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颡鱼是一种淡水小型底层鱼类,是市场上的畅销水产品,近年来,由于过度的人工捕捞,黄颡鱼的天然资源量已很低,开展人工养殖势在必行。下面介绍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技术。 一、黄颡鱼的苗种培育 1、池塘准备 鱼种培育池每口以0.27hm~2—0.4hm~2为宜,水深1.5m左右。3月底开始清塘消毒,挖去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校辉 《水产养殖》2009,30(9):17-18
黄颡鱼俗称黄蜡丁、昂弓、昂刺、黄姑子等,隶属鲇形目,鳞科,黄颡鱼属,是常见的底栖性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因其对环境适应力强、养殖经济效益高而深受养殖者欢迎。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行黄颡鱼的人工繁育及成鱼养殖,经过近10年的攻关、研究,目前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笔者自2000年开始进行黄颡鱼的苗种繁育和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现根据研究、推广和生产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将黄颡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天然产量锐减,大规格黄颡鱼越来越紧俏。为了开发这一肉质细嫩、颇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品种,1999年至2001年,我们进行了黄颡鱼池塘养殖高产试验。本文就试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用于黄颡鱼养殖试验的2口鱼池均为普通池塘。面积分别为8亩、9亩,水深2.6米。池中淤泥较少,底部平坦。水源为深井水,水质无污染。2.池塘消毒池塘实行干塘消毒,产品上市时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并曝晒5~10天。鱼种放养前15天加足池水。3.鱼种放养黄颡鱼…  相似文献   

4.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 2000年,笔者在建湖县大溪河开发公司进行池塘了主养黄颡鱼试验,养殖面积 1.1公顷,收获黄颡鱼 2 822千克,花白鲢鱼种 1 860千克,折合每 667米 2产黄颡鱼 176.4千克,花白鲢鱼种 116.3千克,每 667米 2产值 3 630元,获利 1 180元,与主养四大家鱼比,每 667米 2增收 300~ 400元,现将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养殖池塘的选择 黄颡鱼养殖对池塘要求不高,一般用于养殖成鱼的池塘均可养殖黄颡鱼,池塘主养黄颡鱼要求水量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面积 0.2~ 0.33公顷,最大不超过 0.67公顷,黄颡鱼喜…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嘎牙子,是常见的底栖杂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因其对环境适应力强、养殖经济效益高而深受养殖者欢迎.吉林省2000年开始黄颡鱼的商品鱼养殖,鱼种来源主要从江、河、湖、库中捞取,由于天然苗种资源不足,致使养殖生产受到制约,养殖面积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由于具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且肉质细嫩,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黄颡鱼养殖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从池塘选择、放鱼准备、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对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静水土池塘驯化养殖瓦氏黄颡鱼鱼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安徽省鮠科鱼类良种场(淮南市鱼种场)进行了在静水土池塘用颗粒饲料驯化养殖瓦氏黄颡鱼鱼种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以期为其他养殖者培育瓦氏黄颡鱼鱼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数量锐减,需要通过人工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技术取得成功,当年卵黄苗培育成鱼种规格达28尾/kg~30尾/kg,为成鱼养殖打下了基础。其中亩产黄颡鱼种390.75kg,亩利润4036.5元,经济效益良好,可以在安徽省扩大推广。  相似文献   

