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研究酶解羽毛粉部分替代鱼粉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的生长与饲料利用的影响,在中华鳖饲料中分别以0%(对照组)、2%、4%、6%、8%的酶解羽毛粉替代等量蛋白质的鱼粉,配制成5种试验饲料,每种饲料分别投喂4个养殖缸,每缸10只鳖,正式试验期30 d。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8%的酶解羽毛粉没有显著影响中华鳖的摄食率和饲料系数(P0.05),且对中华鳖的体比系数也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酶解羽毛粉替代鱼粉却显著影响了中华鳖的生长性能,8%组中华鳖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6%组(P0.05),其它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饲料中添加6%的酶解羽毛粉不会对中华鳖的摄食、生长与饲料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中华鳖饲料中酶解羽毛粉的推荐添加量为6%。  相似文献   

2.
一、配制亲鳖饲料的几个问题1.认识亲鳖在营养组分上的特殊需求。亲鳖对饲料营养的要求,在交配、怀卵、产卵、安全越冬方面与成鳖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亲鳖在正常生长时期,对蛋白质和脂肪营养的需求比鱼虾高得多,它的能量来源,不象鱼虾和陆生动物首先依靠饲料粮的碳水化合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中华鳖养殖业中普遍使用的是粉状饲料.粉状饲料在水中的溶失率大,对水体污染比较严重,同时也增加了养殖管理费用.通过适当的加工工艺,可以改善饲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其中,膨化工艺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界的重视.我国挤压膨化水产饲料在上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起步,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福建南部和广东沿海地区已形成了规模产业,并且正在向全国迅速推广.但是有关鳖用膨化饲料的研究报道很少,本实验研究了膨化饲料对中华鳖稚鳖摄食、生长和营养组成的影响,为鳖用膨化饲料的研究工作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4.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2%、4%和8%的喷雾干燥血粉,替代部分白鱼粉,研究其对中华鳖稚鳖摄食生长的影响.经过4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5种饲料对中华鳖稚鳖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但随着饲料中喷雾干燥血粉含量的增加,中华鳖稚鳖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且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中华鳘稚鳖饲料可以添加4%左右的喷雾干燥血粉.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是淡水养殖水产品种之一.在养殖条件下,中华鳖腹部皮肤色泽成为其外观质量评价内容之一,水产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皮肤沉积所需要的色素,需要吸收饲料中色素.皮肤黄素体色需要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作为主要色素种类,饲料中可以通过玉米色素(玉米蛋白粉等)、来自万寿菊的叶黄素等作为色素来源.中华鳖饲料目前主要为粉状饲料,其使用方式一般为在养殖现场加水、加油脂,通过加工制粒设备加工为软颗粒饲料进行投喂.本试验为在生产性使用的中华鳖饲料中,加入6%的玉米蛋白粉作为蛋白质和色素来源,在池塘养殖3个月后测定其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试验的目的一是分析腹部不同部位皮肤色素含量的差异,二是分析饲料玉米蛋白粉中素色能否在中华鳖皮肤中有效沉积,探讨通过饲料控制养殖中华鳖体色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饲料中添加鱼油、茶籽油、亚麻籽油以及碘酸钾对中华鳖()稚鳖生长和脂类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配制了4种油脂含量为10%的饲料,分别为鱼油料(FO,对照组)、鱼油+碘酸钾料(FO+PI,碘酸钾添加量为75 mg/kg)、茶籽油料(TO)和亚麻籽油料(LO),饲喂初重为(5.06±0.05)g的中华鳖66 d。FO+PI组和LO组中华鳖稚鳖的存活率显著低于FO组(<0.05)。各组中华鳖稚鳖血浆中葡萄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无显著差异(ACACA)的表达水平,上调了中华鳖-499的表达水平(-23b的表达水平(<0.05)。FO+PI组和TO组的稚鳖肝脏细胞内脂滴空泡较少,同时TO显著影响了肠道组织的黏膜褶。结论认为,相比于鱼油组,在饲料中添加10%茶籽油、亚麻籽油和添加75 mg/kg碘酸钾不会引起稚鳖生长差异,但是亚麻籽油和碘酸钾降低了稚鳖的存活率,茶籽油和碘酸钾影响肝脏的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华鳖常规养殖过程中多使用粉状配合饲料作为中华鳖稚鳖的开口饵料,粉状饲料易溶于水,造成饲料损失和浪费。同时,投喂粉状饲料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引发疾病。膨化颗粒饲料不仅可以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杀灭饲料中的有害病菌,还具有稳定性好、不污染水质、易储存、投喂方便等优点。本试验以品牌中华鳖膨化颗粒饲料作为中华鳖稚鳖开口饵料,对其养殖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DHA和EP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25%,是我国开发最成功的一种药补和食用价值都很高的水产经济动物,市场价格稳定,养殖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三年来,河北省水产良种场采用控温繁殖稚鳖的方法,在生产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繁殖过程中鳖卵的孵化率和稚鳖的成活率均较高,分别达到80%和93%左右.现将中华鳖的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由于鳖是一种高价值的美食补品,所以在人工养殖情况下,鳖饲料的质量好坏是影响鳖肉质量与鳖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鳖饲料的合理配比十分重要。 通常配比鳖饲料营养成份的依据是鳖体本身的营养成份组成结合鳖在各个生长或繁殖阶段所需营养来制定的。所以各阶段的配比有所不同。目前我国生产鳖饲料的厂家很多,有的还配制出了不同阶段的专用饲料,如鳖苗饲料、鳖种饲料与成鳖饲料亲鳖饲料等等。但实践证明任何一种人工养殖方式单靠这种厂家提供的机制饲料是不能满足鳖各阶段生长或繁殖营养需要的,所以笔者通过实践结合鳖野生食性把鳖的现有原料成分简单地分成以下几个类型,然后再按鳖的不同生长或繁殖阶段来合理配比。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与渔业》2009,(6):15-17
中华鳖(南方区)中华鳖分类上隶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中华鳖肉可食用,味鲜美,富营养,有滋补健身之功能,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保健食品。规范中华鳖养殖中的环境条件、配套设施以及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等饲养管理操作,有助于提高养殖中华鳖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甲鱼又称鳖,其经济价值很高,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全身均可入药,具有滋补的功效,是国内外筵席上的珍肴。近几年来,养鳖热席卷全国许多地方,养殖者不断增加,不少科研单位对甲鱼的营养需要及配合饲料作了一些研究,本文现把散见于国内外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供饲料厂,养殖场科学配制配合饲料和饲养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生长性能、肌肉质构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采用双因素3×2因子试验设计,制成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45%和50%,脂肪水平分别为6%和9%的6组试验饲料,饲喂均重为(293.11±7.84)g的中华鳖,8周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均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升高,45%和50%蛋白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0%组,4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40%组,50%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40%组。饲料脂肪含量对中华鳖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9%脂肪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6%组。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肌肉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先显著升高,然后在45%时达到稳定水平。肌肉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显著升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四肢肌肉的回复性、弹性和凝聚性无显著影响,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而显著升高,随着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下降。肝脏igf-I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9%脂肪组的肝脏igf-I和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6%组。综合中华鳖生长性能及营养品质的试验结果,温室养殖条件下,中华鳖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5%和6%。  相似文献   

