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筛选适于草坪害虫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防治的绿色农药,采用浸叶法测定比较了5个不同化学类别共20种绿色杀虫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7种常用农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效果不及常规有机磷农药毒死蜱,而2种新型拟除虫菊酯四氟醚菊酯和四氟苯菊酯的杀虫效果相当或优于毒死蜱;苯甲酰脲类药剂虱螨脲、氟啶脲和氟铃脲,双酰肼类虫酰肼,杂环类茚虫威和虫螨腈,以及生物源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7种药剂对斜纹夜蛾的活性高,均符合绿色无公害农药的基本要求,是值得进一步试验开发用于草坪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防治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常用农药对蚕桑生产的影响,选用2种杀虫剂(啶虫脒和噻虫·高氯氟)、5种杀菌剂(唑醚·戊唑醇、苯甲·嘧菌酯、戊唑·咪鲜胺、己唑醇和百菌清)及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24-表芸苔素内酯)进行了春季常用农药对家蚕生长发育及饲养成绩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食啶虫脒和噻虫·高氯氟试验区的家蚕全部死亡;添食苯甲·嘧菌酯试验区的家蚕2 h左右有20%瘫死在蚕座上,且4龄经过延长了1 d;添食百菌清试验区的家蚕茧层率为22.764%,在所有试验区里最低。通过此次试验认为:杀虫剂啶虫脒和噻虫·高氯氟对家蚕毒性极强;杀菌剂对家蚕的毒性表现较为复杂,在蚕桑生产上预防农药中毒时,一定要警惕杀菌剂对蚕桑生产的危害。在本次试验中,给4龄起蚕添食24-表芸苔素内酯,家蚕没有表现出中毒症状,最终饲养成绩也没有受到不良影响,反而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相比对照区略有提高,但24-表芸苔素内酯能否应用于蚕桑生产,还需要进一步试验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正>为阐明氟啶蜱脲的毒性,指导临床用药,本试验用昆明小鼠作为试验动物,对氟啶蜱脲原料药和透皮剂进行毒性研究。预实验中小鼠一次性口服不同剂量的原料药和透皮剂,测定LD0和LD100,再根据最大给药试验和简化寇氏法分组正式试验,测定LD50和95%的可信限。结果测出小鼠口服氟啶蜱脲原料药的LD50大于16.0 g/kg,小鼠口服透皮剂的LD50和95%的可信限分别为5.8594g/kg和5.2732~6.5276g/kg,由于LD50值均  相似文献   

4.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黄龙病最重要的媒介昆虫,对其进行严格防控是阻延黄龙病传播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采用室内药效测定方法,测定了12种常用农药对广东重要柑橘品种红江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 Hongjiang)和广州园林植物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 )上的柑橘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并与实验室饲养的敏感种群进行比较,为合理选择农药、有效防治柑橘木虱提供依据。结果显示,77.5%敌敌畏乳油对3个种群防效一致,处理24 h后死亡率都达100%。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和20%甲氰菊酯乳油处理24 h后敏感种群死亡率也达100%,但2个野外种群死亡率略有下降。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50 g/L吡虫啉悬浮剂、30%噻虫嗪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45%毒死蜱乳油、12%高氯·毒死蜱乳油对敏感种群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48 h或72 h死亡率达100%。但广州九里香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高氯·毒死蜱、噻虫嗪的敏感性显著下降,高效氯氟氰菊酯尤为严重,下降率达64-70%;湛江种群对啶虫脒、毒死蜱、高氯·毒死蜱、噻虫嗪的敏感性也显著下降,对高氯·毒死蜱敏感性下降最为显著,下降率达39%。97%矿物油乳剂处理24 h防效很低,但随时间推移不断提高,72 h达71-86%。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2%阿维菌素乳油对3个种群的效果都不理想。测定结果说明两个地区、两种寄主植物的柑橘木虱对多种农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建议各柑橘产区加强对本地区柑橘木虱的抗药性监测,充分考虑防治其他害虫对柑橘木虱抗性产生的影响,以保证农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牛乳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硫酸镁分层,经过2 次提取后,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流出液旋转蒸发至干后用乙腈复溶后上机测定。采用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5 mmol/L乙酸铵(含0.1%甲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化模式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结果表明:啶虫脒、涕灭威、噻虫胺、甲胺磷、氟酰脲、苯丁锡、螺螨酯、苯醚甲环唑、噻草酮、氰氟虫腙及二甲四氯11 种农药在质量浓度0~1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 0;对不含农药残留的牛乳样品进行3 个添加水平(1、2、4 μg/L)的测定,11 种农药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40.2%~99.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8.9%,方法检出限为1.00 μg/L;该方法可以快速、灵敏测定牛乳中11 种 农药残留量。  相似文献   

6.