9.
从池塘建设、鱼苗选择、病害防治和驯食等方面总结了地属环鄱阳湖区的江西省国营恒湖垦殖场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分析了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综合效益,提出了适合推广的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新品种全雄黄颡鱼具有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等特点,因此养殖全雄黄颡鱼是提高黄颡鱼上市规格、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为加快全雄黄颡鱼在盐城市的示范和推广,在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黄颡鱼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的资助下,2010-2012年我们在射阳县康余水产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从卵黄苗到黄颡鱼夏花鱼种的培育工作,通过3年的摸索,培育成活率从30%提高到70%以上,总结出适合本地区的全雄黄颡鱼从卵黄苗下塘培育至夏花鱼种的一套成熟的清水育苗技术,形成了全雄黄颡鱼夏花鱼种的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根据当地池塘养殖黄颡鱼推广试验,总结了池塘养殖黄颡鱼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要点,仅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隶属鲶形目,鱼危科,黄颡鱼属,分布广泛,是一种小型的淡水经济鱼类,属杂食性,经过驯化可用配合颗粒饲料投喂,是具有开发前景的品种。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01年池塘养殖亩产可达400kg以上,每尾平均体重达100g~150g,可以极大提高渔民的经济效益和收入水平。现将黄颡鱼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3亩~10亩,最好不选淤泥厚的老化池塘。每个池塘配备1台1.5kW~3.0kW的增氧机。用生石灰按常规方法进行干塘曝晒和清塘消毒,以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菌。注水1.5m左右。二、鱼种放养投放鱼种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鲈鱼、黄颡鱼池塘混养是指鲈鱼、黄颡鱼和其他鱼类在同一水环境养殖,其中黄颡鱼能吃掉病鱼体表的部分锚头鳋,预防鲈鱼寄生虫病的发生;适量搭配鲢、鳙、团头鲂和罗非鱼等鱼种,可以调节水质,改善鱼类生活环境。混养技术具有生态调节、互利互补及减少鱼病的优点,有利于鲈鱼、黄颡鱼等鱼类生长。因此进行鲈鱼、黄颡鱼池塘混养能减少能耗和渔药使用,提高产量,增加收益,是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池塘自然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有所突破,不少地方尝试规模化生产鱼苗鱼种。但由于黄颡鱼性腺结构的特殊性,人工繁殖受精率、苗种的成活率均较低,因此苗种价格较高。江苏常州郑陆农场从1999年开始,根据天然水体中黄颡鱼的繁殖习性,摸索黄颡鱼池塘自然繁殖技术并取得了成功,黄颡鱼的自然交配率、鱼卵受精率、得苗率均较高,苗种质量好,连年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也称嘎牙子,它肉嫩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市场上销售的黄颡鱼主要产自江河、湖泊、泡沼等自然水域,但近些年来由于自然水域捕捞强度过大和水质污染等原因,黄颡鱼资源量日益减少,造成黄颡鱼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每公斤售价30—50元,这给黄颡鱼人工养殖带来了机遇。从目前情况看,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刚刚起步,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其潜力巨大,黄颡鱼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高效名优鱼类品种。 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养殖周期一般为三年,第一年进行鱼苗培育,第二年进行鱼种培育,第  相似文献   

16.
正培育鱼种,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成鱼养殖重要的物质条件,是夺取全年养殖丰产丰收的一个关键环节。黄颡鱼鱼种培育是指将2.5cm左右的夏花培育成8~10cm的鱼种。近年来,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鱼种需求量也随之上升,鱼种销售已呈现"低开高走"的利好态势。目前,黄颡鱼鱼种培育这一课题已引起水产科技工作者和鱼种培育者的高度关注。笔者根据当地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殖黄颡鱼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将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有机结合,实现稻鱼共生的生产方式。近年来,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中,积极推广稻田养殖黄颡鱼技术,取得了黄颡鱼、水稻双丰收的成绩。介绍了稻田养殖黄颡鱼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黄颡鱼的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经常作为餐桌上的美食。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大量的捕捞,天然的黄颡鱼产量急剧下降,尤其是国外市场的需求量较大,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养殖业的规模扩大与发展。我国进行大规模黄颡鱼的养殖时间较短,湖北、江苏、四川等是黄颡鱼养殖的发达地区。稻田养殖、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是黄颡鱼养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随着黄颡鱼人工繁殖的成功.人工养殖黄颡鱼越来越多。以往黄颡鱼夏花培育大都在水泥池中进行,设施、技术要求较高,导致黄颡鱼夏花价格偏高,限制了黄颡鱼的人工养殖规模。湖南洞庭鱼类良种场2005年6月进行了黄颡鱼夏花池塘培育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苗种培育是成功养殖杂交黄颡鱼的关键环节之一,杂交黄颡鱼鱼苗培育到寸片(3cm)鱼种约需要20天,现在从池塘条件、池塘消毒、鱼苗放养、管理、常见鱼病及其防治这几方面来介绍给大家。黄颡鱼——又名黄辣丁、黄角丁、黄骨鱼、黄沙古等,为鲶形目,鲿科,黄颡属,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天然条件下常以小鱼、浮游动物、螺蛳、昆虫为食物。其习性为温水性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