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34例恙虫病患者红细胞及血小板变化分析卓勇(湛江港务局港湾医院,湛江524000)恙虫病是东方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导致全身各个器官功能的改变及血液中各成份的变化。对粒细胞系统的变化已作了较多的研究,但对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变化尚未见报道。本文对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脑梗死患者45例及健康体检者45例进行血小板参数及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检测,按不同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1~3d)和恢复期组(10~14d);按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19例)、小面积梗死组(16例)、大面积梗死组(10例)。对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促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比较均统计学差异(P0.01);脑梗死恢复期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TPO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梗组和小面积梗死组血清TPO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小面积梗死组与腔梗组以及大面积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急性期组及恢复期组,血清TPO水平和血小板总数与梗死面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脑梗死后TPO水平改变在脑梗死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可能在脑梗死后脑保护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和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3项血小板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COULTER- JT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了 1 8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 (CRF)患者和 96例正常对照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计数 (BPC)、血小板压积 (PCT) ;肾功能损害不同阶段 (即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 )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比较。结果 :CRF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BPC、PCT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CRF各组间 BPC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0 .0 5) ;肾功能衰竭期组、尿毒症期组的 MPV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 .0 1 )。结论 :MPV、PCT可作为判断 CRF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及出血倾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实验室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参考值,探讨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98例样本,其中男142例,女156例;年龄10~90岁。Sysmex-XS 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并应用严格的质控措施保障数据准确。结果血小板相关参数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和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 PCT)高度相关(r=0.901,P0.001),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和大血小板比例(large cell ratio, LCR)间存在强相关性(r0.95,P0.001)。血小板参数与性别无关(P0.05),但PLT及PCT与年龄呈线性负相关(PLT年龄,r=-0.195,P=0.001;PCT年龄,r=-0.174,P=0.003),随着年龄增长,PLT和PCT逐渐降低。PDW、MPV及LCR与年龄呈非线性关系,呈单峰分布,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50~60岁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结论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随增龄有不同的变化模式,有必要建立不同年龄段的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观察46例血液病患者98例次输注血小板后的输注效果,并通过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指标进行评价。血小板抗体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法进行检测并通过淋巴毒试验和磷酸氯喹试验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42.9%;98例次血小板输注后的血清标本中,血小板抗体阳性者39例,阳性率为39.8%;HLA抗体阳性者无效输注率为69.7%,HPA抗体阳性者及HLA和HPA抗体阳性者无效输注率均为100.0%。血小板抗体阳性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74.4%(29/39),明显高于血小板抗体阴性者的22.0%(13/59)(P<0.01)。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抗体类型的确认,配合性地输注血小板,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和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方法:检测6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及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 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4项参数,采用玻璃球法检测血小板粘附功能,采用比浊法检测聚集功能,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冠心病组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分别为(47.32±3.21)%、(66.24±4.16)%,均高于对照组的(40.68±3.07)%、(57.37±3.88)%,P<0.01;且血小板参数中PLT和PCT显著性降低,而M PV和PDW则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减少而活性增加,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 ex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9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并将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 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血小板压积(PCT)则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Ch ild-Pugh积分的增加,血小板4项参数异常程度逐渐加重。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值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95例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通过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评价阳性及阴性患者1 h和24 h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对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3.7%(32/95),其中HLA-I抗体27例;HPA抗体1例,HLA-I+HPA抗体4例;39例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无效输注率为41.1%(39/95)。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1 h和24 h的CCI值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78.1%)明显高于阴性患者(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型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87.5%)与未配型组(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密切相关,血小板交叉配型可减少同种免疫反应,输注血小板前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交叉配型对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最大限度保证质量又省时省力的冰冻血小板制备方法。