啶虫脒是一种新型氯化烟碱类杀虫剂,主要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防治蚜虫、蓟马、粉虱类害虫。为明确啶虫脒在蚕区使用对养蚕生产的安全性,采用食下毒性测定和田间残毒期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对3龄起蚕的摄入致死中浓度(LC50)为0.2964 mg/L,95%置信限为0.2770~0.3257 mg/L;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00倍、5000倍和10000倍稀释液分别对桑叶喷雾,间隔60 d后饲喂3龄起蚕的死亡率均为100%;家蚕中毒症状表现为:拒食、静伏、胸部膨大、吐少量褚色污液,腹部缩小、尾部向背弯曲,死后侧倒。啶虫脒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很强,在桑叶上的残毒期极长,超过正常的桑叶叶龄,桑园附近其它农作物应避免使用该杀虫剂。  相似文献   

7.
为对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降解和膳食风险作出科学评价。采用气相色谱检测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啶虫脒及高效氯氰菊酯在柑橘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据此对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在柑橘上的残留慢性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啶虫脒及高效氯氰菊酯在柑橘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药后21 d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其降解率均在90%以上,其半衰期分别为4.93~9.83 d、4.02~5.31 d;不同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末次施药后的21 d,柑橘中啶虫脒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量均<1 mg.kg-1;取残留中值进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儿童其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由此可见,遵循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该农药对我国居民的膳食安全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8.
大田常用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测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陈伟国  戴建忠 《蚕业科学》2007,33(3):418-421
为减少粮桑混栽地区大田使用农药不当对蚕桑生产造成的损失,采用密闭熏蒸法测定了7种大田常用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在30℃环境中经过24 h,对2龄起蚕的LC50:敌敌畏0.1860 mg/m3,敌畏.毒1.3241 mg/m3,毒死蜱48.4111 mg/m3,氟腈.唑磷139.8818 mg/m3,三唑磷161.1514 mg/m3,氟虫腈208.330 mg/m3,吡虫啉333.330mg/m3时2龄起蚕仍无中毒症状。在25℃下经过24 h,对2龄起蚕的LC50:敌敌畏0.2020 mg/m3,敌畏.毒3.7282mg/m3,毒死蜱91.3669 mg/m3。结果表明: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敌敌畏、敌畏.毒对家蚕的熏蒸毒性最强,毒死蜱有一定的熏蒸毒性,三唑磷、氟腈.唑磷、氟虫腈、吡虫啉对家蚕的熏蒸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9.
灭多威和毒死蜱是桑园主要杀虫剂品种,研究2种杀虫剂在桑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对家蚕的毒性,为确定临界残留量和安全间隔期提供参考依据。将20%灭多威乳油和40%毒死蜱乳油分别稀释成1500倍药液后喷洒桑树,采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法检测桑叶中灭多威、毒死蜱的残留消解动态,同时测定对家蚕的残毒期。结果表明:桑叶中灭多威和毒死蜱的残留量随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符合农药残留消解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灭多威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23.1354·e~(-0.5336t),半衰期t_(0.5)=1.2987 d;毒死蜱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18.5759·e~(-1.6110t),半衰期t_(0.5)=0.4302 d;喷洒20%灭多威乳油1500倍药液9 d后桑叶中残留量为0.73 mg·kg~(-1),喷洒40%毒死蜱乳油1500倍药液21 d后桑叶中残留量为0.50 mg·kg~(-1),可视为对家蚕生物毒性的临界残留量。  相似文献   

10.
