瘤菌接种效果有显著差异。泥炭土壤中,‘龙牧806’接种增产效果最好的是菌株ACCC17578,‘中苜3号’接种增产效果最好是菌株ACCC17551,株高、地上部干重、全氮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0.6%和165.8%、65.2%和275.7%、64.5%和22.8%;沙土条件下,‘龙牧806’接种增产效果最好的是菌株ACCC17675,‘中苜3号’接种增产效果最好的是菌株ACCC17512,株高、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2%和22.8%、31.2%和48.6%、40.4%和74.7%。研究表明高效的苜蓿根瘤菌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生产力,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的田间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地区紫花苜蓿封闭灭草除草剂及剂量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哈尔滨地区种植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了封闭灭草试验,结果表明,10种除草剂的封闭灭草效果达到50%以上;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发育和经济产量都产生一定影响,影响程度因除草剂种类及其剂量配置的不同而异.综合封闭灭草的灭草效果和对紫花苜蓿幼草生长发育、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优化筛选出苜草净中剂量、苜草净低剂量、豆草特中剂量可在紫花苜蓿田大面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试验引进2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陕西关中农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20个品种均适应关中农区气候条件,当地种植时应依次选择WL324、WL232、WL323、中苜1号等10个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缓解紫花苜蓿的镉累积并实现富硒目的,探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特征及富硒降镉特性的影响。以草原三号和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硒肥的方式,在初花期测量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并检测根茎叶部位的总硒、硒代蛋氨酸(SeMet)、镉等含量,分析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富硒降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外源硒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富硒量均有促进作用,表现为两个品种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总硒和SeMet含量均显著提高,镉含量、镉富集系数、镉转运系数均显著下降。相同喷施硒肥浓度下,低浓度镉污染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高浓度镉污染则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镉浓度为1 mg·kg-1、施硒量为100 mg·kg-1时,紫花苜蓿中硒含量最高、镉含量最低,各组织中总硒、SeMet含量:叶>茎>根,镉含量:茎<叶<根。相同条件下,中苜一号的生物量、总硒、SeMet含量均高于草原三号,镉含量低于草原三号,且在镉浓度为1 mg·kg-1、施硒量为50 mg·kg-1的条件下富硒降...  相似文献   

20.
在湖南湘西地区对紫花苜蓿进行了根瘤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其幼苗结瘤数和结瘤率分别提高137.5%和74.4%,产草量和分枝数分别提高26.6%和32.3%。说明在湘西喀斯特地区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后其生产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