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来,庆元县通过利用一些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来进行相关农业技术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保证在增加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完善,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文章将简要谈谈该县是如何通过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业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技术兴起了并且将其更广泛地应用在工业、手工业等领域。 同样,在农业方面,这些新型的技术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越 来越高,利用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进行相关的农业技术的发展,在增加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 证产品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论述农业信息在农业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服务的层次和范围,从而看到农业信息要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形成产业化,并地对农业信息产业发展提出几点应 民建议,如:深化信息体制改革,顺应信息市场需求等。同时指出农业信息单位如何强化自身建设,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背景之下,大数据技术在各个生产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将农业大数据技术充分应用到其中,能够更好地助推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可以实现对各种有价值数据信息的有效收集、分析和处理,提高农业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还能够大大节约生产成本和销售方...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气象站的出现可以帮助人们实时进行气象信息的掌握,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农业生产。由于自动气象站总会受到雷击伤害,人们不得不进行防雷技术的研究,保证农业生产不因此而受到影响。文章就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对农业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自动气象站的防雷技术进行了探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很多行业的发展模式有所转变。以农业为例,逐渐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现如今,知 识信息价值日益提升,农业生产思想以及技术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借助信息技术,农业获得了更好地发展,比如可以 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提高蔬菜生产率。现如今,信息化逐渐变为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借 助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好的管理生产技术设备,使农业发展离现代化更进一步,明显改善了农业发展以往存在的问 题。对此,本文首先围绕农业信息化展开分析,然后探讨农业信息化重要性,最后针对蔬菜种植病虫害信息化建设策 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北京农业》2011,(2):9-10
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通过生物的方法来改善生产,使得生态能够得到更好地平衡,从而促进农业能够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商洛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典型座谈、信息检索、档案查阅等方式开展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商洛农业信息化经历了16年的发展,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农业信息发布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其中县级及以上政府信息服务机构近一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市场供求、农业新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经营、金融供给、政策法规、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信息需求量大,农户对生产性技术、村务管理、政策法规类的信息需求较高,对农业生产作用最大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手机和互联网。商洛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支撑乏力、基础设施不足、信息供需衔接不配套、农民信息素养不高、财力支持不够,提出了加强技术支撑、加快基础建设、保证有效供给、注重宣传培训、建立长效机制等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化生产已经成为农业生产销售的发展趋势,被列入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之中。更快更好的发展完善农业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化已经成为农业领域研究的方向。文章首先介绍了农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现阶段农业信息利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技术转化不及时、生产信息不完善、市场信息不对称等,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加强农业信息数据库和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科技期刊作为信息产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直接为农业生产的提升服务,是落实科教兴农、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工具,也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农业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了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农业科技期刊应提高期刊质量,重视编辑队伍建设,及时准确地传播各种知识信息才能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农产品的冲击,迫使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要通过各种手段及时了解世界各地的农业技术及农产品信息,广大农民也急需掌握新的技术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国内外对农产品的需求,这使得农业网络化成为今后农业领域的一大热点。农业网络化的发展将在今后农业领域成为主要潮流之一,成为今后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农民和提供信息服务的一条有效途径。一、中国农业网络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农村人口近10亿,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采用了机械化操作,农村的现代化正在迅速普及。然而我国现有的…  相似文献   

12.
论农业信息与农业发展战略的关系刘吉元(广西农垦职工大学530227)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农业生产与农业技术更新循环加快,各种信息成了农业活动的依据,以致农业中的各种活动都表现为以创造、积累、传播和利用信息为内容的循环过程。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多层次、多...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信息化能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上网人 口低,信息服务体系的不健全限制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信息化,必须要完善农村信息 基础设施,加大对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与宣传,并大力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实现农业绿色化的重要领头人,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绿色农业发展现状有助于科学认识目前绿色农业发展的进程,更好地制定未来绿色农业发展路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农业受到发展方式、技术水平、主体认识水平、生产销售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提出改进绿色生产技术、壮大绿色发展队伍、完善土地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发展绿色农业,更好地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中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21世纪初期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应优先发展的领域: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应用技术,科技信息的电子化传播技术,农业生物信息学技术,精确农业支持技术,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和市场信息化技术,农业多媒体制作技术和声象技术,“信息落地”技术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技术兴起了并且将其更广泛地应用在工业、手工业等领域。同样,在农业方面,这些新型的技术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利用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进行相关的农业技术的发展,在增加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把电子商务与农业相结合,通过信息化带动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联系,是使农产品更好地进入市场、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永靖县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是,由于信息闭塞,导致农业服务跟不上,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和市场相脱节的现象,从而使部分农产品销售不出去,收益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农业信息化服务已成为全县农业发展的一个迫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将对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将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整合信息资源,快捷高效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尽快发家致富。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农业的发展是体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的方面,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也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是否先进的标准之一。所以说在提高农业发展技术的前提是要对农业技术产权进行必要的保护,只有把农业技术产权保护起来,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业技术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用互联网思维经营农业可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推动农特产品供需双方的直接对接,助推农业实现个性化生产与集约化生产相结合。“互联网+农业”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服务问题。农民可以通过电商购买所需的农资、农机,并获得防治病虫害、施肥用药等农业技术指导,科学种田。借助互联网形成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可实现精准化生产、智慧型生产。“互联网+农业”可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带动农村经济集约化发展。“互联网+农业”有助于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让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了解该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链条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