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鱼类的链球菌病已然成为养殖鱼类重要细菌性疾病之一,在不少的国家和地区的鱼类养殖业都有链球菌病害爆发的案例。一、鱼类链球菌病受到链球菌感染的鱼类,出现明显症状的部位首先是头部,致病菌能破坏鱼体的脑神经,继而通过血液循环破坏肝、肾、脾等器官引发全身性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细菌性疾病,而且疾病一旦发生,患病鱼体的死亡率比较高,而且水温越高病情就越重。由海豚链球菌引起敏感鱼类感染死亡率可以达到20%~50%以上。  相似文献   

2.
鱼类越冬期间,由于不摄食及在越冬前营养不良,体质极弱,极易在外界环境突然变化(如水温、水质、氧气、底质)和疾病侵袭下大批死亡。 越冬安为一种鱼类越冬前使用的营养补剂、专为鱼类越冬而准备,越冬安能调整鱼类越冬前体质,调节鱼体微循环,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提高越冬鱼的体质,减少越冬期间鱼体死亡。  相似文献   

3.
卵圆鞭毛虫病是养殖鱼类常见的寄生虫病。病原体靠吸附器侵人奇主组织,危害寄主。它主要寄生在海水鱼类的鳃瓣,偶尔也在皮肤上出现。一般寄生在皮肤测不致造成鱼类死亡,若大量寄生在鳃部,则易造成鱼体呼吸障碍死亡;且发病迅速,死亡率高,给养殖生产者带来极大经济损...  相似文献   

4.
一、竖鳞病此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多数患病鱼体在尾部的部分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并伴有表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情严重的鱼体的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鱼体腹部向上,2天~3天后即死亡。竖鳞病的病原体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养殖鱼类容易感染此菌。此病主要危害鲤、鲫、鲢、草鱼及金鱼等品种,发病范围广,从鱼种到幼鱼均有发生,流行于冬末初春。防治方法有:1.预防措施人工插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鱼体受伤;保持养殖…  相似文献   

5.
方国安 《内陆水产》2003,28(9):33-33
1引起热带观赏鱼发病的原因1.1鱼体自身的原因热带观赏鱼体质强壮,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强,机体就不易患病;若鱼体的体质较差,机体的免疫能力相对就弱,一旦感染病原微生物或遇到不利自身生存的外界环境就容易患病,从而导致死亡。因此在购买热带观赏鱼时,一定要挑选体质强壮,游动灵活一些的热带鱼。1.2外界环境原因水温热带观赏鱼的生存水温一般为30~32℃,若水温太高或太低都可能引起患病而导致死亡。同时,水温的急剧升降也会引起鱼体发生病变。一般热带观赏鱼能忍受的温差变化在5℃以下。水体硬度绝大多数热带观赏鱼要求在软水中生长繁殖(即在8…  相似文献   

6.
李跃 《科学养鱼》1988,(2):15-15,23
闭口病是鱼类不适应水质、水温、饵料及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的厌食症,是革胡子鲶鱼苗阶段的常见病之一。镜检鱼体表面及内脏均不见病原体,故认为仅是鱼体不适应外界变化,引起消化系统生理机能失调所致。发病鱼体消瘦,游动懦弱,常垂直悬于水表层或5付着不动,最终死亡,死亡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7.
子宫线虫感染鲤鱼、鲫鱼、乌鳢、斑鳢、真鲷等鱼类,并使这些鱼类产生疾病,对此已有不少报道。子宫线虫病对鱼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子宫线虫的雌虫吸取鱼体的血液,破坏鱼体组织,引起发类和充血,继发感染细菌和水霉,特别严重的能引起鱼类死亡。  相似文献   

8.
春季往往是鱼病的多发季节,如果不引起重视和采取防范措施,就会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进入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池塘内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而鱼类在经过越冬后体力消耗大,体质较弱,特别是出鱼上市多次拉网造成鱼体受伤和鱼体冻伤,很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引起鱼类发  相似文献   

9.
鳃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鱼体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主要由鳃来完成。鳃发生病变鱼类呼吸不畅,必然影响鱼类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当鱼的鳃患病影响了鱼类正常呼吸,鱼体肢通过自身调节提高呼吸运动节律来弥补病鳃气体交换不足,当鳃的气体交换量降低到不能维持最低生命活动需要时,鱼类就会发生窒息死亡。因此,防治鱼类鳃器官的常见病、多发病十分重要。下面将引起鳃病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鱼类越冬期间,由于不摄食或在越冬前营养不良,体质较弱,抗应激能力差,易在外界环境突变或疾病侵袭下死亡。因此,作好越冬鱼的管理工作以及越冬前期培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佳纬公司为鱼类越冬准备的一些产品,可供参考。一、越冬安:“越冬安”是在鱼类越冬前一个月添加于饲料中,以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从而最终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的一种添加剂。越冬安是在预混料的基础上对一些增加免疫力和执应激的维生素,如VC、VE、VA……等进行强化添加,同时添加免疫增强剂而配制而成的。在满足鱼类生长的前提下,以提高鱼类体…  相似文献   

