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文章利用近年来泰州市测土配方施肥各项试验结果及样品测试数据,研究全市主要土壤类型稻麦施肥参数和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小麦基础供氮量勤泥土小粉浆土淤泥土高沙土油沙土,水稻基础供氮量高沙土勤泥土小粉浆土淤泥土油沙土;小麦氮肥利用率勤泥土小粉浆土高沙土淤泥土油沙土,水稻氮肥利用率淤泥土小粉浆土勤泥土油沙土高沙土。在农业生产上,宜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地力水平设定目标产量进行合理施氮推荐。  相似文献   

2.
研究兴化市土壤供氮性能,结果表明:兴化市主要土种勤泥土、乌黏土、浅层小粉浆无氮基础生产力分别为4 057.5、3 787.5、3 420.0 kg/hm2,平均3 807.0 kg/hm2;土壤供氮量分别为93.45、85.50~90.00、79.50~87.00 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6.2%、29.3%、34.5%,平均为33.3%。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靖江市主要土壤类型油沙土上水稻生长的适宜氮肥用量,特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油沙土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油沙土上,水稻产量以施氮25k g/667m2为最高,但从氮肥最大农学效率考虑,以施氮量22.5 kg/667m2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常熟市辛庄镇水稻种植区3种主要土壤类型的供氮水平、无氮基础生产力、水稻氮肥当季利用率,以进一步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进行了水稻无氮基础地力产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当季水稻土壤供氮量平均为6.78kg/667m2,水稻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为26.9%,土壤无氮的基础生产力平均为400.7kg/667m2。  相似文献   

5.
在张家港市水稻土、潮土上进行小麦精确施氮试验,。结果表明:精确施氮与常规施氮相比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水稻土小麦平均增产7.43kg/666.67m2时,潮土小麦平均增产74.30kg/666.67m2。水稻土土壤供氮量为5.59kg;产量水平分别为350、400、450、500kg/666.67m2时水稻土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分别为2.04、2.21、2.39、2.56kg;氮肥利用率为50%。潮土土壤供氮量为4.04kg;产量水平分别为350、400、450、500kg/666.67m2时潮土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分别为1.72、1.80、1.88、1.96kg;氮肥利用率为55%。  相似文献   

6.
在张家港市水稻土和潮土类型上,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进行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无氮基础地力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当季对土壤有效氮的利用率潮土高于水稻土,分别为36.59%和25.91%。在施磷、钾肥时,当季土壤供氮量水稻土稍高于潮土,分别为62.25、61.35kg/hm2。小麦在平均产量水平为5 611.80 kg/hm2时,每100 kg麦粒平均吸氮量为2.16 kg。小麦当季对氮肥的吸收率水稻土为45.95%,潮土为39.87%。  相似文献   

7.
不施氮肥,对小麦影响明显。除千粒重外,叶龄、茎蘖、株高、茎粗、根数、穗数、叶面积、穗长、产量在无氮区均明显低于常规区。兴化市无氮基础地力产量在3 609.0~4 387.2kg/hm2之间,平均3 916.05kg/hm2。土壤供氮力在77.55~95.70kg/hm2,平均86.70kg/hm2。小麦在不同土壤氮肥当季利用率,以勤泥土氮肥当季利用率最高,勤粘土最低。  相似文献   

8.
在精确施氮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水稻土高、中、低肥力水平的土壤供氮量、每100kg产量吸氮量及当季氮肥利用率等施肥参数。结果表明,高、中、低肥力水平的土壤对当季水稻的供氮量平均分别为9.53、10.46、8.84kg/667m^2;水稻形成每100kg籽粒产量的吸氮量分别为2.93、2.61、2.62kg;水稻对当季氮肥的吸收率分别为34.42%、30.32%、41.03%。经统计分析,在高、中肥力水平下,精确施氮区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区,分别增产14.94%、12.29%,而低肥力水平下增产不显著。水稻经济施N量为15.5kg/667m^2。  相似文献   

