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兰蓉  杨国伟  吴志明  苑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79-7181
[目的]对鸡腿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方法]以鸡腿菇为供试材料,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鸡腿菇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结果]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0%,酵母膏0.75%,CaCl0.2%;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菌丝体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酵母膏0.75%,KH2PO4 0.2%;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的最佳发酵条件均为:起始pH值7.0,接种量20.0%,装液量120ml,培养天数6d;[结论]该研究为鸡腿菇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鸡腿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鸡腿菇液体菌种生产适宜的条件及应用技术。结果表明,鸡腿菇液体菌种培养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玉米粉3%、麦麸4%、酵母粉0 5%、KH2PO40 25%、MgSO40 1%,pH6 2,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60ml;接种量5%,转速120r/min,培养时间6天。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1990~1991年作了两年的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N_6基本培养基附加NAA的N_6-1诱导培养基和附加NAA和2,4-D的N_6-2诱导培养基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30.3%和25.3%,它比附加2,4-D的常用的N_6。诱导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20.5%)高出47.8%和23.4%。NAA和2,4-D混用的N_6-2去分化培养基所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的器官分化率为最高,其绿苗分化率为57.4%,它比常用的N_5培养基(绿苗分化率为44.8%)高出28.0%。器官分化率最低的是单用NAA的N_6-1培养基,其绿苗分化率为36.4%,比N_6培养基低18.7%。附加NAA的N_6-1和N_6-2培养基的出愈速度和器官分化速度明显快于附加2,4-D的N_5培养基。N_6-1培养基和N_6-2培养基花药接种后18天就能看到愈伤组织,出愈速度要比N_5培养基提早3~5天。在N_6培养基上的形成的愈伤组织转移后10天只有部分绿苗出现,但N_4-1和N_6-2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转移后10天,可分化出1/3的绿苗,甚至转移后3天可以看到不少绿点分化。分化培养基来看,MS培养基的植物体分化效率明显高于N_6培养基,其绿苗率提高到2.5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茶薪菇适宜的液体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适宜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4-26℃,培养基起始pH5.5-6.0,振荡频率150-180r/min,培养时间4-5d,菌丝生长最旺。发酵培养基为PDA——玉米粉综合培养基。为进一步研制成保健饮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鸡腿菇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对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3.0%,酵母粉1.0%,葡萄糖 2.0%,KH2PO4 0.20% ,MgSO4·7H2O 0.15%,VB1 15 mg·L-1;培养温度22℃,pH6.1,发酵时间为96 h.  相似文献   

6.
广玉兰的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玉兰的叶芽、花托、花被、雄蕊、幼叶为试材,用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2,4—D,NAA,6—BA,筛选适合其脱分化、分化、生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外植体为叶芽,在MS 2,4—D3.5~5mg/L NAA3~5mg/L 6-BA0.8~1.2mg/L AC0.8g/L的培养基上都能很好地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速率最快的最佳培养基是MS 2,4—D4.5mg/L NAA3mg/L 6-BA1.2mg/L AC0.8g/L;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为MS 2,4—D2.5mg/L NAA2.5mg/L 6-BA1.2mg/L AC0.8g/L;胚状体的诱导培养基为MS 2,4—D1.5mg/L NAA1.5mg/L 6—BA2mg/L AC0.8g/L;诱导胚状体成苗培养基为MS 2,4—D0.2mg/L NAA0.2mg/L 6-BA2mg/L AC0.8g/L;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0~1mg/L 6-BA1.5~2mg/L AC0.8g/L.  相似文献   

7.
荔蒲芋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荔蒲芋球茎顶芽在 MS 6- BA4.0 mg/L NAA0 .0 5mg/L培养基上培养 2 0 d,诱导产生小芽点 2~ 4个 ,此时 ,将它们切分 ,经 2~ 3次 2 5d一周期转移培养 ,繁殖系数 4~ 6,芽长 2~ 3cm,再切分成单芽在 12 MS NAA0 .5mg/L 6- BA0 .0 5mg/L 活性炭 0 .2 %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培养 2 5d,生根率 98% ,移栽成活率 90 %  相似文献   

