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乌海草原化荒漠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3年实地调查结果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查阅,研究乌海草原化荒漠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征,以期探讨其起源与演化。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72科、267属、565种,其中被子植物占总数的99.1%。大型科、寡种科属和单种属是本区系的主体,是植物区系复杂性及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大型科和寡种属优势明显。中型科属和单种科虽不占主体,但对植物群落的组成和植物区系的构成具有重要影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联系广泛,温带分布和地中海-中亚分布是本区系地理成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特有程度较低。区域植物表现出较强的旱生性和古老性,从其发生角度可以归为古地中海成分和东亚成分2大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进行了普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543种,隶属55科228属,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植物种类贫乏,部分植被表现出退化现象,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植被;具有大科较少、小科较多的特点,优势现象十分明显,优势科10个(藜科、豆科、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蒺藜科和柽柳科),表征科6个(麻黄科、柽柳科、胡颓子科、蒺藜科、藜科和蓼科);该区地理成分多样,包含6个分布类型,其中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共23科,占总科、种数的41.82%和76.80%,其次为温带成分(包括热带至温带分布、亚热带至温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共有23科,占总科、种数的41.82%和19.53%,热带成分、热带至亚热带成分较少,共9科,占总科、种数的16.36%和3.67%;植物在生活型上以多年生草本、灌木为主,这些反映出植物的分布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按照吴征镒的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划分,对甘肃省草地植物区系的组成、植物科、属的统计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甘肃省草地植物区系物种丰富,共有植物154科706属2 128种;地理成分温带性质明显;有一定的过渡性及相互渗透的特点;区系成分以年轻成分为主,中国特有属较少。  相似文献   

4.
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四周为高山,中心为著名的柴达木盆地,因而种子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多样.常见的种子植物有59科,226属,670种;全州植物区系科的分布类型可以分为世界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分布、温带分布、间断分布、特有科及特殊分布科等6个类型.  相似文献   

