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以1年生澳大利亚‘太阳扇’(Scaevola aemula‘Sunfan’)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0,50,100,200,300)mg/L矮壮素(CCC)处理对Sunfan叶片叶绿素a(Cha),叶绿素b(Chb),叶绿素总量(Chl)和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天线转化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qP,非光化学猝灭NPQ,PSⅡ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100,200,300)mg/L CCC处理均可显著提高Sunfan叶片的Cha,Chb,Chl,Fv/Fm,Fv′/Fm′,Fv/Fo,ΦPSⅡ,ETR,qP(p0.05),且均随着CCC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CCC处理可显著降低Y(NPQ),NPQ(p0.05),且均随着CCC质量浓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当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Cha,Chb,Chl,Fv/Fm,Fv′/Fm′,Fv/Fo,ΦPSⅡ,ETR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Cha,Chb,Chl均与Fv/Fm,Fv′/Fm′,Fv/Fo,ETR,ΦPSⅡ,q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NPQ均呈负相关,与Y(NPQ)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回归分析可知,Cha随着Fv/Fm值,qP值的增加而增加;Chb随着Fv/Fm值的增加而增加;Chl随着Fv/Fm值,qP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稻瘟病菌对杂交水稻光系统的毒害机制。【方法】采用ZA10、ZA14、ZA18、ZC11 4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粗毒液浇灌水稻植株,探讨4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素对不同生育时期冈优725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非循环光合电子流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初始荧光(Fo)、叶片表观量子效率(α))的影响。【结果】稻瘟病菌毒素处理后,冈优725叶片的光系统受到破坏,Fv/Fm、Fv/Fo、ΦPSⅡ、ETR、qP、qN、α显著降低,而Fo显著升高。不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素的毒力差异显著,且随着浓度的增高毒素对水稻光系统的影响作用增强,其中ZA10毒力最强。【结论】稻瘟病菌毒素能引起水稻叶片类囊体膜受损和反应中心破坏,光合电子传递效率降低,光保护能力削弱;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与水稻生育时期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在孕穗期对毒素最敏感,在拔节期最耐受。  相似文献   

3.
刚竹属13个竹种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了刚竹属13个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高节竹、红哺鸡竹、斑竹、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绿皮黄筋的SPAD、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或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等值均高于其他7个竹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值相对较低,即这6个竹种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可为优选观赏竹种;相关分析表明:Fv、Fm、Fv/Fo、Fv/Fm、Yield、qP、ΦPSⅡ与SPAD值呈正相关,qN与SPAD及其他荧光参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3个水稻组合扬花后剑叶衰老过程中光合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剑叶衰老过程中,不同水稻组合在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Rubisco酶、LHPC和PSⅡ蛋白复合体含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水稻扬花后剑叶Rubisco酶、LHCP和PSⅡ核心蛋白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C优725在花后15-25d内剑叶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值要显著高于金优725和B优827,在同样的时间段内剑叶的Rubisco酶、LHCP和PSⅡ核心蛋白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也要明显高于金优725和B优827。不同水稻组合相关光合指标转折点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同。  相似文献   

5.
香樟8个无性系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分别测定香樟8个无性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Pc-2、Pc-1、Pc-706的叶绿素仪测定值(SPAD)、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等值均高于其它5个无性系,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相对较低,这3个无性系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相关分析表明:Fv、Fm、Fv/Fm、Fv/Fo、QY、qp、ΦPSⅡ与SPAD值呈正相关,npq与SPAD值及其它荧光参数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光合参数尧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遥结果表明: 随着籽粒的不断充实袁剑叶净光合速率渊Pn冤尧蒸腾速率"Tr"\胞间CO2 浓度Ci\气孔导度Gs\Fv/Fm\ETR 和Yield 均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不同组合间各指标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灌浆初期袁菲优188 和B2 优768 的净光合速率显著 高于对照品种冈优725曰灌浆中期袁菲优188 和B2 优768 的Tr\Gs\Ci 和Fv/Fm 值逐渐下降,而冈优725 的这些指标 波动性较大.菲优188 和B2 优768 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冈优725,显示出菲优188 和B2 优768 良好的植株特性.  相似文献   