氟啶虫酰胺对家蚕的毒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LC_(50))为10.2146 mg/L,对家蚕具有高毒性。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500倍、1000倍和2000倍液喷洒桑叶后,残毒期分别为9 d、7 d和3 d。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喷洒桑叶后,有轻微的向上传导毒性。氟啶虫酰胺对家蚕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拒食、静伏或侧倒、蚕体较软、体躯伸长等,毒性反应较为迟缓。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pesticides an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of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silage were investigated. Chlorpyrifos and chlorantraniliprole were sprayed on the surface of alfalfa plants at 658.6 and 45.0 g active ingredient/ha, respectively. Alfalfa plants were harvested on day 5 post‐application and ensiled with or without LP. Chlorpyrifos and chlorantraniliprole decreased the yeast count of alfalfa material (P < 0.05). Both pesticides increased the butyric acid content of alfalfa silage (P < 0.001). Chlorpyrifos increased pH and decreased lactic acid, acetic acid and short‐chain fatty acid contents (P < 0.05). LP decreased pH and butyric acid content, and increased lactic acid and short‐chain fatty acid contents of alfalfa silage treated with pesticides (P < 0.05). LP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orpyrifos residue in alfalfa silage (P < 0.05). Chlorpyrifos and chlorantraniliprole affected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the material before ensiling, especially coliform bacteria and yeast; the two pesticide residues were reduced after the fermentation of alfalfa silage and affected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whereas LP improved the fermentation quality of pesticides‐contaminated alfalfa silage and slowed down the dissipation of chlorpyrifos.  相似文献   

12.
首次开展桑园和大田常用的9种化学合成农药、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对全国推广数量最大的广西桑蚕品种"两广二号"和"桂蚕一号"进行了急、慢性的毒害性测定和综合评价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8种拟合曲线方程计算农药在桑树上的安全间隔期(残毒期),是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新方法。从毒理、生理生化、解剖学及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碱、溴氰菊酯、杀虫双和Bt药剂为剧毒或高毒农药;毒死蜱、敌敌畏和锐劲特为中等毒性农药;克螨特和草甘膦为低毒农药。剧毒、中高毒性农药对桑蚕的呼吸生理、体内新陈代谢、组织器官、母蛾产卵量带来种种危害和影响,最终导致蚕茧质次量低。武鸣县蚕农应用这一研究成果,加强蚕桑生产中的农药中毒防控措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增效剂对不同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和参与石榴蓟马抗药性形成的解毒酶,采用三种杀虫剂与增效剂混配对石榴蓟马(西花蓟马、黄胸蓟马)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增效醚(PBO)对三种杀虫剂(毒死蜱、啶虫脒和吡虫啉)都有显著增效作用,其中毒死蜱 PBO的增效比最强,对黄胸蓟马三龄若虫、成虫的增效比分别为5.188、5.869;对西花蓟马三龄若虫、成虫的增效比分别为4.727、5.152。表明多功能氧化酶(MFO)参与了石榴蓟马体内抗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定3种植物源农药对蓝莓蚜虫的防治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种植物源农药中以0.3%印楝素乳油对蓝莓蚜虫毒力最高,药后48h的LC50值为11.20mg.L-1,3种供试植物源农药相对于22%氟啶虫胺腈的毒力指数均小于1,说明3种植物源农药的毒力显著低于22%氟啶虫胺腈的毒力。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源农药在各供试浓度下防治效果随药后天数增加而增加,但其防治效果均显著低于22%氟啶虫胺腈的处理,单就3种植物源农药看,苦参碱对蚜虫防效最佳,在药后5d,苦参碱不同浓度防效均在71.64%以上,0.3%印楝素次之,而鱼藤酮对蓝莓蚜虫的防效较差。[结论] 在进行有机生产或蚜虫虫口密度低且对环境安全有较高要求时,蓝莓生产中可以选择苦参碱来降低蚜虫种群基数。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钙水平对22~28周龄临武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临武鸭产蛋初期的钙需要量。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临武鸭2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饲粮钙水平分别为1.50%、2.00%、2.50%、3.00%、3.50%。