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诱导紫花苜蓿幼苗抗盐性的效果及其可能的生理调节机制,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中苜3号’和‘陇中苜蓿’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下施用外源EBR对紫花苜蓿幼苗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及离子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150mmol/L NaCl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光合能力及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下降,苜蓿幼苗体内无机离子的吸收、运输和分配等代谢过程失调。2)NaCl胁迫下,施用0.1μmol/L外源EBR后,苜蓿幼苗叶片的Chla、Chlb、Chla+b、Chlx·c含量及Chla/Chlb显著提高,Chl/Car显著降低,Pn、Tr、Gs、WUE均显著提高,光合能力增强,促进了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苜蓿幼苗不同器官(叶片、茎秆、根系)中的Na~+、Cl~-含量及Cl~-/Na~+显著下降,K~+、Ca~(2+)、Mg~(2+)含量及K~+/Na~+、Ca~(2+)/Na~+、Mg~(2+)/Na~+显著升高,体内无机离子的运输比及阳离子的运输选择性比率得到有效调控。3)说明外源EBR能够有效缓解盐胁迫对苜蓿幼苗造成的光抑制,增强有机物的合成和积累,促进对无机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维持体内的离子代谢平衡,提高苜蓿幼苗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太空诱变对苜蓿耐盐能力的影响,以搭载种子、未搭载苜蓿种子及耐盐品种中苜1号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苜蓿种子发芽及其再生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太空诱变后,苜蓿耐盐性与未搭载和中苜1号相比显著增强,250mmol/L NaCl胁迫下种子发芽率比未搭载增加25.7%,发芽时间缩短,子叶畸变率低。同时,搭载后的种子组培再生能力显著增强,表现为愈伤诱导、胚状体诱导、不定芽形成及根分化的数量和质量显著高于未搭载对照及中苜1号。通过盐胁迫条件下筛选,最终获得3株耐盐变异材料。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的盐分分布通常存在空间异质性,单株植物的根系区域土壤盐分变化较大。而目前关于植物品种耐盐性的评价都是在均匀的盐胁迫下进行的,研究不均匀盐胁迫下植物品种的耐盐性更接近自然盐分状况,可以为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选取6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根装置在均匀(100/100、200/200mmol·L-1 NaCl)盐胁迫和不均匀(0/200mmol·L-1 NaCl)盐胁迫下分别测定植株生长速率、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水分吸收、电导率、丙二醛(MDA)、叶绿素(Chl)、脯氨酸(Pro)含量等指标,对各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耐盐性比较;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6个紫花苜蓿品种各盐分浓度下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论在哪种盐胁迫(均匀、不均匀)处理下,各紫花苜蓿品种均表现为生长速率下降,地上、地下生物量降低,水分吸收和叶绿素含量减少,膜透性、MDA和Pro含量增加,盐胁迫抑制了植物生长,且各指标存在品种差异。通过综合评价,均匀和不均匀盐胁迫下各品种的耐盐性不同,在均匀盐胁迫(100/100和200/200mmol·L-1 NaCl)处理下各品种的耐盐性为中苜一号WL354HQWL343HQWL353LH阿尔冈金WL298HQ,而在不均匀盐胁迫(0/200mmol·L-1 NaCl)处理下则为中苜一号WL354HQWL298HQWL343HQWL353LH阿尔冈金。中苜一号在不同盐胁迫处理下均表现出较高的耐盐性,而阿尔冈金耐盐性较差,WL298HQ在均匀与不均匀盐胁迫下的耐盐性差异较大,其他品种的耐盐性居中。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2个耐盐性不同的黄瓜品种中农15号黄瓜(盐敏感)和津优3号黄瓜(耐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研究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a(Chla)含量、叶绿素b(Chlb)含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加大和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总体上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叶片叶绿素h/叶绿素a比值(Chlb/Chla)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耐盐性不同的品种所受到的伤害程度不同,耐盐性强的品种津优3号黄瓜的伤害程度小于耐盐性弱的品种中农15号黄瓜.