方法:将526人份的单采血小板分成自动化生产组(280人份)和手工制备组(246人份),并进行冰冻制备,对两种制备方法所用时间和所制备的冰冻血小板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自动化生产组冰冻血小板的合格率为96.1%,手工组为82.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5.76,P<0.01)。自动化生产组生产冰冻血小板的时间明显缩短,与手工制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6,P<0.01)。结论:自动化生产制备冰冻血小板合格率高,省时省力,制备标准化、规范化,质量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感染性休克患儿血小板(PLT)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3例感染性休克患儿(代偿期38例,失代偿期15例)入院后1、24、72、120h的PLT计数、MPV,并与同期50例健康儿作对照。结果感染性休克患儿入院时PLT计数低于对照组,而MPV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失代偿期组更明显。死亡组PLT计数在各时点均低于存活组,但MPV均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PLT计数、MPV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泸溪县水稻种植区域概况,水稻新品种在泸溪的筛选与推广应用的过程,根据水稻品种说明的生育期、抗性等性状结合当地农户的种植习性,适当选择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所参试的品种,总结了实验设计、适量用种、适时播种、稀播、匀播育壮秧、适时移栽、规格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主要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先引进、试验、示范,再到各乡镇多点式的多村进行展示示范的应用推广过程。加强组织领导、宣传、良种成果转化、种子质量监管、强化技术服务、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政府足够的资金保障支撑等应用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生物炭施用量对烤烟N和K积累的影响,在贵州省毕节市何田科技园进行了盆栽试验。采用2因素(3种土壤×5种生物炭用量)全因子组合设计,完全随机排列。土壤为采自烟田0~20 cm的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生物炭用量为0%、0.1%、1%、2.5%、5%(w/w,相当于0、1.25、12.5、31.3、62.5 t/hm2大田用量)。结果表明:黄壤、石灰土、黄棕壤上施用5.0%生物炭的处理比不施生物炭的处理,烤烟每株侧根数分别增加17.0、30.7、20.3个,增加幅度分别为150.0%、137.4%、67.1%。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根、茎、叶、整株氮(N)积累量增加,但达到N积累量最高点所需的生物炭施用量,各土壤间存在差异;根系和叶片钾(K)含量不断增加,最高增加量分别为47.8%和32.3%,根系增加最明显;烤烟根系、烟茎、叶片K积累量不断增加,最高分别为311.8%、87.9%、144.7%。总之,烟田土壤施用生物炭后,侧根数量显著增加,N和K的积累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王文磊  李茜 《农学学报》2022,12(5):70-76
为进一步促进县域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益提升。本研究基于农林文旅康产业间的组合,围绕农林文旅康产业分化、融合和整合形成的组织形态,构筑组织形态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是农业、林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5个产业之间相互融合推动新业态和新功能的发展。本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为研究对象,围绕其资源和地形特点的发展基础,在新业态和新功能视角下,构建出“平川+现代农业主导”型、“丘陵+文化旅游主导”型和“山区+森林康养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利益联结强化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和培育延伸拓展机制的发展机制。本研究对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发展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证研究湖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特点、问题、对策。结果表明,实施阳光工程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效益增高、分布区域集中、特色培训模式形成、特色劳务品牌效应明显。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缺乏、信息不畅、职业技术教育薄弱、适宜岗位选择面太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阳光工程质量、开辟就业途径,重点开发小城镇、中小企业、乡村旅游业、服务业、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提供适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更多岗位,是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正在国际上成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研究的趋势性的方法或分析路径.本文从CBNRM的含义、产生背景、实施优势、分析的概念框架、实施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总结了主要的研究和实践进展.文章特别概括了CBRNM中资源权属和获得途径、社区集体行动能力、生计空间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伙伴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文章综述了CBNRM在中国实践中的挑战,包括政府分权、对社区的财政支持、资源的权属安排、社区能力建设以及促进参与等.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西瓜营养质量的差异及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西瓜营养质量的差异及其评价指标。【方法】以6个不同品种西瓜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品中16种成分含量,并通过INQ(营养质量指数),研究受试成分营养质量的品种间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营养质量评价指标。【结果】6种不同品种西瓜烟酸、脂肪、钠和锌INQ均小于1,碳水化合物INQ在1.38~1.44,钾和维生素B2 INQ均大于2;VB1、蛋白、纤维、锰、铁、钙、铜、磷和镁INQ因品种的不同而处于不同营养水平,其中VB1、镁、锰、铁4项指标的负荷量相对较高。【结论】VB1、蛋白、纤维、锰、铁、钙、铜、磷、镁可用于体现西瓜营养质量的品种间差异,其中VB1、镁、锰、铁指标适合作为西瓜营养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粉垄对甘蔗根系结构发育及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蔗粉垄技术增产增糖的根系细胞生理学机制,为粉垄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粉垄耕作处理(耕作深度40 cm),以常规耕作为对照(耕作深度25 cm,CK),分别测定土壤速效养分,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和糖分、根系形态、根毛区组织细胞结构、根系活力、苹果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呼吸...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体积比的粗砂、椰衣、椰糠、花生壳、谷壳的组合对中苗期红掌品种"热情"的处理,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中苗期红掌植株的生长以及N、P、K、Ca、Mg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为V椰糠∶V谷壳∶V花生壳=2∶1∶1的栽培基质其各项理化性状更优,且最有利于中苗期红掌的生长及干物质的积累;中苗期红掌地上部及地下部N、P、K、Ca、Mg的利用率之间无显著规律性,但上述元素的积累量也在配方为V椰糠∶V谷壳∶V花生壳=2∶1∶1的栽培基质上最高。  相似文献   

19.
文瀚梓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425-11427,11434
采取提出问题、分层组队、明确目标、制定原则、分工协作的实地调查模式。调查并分析了苏州乡村5座小城镇6个传统村落所呈现的空间无序、肌理断裂破碎,风貌错杂、建筑风格异化,环境杂乱、景观生态失衡的共性问题;以及在保护、配套设施、新旧冲突、原住危机、社区管理方面存在的特殊问题;还有在户籍制度、留守人员、劳动力方面的重点问题。针对此3类问题,从村落空间肌理的延续,传统建筑风貌的保护,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村镇生态环境的营造4方面提出对策,为苏州优美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立体花坛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菁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05-207
介绍了立体花坛的特点、功能、形式及其发展趋势,从造型、植物取材、色彩、文化内涵、景观状态、规模、应用范围等各方面阐述了立体花坛的应用现状,同时总结了立体花坛在艺术设计、结构造型、填充物及绑扎技术、植物配置与栽植、种植工艺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为今后在国内的城市绿化中较好地应用立体花坛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