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当前有机锡化学研究中的三个新领域:锡及其衍生物的超微量分析及生态学;藉助于有机锡化合物进行新的多种形式的合成;锡烯化学。  相似文献   

2.
三烃基锡氨基酸酯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三烃基锡氧化物和氢基酸反应,合成出相应的三烃基锡氨基酸酯,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普筛测定。结果表明:氨基酸锡酯在病害,虫害,草害和植物激素4方面均有活性,病害和草害活性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二氟碳基锡氧化物(n-C6F13CH2CH2)2SnO,二正丁基锡氧化物(n-C4H9)2SnO和不同结构的芳香羧酸ArCOOH为原料,较高产率(68%~95%)地合成了尚未见文献报道的7种二烃基锡羧酸酯类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这些化合物属于两种构型{[R2Sn(OOCAr)]2O}2(A)和R2Sn(OOCAr)2(B),在这两类化合物(A)和(B)中,中心锡原子具有不同的配位形式和配位数.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三苄基锡对磺基水杨酸磺酸盐,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及催化活性评价。三苄基锡对磺基水杨酸磺酸盐对醇醛缩合反应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催化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混合三烃基烷氧乙酸,脂肪二酸和氨基酸锡酯三个系列共24个化合物,并利用IR、MS和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混合三烃基烷氧乙酸,脂肪二酸和氨基酸锡酯三个系列共24个化合物,并利用IR、MS和AN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有机锡化合物作为杀菌剂、杀螨剂、杀虫剂、除草剂、防霉剂等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以苯基-二[(三甲基硅基)亚甲基]碘化锡等试剂为基本原料,合成了2个含硅混合三烃基锡化合物,利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混合三烃基锡有机化合物是在锡原子上连结不同有机基因的一类有机锡化合物。由于混合三烃基锡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和结构特征,人们对它们研究日趋活跃;成为有机锡化学的一个生长点和有机锡研究的热点。它们被广泛用作防腐剂及防污涂料[1],在医药上被作为新型抗癌药物而得到开发应用[2-3],在农业上,许多有机锡化合物是高效杀螨剂[4],为了开发出高效、广谱,具有多重活性的新型农药,本文在南开大学元素有机所国家重点室及有机锡化合物研究小组所作工作基础上[5],合成了23个新的混合三烃基锡有机化合物,并对其本身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锡叶藤薄层色谱法检测的条件。方法配制锡叶藤供试品溶液,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薄层色谱法检测,选择最佳色谱条件。结果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色谱条件为:点样量6 L,以75%乙醇-盐酸(10∶1,V∶V)为展开剂,30℃环境下展开,置紫外光灯下(365 nm)检视,拍照。在此条件下,锡叶藤组分分离效果良好,色谱斑点清晰。结论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可为锡叶藤的定性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苹果红蜘蛛作为北方主要果树虫害,近几年发生逐渐加重。为了延缓其抗药性增加,对三唑锡悬浮剂防治苹果红蜘蛛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与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相比,20%三唑锡悬浮剂在水中分散性良好,在1 000~1 500倍试验剂量下,防效均大于95%,且对苹果树安全。三唑锡悬浮剂可以作为防治苹果树红蜘蛛的轮换与替换农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与规律,探讨ADR的防治对策,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脑科医院2012-2014年上报的ADR 579例,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临床表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79例ADR中男性271例,女性308例。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为313例(50.73%),其次为口服254例(41.17%)。静脉给药与非静脉给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R药品种类中以精神障碍类药物最多为165例(28.25%),其次是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分别为87例(14.89%)和77例(13.1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器官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为189例(32.6%),其次为消化系统113例(19.5%)。结论 用药前应充分了解药物及患者的ADR情况,减少联合用药,谨慎使用静脉给药。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给药方式,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单质肥料,研究了尿磷铵钾、氯磷铵钾和硫磷铵钾不同组合中的物化反应、养分动态等。结果表明,铵石膏、尿石膏可提高颗粒抗压强度和低共熔物在烘干过程中的再次造粒作用及相关条件等。  相似文献   

13.
应用B-Z振荡反应分析检测大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360-3360
[目的]建立利用B—Z振荡反应分析检测大白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处理后,在最佳浓度及温度条件下测定Vc含量。[结果]通过线性回归,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88,测得样品平均含量为50.98%,RSD为1.03%。[结论]该方法干扰少,准确度高,灵敏、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4.