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的盐分分布通常存在空间异质性,单株植物的根系区域土壤盐分变化较大。而目前关于植物品种耐盐性的评价都是在均匀的盐胁迫下进行的,研究不均匀盐胁迫下植物品种的耐盐性更接近自然盐分状况,可以为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选取6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根装置在均匀(100/100、200/200 mmol·L-1 NaCl)盐胁迫和不均匀(0/200 mmol·L-1 NaCl)盐胁迫下分别测定植株生长速率、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水分吸收、电导率、丙二醛(MDA)、叶绿素(Chl)、脯氨酸(Pro)含量等指标,对各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耐盐性比较;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6个紫花苜蓿品种各盐分浓度下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论在哪种盐胁迫(均匀、不均匀)处理下,各紫花苜蓿品种均表现为生长速率下降,地上、地下生物量降低,水分吸收和叶绿素含量减少,膜透性、MDA和Pro含量增加,盐胁迫抑制了植物生长,且各指标存在品种差异。通过综合评价,均匀和不均匀盐胁迫下各品种的耐盐性不同,在均匀盐胁迫(100/100和200/200 mmol·L-1 NaCl)处理下各品种的耐盐性为中苜一号>WL354HQ>WL343HQ>WL353LH>阿尔冈金>WL298HQ,而在不均匀盐胁迫(0/200 mmol·L-1 NaCl)处理下则为中苜一号>WL354HQ>WL298HQ>WL343HQ>WL353LH>阿尔冈金。中苜一号在不同盐胁迫处理下均表现出较高的耐盐性,而阿尔冈金耐盐性较差,WL298HQ在均匀与不均匀盐胁迫下的耐盐性差异较大,其他品种的耐盐性居中。  相似文献   

6.
以耐盐性不同的柑橘砧木枳和枸头橙为材料,分析NaCl胁迫后植株生长表现以及盐离子(Na+和Cl-)在叶片、茎和根中的含量。结果表明:NaCl胁迫降低了植株的株高和干重,而枳的下降幅度高于枸头橙。NaCl胁迫导致2种砧木叶片相对电导率升高,枳高于枸头橙。此外,NaCl处理后2种砧木叶片、茎和根中的Na+和Cl-含量均上升。除了处理21天内枳叶片Cl-含量低于枸头橙外,其他时间枳叶片和茎中的盐离子含量均高于枸头橙。在根中,NaCl处理15天内枳中的Na+和Cl-含量高于枸头橙,其后则是枸头橙高于枳。  相似文献   

7.
AtNHX1基因对菊苣的转化和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tNHX1基因导入菊苣中,共获得42株卡那霉素(Kan)抗性再生植株。经过PCR检测、Southern杂交和RT-PCR检测表明,AtNHX1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菊苣基因组中,并且能够正常转录。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诱发的愈伤组织进行耐盐生长试验,结果显示,相同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愈伤组织。施加梯度NaCl胁迫后,植株叶片K+和Na+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叶片比野生型积累更多的Na+和K+,维持较高的K+/Na+;叶片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表明,AtNHX1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在提高菊苣耐盐性的同时减轻了盐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姜瑛  周萌  吴越  苗玉红  汪强  韩燕来 《草业科学》2018,(12):2903-2914
在水培条件下,以加拿大引进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加1(Tybor naked oat)、加8(Marion oat 2002)、加9(Nova oat 2003)和白燕6号为试验材料,从盐害外观症状、生理指标及离子吸收方面综合评价不同基因型燕麦对盐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的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各燕麦品种不同盐浓度处理间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Na+、K+吸收及K+/Na+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4个品种盐害症状逐渐明显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丙二醛含量不断增加,Na+含量增加而K+含量降低,整体K+/Na+呈现降低的趋势。