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养农业区春蚕豆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覆盖栽培具有集雨抑蒸、增温保墒、节本增效和增产增收等效应,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的技术革新。针对旱作雨养农业区露地蚕豆生产水肥利用率不高和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从轮作倒茬、整地施肥、精选良种、防治病虫、抢墒覆膜、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安全生产、适期收获和脱粒贮藏等方面介绍了雨养农业区春蚕豆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旱地马铃薯与蚕豆不同间作方式的效益比较,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膜侧间作蚕豆的最佳方式为2行马铃薯间作2行蚕豆,产投比最高,马铃薯和蚕豆折合产量分别为38 550、1 635 kg/hm2,产值达26 563.5元/hm2,纯收益达16 848.0元/hm2,可在甘肃省中部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年降水量300mm左右的半干旱山地雨养农业区,采取挖建集流水窖、合理补灌、扩大秋作物种植面积、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等措施,将工程设施集水与农艺措施节水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大幅度的增加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东北重要的农作物,当前雨养农业区的高产栽培技术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水平,本文就东北雨养区地膜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就该实验的方案设计及具体方法进行分析,从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两个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白银市雨养旱作耕作农业区以优质无公害蚕豆、黑膜马铃薯为主要栽培作物。套作可调整作物生长空间结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发挥各自的边行优势。在不同的套种模式下,摸索蚕豆的播种密度,为早熟菜用型马铃薯套作蚕豆高效栽培模式提供技术依据,从而获得高产增收。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东北重要的农作物,当前雨养农业区的高产栽培技术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为进 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水平,本文就东北雨养区地膜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 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就该实验的方案设计及具体方法进行分析,从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两个 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隆德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婷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92+125-92,125
干旱少雨是影响北方旱作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为了解决干旱偏干旱雨养农业区旱作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充分推广应用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使该项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其中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一项主要实用技术。但在实际的农业生产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根据本地生产实际和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组装出雨养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减耕施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科学实用、操作性强,适宜在黄淮海小麦-玉米两熟种植的雨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苏丹农业生产缺乏相关的规范性要求,所以参考中国现有的相关文件条款制定苏丹雨季灌区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苏丹雨养农业区和与之相似的其它自然生态区提供参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玉米高产栽培的产地环境和生产技术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苏丹雨季宜种玉米各灌区中基础产量可达7 500 kg/hm2以上的地块。其它自然生态因素与本区相似的苏丹雨养农业区亦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壶关县属典型的北方旱作雨养农业区,而秸秆覆盖技术是改善农田小气候的重要措施,但传统的覆盖方式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经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旱地秸秆沟埋加地膜覆盖技术模式.该模武具有秸秆腐烂好、能蓄水保墒、提高地力等优点,非常适宜在北方及旱作玉米生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2006,(2):18-19
一、旱作雨养农业区小麦膜侧沟播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与传统垄沟种植有机结合的一项小麦抗旱增产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延伸和深化。它集农艺、微型工程、生物管理、机械化操作以及集流高效用水于一体,具有生产实用性、经济高效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性,克服了地膜(播技术本身难以克服的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严格、人工铺膜、掏苗费工费时、追肥困难和水分不足等突出矛盾,适应范围广、操作简便、便于田间管理,易被农民接受和掌握。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小麦单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不仅发挥了地膜的保墒、增温…  相似文献   

12.
定西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年平均降水量350 mm,年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水资源相当匮乏,无灌溉条件,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主要依赖于天然降水,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天然降水资源、提高降水利用率则是该区旱农生产和旱农研究的关键.为此,我们于1999-2000年进行了地膜覆盖集雨抗旱种植技术对胡麻产量的影响及其集雨、保墒效果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区胡麻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观察了榆中县半干旱区胡麻地膜覆盖不同栽培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垄沟穴播、全膜覆土穴播、残膜穴播栽培的胡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依次为2 870、2 600、2 530 kg/hm2,分别较露地条播增产50.26%、36.13%、32.46%。是榆中县干旱半雨养农业区较为理想的胡麻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中部,是典型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干旱少雨,光照充足,蒸发量大,年降雨量 350-420毫米,且集中在秋季,有效利用率很低,冬春降雨稀少,经常出现严重旱灾,造成小麦等夏粮作物不能适时播种、失种或毁种,导致大面积减产。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今年我们在(?)口农业科技示范场和(?) 口镇赵家铺村,推广了全地膜覆盖沟穴播抗旱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黑龙江西部雨养农业区优质春小麦北麦6号氮素后移与春小麦产量的变化关系。以形成黑龙江省西部雨养农业区春小麦栽培模式。2011年进行了此项研究试验。通过在本区域平丰年条件下春小麦氮素后移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表明。以分蘖期施用氮素增产效果较佳,通过项目研究初步形成优质春小麦氮素后移高产栽培模式,为春小麦北麦6号在本区域种植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河南省南阳市小麦种植中,雨养农业区存在降水时空分布与作物需水时段相矛盾的问题,导致土壤培肥能力不足。基于此,对南阳市纯雨养区小麦生产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当地小麦品种的利用和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应用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纯雨养区的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7.
论澄城县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干旱是导致春玉米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主要因素。在实施玉米科技入户工程及玉米高产创建项目中,通过试验示范探索集成出一套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其核心是地膜覆盖、膜侧种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草综合防治,加上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实现旱地春玉米稳产高产。该技术适合在渭北同类生态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蚕豆品种地膜覆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类型蚕豆品种进行了地膜覆盖效应探讨,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加速蚕豆生长发育,提高青鲜荚及籽粒产量。在城市郊区,以收获青鲜荚供作菜用的,可提倡地膜覆盖栽培,以利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效益。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提高复种指数,蚕豆下茬可种蔬菜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黑龙江省西部雨养农业区春小麦氮素后移与春小麦产量品质的变化关系,形成黑龙江省西部雨养农业区春小麦栽培模式,2009年进行了此项研究试验。通过在本区域平丰年条件下春小麦氮素后移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初步形成优质春小麦氮素后移与产量品质的高产栽培模式,为春小麦在本区域种植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婧  于晓春  宋伟 《北京农业》2012,(18):16-17
2010年度在黑龙江省西部雨养农业区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了14个优质啤酒大麦品种比较试验,平年年份筛选出适宜本区域种植的啤酒大麦品种进行本项目试验.结果表明,本年度气候条件下,产量水平和千粒质量分别为5 000.00 kg/hm2、45.00g以上的为适宜种植品种.本项目啤酒大麦品种比较试验的结论,可作为优质啤酒大麦在黑龙江省西部雨养农业区推广种植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