蜡梅花香及花色色素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吸附6个蜡梅基因型鲜花的香气成分,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共检出45个成分,其中鉴定了37个,只有18个共同出现在6个样品中。帖烯在花香中起主导作用,其中反式β-罗勒烯和芳樟醇的含量丰富,另外苯环型化合物乙酸苄酯也在花香成分中占有大的比重。但是各个主要组分在不同的基因型中相对含量差异很大,结果表明不同蜡梅基因型的花香成分存在质和量的变化。此外,选取在颜色表现性状上具有代表性的蜡梅中、内被片,通过一系列的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在200~600nm范围内的扫描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蜡梅花色色素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含有橙酮或/和查耳酮、二氢黄酮或/和二氢黄酮醇及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物质,可能含有黄酮、黄酮醇、异黄酮;杏黄色和黄绿色的花被片(包括中被片和内被片)中还含有微量的叶绿素a,而其他色泽的花被片中不含有叶绿素a;乔种和红心类蜡梅的内被片中还含有花色素及其苷类,且颜色的深浅与其花色素及苷类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10-羟基喜树碱为原料,经硝化反应制备中间体9-硝基-10-羟基喜树碱,再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新的9-硝基喜树碱酯类衍生物。对反应路线的选择及反应中间体和终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 NMR、IR和MS(ESI)表征。结果表明:此合成路线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总转化率达到90.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疆哈密瓜SRAP反应的最佳体系,为进一步研究新疆哈密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均匀实验设计法对新疆哈密瓜SRAP - PCR反应体系的5个主要因子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后的SRAP - PCR反应体系扩增多态性高、带型清晰、稳定性好,是新疆哈密瓜SRAP扩增的最佳条件.利用该优化体系,对12个新疆哈密瓜地方品种基因组DNA进行SRAP扩增,大部分材料扩增出来的带清晰可辨、条带丰富、背景无干扰,满足分子标记应用的要求.[结论]20 μL的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用量或浓度为:模板DNA 36 ng、Taq DNA聚合酶2.5U、dNTPs2.2 5 mmol/L、引物0.6μmol/L、Mg2+ 1.75 mmol/L和2μL10×PCR buffer.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丁二酸酰基过氧化物分解产生的羧酸自由基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自由基加成反应,对其侧壁实现羧酸化,并依次对其进行酰氯化、胺化处理,获得侧壁酰胺化的MWCNTs.采用FT-IR,Raman以及UV-Vis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管表面接枝上了羧酸基团,且数量较纯化后的碳管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表征其结构缺陷的I(D 2D)/IG比值增加了0.2,同时酰胺化的MWCNTs紫外可见光谱在320 nm处出现了—CONH—键的π→π*跃迁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18.
19.
土壤pH值对越桔的生理作用及其调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越桔生长的最适土壤pH值范围、土壤pH值对越桔生长结果及营养吸收的影响,以及适宜园地的选择,土壤PH值过高,过低的调节,耐高PH值基因型品种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19日-2005年5月22日在浙江省平阳县南麂岛开发有限公司所属的南麂岛综合育苗场进行实地测量以及试验,通过用绿色、白色、红色、黄色、蓝色共5种颜色的光,并且以100lx、200lx、300lx、400lx、500lx共5档照度作为刺激源,同时还用7种颜色的网片(黑色、蓝色、绿色、橙色、白色、青绿色、红色)作为刺激源,把实验水池按照离光源的不同距离共分为4个区域,观测大黄鱼对各种刺激的反应。结果表明:大黄鱼对于不同颜色网片的反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大黄鱼穿过蓝色网片、绿色网片的比例分别为64.97%、52.68%,比其它颜色网片的比例高。在对各颜色光及不同光源照度的反应实验中,5种颜色对大黄鱼的分布无显著性(P〉0.05)影响,4个区域对大黄鱼的分布有极显著性(P〈0.01)影响。大黄鱼趋于照度较高区域(0.5~500lx)比趋于照度较低区域(0~0.5lx)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现在照度较高的区域内,大黄鱼对光源照度为300lx的蓝光或200lx的绿光有一定的正趋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