加8的盐害指数最低、叶绿素含量降低较少、丙二醛积累相对较低,脯氨酸累积能力强且具有较高的K+/Na+,耐盐能力综合评价值最高;白燕6号在中高盐胁迫下盐害指数稍高于前者、叶绿素含量降低较少、丙二醛积累相对较低,在中高盐浓度下脯氨酸积累能力强,但K+/Na+较低,耐中高盐胁迫下能力次之;加1和加9在中高盐胁迫下盐害指数较高、叶绿素含量降低显著、丙二醛积累较高,脯氨酸积累能力相对弱,且降低较早,同时K+/Na+较低,对盐胁迫相对较敏感。研究表明,加8耐盐性高于其他品种的主要原因在于盐胁迫下有着较强的持K+能力,能够保持较高的K+/Na+,而白燕6号耐盐性强可能与其在Na+区隔化或脯氨酸渗透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两个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品种'钛极-2LS’(Festuca arundinacea'Titanium 2LS’)和'易凯’(Festuca arundinacea'Easycare’)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盐浓度递增的方式对其进行14 d高盐处理(500 mmol·L-1 NaCl),测定两个高羊茅品种幼苗的形态、离子含量、光合参数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比较其耐盐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两个高羊茅品种幼苗地下生物量,K+/Na+,光合、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但'钛极-2LS’的降低幅度低于'易凯’;两个高羊茅品种幼苗内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但'钛极-2LS’的增加幅度高于'易凯’;此外,盐胁迫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在'钛极-2LS’中呈上升趋势而在'易凯’中呈下降趋势。综上,盐胁迫下'钛极-2LS’可以维持相对较高的K+/Na+和较好的光合能力,积累更多渗透调节物质来缓解盐胁迫引起的渗透胁迫、离子毒害和氧化胁迫的伤害,从而更有利于植株生长,因此'钛极-2LS’耐盐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麻冬梅  秦楚  倪星  许兴  郭伶娜 《草业学报》2016,25(12):170-179
本研究在2015年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高羊茅耐盐性,通过种植转基因耐盐草坪草达到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以草坪草成熟种子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AtSOS途径基因AtSOS1、AtSOS2-AtSOS3和AtSOS1-AtSOS2-AtSOS3分别导入高羊茅爱瑞3号中,经PCR检测、Southern blotting分析和RT-PCR鉴定,获得了能稳定表达的转基因株系。以转不同组合AtSOS基因的高羊茅植株和野生型植株为材料进行盐处理,每次处理重复3次,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株高、Na+、K+离子含量、叶绿素含量,结果显示,盐胁迫下转基因植株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增加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盐胁迫下转基因和野生型植株叶片中的Na+、K+含量都增加;盐胁迫下所有植株的株高均呈下降趋势,各株系的叶绿素含量也减少,但是转基因(AtSOS1-AtSOS2-AtSOS3)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增加。转AtSOS基因的高羊茅通过发挥AtSOS途径的作用,促进了植物体内Na+的外排,减轻了盐胁迫所导致的伤害,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下白三叶幼苗离子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三叶耐盐品种1212与敏盐品种83- 159为试验材料,用ICP- MS测定NaCl胁迫下白三叶幼苗根、茎、叶中Na+、K+、Mg2的含量,探讨盐胁迫对白三叶苗期生长Na+、K+吸收与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大,白三叶幼苗茎与叶中Na+含量升高,地上部积累大量Na+,根中Na+含量升幅较小;耐盐品种茎中Na+含量高于敏盐品种,叶中Na+含量则低于敏盐品种.白三叶幼苗根、茎、叶中K+含量随盐浓度增加均呈下降趋势,耐盐品种根与茎中K+含量高于敏盐品种,叶中K+含量则低于敏盐品种.Mg2+含量受盐胁迫影响较小,且不呈现规律性变化.K+/Na+比与Mg2+/Na+比均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耐盐品种根与叶中的K+/Na+与Mg2+/Na+高于敏盐材料,说明耐盐材料更易于通过维持K+、Na+、Mg2+等离子的平衡来维持生长活跃部位的活力,从而提高耐盐性;随着盐浓度增加,根与茎的SK.Na运输选择性系数逐渐降低,茎与叶的SK.Na运输选择性系数增大,这种运输方式使得茎中Na+大量积累,K+含量显著降低,从而说明茎是白三叶植株重要的Na-K库,能通过输出K+和纳入Na+来缓解盐害胁迫.  相似文献   

12.
