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上海林业的迅速发展,生态林、经济林的不断扩大,就南汇地区,生态林600 hm2,经济林6 000 hm2.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寸土是金,怎样充分利用这些本地资源呢?袋料黑木耳可以露天栽培,特点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并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可达以耳养林的效果.在黑龙江、吉林等地已相当普遍,但在上海尚无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招远市现有速生丰产林4000hm^2,多数地面透光率为35%左右,形成了凉爽,湿润,氧气充足的林地自然小气候,为生产黑木耳创造了很好的环境条件,据调查,全市适合黑木耳生产的速生丰产林地有1000hm^2,为充分利用这些林地资源,我们在5年生的速生丰产林树下,进行了黑木耳栽培试验,获得成功,试验表明,林地的有效利用率为50%,每m^2可栽  相似文献   

3.
招远市现有速生丰产林4000hm^2,由于树冠基本郁闭,多数透光率为35%左右,形成了凉爽、湿润、氧气充足的林地自然小气侯,为生产黑木耳创造了很好的环境条件。据调查,全市适合黑木耳生产的速生丰产林地有1000hm^2,为充分利用这些林地资源,我们在5年生的速生丰产林树下,进行了黑木耳栽培试验,获得成功。试验表明,林地的有效利用率为50%,可栽培黑木耳棒60个/m^2,产鲜耳60kg,可晒干耳17kg,按48元/kg计,产值为816元/m^2。  相似文献   

4.
广西兴安县自2006年露天栽培黑木耳成功,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广西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几年的实践证明黑木耳露天栽培,虽然投资少,操作简便,但也有不足,主要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受天气影响,产量不稳定。2010年笔者进行黑木耳大棚栽培,与露天栽培相比,效益明显。现将黑木耳大棚栽培技术及栽培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尚荣  田福忠 《食用菌》2009,31(1):44-45
我市有三年以上树龄速生杨树林约9000hm^2,由于树冠基本郁闭,多数透光率30%左右,形成了凉爽、湿润、氧气充足的林地自然小气候,为生产黑木耳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为充分利用这些林地资源,笔者在三年速生杨树林下进行黑木耳栽培试验,获得成功。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和城市森林建设的加快,上海经济林获得了快速发展,连续两年保持了0.47万hm^2左右的增长速度。据统计,截至2004年3月,上海市郊区经济林总面积已达3.19万hm^2,占上海市林地面积的1/3。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不仅是上海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郊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短袋地栽技术有以下六个优势:①黑木耳熟料袋栽技术取代黑木耳木段栽培技术,节省大量林木资源,充分利用林业清林的废弃物栽培出优质黑木耳,产量比木段栽培高,质量好.②利用阔叶硬杂木屑以及部分秸秆、棉籽壳等原料栽培黑木耳属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③黑木耳熟料袋栽成功率高,生产周期短,能充分利用原料资源,栽培黑木耳风险小. ④黑木耳熟料袋栽集中在室内发菌和室外出耳,不利用大棚或温室等出耳场所,生产成本低,管理方便,生产的黑木耳病虫害发生少,无农药残留,达到无公害标准,提高了黑木耳产量和质量.⑤黑木耳熟料袋栽室外全光出耳能充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⑥黑木耳熟料袋栽小口出耳技术能栽培出单片木耳,与成朵的黑木耳相比,无耳根,浸泡时间短,方便食用,消费者十分喜爱.  相似文献   

8.
木薯秆(渣)栽培黑木耳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启苞 《食用菌》2008,30(3):36-38
我县是木薯生产重点县。2007年全县种植木薯4600hm^2,有木薯秆3.31万t和工业木薯渣0.69万t。为充分利用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在三明市真菌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两年来利用木薯秆(渣)栽培黑木耳2万袋,收干耳634kg,绝对生物学效率达8.45%。木薯秆含粗蛋白5.1%,粗脂肪0.01%,粗纤维23.3%,元氮浸出物45.5%;木薯渣含粗蛋白1.27%,粗脂肪1.06%,粗纤维33.8%,无氮浸出物67.49%,是栽培黑木耳的好原料。现将其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工栽培黑木耳,历来都是利用栎树榆树段木栽培,耗费大量木材,随着我国林业资源的日益紧缺,也就限制了黑木耳的生产。为此,我县于2004年春季引进黑木耳袋料露畦栽培示范,取得较好的效益,批量生产已突破每袋(简)(装干料0.9kg)平均产鲜耳500~700g以上(折干耳50~70g以上)。特别是探索出一套不搭荫棚省工、省成本的露天畦栽的简易栽培方法,大大地推动了黑木耳袋料生产。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是我县的品牌产品,具有质量好,销路广的优势。为充分利用资源,从段木栽培黑木耳转向推广代料黑木耳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必然趋势。代料黑木耳栽培与代料香菇相比,更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三大优势,该项目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淮安市3~5月是甜瓜消费旺季,消费量2万t,仅满足本地市场约需种植0.14万hm^2,而现有早熟栽培面积不足0.02万hm^2,发展空间大。我们总结出优质、高效、安全的瓜稻轮作种植模式,该模式甜瓜大、小棚定植分别在4月中旬和5月中旬,抢在本地及周边地区西瓜集中上市前上市,售价高;甜瓜早熟设施栽培,充分利用了淮安地区温、光、水资源,产品品质好,比其它地区同类瓜价格高15%-20%;下茬生产绿色、有机大米,多次获国家稻米博览会金奖。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徐州市果树站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引进金太阳杏,定植后第2年成花株率达100%,最高株产6kg;保护地栽培666.7m^2产600kg,第3年达1000kg。表现早果丰产,抗晚霜和抗病虫能力较强。至2003年已在徐州及周边地区推广栽培6667hm^2,近千万株栽培技术要点是:合理密植,高垄栽培,增施有机肥,及时摘心疏果.保护地栽培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等。  相似文献   

