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茶是我国特有的绿茶类型,自古以来珠茶加工依赖手工炒制,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珠茶炒干机的研制成功,使珠茶加工彻底摆脱了手工炒制的繁琐工序和繁重体力劳动,还提高了珠茶品质。本文介绍了我国国内首台获国家发明奖的茶机产品——珠茶炒干机的研制过程,以及由珠茶炒干机延伸出的曲毫形茶炒制机,及此类机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珠茶炒干机是在60年代问世的,较眉茶初制机械迟了许多年。该机问世使用后立即受到茶农的普遍欢迎,广大茶业界人士也认为它结构简单、成本不高、功能特好。它的推广和普及仅花了近10年时间,据1982年的资料,宁波市各县共有初制茶厂1280多座,拥有茶机6800多台,其中珠茶炒干机就有2470多台,茶农梦寐以求的珠茶初制机械化终于实现。  相似文献   

3.
84—3型珠茶炒干机是根据工农84型炒干机加以改进而设计制造的。一年来经过各地使用单位反映,单机操作便利,机件不易损坏,较其他类型的炒干机提高一步。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克服制茶用煤不足的困难,我场在1982年春将16台珠茶炒干机的煤灶,装上3.6kw 电容丝的电炉盘,改成电炉灶,以电代煤,炒干茶叶。从春、夏茶的生产实践看,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珠茶炒干机,是初制机械最成功的一种。但经过几年来生产的实践中,发现该机离合器破损,调位杆有折断现象,往往影响生产。为此,我们在珠茶炒干机应用地区调查、选型,作了一些改进。(一)动力应用问题:要求用单机转动,以节省电力,但有时碰到停电仍要用柴油机拖动,须有小型的联装,我厂设计了单机与联装二种机型,以满足生产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科技简讯     
JNI型热风发生炉浙江嵊县茶机厂在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帮助下,制成了JNI型热风发生炉(见下图)。 JNI型热风发生炉是根据传热学原理,吸收各类型热风炉的优点制成,适用于摊叶面积在10平方米以内的烘干机。 JNI型热风发生炉的主要特点: 1.采用二次进风技术,燃料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84型珠茶炒干机研制成功,因其具有体积小、噪声低、节能、操作方便等优点迅速在全国珠茶产区推广.随着我国茶叶无公害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内外市场对茶叶卫生质量标准不断提高,这种茶灶的弊端开始凸现,特别是由于该机茶灶的进出煤口均设在炒干机出茶口一侧,对生产环境和产品会造成严重污染,已越来越不适应目前的茶叶生产.为此,迫切需要对茶灶结构进行改进,以利于优化生产环境,并减少对产品的污染.浙江省上虞市在这方面率先进行了尝试,成功地设计试验了新型茶灶,使污染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最近,萧山县茶机厂改进试制了一台茶叶烘干机热风发生炉,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种热风发生炉,是为提高茶叶品质,解决消除茶叶烟味、减少煤耗、提高炉膛温度、延长炉子使用寿命而设计制造的。可作为各初、精制茶厂复火干燥之用。样机经萧山县花茶厂使用,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9.
简易茶灶     
温岭县大溪区太湖公社平山大队贫下中农自建简易茶灶图(14),利用墙壁筑灶,节材三分之一,同时采用纵向炉门,节约了大量炉栅炉门,操作时只需一人就可杀青或炒干。过去该大队炒茶一斤,需用柴四斤到四斤半,而现在只需二斤半。该茶灶全长六米,前面二锅供杀青,后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临安县农业局茶叶技术人员对老式灶进行了改革,试制成一种新型的节能灶。经2482次的测温试验和春夏两季的制茶实践证明,节能灶比该县老式灶节能50%,用于眉茶、珠茶炒三青和煇锅,制茶质量有所提高。灶型结构及原理 1.结构灶体由砖砌泥灰粉刷而成,灶内有直径18厘米黑铁皮进料筒一只,连同闷盖一块,地风门与烟道抽门各一扇,炉栅一副,80型锅子两只,黑铁皮炒叶腔两只,搁锅铁一根,通灰小门或直径5厘米以上空心管四根。由于一灶可同时加热两只茶锅,燃料从45度倾斜  相似文献   

11.
“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热天做燥茶,一天到晚站热镬,汗淌浸湿裤裆底,斤茶斤汗流满地。”这是茶农对园茶炒干手工操作繁劳情况的形容,所以,用机器代替人工炒茶,是每个茶农的迫切要求,但是过去园茶炒干过程,却一问被认为不能用  相似文献   

