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筛选普通油茶优良砧木,研究了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和香花油茶(C.osmantha)砧木种子质量对普通油茶岑软3号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物种种子质量与沙藏过程中胚芽与胚根的生长极显著相关,种子质量越大,越能促进中胚芽与胚根的生长。3个物种间作为砧木的种子质量差异显著,但除以陆川油茶为砧木的嫁接苗梢粗达到2.56 mm,显著高于普通油茶和香花油茶外,3个油茶物种作为砧木的嫁接苗梢长和叶片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普通油茶质量大的种子作为砧木,可促进嫁接苗的新梢的增长和增粗,而陆川油茶和香花油茶质量大的种子作为砧木,可促进嫁接苗新梢增粗。  相似文献   

2.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组培继代芽为接穗,普通油茶种子培育的胚芽为砧木,研究田间嫁接培养再生植株技术。结果表明:选取3.0 cm长以上优质油茶组培继代芽,采用劈接法嫁接,锡箔绑扎接口,塑料薄膜密封的棚内培养,在每年2—5月和11—12月里嫁接,成活率为88.2%~98.3%。  相似文献   

3.
油茶胚芽嫁接苗具有主根长、侧根发达、造林成活率高,又能保持优良无性系特性的特点,是当前培育油茶优良种苗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油茶,籽可榨油,种仁的含油量高达59.2%,是我国高产油量的植物之一。油茶的适应性较强,耐贫瘠,抗干旱,是改造红壤的先锋树种。其寿命长,可长年受益,已遍布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目前,祁门县大面积油茶林品种混杂,树势衰颓,平均亩产茶油仅3~4kg,经济效益不佳。可采取油茶无性系芽苗砧嫁接技术,培育优良品种苗木实行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一、种子的采集与催芽采种期一般在油茶生理成熟和种子成熟之间,即种子已经成熟而果实未开裂之前进行,黄山地区可在10月下旬采种。当其果皮上的茸毛自然脱落,变得光滑明亮;树上少量茶果微裂,容易剥开;种子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时,即应采摘。采回的油茶果实,放在室内通风处让其自然开裂,选取大粒种子(粒重2~3g)在室内用干净的干河砂贮藏,到翌年3月取出用湿砂催芽。湿砂先用托布津处理,再一层砂、一层种子堆放,砂的厚度10cm左右,4~5天洒水一次,保持一定湿度。待胚芽伸长到3cm左右时,即可作芽苗砧嫁接。二、圃地选择与整地做床圃地宜设在向阳、排灌方便、土壤疏松、pH值5.5~6.5的黄壤、红壤土地。高湿排水不良、粘重板结或干燥的砂土、碱性土不宜作苗圃。在嫁接前3~4周整地,每亩用生石灰50kg、甲...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种子筛选最优贮藏方式,研究采用5种方式进行贮藏处理,比较贮藏后的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贮藏处理的种子萌发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发芽率和发芽势均随贮藏时间推移而降低,出苗率除贮藏2个月与3个月的种子间相差不大以外,其他也随贮藏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79℃超低温处理效果最佳,其发芽率、出苗率和发芽势均高于其他处理,种子的贮藏期可达220 d。常温、蜡封液A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塑封、蜡封液B(RQT-G-4水果保鲜保湿增亮剂)处理的种子在贮藏了101 d时,胚芽生长缓慢,保存了162 d后失活,且蜡封液A、塑封、蜡封液B处理的指标均显著高于常温处理。4℃低温处理和使用蜡封液C (橘子保鲜剂)蜡封处理的种子贮藏表现次之,相较于常温等处理,这两种处理延长了约一个月的保质期。(2)不同贮藏处理的种子胚芽长、胚根长、胚芽直径和胚根直径均有显著差异,且随着贮藏时间推移而降低。-79℃超低温处理的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贮藏处理,其幼苗生长指标随时间的平均下降幅度最小,贮藏效果最佳;蜡封液C处理种子的胚芽长...  相似文献   

6.
油茶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子胚芽和2a生扦插苗带侧芽的嫩枝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油茶种子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2.0mg/L.4-NAA0.2mg/L+GA31.0mg/L+蔗糖30g/L+卡拉胶6.5g/L,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1mg/L+GA31.0mg/L+蔗糖30g/L+卡拉胶6.5g/L,增殖倍数为3.50;适合油茶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1.5mg/L+IAA2.0mg/L+GA,1.0mg/L+蔗糖30g/L+卡拉胶6.5g/L,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mg/L+IAA1.0mg/L+GA,1.0mg/L+蔗糖30g/L+卡拉胶6.5g/L,增殖倍数为3.96。木质化程度已较高的油茶组培茎芽适宜的生根基质为细沙,生根率达95%。  相似文献   

7.
油茶种子含水率与造林成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种子发芽需要水分,但当年造林的种子,勿须保持过高的水分,因油茶种子的生理特性是待翌年4、5月,当土温达到12℃以上,土壤水分20%左右,种子才发芽出土。高水分则是种子贮藏运输过程中霉烂变质的主要原因。多年来,我省许多地区进行了油茶引种栽培工作,过去没有油茶或油茶较少的西双版纳州、思茅地区、德宏州、楚雄州、曲靖地区、大理州、昆明地区、以及怒江州,丽  相似文献   

8.
油茶种子是目前油茶造林的主要材料,研究油茶种子生理,为种子安全贮藏运输快速育苗提供依据,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很大意义。本文以浙江普通油茶霜降种种子为材料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9.
以蕲春出产的桔梗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油茶水浸液对桔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水浸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桔梗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油茶水浸液对桔梗种子萌发的化感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弱,甚至表现为抑制作用.在较低浓度范围内油茶水浸液对桔梗幼苗根、茎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最适于桔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油茶水浸液浓度为0.010 g/mL.  相似文献   

