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中外8所涉农高水平大学的科研实力可知,在进入ESI世界前1%的学科数方面,国外4所高校(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瑞典农业科学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新西兰梅西大学)在8-20个之间,约占各自学科总数的37%-91%,而我国4所农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总和(14个)仅占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一所学校的70%;从2004年到2014年,我国四所农科大学的发表论文数量,除了中国农业大学外多在6300篇以下,而国外大学除了新西兰梅西大学(8157篇)外,其余三所均在万篇以上;平均而言,我国四所农科大学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仅占国外四所样本大学的一半,高被引论文数的差距则更为可观.但从近五年的发文增速来看,我国四所农科大学平均为212%,而国外四所院校仅为35%;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是农科高校优势学科.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世界高水平涉农大学的科研现状,以农业科学为例,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深入剖析了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农业科学领域前4位高校即瓦赫宁根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优势。研究发现:从高被引论文的作者角度来看,4所学校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汇集了一定数量的学科领军人物;从论文署名人数维度来分析,4所学校总体上的科研合作团队规模在逐年扩大,单独发表论文的学者比例逐年下降;从国际合作的机构分布情况来观察,4所学校都将国际合作作为促进本校科研发展的重要举措;4所学校都获得了不同渠道的基金项目资助,其中政府资助成为主体,同时科研项目资助也呈现出社会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本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重点学科发展决策提供情报线索,对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路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看农林院校学科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部两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来看,涉农主干学科的优势集中在“4+1”五所高校,即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所重点农林院校和浙江大学1所综合性大学。单从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的视角来看,农林院校出现了”三方阵”分层现象;大批非农院校参与了农林主干学科竞争,其总数达到农林院校的2倍之多,且显现出强大的竞争实力,农林院校的主干学科优势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农林院校参与非农学科竞争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总体来看,其非农特色与学科优势还很脆弱。  相似文献   

4.
利用InCites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8—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的兽医学发展情况,并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皇家兽医学院、根特大学等国外三所高水平大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国内4所高校论文数都有所增加,但是总论文数、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和H指数等依然偏低,科研生产力、影响力和创新力与国外高校都存在较大差距。并据此提出应从加强国内高校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增加论文产出;引导发表高水平论文、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以提高论文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创新力来提高国内论文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4所农业高校与欧美5所涉农高校的学科实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我国农业高校和欧美涉农高校的学科实力,根据ESI数据库中各高校SCI收录论文的统计资料,针对我国4所农业高校和欧美5所涉农高校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学科整体水平上,我国4所农业高校与美国3所涉农高校的差距很大,但论文数的增长速度要比欧美高校快得多。我国农业高校内部最强势学科为植物学与动物学,而美国涉农高校最强势学科为临床医学或工程学。我国农业高校在学术论文快速增长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升论文的质量,在近5~10年内追赶的目标应锁定为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按照国际学术领域排名的可比指标,进一步增加跻身国际一流的学科是我国农业高校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李悦 《农学学报》2019,9(12):54-59
[方法]利用InCites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8—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的兽医学发展情况,并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皇家兽医学院、根特大学等国外三所高水平大学进行了对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国内四所高校论文数都有所增加,但是总论文数、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和H指数等依然偏低,科研生产力、影响力和创新力与国外高校都存在较大差距。[结论][目的]并据此提出应从加强国内高校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增加论文产出;引导发表高水平论文、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以提高论文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创新力等方面提高国内论文水平。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最重要的农作物研究对象之一。本研究采集了2005年以来WOS数据库收录的发表的20302篇关于玉米研究的学术期刊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以国家和机构为单位,从发文量、综合影响力指标I3、高水平论文数量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对其国际学术影响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在玉米领域的学术研究实力已经进入世界一流。(2)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机构在发文量和综合影响力指标I3的表现也都位居世界一流。(3)我国在高水平论文方面尚有大幅度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和其他高水平机构的合作。(4)未来玉米研究的竞争主要还是我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竞争的关键不再是数量,而是高质量的研究。(5)我国在国际合作方面还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基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近10年的ESI学科数据,从发文量、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高水平论文数量等方面分析了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2个ESI学科的整体发展情况,对ESI潜力学科进行预测,还对高水平论文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世界一流涉农学科高校拥有一批世界领先的涉农学科且综合实力居于世界前列。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设置的6类涉农学科和全球高知名度的U.S.News大学排名为依据,筛选界定出9所世界一流涉农学科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以这9所高校官方网站切入,整理分析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共同点,对比我国涉农学科高校现阶段的研究生培养状况,提出从国际化教育、跨学科培养、综合素养提升、导师全程育人强化4个方面来改进和加强我国涉农学科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0.
依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所提供的数据,以西南大学为例,基于计量分析研究视角从学术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论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分布等几方面入手,分析该校居于ESI前1%学科的科研产出状况,总结近年来学校的科研论文发展态势,预测部分潜力学科的学术竞争力和前景,得出了该校整体科研水平不断进步的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西南大学及其他高校的学科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 99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 )统计 ,西北农业大学 1 998年在所统计的 1 2 86种科技期刊中共发表科技论文 3 1 0篇 ,在全国高校中位居第75名 ;在全国农林高校中位居第 4名 ,详见表 1。表 1  1 998年我国高校 (农林 )科技论文数前 30名名次表位次在全国高校中的位次高校名称 论文数 /篇 位次在全国高校中的位次高校名称 论文数 /篇1 44中国农业大学 52 3 1 6 1 83湖南农业大学 1 302 51浙江农业大学 40 3 1 71 91东北林业大学 1 2 53 75华中农业大学 31 0 1 81 95江西农业大学 1 2 1475西北农业大学 31 0 …  相似文献   

