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2~5月进行了金鳟自繁试验,获得金鳟受精卵9.55万粒.在同一孵化室内培育至发眼卵,分别置于室内和室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继续孵化,结果显示:受精卵在孵化室内(水温6.1℃)经40~42 d的孵化,全部发眼,发眼率96.8%,发眼积温达244~256℃·d.发眼卵在孵化室内的积温达到336~342℃·d时开始破膜,孵化率91.2%;在凉棚下积温达到315~322℃·d时开始破膜,孵化率89.1%.试验证明:在金鳟发眼卵孵化时适当提高水温可缩短孵化期,昼夜温差对金鳟发眼卵孵化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首次报道了金鳟发眼卵孵化技术,孵化水温5-11℃,积温达到140-180度日破膜孵出稚鱼,孵化率北京房山78.0%,黑龙江渤海75.8%,经20-40d胚后发育上浮平游开食。同时介绍了苗种培育技术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白鲑发眼卵孵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在黑泉水库利用水库库底水进行高白鲑发眼卵大规模孵化情况。孵化水温3~8℃,积温达到364.5~469.1℃.d时破膜孵出稚鱼,孵化率为96%。全过程的观察发现,昼夜水温稳定是提高孵化率的主要因素,在破膜前期保持4℃左右低水温对提高孵化率和保证仔鱼质量起关键作用,在积温达到临界值时适当升温会促使发眼卵集中破膜。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工催产和全人工授精技术对细鳞鱼进行繁殖,对受精卵进行流水孵化,孵化水温6℃~9℃,积温达到t40.150度日受精卵发眼率为90%。积温达到180~213度日发眼卵开始破膜孵出仔鱼,孵化率为84%~96%,仔鱼经10~12d的发育开始上浮平游成为稚鱼,采用生物饵料(水蚤)对仔鱼进行开口,转口期采用水蚯蚓+饲料糜团进行驯化,稚鱼期利用全人工饲料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5.
本首次报道了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技术,孵化水温3-11℃,积温达到140-221度日破膜孵出稚鱼,孵化率北京房山87.6%,黑龙江渤海81.9%,经21-28d胚后发育上浮平游开食。同时介绍了苗种培育技术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丰宁天河龙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硬头鳟人工孵化和硬头鳟人工种间杂交试验。通过成熟卵和受精卵、过熟卵受精前后比较,受精卵不同时间卵径变化比较,受精率、发眼率、孵化率、出苗率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在不同时期卵径变化不大,在5.21~5.27mm,只是颜色由浅变深,由橘黄色或淡黄色变成微红色;在平均温度为4.82℃时,从授精到发眼需51.7d,有效积温达248.5℃·d;发眼后平均温度为6.11℃时28d破膜,有效积温达391.8℃·d;发眼后63d有效积温达599.7℃·d上浮;而在温度为7.5℃时,发眼后17d就破膜,29d就上浮,温度对冷水鱼胚胎发育影响明显;硬头鳟纯亲本人工孵化受精率、发眼率、孵化率和出苗率分别是90.2%、88.4%、85.1%、80.4%,比硬头鳟和金鳟杂交人工孵化分别高出23.1%、17.2%、15.7%、19.2%;初孵仔鱼,全身透明,背鳍原基出现,血液循环和心跳清晰可见,心跳次数80~81次/min。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系统介绍了山女鳟人工繁育的主要技术要点,从山女鳟的亲鱼选择及培育、人工采卵、人工孵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本次研究内容主要来自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的山女鳟人工繁育的主要过程及一些相关资料。池养山女鳟2年性成熟,产卵排精后死亡率很高,寿命2—3年,多为2年,及少可达4年。山女鳟繁殖时间是10月至11月份,繁殖水温在13℃以下,水温15℃左右开始产卵,怀卵量与鱼体大小成正比例,多在300粒左右,卵重占鱼体重的23—24%。满2年的山女鳟大的可达500g左右。416g重亲鱼,可采卵1360粒,760g重的亲鱼,可采卵2799粒。卵为端黄卵,球形,沉性。直径3.5—6.0mm。卵黄淡黄色或橙黄色,受精卵孵化积温达200℃进入发眼期,积温400℃破膜孵出。人工养殖条件下山女鳟1周年生长最高可达130g,平均值为56g。采用挤腹采卵,取精,干导法人工授精,待受精止水膨胀后放入桶式孵化器进行流水孵化。  相似文献   

8.