10.
油茶是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栽培经济价值的一类植物的总称.文章通过对江西省已筛选出的26个油茶无性系,采用仪器测试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含油率进行测定,得出不同油茶无性系含油率变化情况.油茶种子含油率随着油茶的成熟,种子的含油率逐渐的升高.大部分油茶种子含油率的峰值出现在10月30日左右.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油茶根接育苗技术加快了油茶的无性繁殖,提高了经济效益。因为油茶根接技术的应用,使得种子的使用量增加了2倍多。种子繁殖速度加快了,种子的成本也随之降低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研究油茶根接育苗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油茶根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点,为油茶根接技术的实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食用木本油料植物。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对油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对油茶种子萌发过程及其主要生理生化变化的报道不多。为了解油茶种子萌发过程及生命活动的规律,笔者于1964年至1965年对油茶种子萌发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对不同萌发阶段的主要生理生化变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初步看出一些规律,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油茶种子cDNA文库构建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以湘林1号和湘林.1号油茶优良无性系近成熟种子为材料.总结了构建油茶种子cDNA文库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为今后油茶和其它油料植物种子的mRNA提取、构建高质量的cDNA文库及ESTs文库等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油茶种子成熟调控蛋白基因的功能,以pCAMBIA1304质粒为载体,根据油茶种子成熟调控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了小干扰RNA(Si RNA)序列,构建了油茶种子成熟调控蛋白基因小干扰RNA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si RNA,并借助农杆菌介导叶盘法将pCAMBIA1304-si RNA转化到野生型烟草中,获得了稳定表达的转基因烟草苗。为下一步的油茶种子成熟调控蛋白基因的功能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生态因子和人为因素对油茶出油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果实和种子的脂肪含量和出油率,不仅与油茶的品种质地有关,而且与油茶生长的立地因子和气候因子有关,通过人工控制和改造生态环境,可以促进油茶产量的提高,有利于油脂的合成与积累,提高油茶的出油率。采收后的油茶果实和种子,仍在继续进行生理生化变化,不同的处理,对油茶的出油率出会产生影响,人为因素可以提高油茶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16.
以油茶果实膨大期和油脂合成高峰期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和表达谱数据库构建,并对油茶种子α-亚麻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进行分析。转录组测序获得油茶种子α-亚麻酸代谢非冗余基因 Unigenes序列共112条,与α-亚麻酸代谢密切相关的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非冗余基因 Unigenes 序列94条,包含12种调控α-亚麻酸代谢主要酶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显示,果实膨大期和油脂合成高峰期的α-亚麻酸合成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参与油茶种子α-亚麻酸的合成及形成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物质转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验证油茶种子 LOX,AOS,ACOX,AOC,OPR,AACT,PLA2,HPL,DOX,MFP,FAD2,FAD3等关键基因在油茶种子油脂合成不同时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各基因表达规律与表达谱数据分析结果一致。克隆、调控这些相关基因将会为提高α-亚麻酸含量的油茶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油茶种子外壳种皮坚硬,发芽率低,为了提高油茶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对3种油茶种子采用不同浸种处理进行了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温水90℃、高锰酸钾、赤霉素、4号ABT生根粉溶液浸种的种子平均发芽率为84.%、90.0%、92.0%、97.0%;用4号ABT生根粉溶液浸种的种子平均发芽率,比应用清水浸种、高锰酸钾溶液浸种、赤霉素溶液浸种的种子平均发芽率分别提高15.5%、7.8%、5.4%,萌芽率也分别提高14.5%、6.8%、4.4%。  相似文献   

18.
以良种油茶种子和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设计3种外源激素处理方式,探讨外源激素对油茶种子萌发、根系生长及油茶轻基质嫁接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激素处理对油茶种的根系生长、出芽和轻基质嫁接容器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用50mg/L ABT处理过的油茶种子根系生长迅速、主根饱满健壮、须根浓密,发根质量好,Ⅱ级根出现早,须根出现和出芽时间比对照均提前7d左右。在轻基质嫁接容器苗株高生长和地径生长上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进行油茶种植,提高油茶产量,研究了江西11个油茶高产无性系的花期、花粉生活力及杂交组合坐果情况和种子含油率。结果表明:①通过花期观察,确定赣55、赣无1、赣无2、赣无16和赣无24花期基本一致。②11个油茶高产无性系的花粉生活力均达到50%以上,在油茶种植配置上花粉活力不会成为油茶高产的限制因子。③通过比较分析杂交组合坐果情况和种子含油率,确定赣无1、赣无16、赣无2、赣无11、赣55、赣190和赣无8混栽为科学合理的配置模式。④综合考虑11个油茶高产无性系的花期、花粉生活力及授粉组合坐果情况和种子含油率,以赣55、赣无1、赣无2和赣无16为主栽品种进行油茶种植,是最佳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省现有油茶成林7000余亩,除云台,宝华油茶发展较早以外,大部分是在1952年至1954年由外省调进种子直播造林而成。由于油茶种子来源不一,加上油茶是异花授粉树种,个体之间互相影响,产生变异,因而我省油茶品种彼此之间差异很大,其中优株很少,劣株较多,目前虽已进入盛果期,但每年产量很低。因此,进行油茶良种选育,应用优良品种,改造现有油茶低产林,营造油茶新林,就成为我省油茶生产上的一项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自1978年起开展了油茶优树选择工作。现将两年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一、方法与步骤 我省油茶林分布面比较广。为做到在广泛的基础上选择好优树,我们组织了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