12.
据 2 0 0 0年中国科技论文引文统计分析数据库统计 ,我校 2 0 0 0年科技论文被引用频次位居全国高校第2 5位 ,在全国农业高校中位居第一 ,排在我校前面的陕西高校有第四军医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见下表。附表  2 0 0 0年我国高等学校科技论文被引用频次前 5 0名名次高等学校论文数名次高等学校论文数1北京大学 44 92 2 6中国地质大学 10 3 42浙江大学 3 2 2 5 2 7第一军医大学 10 2 43清华大学 3 0 73 2 8东南大学 93 34华中科技大学 2 8662 9中国农业大学 92 05复旦大学 2 4943 0中山大学 8456四川大学 1960 3 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8167第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第一大小麦生产国,中国政府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在小麦基础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本研究采集了WOS核心集合数据库收录的、2005—2015年发表的22 923篇关于小麦研究的学术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在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两个基本指标基础上,计算了h指数、综合影响力指标I3和4项期刊影响力指标(期刊影响因子、5年期刊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力)百分位等衍生指标,分别以国家和机构为单位,从发文量、高被引论文、高综合影响力指标I3论文、高影响力期刊论文等维度,进行了国际学术影响力比较。研究表明,(1)2008年开始中国在小麦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一;2011年以来中国机构在发文量排序中一直位居第一。(2)基于h指数的论文被引频次分布与TOP10%高被引论文两项指标说明,中国机构的高被引论文占比都较低。(3)从ESI高水平论文数量来看,中国农业科学院是表现最好的中国机构。(4)高综合影响力指标I3、高影响力期刊论文中,中国机构的论文数量占绝对优势,但每项指标的平均表现都比较靠后。总之,中国虽然已成为小麦研究领域的研究大国,研究主力地位已确立,但在引领小麦研究前沿方面尚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统计分析了ESI数据库在2010年3月~2011年3月1年中的7次更新数据,研究了进入ESI前1%的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学论文数、总引用量和篇均被引频次及其排名变化,并与国内外部分研究机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学论文数和总引用量的绝对数量增加,排名上升;论文数排名R值由0.91增加到0.94,总引用量排名R值由0.73增加到0.84。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  相似文献   

15.
涉农大学建立校外实验站是农业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更好发挥大学功能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发展的情况,分析了校外实验站在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地方科技人才及新型农民培养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明确了校外实验站在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以及服务地方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阐释了新形势下校外实验站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涉农大学校外实验站地位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涉农大学建立校外实验站是农业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更好发挥大学功能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发展的情况,分析了校外实验站在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地方科技人才及新型农民培养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明确了校外实验站在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以及服务地方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阐释了新形势下校外实验站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涉农大学校外实验站地位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SCI-E数据库为统计源,检索中国西南地区3所高校近十年的研究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原理,从科技论文量、热门学科、高产出作者、高被引文、基金赞助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侧面反映中国西南3所高校科研发展情况。结果显示:近十年来西南地区3所高校科研论文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并形成了以化学学科科研活动中相当活跃的核心作者群以及多次荣获基金资助的作者,为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内涵及建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知识生产的理性判断,作为"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是拥有若干世界一流农业及相关学科的大学,具有研究型大学的共性特征及农科优势、公益行为等个性特征。基于QS、NTU及ESI学科等排行指标,对世界顶尖涉农大学及中国涉农高校进行现实考察。借鉴世界顶尖涉农大学的发展经验得出:保持农业学科竞争优势、突破知识瓶颈以及推动协同创新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9.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被引论文数量成为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现有研究大多是从学科领域视角分析高被引论文涉及的热点,鲜少以某个机构为出发点,将其发文总体情况与高被引论文情况进行对比、总结该机构高被引论文的内外部特征与规律。[目的/意义]为全面了解深圳大学高被引论文的发展现状,并就如何利用ESI和InCites培育高被引论文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对深圳大学在InCites和ESI中高被引论文情况与近10年SCIE/SSCI中Article与Review的统计总量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所涉及学科、研究方向、高产作者、高产期刊、合作机构、基金资助机构等,对深圳大学潜力高被引论文进行预测,最后从宏观上将深圳大学与其他代表性地方大学、广东省内高校进行对比。[结果/结论]深圳大学的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高被引论文数也在逐年增长,但相对于上海大学、郑州大学等其他代表性地方大学还有一定差距。深圳大学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图书馆需要结合分析数据提供更加针对性的学科服务、培育更多的高被引论文。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08年—2017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64个主要国家合作发表的SCI、SSCI和ESI论文为数据集,分别从与中国合作论文总量、ESI论文合作数量、合作论文数量占其国家发文总量、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国家、研究机构和研究领域等几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科研合作强度、合作深度、合作广度和合作影响力,希望为构建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机构和国际科技组织间的合作机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合作论文总量和ESI合作数量都明显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在一带一路国家高质量论文中中国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中国同时与多个“一带一路”国家ESI论文合作较少,发达国家是合作中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美国;ESI合作论文发文期刊都是各学科领域影响力较高的期刊,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高能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碳纳米复合材料以及网络模型设计和算法等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