12.
筒式炒干机筒体转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炒干机的形式很多,诸如滚筒式炒干机,锅式炒干机和槽式炒干机,这些机械都已在生产上使用。至于那种形式的炒干机的性能为好,本文暂不加以讨论,这里仅就滚筒式炒干机的筒体转速问题作一探讨。炒青绿茶的外形和内质与制茶机械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茶叶品种和原料很好,没有较好的机械设备加工制造,也是制不出好茶来的。决定筒式炒干机质量好坏的因素很多,而筒体  相似文献   

13.
在制茶工艺过程中,毛茶的正、碎往往决定于炒茶机炒板与锅壁的间隙。尤其是我们珠茶地区大都采用锅炒,更加显示重要,无论是园茶杀青机、二青机(二青机上虞是采用锅炒),在炒制工艺中都与间隙有关。几年来,在群众中,实践证实了炒板与锅壁的间隙是一条渐开线。向所需要的方向转动炒手轴、炒板与锅壁的间隙始点紧(约1—2毫米),到锅底间隙渐宽(约3—4毫米),终点最宽(约5—6毫米)。如果不符合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14.
园茶炒干机的安装,炒板与锅壁的间隙确是一个重要关键,就园茶初制而论,同样鲜叶造成内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杀青,而造成外形的不同,则是炒干过程,确定炒板与锅壁之间的间隙范围是达到园茶外形颗粒园紧的一个条件,实践证明,炒板与锅壁的间隙从炒板边缘  相似文献   

15.
炒青眉茶是我国主要茶类,由于初制的炒干机性能不善,制成茶叶存在松、扁、碎、钩缺点,制约了品质提高,前人曾为此作了许多探索,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致使眉茶炒干机成为茶界公认的一大难题.本研究通过试验台多方位的探索.经过多次试验,研制成功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长锅炒干机——6CC-86型炒干机,其制茶性能比现有机型显著改善,碎茶率大幅度下降,条索紧结完整,精制率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鹿苑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鹿苑茶各工序的机械化加工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机械化制作的鹿苑茶能够达到手工制作的品质要求。工艺流程及选用的设备为:鲜叶—摊放—杀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二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闷堆—做形(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放泡(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干燥(6CHP-60型名茶烘焙机)—增香(6CHP-60型名茶烘焙机)。通过正交试验对鹿苑茶做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做形温度150℃左右,茶叶含水量40%,投叶量2Kg左右的条件下,干茶外形条索紧细,“环子脚”明显。在做形后期升高温度,能够较好形成“鱼子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王钟音 《茶叶科学》1966,3(1):49-52
1.眉茶色泽的形成,是茶叶对锅壁和鼓壁互相摩擦作用的结果,属于物理现象范畴2.要使眉茶获得优良色泽,茶条表面必须保持一定的干度,水分含量在4.0%以下用茶叶最容易上色,增加茶叶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也易上色。3.在精制技术处理中,第一遍火温度掌握高些,得到的色泽和经济效果都好。但火过高也会导致茶条底色枯褐、色泽灰枯。烘车处理易产生外干内湿现象,产品易退色,一以烘炒车处理为好。4.茶叶现烘、现炒、现车和轻重分开车,可以提高车色效果。5.车色机投入量要适当多些(以一箱为原则),多不但容易上色,而且碎茶也可减少  相似文献   

18.
科技简讯     
为了探求长炒青初制过程中各工序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制订工艺技术标准打下基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制茶研究室于1984年春,夏两季在该所试验车间,用控温燃油加热炉的120型烘干机、84型锅式(铁板)炒干机、瓶式炒干机对干燥阶段(二青、三青、辉干)的投叶量、温度、时间等因素进行了14个批次的试验。干燥采用目前较优的烘——炒——滚工艺流程,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将同一薮北种鲜叶用2K型制茶机分别制造釜炒茶和煎茶。釜炒茶经杀青—揉捻—初干—再干的工艺过程而制成,各工序取样分析。所取茶样均保存于-80℃冷藏箱中,减压  相似文献   

20.
圆锅式杀青机和炒干机在我国广大绿茶区已采用多年,作者在实践中接触了不少这类茶机,觉察到杀青机和炒干机的各种炒手因规格不同对炒茶性能的优次有密切的关系。为此实地采访浙江的金华、嘉兴、杭州三地区和安徽的十字铺茶场,上海市白茅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