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该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39种,隶属70科、388属,分别占青海省总科数的70.0%、总属数的63.3%、总种数的54.9%。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点:(1)属级水平显示,三江源地区的植物区系以温带分布为主,北温带成分优势明显;在种级水平,以东亚成分占优势。(2)本区系的植物在种类上缺乏古老的、原始的类型。(3)绝大多数植物为多年生草本,灌木和乔木稀少;本区植被多为高寒类型,具有高寒区系的显著特色,植物区系的高山特化作用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腾格里沙漠地处亚洲中部荒漠区和草原区的过渡地带,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复杂的植物区系。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开展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植物和标本数据库及文献,对腾格里沙漠天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位于中国西北植物地理区中间过渡带,属典型荒漠植物区系,由60科201属382种荒漠种子植物组成。其植物区系优势现象明显,区系植物趋向于集中在>10种的优势科内,优势科物种比例高达64.40%。区系植物分化程度较大,单种属和寡种属多达178属,占区系植物总属数的88.56%。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植物属分布有14个分布型和9个分布变型,为中国植物属分布类型数的50.00%,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属比例大,为44.78%,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古地中海成分分布属为21.39%,对植物组成具有重要影响。植物科分布以世界分布型占优势,包含38个世界广布科,世界分布的优势科和表征科分别占到优势科和表征科总数的77.78%和40.00%,与沙漠气候严酷性相一致;热带成分涉及11个科,占区系总科数的18.33%,说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的发生具有热带亲缘性。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并兼有新生进化成分,分布有原始多心皮类植物科、一定数量起源古老的孑遗成分和较多的间断分布类型,以及相当年轻和进化的科,反映出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野外实地考察、植物标本的采集与鉴定以及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多儿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结果表明,该区维管植物共115科469属1323种,包括蕨类植物14科25属61种,裸子植物4科8属25种,被子植物97科436属1237种。多儿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优势现象明显,≥20种的优势科共879种,占该区维管植物总种数的66.44%;小属和单种属成分比例较大,占该区维管植物总属数的95.31%,总种数的75.51%。科级水平上,热带科(30.43%)稍多于温带科(26.96%);属级水平上,温带科(72.49%)明显高于热带科(13.01%);种级水平上,中国特有种有545种,其中538种与周边省份所共有,体现了该区系明显的过渡性和交汇性。该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属的分布有15个分布型和5个变型,温带地理成分占绝对优势,尤其以北温带分布为主。该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较多,被列入保护名录有37种;一些古老、孑遗植物在该保护区具有良好的原始类群分布。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多儿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特征,为以后了解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湿地资源,根据对实地采集植物标本的鉴定整理,保护区境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430种,归属65科、250属。其中被子植物64科、249属、428种;裸子植物1科、1属、2种。优势科属的统计表明,本区种子植物一方面集中于大的科属之中,同时向少种、单种科、属分散。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所占的百分比数最高,占本区种子植物区系中非世界属数的37.56%,其次是旧大陆温带分布,反映出该区系的温带性质,体现保护区植物分布与本地区的气候带相适应的结果。本区系地理成分混杂,特有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甘肃省草原蕨类植物的生长分布状况及植物区系的地理组成成分,充分研究该区域的自然历史过程,本研究在野外调查和已有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草原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研究表明,甘肃省草原共有蕨类植物14科19属31种,分别占中国蕨类植物资源(63科230属2 600种)总科数的22.22%,总属数的8.26%,总种数的1.19%。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优势属为卷柏属、岩蕨属。科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属主要以热带分布型和温带分布型为主,无特有属;垂直分布较为明显;含有古老科属;甘肃省草原蕨类植物丰富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0.
在白音库伦自然保护区进行的植物区系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分布着蕨类植物1科1属3种,种子植物41科129属263种;其中,双子叶植物33科98属211种,单子叶植物8科31属52种。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各大陆广泛分布的科占绝对优势,达到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78.32%;热带分布的科最少,只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48%;温带分布的科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16.50%。本文统计不同生境内植物种类比例的基础上论述了白音库伦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区系组成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甘肃被子植物中国特有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位于秦岭山地、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交接地带,气候类型多样、区系成分复杂。在甘肃被子植物区系中分布有中国特有属57个,含72种1亚种6变种,隶属于38科,其数量为黄河流域以北各省区之首。研究对廉永善等1997年所提出的甘肃中国特有类群分布区亚型划分进行了修订,对甘肃被子植物中国特有属在各分布亚型中属的数量、属型结构及所含种的数量进行了研究,并对特有类群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亚热带区系成分在甘肃被子植物中国特有属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计24属,占特有属数的42.1%。在各分布区亚型所含属种数量的统计中,华中成分和横断山成分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是甘肃中国特有属组成的主要成员,分别为15属和13属,占26.3%和22.8%。单种属(包括单型属和甘肃仅分布1种的少型属至多型属)是甘肃中国特有属的主体,占甘肃中国特有属的82.5%。文县无疑是甘肃被子植物中国特有属及所含种的分布多度中心。  相似文献   

12.
郭婧  柳小妮  任正超 《草业科学》2012,29(3):384-391
在草地综合顺序分类系统(IOCSG)的指导下,以甘肃省113个气象站点多年>0 ℃年积温(Σθ)和年降水量(r)以及DEM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AMMRR)”进行气象数据空间化,通过空间叠置分析完成甘肃省草地类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共有28个IOCSG草地类,面积最广的有4个,分别是微温极干温带荒漠类(ⅢA3)、微温干旱温带半荒漠类(ⅢB10)、微温湿润落叶阔叶林类(ⅢE31)和寒冷潮湿高山草甸类(ⅠF36),分别主要分布在北山山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和甘南高原;亚热带的几个类(ⅤB12、ⅤC19、ⅤD26和ⅤE33)分布面积较小,比例不足1%。研究结果符合甘肃省各区域的气候特点。AMMRR法充分考虑了地形因子(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对气象要素的影响,使Σθ和r插值结果更接近实际,得到的草地分类图也充分体现出了植被的地带性规律,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主要优良牧草种质资源野外调查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对甘肃省境内主要类型草场的主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分布和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涉及河西走廊、祁连山区、甘南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西秦岭山区等不同地貌类型的温带阔叶林、温带针叶林、温带典型草原、温带草甸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盐化草甸、沼泽化草甸、温带灌丛、温带荒漠等植被型。对不同植被的38个样点植物群落的主要成分进行了记载分析,了解了以豆科、禾本科为主的各植物种的分布现状。在调查的过程中共涉及植物157种,分属14科50属,其中草甸种有90余种,草原种有50余种,荒漠种有10余种;禾本科植物59种,豆科植物19种。调查采集了以豆科和禾本科为主的55个可作为牧草利用的植物种的96份种质材料,并采集了106份植物标本。作为种质材料,保存了可作为牧草利用的植物种子146份1 050 g。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绢蝶属的种类及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如力 《草业学报》2005,14(1):49-52
从1990-1998年,先后深入甘肃省各地采集绢蝶标本和调查,并对甘肃绢蝶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甘肃的绢蝶有小红珠绢蝶(Parnassius nomion),康定绢蝶(P.imperator),头绢蝶(P.cephalus),四川绢蝶(P.szenchenyii),安度绢蝶(P.andreji),依帕绢蝶(P.epaphus),珍珠绢蝶(P.orleans),冰清绢蝶(P.glacialis),白绢蝶(P.stubbendorfii),爱珂绢蝶(P.acco)和夏梦绢蝶(P.jacquemontii)共11种;甘肃绢蝶区系包括广布种和古北种2种类型.在已知的11种绢蝶中,广布种、古北种分别为5种和6种.将甘肃绢蝶的地理分布划分为3个小区,黄土高原小区,祁连山小区和甘南高原小区.  相似文献   