7.
聚乙二醇胁迫对茶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铁观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聚乙二醇(PEG)胁迫对茶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胁迫下,茶树幼苗叶片的基础荧光(Fo)显著升高,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显著下降,说明PEG胁迫使茶树幼苗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受到伤害;PEG胁迫还降低了茶树的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缩短了荧光上升时间(T1/2)、抑制了PSⅡ反应中心电子的传递(ETR降低),导致天线色素热耗散速率(Drate)和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升高,光化学猝灭(qP)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磷素营养对烤烟叶绿素含量及其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Os5p调制荧光仪分别测定了在不同磷素营养水平下南江三号烤烟品种的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磷素营养条件下叶绿素SPAD值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Yield、Fv/Fo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且不同生育期内差异水平不一致,增加磷素营养可显著提高光化学效率。另外,南江三号的Fv/Fm、Yield峰值出现在现蕾期,说明此生育期正是其光合作用最为强盛的时期,也是烟叶进行干物质积累的重要时期。通过比较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发现,其PSII光化学效率变化呈现的是单峰曲线,其变化趋势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缺硫胁迫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的方法,对缺硫水稻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缺硫情况下,水稻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初始荧光(Fo)、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非光化学能量耗散(NPQ)增加,缺硫水稻的光合能力降低。PSⅡ反应中心破坏或可逆性失活没有造成水稻叶绿素PSⅡ活性降低,而非光化学能量耗散增加造成了缺硫水稻Fo下降,这很可能是水稻植株适应缺硫逆境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遮荫对苗期福建柏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1.5年生福建柏播种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遮荫强度,分别为自然光(对照)、透光率50%、透光率25%、透光率12.5%,采用容器土培法研究不同遮荫强度对苗期福建柏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造成苗期福建柏叶绿素含量和主要荧光参数值增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随着遮荫强度增强,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及总叶绿素(Chl a+b)含量均增加,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的光化学活性(Fv/Fo)、PSⅡ电子传递效率(Fm/Fo)、光适应下PSⅡ实际光量子产额(YⅡ)、光抑制时最大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则先升后降,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则先降后增,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各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Fv/Fm、Fv/Fo、Fm/Fo在自然光与透光率50.0%、25.0%之间,自然光YⅡ、ETR与其他3个遮荫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在自然光与遮荫处理间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Fv/Fm、Fv/Fo、Fm/Fo、YⅡ、ETR、qP均在透光率50%处理时最高,CAT、POD、SOD活性、可溶性蛋白、Pro含量最低.研究表明,遮荫环境下,苗期福建柏光合能力、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发生了相应变化,其中,透光率50%遮荫最有利于福建柏苗期生长,说明适度遮荫可以改变福建柏幼苗生理特性,提高光合能力,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1.
4个紫竹栽培类型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为多用途经济竹种,研究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大径紫竹、1a紫、2a紫、3a紫4个紫竹栽培类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紫竹栽培类型间叶绿素荧光参数除qP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光系统Ⅱ功能存在差异.3a紫的Fv、Fv/Fm、Fv/Fo、Yield、ETR、qP、NPQ值最高,其次为1 a紫、2 a紫,大径紫竹最低,说明3 a紫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1 a紫、2 a紫次之,大径紫竹最差:相关分析表明:Fo与Fv/Fm、Fv/Fo,Fm与qP、NPQ显著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Fm与Fv、Fv/Fm、Fv/Fo,Fv与Fv/Fm、Fv/Fo,Fv/Fm与Fv/Fo,Fv/Fo与ETR,F与Fm',Yield与ETR、qP,ETR与qP,qP与NPQ显著正相关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早熟马铃薯光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Os5p调制荧光仪分别测定了早熟马铃薯费乌瑞它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和不同生育期内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叶绿素SPAD值在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Yield、Fv/Fo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不同生育期内差异水平不一致;块茎膨大期的Fv/Fm值在0.80~0.85,表明此时期为干物质积累最大期;通过比较费乌瑞它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与实际光化学效率得出,光化学效率变化的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7种箬竹抗寒特性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明7种箬竹Indocalamusspp.的抗寒特性,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夜间低温胁迫后7种箬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各种箬竹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日变化规律呈近似“W”型;广东箬竹Indocalamus guangdongensisPSⅡ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等参数值均低于其他箬竹种;小叶箬竹I.pumilus具有最高的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值;髯毛箬竹I.barbatus的Fv/Fm,Fv/Fo值均高于其他几种箬竹,说明广东箬竹最容易遭受低温胁迫,抗寒性差,而小叶箬竹和髯毛箬竹抵抗低温能力较强。可见,利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来鉴别箬竹种间抗寒性是可行的。图4表3参15  相似文献   