11.
卵圆鞭毛虫病是海水养殖鱼类常见的寄生虫病。病原体靠吸附器侵人寄生组织,危害寄主。它主要寄生在海水鱼类的鳃瓣,偶尔也在皮肤上出现。一般寄生在皮肤尚不造成鱼体死亡,若大量寄生在鳃部,则易造成鱼体呼吸障碍而致死亡;且发病迅速,死亡率高,给养殖牛产者带来极大经济损失。笔者在生活中多次碰到过此病,并初步研究出治疗该病害行之有效的方法,提供给同行参考:一、病原体卵圆鞭毛虫病病原体为植物性淀粉卵甲藻。寄生在鱼体上的时期叫营养体,呈球形、卵圆形或梨形,直径为2(L-70P;胞质中有许多淀粉粒,胞核一般不易看清。虫体…  相似文献   

12.
步入3月,随着气温、水温逐渐回升,池塘中各种微生物日益活跃,对鱼类有致病性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也开始孳生和繁殖,适宜的条件下会感染鱼体;同时,经过严寒冬天的自然越冬鱼类,由于摄食偏少,体内积存的营养消耗较大,鱼体消瘦,体质变差,对疾病的抵制能力较弱,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因此,需要做好鱼类寄生虫及细菌病、鳖越冬后死亡症、罗氏沼虾白浊病、对虾的白斑病、红体病等病害的预防。同时随着水温的上升,感染了水霉病的养殖品种,容易继发感染细菌病,要做好消毒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非病害死亡,顾名思义是由其他因素而非病原体原因引起的生物体感染死亡。近几年,在鱼类工厂化养殖中因非病原体而导致大量死亡的现象频频发生,而养殖生产者由于对病害和非病害引起的死亡原因不明,盲目用药,不但不能治病反而贻误施救时机,同时,无序用药易引起药物残留,给产品销售造成困难,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14.
正鱼类应激性疾病是鱼类为了抵御对其产生危害的应激因子而产生的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的生理反应。危害鱼类的应激因子主要有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子突变(如水质遭到严重破坏、水温突变、气候突变、气压突变等)、鱼体自身免疫力下降以及高密度、起网、分池、运输等。应激因子超过鱼类耐受程度时,就会发生应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1.1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其“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许多养殖户选择在冬季养鱼,但是在水产养殖越冬过程中,大多数养殖鱼类摄食减少,活动减少,新陈代谢减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导致养殖鱼类在越冬期间鱼体虚弱,容易发生疾病甚至死亡。养殖户如果疏忽了冬季鱼类养殖管理,导致越冬鱼类死亡率上升,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在越冬期间增强鱼体体质,健康越冬呢?  相似文献   

17.
一、病因及症状胡子鲶“黑体病”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与饲料及水体污染有密切关系。投喂霉变饲料,或带病菌水体流入传播精原都会直接引起病发。长其投喂单一饲料,或时饥时饱,导致胡子鲶消化系统失调,降低抗病能力也会发生“黑体病”。患病鱼体主要症状是体色变黑,胸鳍基部红肿,有的头北部出现霉斑点、鳍条溃烂、肛门红肿、腹腔积水等症状。此病传染快,患病鱼类食欲显著下降,常悬垂于表层水体,最后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内陆水产》2001,26(6):30-30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鱼类细菌性疾病,也称暴发病、出血病。1 病原目前经初步鉴定,病原体共分3个类型:(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2)气单胞菌;(3)河孤菌。其中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2 症状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部、眼眶、鳍及鱼体两则呈充血症状。剖开腹部,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出血症状明显。此外常伴有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等症状。腹部明显可见内脏器官(如肝、脾、肾等)肿大受到损害,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肠道充血,充气且贫血症状,有时呈…  相似文献   

19.
锚头鳋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病原体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鳋侵入鱼种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营自由生活。症状:病鱼大量寄生锚头鳋时呈现急燥不安,食欲不旺。每年4~10月为此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鱼种每尾可高达数十条,短期会大量死亡;慢性感染,鱼体消瘦,慢慢死亡,如鱼种每尾感染15条以上,则病愈后可有一年以上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黏孢子虫病,是由黏孢子虫纲致病性黏孢子寄生于鱼类而引起的疾病.黏孢子虫的种类很多,现已报道的有近千种,全部营寄生生活,其中大部分是鱼类寄生虫,在鱼体各个器官、组织都可寄生,但大多数种类均有一个到数个特有的寄生部位.有些种类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有些种类虽不引起大批死亡,但使病鱼完全丧失食用价值.为我国三类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