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显示:1)饲粮钙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1.50%钙水平组平均蛋重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3.00%钙水平组日产蛋重显著高于1.50%钙水平组(P0.05),而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2.50%和3.00%钙水平组的合格蛋率显著高于1.50%和2.00%钙水平组(P0.05)。3.00%钙水平组料蛋比最低且显著低于1.50%钙水平组(P0.05)。2)饲粮钙水平对蛋品质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钙水平对胫骨折断力、脱脂胫骨钙含量和灰分钙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上述3项胫骨指标2.50%、3.00%和3.50%钙水平组显著优于1.50%钙水平组(P0.05)。4)1.50%钙水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5)二次曲线分析表明,以平均蛋重、灰分钙含量和脱脂胫骨钙含量为评价指标,产蛋初期临武鸭钙需要量分别为2.79%,2.98%和2.98%。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为获得最佳产蛋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胫骨指标,22~28周龄临武鸭饲粮中钙推荐量为2.79%~2.98%。  相似文献   

16.
40%乐桑乳油对朱砂叶螨毒力测定的SPS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SPSS软件中的Probit模块,统计分析了40%乐桑乳油对桑树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数据,结果显示:应用SPSS进行毒力测定数据的统计具有快捷、直观、准确、输出信息量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查了蓝莓园蓟马的发生动态,并选取新型及常用针对蓟马的8种杀虫剂,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稀释倍数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①蓟马危害蓝莓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出现两次活动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7月中旬。②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及5%啶虫脒乳油在各供试浓度下,药后1、3和7d防治效果均在60.48%以上,因此,呋虫胺与啶虫脒是防治蓟马的首选药剂,其余6种药剂对蓝莓上蓟马亦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选择时需要合理选用浓度及综合考虑其速效性与持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防治石榴蓟马的高效、低毒和无污染的生物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生物杀虫剂对石榴蓟马不同虫态的毒力效应。结果表明:4种生物杀虫剂对两种石榴蓟马的毒力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素。乙基多杀菌素对黄胸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8.550 mg/L和12.078 mg/L。对西花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13.647 mg/L和20.185 mg/L。印楝素和苦参碱亚致死浓度均可引起两种石榴蓟马的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下降(P<0.05)。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和苦参碱均能对两种石榴蓟马种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有机磷农药对鲫鱼精子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有机磷农药的生殖毒性。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配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005%、0.01%、0.02%、0.04%、0.08%和0.16%氧化乐果溶液;用80%的敌敌畏乳油配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005%、0.01%、0.02%、0.03%、0.04%和0.05%敌敌畏溶液。取5μL稀释精液和30μL待测溶液混合,在显微镜下观察,运用计算机辅助精子运动分析系统(CASA)检测精子活力。结果表明:在对照组中,鲫鱼精子运动时间最长,速度最快,运动剧烈,精子运动轨迹以直线为主。随着溶液中有机磷浓度的增大,鲫鱼精子运动的时间逐渐缩短,速度越来越慢,精子运动轨迹也从直线变为弧线和曲线,由曲线变为原地运动或不运动。由此可见,有机磷农药氧化乐果和敌敌畏对鲫鱼精子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持续时间产生显著影响,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温度下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昆虫的毒性具有温度效应。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5种常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环境温度35、30、25、20℃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随着温度的升高,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降低,在35℃时溴氰菊酯、氰戊菊酯、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家蚕2龄幼虫的LD50值与20℃时的LD50值的比值分别为7.63、12.27、8.49、2.76、1.75。研究结果表明,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表现为负温度效应,其中氰戊菊酯对家蚕的毒性受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溴氰菊酯和联苯菊酯较为明显,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毒性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