15.
黄河兰州段湿地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黄河兰州段湿地作为一个独立的植物区系单元,对其种子植物分别从科,属和种3个层次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科,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湿地种子植物区系含种子植物31科、84属、115种,分别占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11.00%,2.89%和0.48%,相对于该区较小的面积尺度,其种子植物种类较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该区系以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以禾本科(21属,25种)和菊科(13属,22种)为优势科,这两个科共含有34属、47种,分别占该区系总属数和总种数的39.53%和40.17%,表明他们对该区系的构成起较大作用;黄河兰州段种子植物区系中科、属、种的地理分布类型都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该区系中有世界广布属25个,占该区总属数的29.4%,各热带分布型共11属,占本区总属数的12.95%,各温带分布型共49属,占该区总属数的57.65%,其中,北温带分布有20属,占总属数的23.53%,世界温带分布有9属,占总属数的10.59%,种的分布型也以北温带分布型占优势,此分布型共计55种,占总种数的47%,其次是温带亚洲分布型,有17种,占总种数的14.53%;热带分布型的种较少,仅占总种数的19.65%,表明该区系的温带成分明显多于热带成分,温带性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种子植物种的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掌握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种子植物的区系特征,采用Kitagawa标准对该区815种野生种子植物进行了种的区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镜泊湖区种子植物包含长白植物区系、华北植物区系、大兴安岭植物区系和蒙古植物区系4种区系成分,以长白植物区系为主。镜泊湖区既有单区成分,也有共有成分,共有成分占总种数的73.50%,反映出该区地理联系广泛以及不同区系相互渗透与发展的较复杂的植物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3年的实地调查,查阅多个标本馆标本及相关资料,研究了蒙古高原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和区系特征,以期探讨其起源与演化。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115科761属4 280种,与中国植物区系相比,本区种子植物区系物种相对贫乏,特有程度较低;区域植物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与热带成分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植物区系优势现象不显著,以单型属和少型属为主。蒙古高原植物区系表现出强烈的旱生性和古老性。从植物区系发生角度分析,蒙古高原植物区系的起源可归结为古地中海成分、东亚成分、温带成分和本地起源。  相似文献   

18.
甘肃境内鼢鼠Eospalax亚属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评价甘肃境内鼢鼠凸颅亚属母性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研究该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测定了分布于甘肃11个不同地方31只属于鼢鼠中凸颅亚属的不同鼢鼠,其中包括:9只高原鼢鼠、9只甘肃鼢鼠、9只斯氏鼢鼠、4只秦岭鼢鼠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 140 bp。从GenBank获得包括平颅亚属在内的21个细胞色素b全序列总共52条全序列,用MEGA软件分别绘制出本研究的31条全序列和总共52条全序列的2个系统发育树。运用测定序列,结合相关软件分析31条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的变化特征;分析和探讨本试验的Eospalax亚属4个种的分类及系统发育。本研究为鼢鼠的系统发育提供了分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