13.
在配制鱼用配合饲料时,一般要求蛋白质的含量达到所养鱼类需要的某一数值,如在较高密度单一饲养条件下,饲料中要求蛋白质含量:草鱼为20~30%,鲤鱼为35~40%,虹鳟鱼40~50%。那么,几种原料如何配比,才能达到所要求的蛋白质含量呢?一般方  相似文献   

14.
稚鳖的营养素需要量及饲料最适能量蛋白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正交设计法(L_9(3~4))配制九种试验饲料,对稚鳖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总能的需要量作饲养试验。对增重率、饲料系数、日生长率、蛋白质效率等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和总能。较优饲料的总能为320~340千卡/百克饲料,蛋白质为46.6%,脂肪为3~5%,无机盐为2~3%,总糖为21~28%。每百克稚鳖日需蛋白质0.648克,总能4.5~4.7千卡,脂肪 0.042~0.070克,糖 0.32~0.43克,无机盐2~3%,纤维素 20~22%。稚鳖饲料的最适能量蛋白比(C/P值)在7.0~7.55之间。  相似文献   

15.
李莉  陈昌福 《水利渔业》2000,20(4):35-36
将红霉素(EM)、氯霉素(CP)和土霉素(OTC)分别按50、150和300μg/g用量添加在配合饲料中投喂中华鳖稚鳖,结果表明,饲喂拌有EM、CP和OTC的药饲对供试中华鳖稚鳖的摄食量和增生率没有显著影响,而相同抗生素不同添加剂量对中华鳖稚鳖的增生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30℃条件下,摄食水平对幼鳖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1);投喂频率对鲜鱼饲料组幼鳖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显著.在投喂配合饲料条件下,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在中间摄食水平(此时干物质的摄食率为0.97%)时达到最大,分别为76.26%和81.22%;在饱食状态下,其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2.36%和78.05%,日投喂2次鲜鱼组的幼鳖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2.05%和96.84%;投喂1次鲜鱼组的分别为92.17%和95.27%.  相似文献   

17.
鳖类的营养成分与抗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鳖俗称甲鱼、团鱼,学名为中华鳖,它不是鱼而是水栖性爬行动物。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养鳖业正在蓬勃地发展,成为特种水产业中的姣姣者。我国人工养殖的鳖主要是中华鳖和山瑞鳖,最近又从其他国家引进少量的佛罗里达鳖、马来鳖等。鳖类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级补品。中医药认为它有活血消瘀,滋补强身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 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 (实验周期为 5 6d) ,设饥饿、 1%、 2 %和饱食 4个摄食水平 ,研究了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 (2 96 6 0~ 396 0 9)g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 ,其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除湿重特定生长率外 ,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之间的关系以二次方程表述可靠性最高 ,而湿重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关系以对数方程表述时可靠性最高。方差分析表明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湿重和能量的转化效率有显著影响 (P0 0 5 ) ,除湿重的转化效率外 ,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在 2 %组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等能的情况下,不同蛋白质含量对幼鳖生长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含量由45%分别降至42.27%、39.97%、36.82%亦即饲料能量蛋白比由36.5kJ/g蛋白分别提高到39.1、41.4、44.9kJ/g,对幼鳖的生长影响不明显,幼鳖成活率略有提高。出池幼鳖体形、体色更接近野生鳖。饲料系数无明显差异,蛋白效率均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最多提高了27.2%。建议在目前的饲料标准基础上降低幼鳖饲料蛋白质含量或营养保证含量5%-8%。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上海莲湖生态鳖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中华鳖生态养殖,形成了"稀放鳖种、套养翘嘴鲌和黄颡鱼、搭配鲢鳙鱼,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相结合"的中华鳖生态养殖模式,生产的"莲湖"牌生态鳖被中国绿色食品2012上海博览会授予畅销产品奖,并荣获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推荐产品等称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中华鳖池塘生态套养翘嘴鲌、黄颡鱼技术简介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上海莲湖生态鳖业专业合作社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