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三农"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农民增收、粮食安全、滥占耕地、生态环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5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了产生问题的根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三农”问题的第7个“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2004年,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实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省、河南省专门就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了考察。2003年,山东东明和河南兰考遭受严重洪涝灾害,胡锦涛十分惦记灾区的群众,他要求当地党委和政府做好救灾工作,组织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要确保灾民高高兴兴地过年。胡锦涛十分关心农民增收问题。他每到一地,都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探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加的问题。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增收面临的…  相似文献   

4.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的利国惠民工程,旨在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科技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农家书屋”工程无疑将成为推动农业科技图书发展一个重要契机,各出版单位应及时调整策略,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农家书屋这个大平台推动农业科技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5.
浅议“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村始终是城市的摇篮和依托,农民始终是广大的人民群体。基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系统分析了“三农”问题的内涵及其表现,提出加快城镇化、提高农民素质、构建农业物流体系等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安全生产、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在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的扶持之下,如何增加农民持续增收是农业科研工作人员研究工作的使命之一,同时也是我刊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所在。带着关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诸多相关问题,我们走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蒋和平、张志斌、白由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受利益驱动和农民盲目追新求异心理的影Ⅱ向,“未审先推”行为又有抬头之势,而且其形式隐蔽、手段多样、势头较强,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实现我省再增产50亿kg粮食的宏伟目标,2008年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开展了全省种子市场“未审先推”行为专项治理年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专项治理,“未审先推”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场上未审品种的数量大幅度减少,省农业委员会推荐的主推品种和搭配品种的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刘洋 《种子科技》2016,(11):50-51
论述了"搞活"农业对农民、对国家的重要性,指出了当前"搞活"的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创设制度、出台政策,让农业更好地为农民"搞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教育 提高农业人口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三农”问题目前集中体现在农民增收难,农民增收难的直接原因在于农业人口素质偏低,使得农业、农民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农民农业收入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在北京都市型农业的大力发展下,种植业对农民的增收起着不可忽视作用。为了考虑种植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选取了1978-2009北京市统计年鉴中相关的10项指标,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对农业生产基本投入、农业生产追加投入、水土涵养三个主因子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得到农民收入与各项农业影响因素的直接关系。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农业生产追加投入因子对农民增收影响最大,说明了有组织规模的经营方式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表明,增加农业生产基本投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也较大,做好水土涵养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都市农业与农民技术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红 《华北农学报》2005,20(Z1):195-198
文章主要论述了宁波市鄞州区都市农业已初具雏形和在都市农业条件下加强农民技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宁波市鄞州区农民技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对都市农业农民技术素质教育应当把握的5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初冬时节的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十里八村家家炊烟袅袅,户户地瓜枣飘香.这个仅有2.8万人口的山区,就是依托地瓜枣的加工带动起了种植、养殖、农副产品贩运等一毓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赢.……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因此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就成为当前或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围绕这一想法从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现代化、外向型农业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现状等方面谈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世纪现代农民的必要性,针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问题提出了一是实施旨在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全面教育培训行动计划,二是政府办学、企业岗位培训与农民自发求学相结合,三是拓展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内容,利用参与式培训的方式,四是提高农村劳动力中农业科技人员比例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素质四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加工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食品产业的密切关系,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产品加工的受益者也应是农民。分析得出了我国目前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与农业、农村、农民脱节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迫切任务首先是使农民成为经营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以来,“两杂”种子市场全面放开,经营从业人员急剧增加,品种非常丰富,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极大的选择机会。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对依法治种认识不足,监管不到位,加上有的种子企业钻法律的空子,致使种子市场暴露出不少问题,已经威胁到农业生产安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宋玉明 《种子科技》2007,25(6):30-31
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种子质量,无论是品牌竞争、服务竞争还是销售网络竞争,归根到底起关键作用的还是种子质量的竞争。为促使种子企业健康长久发展,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必须在种子质量上狠下功夫,以保证种子品牌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中共中央颁布了2006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同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1号文件”),这是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第3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蔡建斌  高虹 《种子科技》2007,25(1):3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6年来,我国种子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种子市场主体已呈现多元化,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从种子生产到种子使用整个过程来看,存在问题还很多。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基层种子工作的经验,认为要搞好种子产业化,必须首先要“十化”。  相似文献   

19.
种子入保险农业有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对农业高度重视,对农业投入极大地增加。而目前中国农业、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弱,加之种子这一商品的特殊性,单从外观是难以判断其优劣、真伪的,种子出了问题,农业就出问题,农业出问题,整个社会就不安宁。农业需要放心种,农民渴望种子也能有保险。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绿色农业具有兼顾农产品品质与产量,市场前景广阔,产品目标和质量标准明确,注重人与自然、农业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特征,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确保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致富,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