13.
牛瑛萍 《食用菌》2006,28(5):52-53
笔者在利用玉米芯种植平菇、金针菇、黄背木耳的基础上,于2001年立项,以本地丰富的玉米芯资源为主要培养基对黑木耳进行栽培试验。经3年多的栽培试验,取得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玉米芯袋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技术,现简报如下。1菌株的选择我们于2001年从辽宁朝阳食用菌研究所引进黑木耳菌株888、998、K3 3个菌株。对3个菌株的品比试验,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的888菌株作为栽培用菌种。  相似文献   

14.
花生地套种西瓜与无架豆,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使有限的耕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东海县自2000年推广该项技术以来,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到2003年已达到1333,3hm^2。西瓜平均66.7m^2产量2600kg,产值1040元;花生667m^2产量220kg,产值660元;无架菜豆667m^2产量250kg,产值200元。  相似文献   

15.
申进文  郭恒  程雁  范迪宽 《食用菌》2006,28(6):40-41
黑木耳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黑木耳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黑木耳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以前,河南黑木耳栽培以段木栽培为主,随着禁伐森林力度的加大,耳木资源短缺,段木栽培量逐年减少。使河南黑木耳产量不断降低。因此,袋料栽培必将成为黑木耳栽培的主要方式。虽然袋栽黑木耳技术在国内早已成功,但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相关的技术在河南一直未能得到大面积成功应用。我们结合河南气候特点,摸索出适于河南推广的荫棚层架袋栽黑木耳技术,必将促进河南袋栽黑木耳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糖槭树是一种糖材兼用的经济树,在承德市的平泉县和承德县均有大面积种植。糖槭树喜凉爽、湿润的环境,耐遮阴。树龄15年以下的糖槭树不能产糖,且林下环境不适宜农作物生产,因此种植前期经济效益低。为了充分利用承德地区的林地资源、生态资源和水资源条件,以种植5年的糖槭树园为栽培场所,进行秋季林下黑木耳立体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 hm2的糖槭树林可产黑木耳鲜品42 000~52 500 kg,经计算1 hm2糖槭树林可增加农业产值36万元以上。这不仅能提升土地利用率和林地经济价值,还能为林下黑木耳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93年以来,因受疫病和病毒病为害,宁夏灌区普遍不能种植甜椒。从2000年开始惠农区农技中心对其进行攻关研究,摸清了危害本地甜椒生产的2大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和流行条件,并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控病栽培技术,2003年应用该项技术示范种植甜椒13.3hm^2获得成功,平均每667m^2产量达4250kg,最高达6000kg。2004年扩大种植规模,全惠农区共育苗移栽种植甜椒66.67hm^2,  相似文献   

18.
肇东市属于寒冷地区,长期以来每年只能生产一季作物,为了打破高寒地区蔬菜1a只能一季生产的栽培模式,实现两季生产,使露地蔬菜充分利用生产季节来提高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达到高产高效。从1998年开始推广露地蔬菜套复种技术,每年全市推广该项技术1.33万hm^2左右,每年生产蔬菜12.5亿kg,增收1.54亿元,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19.
王勇 《中国瓜菜》2007,(1):35-36
利用设施栽培甜瓜在本县已近10年,至2006年春季发展面积已超过0.4万hm^2。其中甜瓜套袋栽培面积近67hm^2,667m^2效益1.3~1.6万元。由于设施甜瓜具有上市早、含糖量高、口感好、色泽鲜艳等特点,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根据本地栽培经验,将设施甜瓜套袋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孙蕊 《河北果树》2008,(2):16-16
黄冠梨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进我市,到目前栽培面积已超过6667hm^2,成为我市果树主栽品种之一,近几年,黄冠梨的效益一直居梨各品种之首。2007年笔者对我市多个高效益黄冠梨园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果品质量、效益与管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