8.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芦荟优良品种AloebarbadensisMiller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达到快速繁殖种苗的目的。经过试验研究,芽的分化、增殖的优化培养基为MS+SU3%+6—BA2mg/L+NAA0.2mg/L,经24—25天的培养,其繁殖系数可达6倍以上;诱导增殖芽生根的优化培养基为MS+SU3%+6—BA0.2mg/L+NAA2mg/L,经36天的培养,可生根4—5条,苗高达4—5厘米;控制好炼苗移栽条件,组培苗成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9.
大蕉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蕉吸芽经诱导培养基MS 6—BA5.0mg/L NAA0.2mg/L诱导出不定芽后,接种于添加5种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6—BA的增殖培养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2—4代的增殖培养中,MS 6—BA4.0mg/L NAA0.1mg/L培养基对大蕉不走芽分化作用较好,平均分化倍数为2.3倍,且不定芽分化正常;不定芽在MS NAA0.5mg/L IBA0.2m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经1周后长出根;组培小苗在假植移栽中成活率在95%以上,且未出现变异苗。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选用攀枝花常见的猪笼草幼嫩茎和幼嫩叶柄为外植体进行组织扩繁研究,探究猪笼草组织培养各阶段的理想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猪笼草在1/2MS+6-BA1.0mg/L+NAA0.1mg/L培养基中培养2-3周生长的幼芽最多,效果最好。以1/2MS+6-BA2.2mg/L+NAA0.1mg/L培养基为增殖培养基,其增殖率最高。而理想的生根培养基为1/4MS+6-BA0.1mg/L+NAA0.5mg/L,培养3-4周后生根率能达到94%。  相似文献   

11.
对10年生银白杨和84K杨人工杂交初选优良无性系对比试验林的抗病性进行调查,并对各个无性系发病率、感病指数和相对抗病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度抗病无性系是02-09-22、02-11-10、毛-30、101杨、02-08-21和河北杨;中度抗病无性系分别为02-12-29、02-14-26、02-05-09和02-04-22;抗病无性系分别为02-08-30、02-08-26、02-13-26、02-04-32、02-04-05、02-04-36和02-10-20;中度感病无性系02-15-05、02-20-24、02-21-30、02-07-23、02-15-18、02-21-11、02-06-02、02-21-33、02-05-22、02-06-26、02-03-20和02-12-26;高度感病无性系是02-12-33和02-07-22。  相似文献   

12.
抽穗期是水稻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决定着水稻生长的地域适应性和季节适应性。本试验利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华粳籼74的3个单片段代换系来研究水稻抽穗期。通过抽穗期鉴定,W23-03-08-9-1带有基因qHD3-1,W4-47-68-5-4-5与W12-28-58-03-19-2分别带有基因qHd6-1W12、qHd6-1W4。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单片段代换系W23-03-08-9-1分别与W4-47-68-5-4-5、W12-28-58-03-19-2聚合,筛选出纯和双基因聚合系,并分析qHD3-1与qHd6-1W12、qHd6-1W4间上位性互作。结果显示,来源于第3染色体的单片段代换系W23-03-08-9-1的基因qHD3-1对来源于第6染色体的代换片段W4-47-68-5-4-5与W12-28-58-03-19-2上的基因qHd6-1W12、qHd6-1W4显上位。  相似文献   

13.
西瓜花粉直感效应对其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瓜花粉直感效应对其果实的影响。[方法]以多代自交的小西瓜材料07—10-2-3—3(黄皮红瓤)为母本,07—32—2—3-5(绿皮粗虎纹红瓤)和07—33-1-2-3(绿皮细虎纹红瓤)为父本,配置杂交种。并测定杂交后30d的西瓜重量、皮厚度、糖度等。[结果]外观上,杂交后2个小西瓜组合当代(F0)差异不大,组合07—10—2—3—3×07-32-2-3—5和07—10-2—3—3×07—33—1-2—3都表现为高球形,瓜皮金黄色并带有细虎纹,其瓜肉都表现为红色。但种子颜色有一些差异,授粉30d时,母本颜色较浅表现为深黄色,父本颜色较深表现为浅褐色,2个组合颜色最深都表现为深褐色。可见杂交授粉加快了种子的成熟过程。2个R组合在单瓜重、皮厚度和形状方面与母本相似,并无明显变化,但在糖度上差别较大。母本07—10—2—3—3中心糖度为8.5%,边缘糖度为6.2%,中心和边缘糖度相差较大;父本07—32—2—3-5和07.33—1.2—3中心糖度分别为9.6%和8.2%,边缘糖度分别为6.8%和6.1%。而组合F0(07—10-2—3.3×07.32-2—3—5)和F0(07—10.2.3—3×07—33—1-2—3)中心糖度分别为10.9%和10.2%,边缘糖度分别为9.6%和9.1%。2个组合F0的中心含糖量平均比母本提高了2.4%和1.7%,中心糖度和边缘糖度的差值明显缩小,从口感上也表现为较脆。[结论]不同品系授粉后其种子发生变异,且果实风味质地也发生变异,表明了西瓜存在花粉直感效应。  相似文献   