盐碱胁迫对草地早熟禾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耐盐碱性差异较大的草地早熟禾品种‘午夜'(Midnight,耐盐碱性强)和‘旅行者Ⅱ号'(Voyager Ⅱ,耐盐碱性弱)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在生长箱水培模拟中性盐和碱性盐两种条件下,盐碱胁迫对早熟禾生长、电导率、叶绿素、光合特性、脯氨酸和有机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早熟禾两个品种的生长率下降,叶片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显著下降,尤其是在碱胁迫下,但在耐性强的品种中变化程度均小于耐性弱的品种;两个品种叶片脯氨酸含量主要在盐胁迫下升高,碱胁迫下无显著变化甚至下降;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主要为草酸,且仅在碱胁迫下升高;盐碱胁迫下草酸在叶片和根系中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根系在碱胁迫下;叶片和根系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在盐胁迫下无显著变化,在碱胁迫下则显著升高,其中‘午夜'显著高于‘旅行者Ⅱ号'。由此可见,碱性盐比中性盐对草地早熟禾的伤害更大,中性盐胁迫下主要以积累脯氨酸等物质来调节渗透压,而在碱性盐胁迫下主要通过加强有机酸的代谢、积累和分泌来调节植株体内和根际环境的pH值;耐盐碱的品种在盐碱胁迫下能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和有机酸代谢,提高了植株内和根际环境pH的调节能力,因此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盐碱生境通过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等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离子微区分布调控主要通过调整盐分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来减轻Na~+等高浓度离子对重要组织器官的毒害作用,是盐碱胁迫下植物生存的重要策略之一。为探究黑麦草在盐碱胁迫下的离子微区分布特征,本研究通过水培法,采用不同盐碱浓度(0、50、100、200 mmol·L~(-1))培养液处理黑麦草植株,考察其生长、离子吸收、运输选择性和微区分布变化,揭示黑麦草对盐碱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盐碱胁迫下,植株的相对含水率、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电解质外渗率显著升高;当盐碱浓度大于100 mmol·L~(-1)时,根长、株高和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即黑麦草的耐盐阈值是100~200 mmol·L~(-1);2)盐碱浓度为50 mmol·L~(-1)时,植株根中K~+/Na~+较空白升高了48.3%,Ca~(2+)/Na~+升高了54.1%,说明黑麦草根部可通过增强K~+、Ca~(2+)的吸收来维持细胞渗透压并缓解高浓度Na~+的毒性;3)在50~200 mmol·L~(-1)的盐碱浓度下,黑麦草叶片中可溶性组分及细胞壁中Na~+的相对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但细胞器内Na~+的相对含量降低,说明叶部将Na~+富集在液泡和细胞壁中,以减少Na~+对细胞器的毒害作用;4)叶片微观结构的SEM电镜图片显示,盐碱胁迫下叶片表皮增厚、导管数量减少和孔径缩小。综上所述,盐碱胁迫下黑麦草不同器官的适应机理不同,根部主要通过强化K~+、Ca~(2+)的吸收,降低对Na~+的吸收,并将Na~+区隔化在液泡中以降低离子毒害和维持渗透调节,而叶片主要通过将Na~+区隔在液泡及细胞壁中,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来保护细胞器免受离子毒害。本研究可为黑麦草的耐盐碱适应机制及其在盐碱土上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内模拟的盐分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Na Cl盐溶液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中苜3号、中草3号和陇东苜蓿)种子萌发期进行盐胁迫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0.2%和0.4%)的盐溶液对苜蓿的发芽率和幼苗苗高抑制作用不显著,对幼根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0.8%和1.0%的Na Cl溶液处理下发芽率、0.6%的Na Cl溶液处理下的幼苗苗高和幼根生长量可以作为苜蓿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指标。对四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发芽率、幼苗苗高、幼根生长量、耐盐半致死浓度四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苜1号耐盐性最强,其次是中苜3号和中草3号,陇东苜蓿最弱。  相似文献   

15.