山女鳟人工受精孵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日本引进的山女鳟发眼卵育成亲鱼后,以挤腹法采孵,取精,干导法人工受精,经30-60分钟止水膨胀后入桶式孵化器进行流水孵化,发展率25.2%,孵化稚鱼畸形率5.1%,患脐囊白点症的占7.3%,稚鱼体质软弱,受精后1-分钟内采用免膨法将卵将卵直接入桶孵化,发眼率59.4%,孵化稚鱼98%以上发育正常,畸形率3.6%,水质澄清孵化水温12℃试验组发眼率95.1%,孵化率94.0%,孵化稚鱼体质良好。  相似文献   

9.
人工养殖山女鳟幼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4年5月30日-2005年2月30日对人工养殖条件下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的生长特性进行观察,观察阶段为山女鳟初孵鱼苗至11月龄。实验期间水温为自然常温(4.7~16.8℃)。结果表明:在这一生长阶段,山女鳟体质量瞬时增长率与水温变化有关,体质量增长量和增长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高峰出现在5月龄(2004年8月),水温为16.83℃,但山女鳟的最适生长温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体质量增长量、相对增长率与体质量瞬时增长率的变化相一致;山女鳟的生长指标和生长常数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变化一致,并显现出规律性;从体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可认为山女鳟幼鱼阶段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基本同步,生长式型为匀速生长;山女鳟幼鱼阶段的肥满度与水温变化不一致,随着月龄的变化而波动;饲料的营养配比满足不了各个生长期的营养需求,因此,对山女鳟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的研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60-164]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胚胎和胚后发育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颡鱼卵圆扁形,浅黄色,沉性,卵膜透明具粘性。受精卵在水温23~27.5℃时,胚胎发育历时62小时50分孵化.刚孵出仔鱼全长4.8~5.5毫米.出膜第五天,开始摄食.十六天左右各器官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1.
山女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山女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力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山女鳟可量比例性状为体长 /体高 4 2 0± 0 2 7,体长 /头长 3 99± 0 35 ,体长 /尾柄长 1 0 60± 1 5 5 ,体长 /尾柄高 1 2 1 4± 0 79,头长 /吻长 2 5 3± 0 63,头长 /眼径 6 84± 1 1 6,头长 /眼间距 3 0 9±0 33;可数性状为背鳍鳍式 :D 1 0~ 1 6,胸鳍鳍式 :A 8~ 1 3,腹鳍鳍式 :8~ 1 1 ,臀鳍鳍式 :1 1~ 1 5 ,侧线鳞 :1 1 2~ 1 40 ,侧线上鳞 :2 6~ 2 9,侧线下鳞 :2 5~ 35 ,第一鳃弓鳃耙数 :1 3~ 1 5 ,脊椎骨 63~ 65 ,幽门垂 2 0~ 5 7。绝对繁殖力 61 7 83± 2 5 2 70 ,相对繁殖力 2 0 9± 0 67。  相似文献   

12.
二倍体与三倍体山女鳟的血液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倍体和三倍体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的全血、血浆各种特征及结构进行血液学分析,结果表明,三倍体山女鳟的红细胞(RBC)体积与二倍体的比值为1.48±0.19.三倍体的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低于二倍体,但其血红蛋白(Hb)浓度与二倍体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血液生理学数据表明,二倍体与三倍体山女鳟可能具有相似的氧运输和有氧代谢能力.血液生化结果显示,二倍体和三倍体山女鳟的生化指标检测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二倍体和三倍体山女鳟血浆参透压(Osm)相关性最大的生化指标均为Na+浓度、血糖浓度和尿素氮浓度.虽然三倍体与二倍体山女鳟血红蛋白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由于三倍体的红细胞数远低于二倍体,加之三倍体的全血黏度较二倍体的高,在应激或低溶解氧的情况下,三倍体将无法动员更多的红细胞进行组织有氧代谢,因此,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山女鳟的组织缺氧或窒息的风险更大,对溶解氧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3.
