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叶片中相关激素含量与树体矮化和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相关内源激素含量与桃树树体矮化和生长的相关性,以期为桃树优良短枝型品种的选育和高效矮化密植提供理论依据,以普通型桃-春艳、短枝型桃-超红短枝和极矮化型桃-寿星桃为试材,对其不同生长期叶片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的含量与树体矮化和生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桃叶片中IAA、GA、CTK、ABA含量以及GA/ABA、IAA/ABA、IAA+GA+CTK/ABA、CTK/GA的比值在不同类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IAA、GA的含量以及GA/ABA、IAA/ABA、IAA+GA+CTK/ABA的比值与树体矮化程度呈负相关;CTK的含量与树体矮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促进生长的激素相反,ABA含量和CTK/GA比值与树体矮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木薯内源激素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木薯内源激素(IAA、ABA、GA3、CYT)含量和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分别对高低淀粉木薯品种不同时期块根、茎秆、叶片内源激素(IAA、ABA、GA3、CYT)和块根淀粉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块根、茎秆、叶片中IA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在块根形成期达到最大值;块根、茎秆内ABA、GA3,叶片内ABA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茎秆ABA、GA3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产物的装载和运输来促进块根淀粉的积累;在块根形成期和膨大期,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块根内CYT含量高且持续时间长。叶片中IAA、CYT、GA3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块根成熟,这3种内源激素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可能与它抗衰老的能力有关。在块根膨大期,‘华南124’茎秆GA3含量极显著高于‘辐选01’,‘辐选01’块根、叶片ABA含量在生长后期显著高于‘华南124’,说明低淀粉木薯品种后期不易早衰,但地上部分生长过旺不利于块根淀粉积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长采收期桃-双久红果实成熟前后硬度变化与相关内源激素的关系,以普通桃品种—川中岛为对照,在果实成熟前后各20d对其果肉硬度和内源IAA、ABA、CTK、GA3的含量和乙烯释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川中岛果实的硬度迅速下降,双久红果实的硬度则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川中岛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在成熟后5d出现高峰,而双久红则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川中岛桃果肉中IAA、ABA含量、ABA/IAA值均明显高于双久红的,ABA含量与果实硬度呈显著负相关;随成熟度的加大,两类型桃果肉中CTK、GA3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但双久红桃果肉中的CTK、GA3含量明显高于川中岛的。  相似文献   

4.
地黄栽培种与野生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块根的发育和形成与植物内源激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测定地黄2个栽培种和2个野生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表明,地黄叶片中IAA、ZR和ABA含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即在拉线期及快速增长期逐渐升高,之后逐渐降低,但各生育期栽培种叶片中IAA、ZR和ABA含量均高于野生种;栽培种与野生种块根中IAA和ZR含量变化规律明显不同,在拉线期与快速增长期,栽培种迅速上升,而后逐渐降低,而在整个生长期野生种变化不明显;整个生育期参试品种叶片中GA含量变化不大,栽培种在快速增长期根中GA、ABA的含量迅速上升,而野生种变化不明显。从上述变化规律来看,地黄块根的形成与发育是多种内源激素协同作用的结果。IAA和ZR是块根起始分化关键激素,决定了块根的形成,GA、ABA在地黄块根的发育与膨大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干旱对棉花主茎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与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鲁棉研28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RWC60%)和对照(RWC同常规棉田)2种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棉花主茎叶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处理下ZR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干旱出现的峰值极显著高于对照,但晚于对照;干旱处理下GA3含量出现2次峰值,说明较早进入生殖生长期;IAA含量的变化趋势差异不明显,干旱使中期叶片IAA含量显著提高;干旱处理下ABA含量前期出现一较高峰值,中后期缓慢上升,促进早衰。另外,干旱也改变了棉花主茎叶片ZR/ABA、GA3/ABA、IAA/ABA和(ZR+GA3)/ABA的动态平衡。干旱使ZR在功能期发挥作用的时间延长;GA3/ABA在激素平衡互作中关系密切;干旱处理下IAA/ABA前期较低,中后期升高,说明水分缺乏并不影响IAA和ABA在棉花生育后期发挥重要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木薯不同生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木薯块根淀粉含量不同的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内源激素的变化,以‘华南124’和‘辐选01’2个块根淀粉含量不同的木薯品种为材料,分别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块根、茎杆及叶片中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R)、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木薯品种块根、茎杆及叶片中IAA、GA3和ZR 3种激素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块根中这3种激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茎杆中这3种激素的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叶片中这3种激素的含量均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而ABA含量的变化不同于IAA、GA3和ZR,其在整个生育期间呈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不同,块根IAA含量生育前中期,‘辐选01’高于‘华南124’,后期两者差异不大。块根GA3含量生育前期,2个品上差不大,中后期‘华南124’高于‘辐选01’。块根ZR含量前期两个品种相差不大,中期‘辐选01’高于‘华南124’,后期‘华南124’高于‘辐选01’;块根ABA含量整个生育期‘华南124’高于‘辐选01’,但叶片ABA含量则相反,‘辐选01’高于‘华南124’。木薯不同生育时期块根、茎杆及叶片的内源激素IAA、GA3、ZR、ABA含量变化不同,块根淀粉含量不同的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不同光质对矮生黄瓜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光质对矮生黄瓜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进而对矮生黄瓜的矮化机理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蔓生黄瓜129和矮生黄瓜D0462覆盖白、蓝、红色滤膜获得不同光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光质处理后的叶片和下胚轴中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表明,蓝光处理后,D0462叶片和下胚轴中GA3、IA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白光和红光,而ABA含量极显著增高;D0462的GA3、IAA含量极显著低于129,ABA含量极显著高于129;D0462下胚轴中GA3/ABA、IAA/ABA、(GA3+IAA)/ABA的比值极显著低于白光,同时也极显著低于129。综合结果可知,蓝光可能是导致矮生黄瓜D0462矮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60Co γ辐射对毛竹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剂量的60 Co γ射线辐射对毛竹种子萌发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种子内源ABA、GA3、IAA、ZR的含量。结果显示,15 Gy和30 Gy辐射处理后,与对照相比提前12h萌发,加快了种子萌发进程,GA3/ABA、 IAA/ABA、ZR/ABA和(GA3+ZR)/ABA均高于对照,有利于种子打破休眠。辐射剂量为60 Gy、90 Gy和120 Gy时,GA3、IAA、ZR含量降低,ABA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多,GA3/ABA、 IAA/ABA、 ZR/ABA和(GA3+ZR)/ABA值与对照相比较小,抑制萌发。  相似文献   