14.
间作遮荫对花生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花生单作为对照,设置30、35、40、45、50 cm 5个木薯花生间作行距,播种90d后测定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与单作对照相比,间作花生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 a+b)、初始荧光(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升高;且窄行距(30~35 cm)处理的Pn、Fv、Fv/Fm、Fv/Fo、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高于宽行距(45~50cm)处理.间作遮荫使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一系列变化是花生对间作遮荫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研究了荷兰红枫、日本红枫等红叶鸡爪槭品种PSⅡ光化学活性、能量分配及日灼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日灼抗性较强的鸡爪槭原变种其Fo、Fm、Fv/Fo、Fv/Fm、qP、ETR、Yield等荧光参数显著高于日灼抗性较弱的荷兰红枫,而原变种的上述参数值多与日本红枫之间无显著差异,分析明确了各荧光参数与日灼伤害程度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7 种箬竹Indocalamus spp .的抗寒特性,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夜间低温胁迫后7 种箬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各种箬竹PS 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日变化规律呈近似W 型;广东箬竹Indocalamus guangdongensis PS Ⅱ光化学效率(Fv/ Fm),PS Ⅱ潜在活性(Fv /Fo )和PS 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等参数值均低于其他箬竹种;小叶箬竹I .pumilus 具有最高的初始荧光(F o )和最大荧光(Fm )值;髯毛箬竹I .barbatus 的Fv /Fm ,Fv /Fo 值均高于其他几种箬竹, 说明广东箬竹最容易遭受低温胁迫, 抗寒性差, 而小叶箬竹和髯毛箬竹抵抗低温能力较强。可见, 利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来鉴别箬竹种间抗寒性是可行的。图4 表3 参15  相似文献   

17.
以欧李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超微弱发光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抑制光系统活性条件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最大荧光产量(Fm)、天线转化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潜在活性(Fv/F0)、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下降趋势且均低于对照,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天线热耗散能量(D)呈上升趋势且均高于对照;超微弱发光强度(UWL)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相关分析显示,UWL强度与ΦPSⅡ、qP呈高度正相关,差异性极显著;与Fv'/Fm'、ETR、Fv'/Fm、Fm呈中度正相关,其中与Fv'、Fm'、ETR、Fv/Fm差异性显著;与D、qN 呈中度负相关,差异性显著.研究发现,在抑制光系统活性条件下,欧李叶片的UWL强度与叶绿素荧光特性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UWL强度随Fm、Fv'/Fm'、ETR、Fv/F0、Fv/Fm、ΦPSⅡ和qP的下降而下降,说明欧李叶片UWL与光系统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对杨树和紫丁香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aCl不同浓度胁迫处理对杨树和紫丁香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0(对照),200,400,600,800mmol/L NaCl溶液处理杨树和紫丁香叶片,研究两者在盐胁迫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杨树和紫丁香叶片的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下降趋势。比较而言,杨树Fv/Fm下降并不显著,且在非胁迫环境或较低盐胁迫条件下,杨树叶片的Fv′/Fm′、ETR、ΦPSⅡ以及qp值高于紫丁香叶片,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低于紫丁香叶片。【结论】在非胁迫环境或较低盐胁迫条件下,杨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化学性能优于紫丁香叶片。  相似文献   

19.
以铁观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聚乙二醇(PEG)胁迫对茶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胁迫下,茶树幼苗叶片的基础荧光(Fo)显著升高,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显著下降,说明PEG胁迫使茶树幼苗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受到伤害;PEG胁迫还降低了茶树的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缩短了荧光上升时间(T1/2)、抑制了PSⅡ反应中心电子的传递(ETR降低),导致天线色素热耗散速率(Drate)和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升高,光化学猝灭(qP)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引种茶树品种光合、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阳特早、乌牛早、龙井长叶、龙井43、白毫早、碧香早、安吉白、祁兰8个引进品种的4 a生无性系茶树的光合特性、荧光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河南茶区筛选出优良的茶树栽培品种.结果表明,平阳特早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适合制作名优绿茶;碧香早、祁兰净具有最高的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电子传递速率(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諴SⅡ)、表现电子传递速率(ETR);龙井43最耐旱,平阳特早耐旱性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