山女鳟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体重0.53g和75.58g的山女鳟,在7℃、10℃、13℃、16℃、19℃,5个范围耗氧的测定,研究了山女鳟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耗氧量随着体重和水温的增加而增加,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少,在13℃-16℃水温范围内,水温增加但耗氧率增加不明显,水温在16℃时,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为:R=0.3621W^7848(R:耗氧量mg/h.尾,W:体重,g),在体重0.53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0173T-0.0393,75.58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825T-1.725(R:耗氧量mg/h.尾,T:水温,℃)。山女鳟耗氧率具有昼夜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在13:00时耗氧率达到最高值,22:00时达到最低值。山女鳟的窒息点在1.2—1.98mg/L。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引进的两个山女鳟(Oncorhynchusmasoumazou)群体及其杂交F1代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1)两个杂交组合的早期生产性能,如授精率、发眼率和孵化率等不存在显著优势,自交组合BH08♀×BH08♂的最终成活率为63.37%,远低于其他三组的成活率(P〈0.01);(2)378d的生长对比试验表明,杂交组合与自交组合的体质量、绝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等存在一定差异,养殖时间对这些指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组间差异仅为显著水平(P〈0.05)或没有差异(P〉0.05);(3)378d的生长对比试验结束时,两个杂交组合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生长阶段对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组合间的杂种优势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山女鳟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山女鳟的肝脏、肌肉等组织的LDH、MDH、IDH、ADH、EST、SOD等同工酶进行电泳,并对其表型进行生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到6种同工酶是由13个基因座位编码;其中m-MDH基因座位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7.6%,平均杂和度为0.059。在生化遗传水平上山女鳟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12.1~13.9°C下和直径80 cm、高60 cm,水深40 cm的圆形选育缸中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1200lx、600 lx和300 lx)对平均体质量为10.10±0.8g的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显著影响山女鳟幼鱼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和变异系数(CV)(P<0.01),高光照强度组SGR和CF值显著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而CV值则是高光照强度组显著低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高光照强度组摄食率(FI)明显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实验表明,适度增强光照强度有利于山女鳟幼鱼的生长,这对于优化山女鳟幼鱼培育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在水温7.4~11.3℃的流水池养殖条件下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 masou)幼鱼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其生长指标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设计了5组蛋白质水平为40.40%、44.84%、50.16%、54.82%和59.03%的养殖试验,养殖期为150d。试验过程中进行了水质化学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高,总氮、氨氮、亚硝酸盐氮有升高的趋势,40.40%组与44.84%、50.16%、54.82%及59.03%组总氮具统计学意义差异;59.03%组与其余4组氨氮、亚硝酸盐氮具统计学意义差异;40.40%、44.84%、50.16%、54.82%4组间总磷、硫化物和COD无统计学意义差异,59.03%组与上述4组间总磷、硫化物和COD均具统计学意义差异。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蛋白质水平升高,40.40%、44.84%、50.16%组间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54.82%、59.03%组间终末体质量显著降低;50.16%试验组与其余4组特定生长率具统计学意义差异。各试验组随蛋白质水平升高,饲料系数有下降的趋势,40.40%、44.84%组的饲料系数是2.02、1.98,显著高于50.16%、54.82%、59.03%试验组,饲料蛋白质含量从40.40%增加到59.03%,饲料系数有逐渐降低趋势。通过生长指标和折线模型计算马苏大麻哈鱼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含量为50.78%。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Color vision, spectral sensitivity, accommodation, and visual acuity were examined in juvenile masu salmon Oncorhynchus masou masou to obtain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visual system. Two types of S-potentials were recorded from 415 horizontal cells in isolated retinas from 34 cultured freshwater masu salmon (114–219 mm standard length, SL). Although horizontal cells recording S-potentials were not identified, the horizontal cells were confirmed because their responses were maintained while the stimulus remained. The variety of chromaticity (C)-type S-potentials indicated well-developed color vision. The analysis of the luminosity (L)-type S-potentials indicated that the peak spectral sensitivity was at 522 nm. S-potentials were also recorded in response to ultraviolet light. The direction and extent of lens movement induc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as measured in 12 cultured masu salmon (99.0–142.5 mm S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isual axis was upward and forward, and that the range of accommodation was from 0.79 × SL in front of the eye to infinity. In his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retinas of five wild smolts (100–118 mm SL), the maximum cone densities (276–345 cones/0.01 mm2) were detected in the ventral to temporal regions. The visual acuities assessed by histological methods were 0.069–0.075.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资源保护策略和人工繁殖技术,对人工养殖的图们江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繁殖力进行了研究。选取122尾不同养殖区域卵巢发育Ⅳ-Ⅴ期的马苏大麻哈鱼样本(其中延吉42尾、山东35尾、北京45尾)进行统计分析。试验马苏大麻哈鱼体重209~845 g,平均为(512±206)g;体长17.0~39.5 cm,平均为(26.81±6.53)cm。结果表明,大麻哈鱼的绝对繁殖力410~3 075粒,平均为(1 485±797)粒;体重相对繁殖力1.93~3.64粒/g,平均为(2.72±0.47)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23.60~77.85粒/cm,平均为(51.35±17.60)粒/cm;Ⅴ期卵巢性腺指数14.85%~27.93%,平均为(20.97±3.57)%;繁殖力随着体重、体长、性腺指数增加而提高(P0.01)。通过人工驯养和移植培育,改变了马苏大麻哈鱼在自然环境下雌鱼卵巢发育不成熟的现象,而且繁殖力明显提高。移植到北京和山东后,其繁殖力极显著高于原产地(P0.01)。国产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具有规模化人工繁育的优势,能够为野生种群资源增殖提供苗种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