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机械化生产和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得小麦在产量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光靠生物技术和机械生产提升的产量,是远远不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河南是我国的小麦生产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小麦高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就河南地区晚播小麦的情况进行分析,为晚播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机理和技术做一研究。  相似文献   

2.
小麦晚播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成为制约我国小麦生产的关键问题,在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这一矛盾尤为突出。旨在通过归纳稻茬小麦晚播定义依据,总结稻茬小麦晚播原因及高产限制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为稻茬晚播小麦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稻茬晚播小麦生育特性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升稻茬晚播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产量潜力,研究总结了稻茬晚播小麦的生育特性以及筛选适宜的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合理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此来应对其生育阶段的不利因素,从而使稻茬晚播小麦稳产甚至增产,为豫南弱筋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五河县小麦晚(迟)播的原因及实践情况,总结了晚(迟)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改善五河县小麦晚(迟)播技术水平,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是平山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4.6亩,种植模式以小麦与玉米(花生等)轮作为主。生产中,由于玉米(花生)选择品种不合理或区域积温不足,造成不能适时收获,从而使小麦播种偏晚,形成晚播麦,影响小麦产量,形成低产田。因此,结合全县的小麦生产状况、区域分布和小麦高产主推技术要求,就晚播小麦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  相似文献   

6.
采用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晚播独秆栽培技术、撒播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技术等4种麦作方式,分析不同麦作方式下小麦的生育特征、产量及抗倒能力,结果表明:同一小麦品种采用不同麦作方式,全生育期、总叶片数等除晚播独秆栽培技术较短(少)外,其他3种方式基本一致;产量及单茎抗倒力矩均表现为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撒播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技术晚播独秆栽培技术。因此,采用当前农业生产上提出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能够获得高产稳产,是江苏中部地区稻茬麦栽培主推的种植技术。但综合考虑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等因素,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因也能保持相对较高的产量水平,是当前稻茬麦生产中同步推行的麦作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是平山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4.6亩,种植模式以小麦与玉米(花生等)轮作为主。生产中,由于玉米(花生)选择品种不合理或区域积温不足,造成不能适时收获,从而使小麦播种偏晚,形成晚播麦,影响小麦产量,形成低产田。因此,结合全县的小麦生产状况、区域分布和小麦高产主推技术要求,就晚播小麦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  相似文献   

8.
为使晚播小麦获得高产,探索了小麦在晚播条件下不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月中下旬晚播情况下,小麦的播种量以12.5~15kg/667m2为宜,并总结与完善了一套适合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产量和品质亦随之降低。因此,晚播小麦的一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都必须在争取早播种的前提下,依据当地当时的生态条件,因地制宜选用适宜品种,适度增加播种量精细播种,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采用催芽播种,地膜覆盖等争早技术,夺取晚播小麦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的产量和抗倒性能有一定影响,为了明确播期不同所造成的影响,安排早播、传统播期和适期晚播这三个播期,分析两种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和抗倒性能。试验证明,适期晚播能够显著降低小麦的茎秆重心高度、株高和基部节间长,提升茎秆的机械强度,并与早播、传统播期中的籽粒产量相当。所以,适期播种能够在高产的同时,使小麦的抗倒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稻茬小麦采用浅旋撒播高产栽培、稻草全量还田高产栽培、超高产栽培、晚播高产栽培等4种种植方式,分析其生育特性、产量及效益.结果表明,同一小麦品种采用不同种植方式,高峰苗期和成熟期基本一致,但高峰苗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较大;产量和效益均有明显差异,以超高产栽培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晚播高产栽培产量最低、经济效益最差,浅旋撒播高产栽培和稻草全量还田高产栽培的产量和效益介于两者之间,但明显高于晚播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2.
纹枯病、蚜虫、倒伏、早衰是小麦由高产向超高产转变的主要障碍因素,作看认为适期晚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同时适期晚播迎可以有效防止冬前旺长减轻小麦冻害;适期晚播,同时适当加大播量,还可以有效藏少超高产田所存在的缺苗断垅现象,而缺苗断垅也是影响超高产实现的一个重要障碍。但多年来,人们在生产上把适期早播敢为促使冬前形成壮苗、提高小麦产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冬性和弱春性小麦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及播量对小麦叶龄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只要加大播量不会影响高产群体的形成;春性品种晚播将影响群体的总生长量和群体穗数,适期播种最好,有利于形成高产群体,并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不同品种播期与产量的互作不一致,成产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也不一致:半冬性品种晚播并不会降低产量;弱春性品种晚播和早播均可导致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轮作区,生产上小麦早播晚收、玉米晚播早收和缺乏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不利于黄淮海区实现玉米机收籽粒的问题。全国农技中心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于2016年开始在河南开展了小麦玉米双机收模式试验,以筛选适宜的小麦玉米品种、确定合理的小麦玉米茬口、优化集成配套技术,为黄淮海区实现大面积玉米机收籽粒和小麦玉米轮作全程机械化提供依据。试验表明,通过培育选用早熟、籽粒脱水快、站秆能力强、抗逆、高产的玉米品种和早熟、耐晚播、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配套小麦晚播早收、玉米早播晚收的"双早双晚技术",能够在黄淮海区实现大面积玉米机收籽粒和小麦玉米轮作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晚播条件下种植的小麦品种,特进行了晚播小麦品种特征特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晚播小麦的生育进程前期起步晚,抽穗期较大面积生产晚1~2 d,后期生长平稳,成熟期与大面积生产基本一致,全生育期缩短。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晚播小麦的群体茎蘖动态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拔节期达到茎蘖高峰;而晚播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呈上升趋势。结合产量因素,在迟播条件下,获得高产的小麦品种的叶面积指数也较高。综上,在晚播条件下,淮北地区晚播小麦种植应选择分蘖能力强、后期灌浆速率快、干物质积累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杨灿  张瑞杰  李立 《农家参谋》2013,(11):10-10
黑小麦农大3753属冬性、中早熟品种。该品种茎秆坚硬、抗倒性强、高抗条锈病。近几年,该品种在河南新乡进行了示范种植,并探索其晚播高产栽培技术,喜获丰收,平均667平方米产量500千克以上。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围绕近2年生产上比较普遍的迟播晚播稻茬小麦开展了调查和试验性研究,分析了迟播晚播小麦减产的主要因子以及不同品种耐迟播的表现,在此基础上补充和强调了晚播尤其是过迟播种稻茬小麦的创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22年商丘市小麦生产喜获大丰收,亩均产量超千斤,单产和总产同创历史新高。受上年播种期严重秋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百亩高产示范点、万亩示范方及优质专用小麦项目的带动,大力推广小麦晚播抗湿应变技术、科技壮苗等高效集成栽培技术,全市小麦生产取得了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品种济宁16号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产优质品种,研究济宁16号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济宁1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鲁西南地区,济宁16适宜播期为10月9~19日,最佳播期为10月9~14日;适宜播期内播种量以每亩基本苗14万~20万为宜,依播期调播量。晚播条件下基本苗在28万~32万产量最佳,可以发挥该品种的最大经济效益和高产潜力,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晚播麦田的生育特点,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指导小麦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