不同程度盐胁迫对碱茅离子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锁民 《草地学报》1996,4(3):186-193
用不同盐分浓度的硫酸盐混合盐对盆栽碱茅进行胁迫,探讨盐胁迫下碱茅根系对土壤中Na+、K+选择性吸收(SA)及植株各部位间Na+、K+选择性运输(ST)能力的变化,并对盐胁迫下植株各部位中Na+、K+、Ca2+、Cl-分布特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有效性Na+含量小于22mmol/100g干土时,盐胁迫对碱茅根系的选择性吸收能力无显著影响,且选择性运输能力尚有所增强,但当土壤有效性Na+含量达31mmol/100g干土时,碱茅根系的选择性吸收能力约为对照的1/2,其选择性运输能力极弱;随着土壤中盐分含量的增加,碱茅叶鞘控制Na+、促进K+向叶片运输的能力则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干旱与土壤盐渍化已成为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液泡膜H~+焦磷酸酶(V-H~+-PPase)具有质子泵功能,在植物抗旱耐盐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课题组得到的转马蔺IlVP(V-H~+-PPase)基因烟草植株(T3和T18)进行不同浓度NaCl处理和干旱胁迫,并以野生型烟草W38(WT)为对照,通过对其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在NaCl或干旱处理下,转基因烟草T3和T18植株干重、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野生型WT植株,其中200mmol·L~(-1) NaCl处理下T18干重、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W38的2.46、1.69、1.08和3.84倍,干旱处理下T18的各项指标分别是野生型的1.52、1.17、1.07和1.41倍。转基因和野生型植株的叶片质膜透性均随NaCl浓度增加或干旱处理而有所升高,但转基因植株的增量明显低于野生型。转基因及野生型植株根、茎、叶中的Na~+含量均随NaCl浓度升高或干旱处理而增加,而K~+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但转基因T3和T18烟草根、茎、叶中的Na~+和K~+含量均高于野生型WT。这说明NaCl和干旱胁迫下过量表达IlVP可增强烟草的液泡离子区域的能力,降低Na~+对细胞质的毒害,进而保护膜的完整性,提高烟草的抗旱性和耐盐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浓度ABA处理对150 mmol/L NaCl胁迫下(水培条件)的2个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维多利亚、中苜一号)矿质元素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降低紫花苜蓿植物组织根、茎、叶的干质量。盐胁迫下各组织中积累大量脯氨酸,分布情况为叶茎根,外源ABA能显著提高各组织中脯氨酸的含量。且维多利亚紫花苜蓿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中苜一号。与NaCl胁迫相比,添加ABA,2个不同品种紫花苜蓿Na+和Mg2+含量均降低,而K+和Ca2+含量增高,且添加浓度为10μmol/LABA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营养液沙培法,用PEG-6000进行4种水势梯度的人工胁迫处理(0、-0.4MPa、-0.8MPa和-1.2MPa),分析干旱胁迫下牧歌37CR、巨能和中苜1号的植株形态特征和根系生理生化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气孔导度下降,根冠比增大。整体而言,干旱胁迫显著影响苜蓿的根系生长,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供试苜蓿的根系总长度、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不断增加,根系干重先增加后下降。就个体而言,牧歌37CR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干重明显高于巨能和中苜1号;牧歌37CR和巨能苜蓿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中苜1号(P0.05);除重度干旱胁迫外,牧歌37CR根系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巨能和中苜1号(P0.05)。综合评价表明,牧歌37CR的抗旱性优于中苜1号和巨能,更适宜在北方较干旱地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苜蓿扦插效果的影响,发现中苜1号、中苜3号、阿迪娜、阿尔岗金4个苜蓿品种和现蕾期苜蓿枝条扦插成活率均超过90%;苜蓿中部和基部枝条扦插成活率显著高于顶部枝条扦插;第一茬次苜蓿现蕾期扦插成活率高于第二、三、四茬;使用生根剂(吲哚丁酸-萘乙酸)处理苜蓿扦插枝条、苜蓿扦插枝条下切口斜切以及扦插土壤为基质+细沙处理均能够显著提高苜蓿枝条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苜蓿种质材料耐盐程度和筛选苜蓿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本研究采用盆栽法对59份苜蓿种质材料苗期进行200 mmol·L-1 NaCl盐溶液胁迫处理,测定了与苜蓿耐盐性相关的12个生长指标和叶绿素荧光指标,并利用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苗期耐盐性进行评价及耐盐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叶面积、叶长、茎粗、叶宽、株高和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trnent,SPAD,代表相对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种质材料间变异大,对盐胁迫反应敏感。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得到的耐盐性综合度量值(D值)对59份苜蓿材料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基于D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59份材料划分为5类:第I类有16份种质材料,D值为0.384,属中等耐盐材料;第II类有13份种质材料,D值为0.465,属强耐盐材料;第III类有4份种质材料,D值为0.647,属极强耐盐材料;第IV类有8份种质材料,D值为0.229,属极弱耐盐材料;第V类有18份种质材料,D值为0.305,属弱耐盐材料。综合筛选出耐盐性极强的材料有‘美11’、‘中苜1号’、‘爱开夏’和‘中苜3号’,耐盐性极弱的材料有‘北方SLT’、‘康赛’、‘WL903’、‘WL440HQ’、‘杂6’、‘Natawwakaba’、‘罗默’和‘甘农3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筛选出叶面积、叶绿素荧光、SPAD和根冠比可作为苜蓿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本研究可为耐盐苜蓿新品种选育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