9.
闫德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91-8394
[目的]研究了太湖地区3种类型土壤黄泥土、乌沙土和乌栅土的供氮能力,以期为太湖地区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好气培养法、淹水密闭培养法、化学提取法。[结果]好气条件下,黄泥土的氮矿化量最高,其次为乌栅土,乌沙土最低,乌栅土2060 cm土层土壤供氮量占060 cm土层的40%左右。淹水条件下,土壤的氮矿化量依次为乌栅土〉黄泥土〉乌沙土,乌栅土全层土壤供氮量主要来自020 cm土层。黄泥土和乌沙土的无氮区水稻产量和水稻吸氮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乌栅土。3种土壤酸解氮、碱解氮和热氯化钾提取氮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乌栅土〉黄泥土〉乌沙土,各化学提取法指标都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结论]各项化学提取法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氮素矿化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力水平下小麦精确施氮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7~2009年在常熟市进行了水稻土不同肥力水平下小麦精确施氮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目标产量400kg/667m2,无氮基础地力产量为195.4kg/667m2,土壤供氮量为3.67kg/667m2,百kg籽粒吸氮量为2.38kg,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33.1%;目标产量350kg/667m2,无氮基础地力产量为177.9kg/667m2,土壤供氮量为3.57kg/667m2,百kg籽粒吸氮量为2.16kg,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34.4%;目标产量300kg/667m2,无氮基础地力产量为161.3kg/667m2,土壤供氮量为3.09kg/667m2,每百kg籽粒吸氮量为2.14kg,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34.7%。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粉浆土土属地区,在低施氮条件下,不同耕播方式对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3号”产量形成的影响效应。1材料与方法1.1品种与土壤类型供试品种为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3号”,供试土壤为小粉浆土,有机质含量1.40%,全氮0.0886%,全磷0.1215%,速效钾158.5mg kg,小麦  相似文献   

12.
在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测土配方参数,如土壤无氮的基础生产力、无氮区和常规区100g籽粒吸氮量、土壤的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土壤基础生产力、土壤磷钾肥的临界值等,并对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研究,为当地小麦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种土壤氮素等养分与水稻基础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不同土种土壤养分测定及不施氮肥空白区试验,分析不同土种土壤氮素等养分与水稻基础产量的关系,研究不同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每100 kg基础产量稻谷需氮量及土壤氮素当季利用率。结果表明:①水稻土类4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明显高于潮土类4个土种,速效磷含量两者较为接近;②同一土种不同农田土壤中全氮、有机质与碱解氮的含量相对稳定,空间变异相对较小;③8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稻基础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④8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对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起关键作用,且极显著大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所起的作用;⑤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及不施氮肥空白区试验结果,建立了不同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⑥潮土类4个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每100 kg稻谷平均需氮量为1.48 kg,水稻土类4个土种则为1.69 kg;⑦潮土类4个土种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46.4%,而水稻土类4个土种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41.6%。  相似文献   

14.
以精确施氮试验为基础,通过对产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作物需氮量等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不同类型土壤目标产量氮肥用量。结果表明,精确施氮处理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小麦产量提高6.2%~7.6%,效益增加60.6~71.8元/667m2。水稻土、沿江潮土、沿海潮土土壤供氮量分别为6.37、5.57、6.02 kg/667m2。在300~500kg/667m2产量条件下,小麦百kg籽粒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均与产量呈线性正相关。目标产量400、425、450、475kg/667m2时,所需施氮量分别在9.0~14.0、11.5~16.1、13.8~18.1、15.9~19.9kg/667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大量小麦“3414”田间试验、不同施氮量及不同生育期合理运筹氮肥试验及大田示范、推广验证,确定了小麦不同产量水平需肥规律、肥料利用率、土壤供肥量、施氮量和运筹技术,集成了小麦高产及养分高效管理技术体系,为区域小麦土壤诊断、分区施肥指导、精确量化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水稻土、潮土等两大类型土壤上进行21组水稻精确施氮试验,初步明确水稻精确施氮的3个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水稻精确施氮与常规施氮相比,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水稻土平均增产1 205.9 kg/hm2,潮土平均增产1 019.3 kg/hm2.水稻土土壤供氮量为127.2 kg/hm2,在7 500、8 250、9 000、9 750 kg/hm2产量水平下100 kg籽粒吸氮量分别为1.94、2.04、2.14、2.24 kg,氮肥利用率为40%;潮土土壤供氮量为104.1 kg/hm2,在7 500、8 250、9 000、9 750 kg/hm2产量水平下100 kg籽粒吸氮量分别为1.78、1.87、1.96、2.05 kg,氮肥利用率为30%.  相似文献   