14.
导入矮秆基因的小偃麦材料的细胞学和储藏蛋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麦 -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与含Rht1 0的小麦品系杂交回交 ,培育了稳定的株高在 5 0~ 70cm左右 ,农艺性状较优的矮杆小偃麦品系。我们对其中的 2份材料进行了细胞学和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 ,材料攀890 74- 1 - 1 - 1 - 1、攀 890 74- 3- 2 - 1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2n =5 6和 2n =5 0。利用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分析表明它们与“中 5”均具有反应偃麦草供体的特征带 ,在Gli-B1和Gli-D1上表现一定的差异 ,攀 890 74- 3- 2 - 1还含来自黑麦的 1RS蛋白带 ,攀 890 74- 1 - 1 - 1 - 1缺少“中 5”的一条Gli-B1带。在高分子谷蛋白亚基上 ,攀 890 74- 1- 1 - 1和攀 890 71 - 3- 2 - 1与“中 5”在Glu -A1和Glu -B1上表现了较大的差异。结果认为 ,品系攀 890 74- 1 -1 - 1和攀 890 74- 3- 2 - 1是四川及南方麦区小麦育种中利用中间偃麦草基因的优良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西瓜花粉直感效应对其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西瓜花粉直感效应对其果实的影响。[方法]以多代自交的小西瓜材料07—10-2—3-3为母本,07—32-2—3-5和07-33.1—2—3为父本,配置杂交种。并测定杂交后30d的西瓜重量、皮厚度、糖度等。[结果]西瓜组合当代F0(07—10-2—3-3×07-32-2-3-5)和F0(07—10-2—3-3×07-33-1-2—3)种子成熟加快,瓜瓤中心含糖量平均比母本提高了2.4和1.7百分点,中心和边缘糖度的差值明显缩小,且瓜肉比母本脆。[结论]该结果证明了西瓜存在花粉直感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华钩藤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的非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分离得到8个非生物碱类成分,分别为乌苏酸(I)、β-谷甾醇(II)、奎洛维酸(III)、胡萝卜苷(IV)、奎洛维酸-3-O-β-D-海藻糖苷(V)、3β,5α,6β-三羟基豆甾烷(Ⅵ)、齐墩果酸(VII),奎洛维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28→1)-β-D-吡喃葡萄糖苷(VIII),其中化合物III、V、Ⅵ、VIII为首次从钩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10个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进行抽穗期QTL鉴定,得到4个存在抽穗期QTL的单片段代换系:W11-15-7-39-2、W02-15-7-3、W08-16-3-2、W22-9-5-2-4-9-3,其上的QTL分别命名为qHD2-1、qHD8-1、qHD3-1、qHD10-1;基因聚合、互作分析结果表明qHD2-1对qHD8-1、qHD8-1对qHD3-1、qHD3-1对qHD10-1分别表现上位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评估不同结荚习性大豆(Glycine max)品种(系)的综合生产力表现,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4个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铁99009-7、辽200045-2、铁00052-1、铁00027-5)和4个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铁97118-2、阜05-148、辽02品-4-3-1、铁丰33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等权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铁99009-7>铁00052-1>铁00027-5>阜05-148>辽02品-4-3-1>铁丰33号>辽000045-2>铁97118-2;加权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铁99009-7>铁00027-5>铁00052-1>辽000045-2>阜05-148>辽02品-4-3-1>铁丰33号>铁97118-2。所以有限结荚大豆品种铁99009-7综合表现最好,有限结荚大豆品种铁00052-1和铁00027-5次之,亚有限品种铁97118-2表现最差,其他品种居中。[结论]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综合表现优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  相似文献   

19.
樊秉芸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19-11220,11286
[目的]比较海北地区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新品种(系)的产量性状、主要经济性状、生育期和抗逆性,筛选优良品种(系)。[方法]采用田间记载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参试的11个品种(系)分别为33-2、95H1-29-9-1-6、95H1-49-7-6-3、03予115、95H1-49-7-8-7、2000-11-2、2000-23-21、2000-3、2000-24-42、2000-24-37、95H1-49-7-8-2,以北青六号(CK1)为主对照,北青四号(CK2)为辅对照,以上品种(系)均由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结果]参试品种(系)中2000-24-37、2000-11-2在海北地区的适应性好,平均产量达到5 893和5 520 kg/hm2。尤其是品系2000-24-37株高最高,达到121 cm,而且抗倒伏性最强,符合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所提出的粮草双高的育种目标。[结论]青稞新品系2000-24-37、2000-11-2综合表现较好,可以参加青海省青稞区域适应性试验,这为优良青稞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早熟玉米成株期耐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常用的优良外引玉米自交系做母本,6个早熟的经过多年改良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作父本,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形成了24个杂交组合,以晋单32号及其亲本84-108-1、Mo17作为对照,对24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成株期的形态指标性状、生育期性状、产量性状等方面进行了抗旱性的分析与评价,从而筛选出综合抗性较强的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材料,结果表明05-20-11 、MO17属于极强抗旱性自交系;05-20-9、3259为强抗旱性自交系;3259×05-13-2、早214×05-13-2、3259×08-17-2为极强抗旱杂交种;3259×05-20-9、早214×05-20-9、自209×05-13-2、自209×09-5-19为强抗旱性杂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