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成一号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用朝阳1号与秋长3号杂交,经南繁加代多年选育而成的中熟、高产、抗病、籼型水稻新品种。1985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目前四川省累计栽培面积100  相似文献   

2.
怀早4号(原名怀4099-22)系湖南怀化地区农科所高级农艺师廖松贵等人在1983年用81-280(湘矮早九号×竹莲矮)与HA79317-4(IR36×广解九号)杂交,经5代选育,于1986年定型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早熟的早籼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黑山棉一号     
一、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黑山棉一号”是从锦州地区栽培面积最广,适应性较强的优良品种——“锦棉一号”系统选育出来的。“锦棉一号”由“锦育九号”系选而成。“锦育九号”是“关农一号”与“斯字棉”的杂交后代。这个杂交组合变异类型比较丰富,具有“关农一号”的早熟、株型紧凑  相似文献   

4.
川糯粱4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中熟酿酒专用糯高粱杂交种,该品种于2015年通过全国鉴定,具有高产、优质、抗旱、抗蚜、抗叶斑病、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泰香5号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作物所用川香29A与泸香恢一号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组合.母本川香29A具有高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率、高配合力、千粒重较大等优点;父本是分蘖力强、香型的强恢复系.200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同年北京中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并在全国不同水稻生态区试验示范种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是一个米质优良、适应性广、蒸煮品质好、口感佳、极具推广前景的大穗全香型杂交籼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中籼水稻品种Ⅱ优96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Ⅱ优96是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以大穗、高异交率的Ⅱ-32A为母本、自育粳亚远缘恢复系乐恢96为父本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表现为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瘟性较强等特点。200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稻(2003)014。已由南京神州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经营。2005年在湖南省认定。目前已出口到东南亚地区。该品种已申请品种保护,公告号为CNA001147E。该品种具有Ⅱ优的品质、汕优的熟期和冈优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水旱两用杂交稻玉优柳旱1号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优柳旱1号是广两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玉林市农科所育成的不育系玉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旱1号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水旱两用三系感温型早籼中熟杂交稻新组合,于201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节水农业及桂中旱片的"望天田、水尾田"种植具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川油22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JA 4,保持系为JB 4,恢复系为JR 18.川油22杂种优势强,综合性状好,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1999~2001年度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16试点平均产量2 425.5 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7.37%(极显著).在2000~2001年度组织五点(成都、绵竹、大竹、峨嵋和宜宾)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61 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9.0%(极显著).种子含油率(干基)41.37%,比对照蓉油4号高4.91个百分点.中抗病毒病和菌核病.2002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革命科研路线的指引下,我校今年开展探索棉花应用单倍体育种工作。在试验过程中,河南新乡师范学院生物系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使试验能顺利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经过一、试验材料供试花药培养的材料共八个,均为陆地棉品种,爱字红叶棉、岱字16、海×中、科遗二号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提供,探科SP37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提供,2292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成豆7号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86年利用日本引进品种白千成作母本,成都田坎豆作父本有性杂交,经逐代定向培育选育。于1997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熟期适中,抗病、抗倒,生长势旺,粒大,籽粒...  相似文献   

11.
李中华  朱原平  赵光明 《种子》2004,23(8):77-77
蜀龙优3号(Z优2号)是四川蜀龙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种子工程技术研究所用自育Z833A与自育高配合力恢复系蜀龙恢862组配而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米质较优、适应性强、生育期适中、中抗稻瘟病和易繁殖制种等特点.2002~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中熟组区试,表现优异,2004年5月通过四川省审定.  相似文献   

12.
淮科糯1号是以自选黑糯玉米自交系糯94-2为母本,N3东为父本,2003年选育而成的黑糯玉米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该品种中熟,株型半紧凑,具有抗性好、营养价值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连粳7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虹  孟德龙 《种业导刊》2010,(12):27-27
连粳7号(原名“连05-45”)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镇稻88×中粳8415”F,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201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淮北地区作中粳稻种植,具有适应性广、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稻米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种子》1991,(3)
1.春青稞:藏青772(原代号840772) 藏青80(原代号824080) 藏青85(原代号840785) 藏青早一号(原代号8035) 2.冬小麦:藏冬七号(原代号855) 藏冬九号(原代号863) 藏冬十号(原代号867) 秦麦六号  相似文献   

15.
中粳稻新品种盐稻8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盐稻 8号 (原名盐稻 99- 1 )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 81 692 2 (武育粳 3号 )为母本 ,H88- 39(中间材料 )为父本杂交 ,于 1 999年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 ,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 2 0 0 3  相似文献   

16.
三北六号是由隆化三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科研育种中心1996年用硬粒矮秆自交系S73与坚秆材料B49进行组配的矮秆、大穗、高产、高抗中熟玉米良种.2001年通过贵州省审定,2002年同时进入东华北、黄淮海国家区试.  相似文献   

17.
水稻新品种连粳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连粳6号原名“H01023”,2004年由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以镇稻88为母本,京4×109以F1作为父本杂交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2009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905。该品种适宜在淮北地区作中粳稻种植,具有适应性广、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稻米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优质油菜新组合品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秉县是贵州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县 ,为推进高产优质油菜产业化基地的建设 ,把握优质油菜品种推广动向和生产力 ,从而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上形成优势 ,特就 5个优质油菜组合进行田间品比试验 ,为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1  试验概况1.1 参试品种名称及来源 品  种     来  源油研五号贵州省油科所油研七号贵州省油科所油研八号贵州省油科所油研九号贵州省油科所黔杂 93114 (ck)省农科院油科所1.2 试验点概况本试验地位于贵州省施秉县城关镇观音坝 ,地处东经 10 8°0 7′16″ ,北纬 2 7°0 2′4 5″ ,海拔高度为52 4m ,年平均…  相似文献   

19.
优质油菜新组合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是遵义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近年来 ,由于品种退化 ,产量徘徊不前 ,为探索适应本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 ,丰产性好 ,抗逆性强 ,生育期适中的杂交优质油菜新品种 ,推进全市优质油菜产业化建设 ,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0 0 1年进行了优质油菜品种比较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参试品种及来源品种     供种单位遵油一号   贵州省遵义市种子公司遵油二号   贵州省遵义市种子公司油研九号   贵州省油科所杂选一号   贵州省种子站油研七号 (ck) 贵州省油科所1.2 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以油研七号为对照 ,设 5…  相似文献   

20.
新陆中87号是由新疆合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9019为母本、K1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南繁加代、定向培育、重病地连续多年选择培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早中熟棉花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品种区域试验,201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品种生产试验,2017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审定编号为新审棉2017年54号。该品种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稳产,铃大衣分高,品质优良,对其品种特性及产量表现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