9.
骆兵  刘风珍  万勇善  张昆  赵文祥 《作物学报》2013,39(11):2083-2093
以3个荚果和子仁生长发育正常的花生栽培品种(系)和种子皱缩变异品系05D677为材料,测定其荚果和子仁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与干物质积累变化特征,分析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干物质积累关系,探讨变异品系05D677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荚果和子仁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果针入土24~60 d是荚果和子仁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期间山花15、05D610和白沙1016荚果干物质积累速率(PKW)平均值与子仁干物质积累速率(KKW)平均值均极显著大于05D677;3个正常品种(系)PKWKKW最大值均出现在果针入土30 d,05D677出现在果针入土36 d。(2)4个品种(系)幼果或子仁内细胞分裂素(Z+ZR)、赤霉素(GA)、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中05D677的GA含量峰值出现时间比3个正常品种(系)晚6 d;05D677的Z+ZR、GA、ABA含量最高值均极显著低于3个正常品种(系),其IAA含量最高值极显著高于3个正常品种(系)。(3)荚果膨大中后期,PKWKKW与Z+ZR、GA、AB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IAA呈极显著负相关;荚果充实初期,Z+ZR含量与PKWKKW呈极显著正相关;GA含量在荚果充实后期和成熟期与PKW呈极显著正相关;ABA含量在荚果充实后期与PKWKKW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成熟期与PKW呈极显著正相关。(4)与3个荚果和子仁发育正常的品种(系)相比较,05D677幼果迅速膨大期和子仁充实初期的IAA含量明显升高,且Z+ZR、GA和ABA含量不足可能引起内源激素比例失衡,影响荚果和子仁的生长,致使荚果和子仁发育进程延迟、干物质积累速率的极显著降低,表现为收获时荚果充实度差,种子皱缩。  相似文献   

10.
高温诱导叶用莴苣抽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探讨高温诱导叶用莴苣抽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内源激素与抽薹的相互关系,以易抽薹叶用莴苣品种‘G-B30’为试材,利用植物生长箱模拟夏季高温,分析了高温诱导叶用莴苣抽薹过程中茎和叶的赤霉素(GA)、生长素(IAA)、茉莉酸甲酯(MeJ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油菜素内酯(BR)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下,茎和叶在抽薹期(高温处理7天后)GA含量均显著高于抽薹前(高温处理前5天)。与对照相比,高温组茎中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高温处理组茎和叶中IAA、ABA、ZR含量抽薹期显著高于抽薹前,且高温组进入抽薹期时IAA、ABA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茎和叶BR含量表现为抽薹期显著低于抽薹前。与对照相比,高温组中抽薹期茎中BR含量明显降低而叶的BR含量无明显变化。高温处理组中茎和叶的MeJ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抽薹期显著低于抽薹前。综上所述,推测高水平的内源GA、IAA、ABA和ZR含量,低水平的BR可能促进叶用莴苣抽薹,而MeJA与叶用莴苣抽薹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