17.
笔者于2007~2009年在常熟市水稻土不同肥力水平上进行了水稻精确施氮试验,结果表明:高肥力水平下水稻目标产量600kg/667m2,无氮基础地力产量为407.1kg/667m2,土壤供氮量为7.01kg/667m2,百kg籽粒吸氮量2.21kg,氮肥当季利用率35.9%;中肥力水平下,目标产量550kg/667m2,无氮基础地力产量为388.6kg/667m2,土壤供氮量为6.35kg/667m2,百kg籽粒吸氮量2.11kg,氮肥当季利用率35.2%;低肥力水平下,目标产量500kg/667m2,无氮基础地力产量为363.7kg/667m2,土壤供氮量为5.76kg/667m2,百kg籽粒吸氮量2.03kg,氮肥当季利用率37.2%。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不同肥力土壤氮素转化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评价不同施氮量下不同肥力土壤在小麦孕穗期的土壤活性氮组分(土壤矿质氮、可溶性有机氮和微生物量氮)的转化与氮肥利用率的变化。【方法】以长期(37年)定位试验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贫瘠土壤-NF:长期不施肥;低肥力土壤-LF:长期施用化肥;中肥力土壤-MF:长期施用低量有机肥配施无机肥;高肥力土壤-HF: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配施无机肥)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利用15N示踪法,研究添加外源硫酸铵氮肥(N0:0、N1:135 kg·hm-2、N2:180 kg·hm-2)之后,小麦生长旺盛时期(孕穗期)土壤活性氮组分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变化以及与土壤供氮效应之间的联系。【结果】随施氮量增加,不同肥力土壤的可溶性氮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处理最高,而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在N2达到最大,N1最低;不同肥力土壤可溶性氮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贫瘠土壤,而微生物量氮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贫瘠土壤>低肥力土壤(P<0.05);施氮对不同肥力土壤可溶性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影响在低肥力土壤最大,而在高肥力土壤增幅最小。不同肥力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吸氮总量和吸15N量的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贫瘠土壤(P<0.05),其中,吸收15N量所占小麦吸收总氮的百分比大小变化为低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贫瘠土壤(P<0.05)。相同肥力不同处理下,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小麦吸氮量和吸15N肥料的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N1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总体上施氮处理下小麦吸肥料氮所占吸收总氮的百分比的平均值为44%;各肥力土壤中肥料损失量均为贫瘠土壤>低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P<0.05),而且氮肥损失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2处理最大;土壤活性氮组分与土壤供氮、氮肥利用率、小麦吸氮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高肥力土壤上添加适宜氮量(135 kg·hm-2)利于土壤中活性氮组分的转化,能更好地协调土壤供氮与作物需氮间的关系,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几种主要红壤性水稻土的硝化与反硝化活性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4种红壤性水稻土硝化和反硝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氮肥在4种土壤中的硝化率差异极显著,表现为灰泥土>浅灰黄泥沙土>灰黄泥土>黄泥土,培养642h后硝化率分别为85.6%、24.3%、22.5%和6.7%。不同土壤的硝化率与土壤中硝化细菌数(主要是亚硝酸菌)显著相关(r2=0.95),pH值最高和最低的土壤其硝化率分别表现出最高和最低,但浅灰黄泥沙土在pH5.1条件下,硝化率可达24.3%。在施氮肥条件下,不同土壤的反硝化活性差异也极显著,其中黄泥土反硝化活性最高,氮肥反硝化损失量达25.16μgN·g-1土,占施氮量的12.12%,反硝化作用可能是该土壤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3种土壤间反硝化活性差异不显著,氮肥反硝化损失量仅占施氮量的-0.15%~0.27%。反硝化菌数量与氮肥反硝化损失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可以认为反硝化作用在不同类型土壤氮肥损失中的作用和贡献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天津农业科学》2017,(6):30-33
受全球气候变迁影响以及各地区的土壤变异性,土壤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都存在不同,需要有不同的施肥管理措施。有研究显示,小麦施肥技术的关键在氮肥的施用上,而氮肥受土壤间差异的影响很大,小麦在不同的土壤需要不同的氮肥用量,而土壤质地愈粗,需氮量愈大。根据区域土壤性质及配合肥料施用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用量,将有益于农业经济生产永续经营。通过使用缓释肥料利用氮素等量替换的方式研究氮素利用率及吸收效率,以探讨氮肥在天津地区小麦地施用的最佳方式,能达到合理施肥和高收益的目标。结果表明,增效肥料在化肥减量增效方面效果显著,与普通氮肥相比,可降低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溶量;相同施氮量的情况下,增效肥料可较长时间维持土壤供氮能力,减少氮素损失,氮肥利用率可提高16.16%~79.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